导 航
查看: 6474|回复: 6

[鸠兹古韵] 四褐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6 23: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00: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褐山位于长江南岸,主峰海拔高132米,由一矶、二矶、三矶、四矶四座山头组成,逶迤连绵相接,山石主要为黑黄色,故名四褐山。后来人们嫌“褐”字比较难写,故写成“四合山”,也就约定俗成了。

       四褐山东面有马褐山,南面有官山,三山鼎立,形成掎角之势。民国八年(1909)《芜湖县志》记载:“褐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山属当涂南麓,在芜西临大江。五代史杨行密攻赵锽,战于褐山,大败之。《九国志》:田頵与冯宏铎帅舟师战于褐山。宋绍兴二年,命沿江岸置烽火台于褐山,皆此也。”作为一处江边名胜,四褐山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的目光,宋代梅尧臣、陆游,明代李元鼎,清代姚鼐、黄钺等都在此留下诗文。元代欧阳玄就曾赞曰:“芜湖北望褐山苍,七宝鞭留山道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00:0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褐山传奇  


        四褐山茂林修竹,绿荫葱茏,生长着多种茂盛的花卉植物,山林之间有野生灵芝、枸杞、紫丹参、大蓟等60多种珍贵药材,也曾被称为“野生药材最丰富的天然宝库”。

        关于四褐山,民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宋靖康年间,金兵攻破宋朝国都东京汴梁,俘虏了徽钦二帝,康王赵构在几个文武大臣护卫下,冲出京都,仓皇南逃。逃到四褐山对面的长江边上时,前面是滔滔江水,又无渡船,后面是紧追不已的金兵。见此情景,赵构不禁仰天长叹:“天灭我也!”忽然看到旁边有一座关帝庙,进去一看,不见关公像,只有一匹泥塑的赤兔马。康王纳头便拜:“神马啊,今朝你若能驮朕过江去,日后,朕一定重建关帝庙,再塑金身……”此时已听见金兵马蹄哒哒之声,忽然间,这匹泥马驮着赵构腾空而起,蹚水过江而去。泥马跑上南岸后,四只马蹄因被江水泡软而粘在岸边,化成四个土堆,顷刻之间又变成了四座山峰,老百姓称之为“四蹄山”。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四褐山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1: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褐山四绝  


        在四褐山,“褐山四绝”历来为人们啧啧称奇。

      “褐山四绝”之一是“褐山烽火”。四褐山滨江耸立,突兀陡峭,峥嵘险峻,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芜湖著名的古战场之一。早在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曾命部将在对岸濡须口(即今裕溪口)建造战船,训练水师,又在四褐山安营扎寨,北拒曹操,西防刘备。唐大德元年(888)八月,庐州刺史杨行密开始军事扩张活动,率部一举击败驻扎在四褐山的赵锽部将苏圹、漆朗,继后,赵锽也被杨行密部将田頵擒获。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宣州刺史田頵率舟师与叛将冯宏铎激战于四褐山,冯宏铎战败归降。次年,田頵背叛杨行密,杨派遣部将李神福攻击田頵,田頵从四褐山大败而逃。南宋时期,南宋官兵与南侵的金兵多次激战于四褐山。南宋绍兴二年(1132),南宋主战派将领李纲在四褐山顶修筑烽火台,狼烟报警,以御金兵,成为有史记载以来的皖南地区第一座烽火台,只是今已不存。明清时期,四褐山是江防要隘,山上曾经设有炮台,居高临下,封锁江面。清顺治十六年(1659),抗清名将张煌言曾布置水师驻守四褐山,抗击清军。清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占领芜湖后,也曾经在四褐山高筑营垒,对抗清军,并精心构筑从四褐山经弋矶山、范罗山、蟂矶到澛港35里的水陆防线,抵御清兵,最终被清军攻破,损失将士1万多人。

    “褐山四绝”之二是“双杏迎江”。在四褐山南面半山腰处、今西云寺三圣殿前,有两株高大的银杏树,树高约三四十米,树围2.5米左右,冠如华盖,浓荫蔽日,树龄都超过150年。2010年11月,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受保护的“古树名木”。这两株银杏树背靠巍巍四褐山,面对滔滔长江,故被称为“双杏迎江”。

      “褐山四绝”之三为“曹姑滴翠”。曹姑洲是一块四面临水的江中沙洲,南北长约3.5千米,东西宽约0.5千米,也是一个有着众多美好传说与故事的地方。明代时期就有人在洲上生产生活,生生不息。站在四褐山上,放眼西望,大江之中的曹姑洲就像是一只永不漂移的“绣花鞋”,两头尖尖,狭长而青翠。洲上平畴沃野,绿树连平,苍翠欲滴,满目生机。滔滔长江之水从曹姑洲两侧奔腾东去,更为曹姑洲增添了流动的韵律。

