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741|回复: 16

[鸠兹古韵] 西河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1 14: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河古镇,隶属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位于芜湖市湾沚区、南陵县、宣城市宣州区交接处。青弋江全长291公里,流至西河已有226公里,离终点芜湖关门洲仅剩65公里。经过长途跋涉,此时的青弋江水流平缓,水面舒阔,两岸平畴春绿秋黄、夏肥冬瘦,一泓碧水流珠铺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河者 河西之古镇也


       将时间尽可能地回溯。早在西汉时期,此处湖滩密布,杂草丛生,水患严重,人烟寥寥,俗称“草头湖”,因有一庵堂建于此,也称“茶庵”。直到明朝洪武年间,官府令民间挑圩筑堤,百姓开始定居,渐渐形成集镇,因坐落于青弋江西岸,顺手拈来“西河”。

       西河之兴,兴于为渡。骋舟楫之利,济贸易交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农耕时代,人类逐水而居,依赖水路往来。发源于黄山山脉北麓的青弋江,绕经西河时水面开阔平坦,是天然码头,因此成为徽州通向外界的要道。明朝隆庆年间,西河逐渐发展成为皖南太平、旌德、泾县等地客商到芜经商的必经之地,船只在此停泊歇脚,山区竹、木、柴、炭等农副产品在此销售中转,下游的商贩在此设点收购,货物交通人流进出,带动服务业,形成集镇。老街上餐饮住宿逐渐俱全,居民多以经商、手工业谋生。西河管委会的工作人员董菱丽告诉记者,老街上一度有机坊布店6家、药铺药房5家,粮行百货7家,茶馆客栈澡堂8家,烟店当铺酱坊8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老街为清咸丰三年后所建,呈南北走向,长度约为1400米,分上街头、下街头,大体仍保留晚清的徽派风貌,黛瓦粉墙,檐牙交错。街道曲折,宽不足3米,最窄处仅容三两人擦身过。路面因逐年防汛加固堤埂,渐渐高于房屋一米多。这就让走在街上的人看路边人家总有点俯视。老街内侧房屋店铺多为数进串连,两旁尚存店铺门面飞檐对峙,参差错落,别有一番江南小镇的风韵。沿河一侧傍堤修筑,前店后宅,前店面对老街,后宅靠青弋江。如果从青弋江边看,河滩上几排粗大木柱凌空撑起房屋,“皖南吊脚楼”的美誉由此而来。

        然而现在吊脚楼窗户大开,空洞地望向江面。尚有人家居住的吊脚楼,木柱多改成水泥柱,更安全稳定。一只渡船停在水边,董菱丽介绍,这是红杨镇府安排的过渡船,早上5点到晚上5点,每天20分钟一班,接送游客和对面珩琅山村的居民学生上街上学。西河古镇历经多次兴衰,老街也是命运多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万历年间,西河及周边战乱频起,老街上的房屋店铺焚毁严重,经济一度萧条。至清中期,时局安定,来西河行商者渐多,老街复于繁荣,一度成为宁国府宣城县西乡要镇。咸丰年间,由于太平军与清兵在此对垒鏖战数年之久,百姓蒙受其难,店铺纷纷倒闭,街镇再度衰败。二十世纪初,开始有轮船航行于芜湖至西河之间,随着江