      “褐山四绝”之四为“天门远眺”。四褐山是欣赏“天门中断”奇景的绝佳之地,站在山巅,放眼北望,不远处的天门山尽收眼底,清晰而雄奇。在山巅体会李白那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当别有体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1: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褐山觅古


       清康熙年间,四褐山顶建有一座文峰亭,为地方富绅及山下百姓捐资所建,以彰显本地风水。不久江对岸和县民众认为此塔有碍风水,被和县民众捣毁。抗战时期,四褐山一带常常有土匪出没,搅得四乡八邻不得安生。最后还是山后刘家村乡绅刘亨强组织群众赶走了土匪。刘亨强为了替自己树碑立传,多方集资,又在山顶重建文峰亭,据民间传说,刘亨强请来一位书法家写下篆书“文峰亭”三个字。刘亨强目不识丁,匠人也是文盲,结果把“峰”字倒刻在匾额上,居然还挂在亭前。时人赋诗嘲讽道:“非亭非亭亦非楼,占断山林为谁谋。堪笑刘翁无见识,倒悬匾字令人愁。”1949年以后,因该亭造型丑陋而被拆除。如今,四褐山巅的文峰亭,不知建于何时,亭为六面三层,掩映在绿树丛中,不失为一处风景。

      贵为三朝元老的芜湖人黄钺,于道光二十一年92岁时寿终正寝,葬于四褐山,只是时过境迁,墓地早已不存。

       在四褐山南面半山腰处,曾经有一座望江寺,建于清康、乾隆年间,甚是巍峨。同治年间,寺中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圆寂,四褐山百姓捐款为其装塑金身,供奉于寺内,尊为月(肉)身菩萨。驻守芜湖的清军将领彭玉麟得知这位高僧的功德,特地代帝钦封他为“望江祖师”。四褐山西坡曾经建有“曾三殿”,规模也很可观。可惜这两座寺庙都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中。2010年修建起一座新的寺庙,取名“西云寺”,依山而建,前后两进大殿,前殿为“大雄宝殿”,后殿为“三圣殿”,还有偏殿和香房,背山临江,规模宏大,为市佛教协会下辖的重点寺庙之一。

       西云寺前面的山体呈半圆形状,直抵长江,背面山上茂林修竹,绿树红花。此处若从江面上远远望去,恰似一个巨大的燕子窝,山顶的文峰塔便是燕子窝顶。大江之水,奔腾东去,在四褐山西面脚下,被矶头阻挡,形成一片巨大的回流水,直冲山脚而来,远远看去,好像是被这处燕窝吸过来似的,故有“燕窝吸水”的美称,成为一处天然奇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1: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褐山史话


        四褐山下,江流湍急,曹姑洲边,水流平缓,其间一大片水域,自古以来就适宜各种鱼类繁衍生长,成为天然的渔场。早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新沟(即今曹姑洲)河泊所就设在四褐山脚下,负责掌收鱼税。据记载,明、清时期,每年单是征收的鲥鱼银、鲊鱼银两项就有6.6千克,相当于当时32名差役全年的工食银,可见当年这里渔业的兴旺。这里盛产的刀鱼和鲥鱼,更是肉嫩味美,曾经名扬天下,只是,时过境迁,如今已不多见了。

        四褐山原来属当涂县管辖,1956年划入芜湖市管辖范围内。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为了李氏家族在芜湖开发房地产的需要,在四褐山南麓办记“兴记砖瓦厂”,机械设备都是从英国进口的,次年投产,成为芜湖最早的机器制造砖瓦企业,盛极一时。但是,到1949年,四褐山下仍然是一片荒野和农田。此后,国家投资在四褐山先后建起东方纸版厂、冶炼厂、发电厂、化工厂、铜网厂等一批重点工业企业,成为当时芜湖市三大工业集中区之一。

       如今的四褐山早已是“旧貌换新颜”了,褐山公园依山临水而建,为生态保护型公园,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人们郊游踏青、登高揽胜的好去处。1997年,芜湖市开展“芜湖新十景”评选时,“褐山揽胜”名列其中,前来观光游览者络绎不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7 11: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 刘传汉 文 张双柱 摄

■ 编辑 王亮


儒林街 | 四褐山的传奇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11:58 , Processed in 0.077670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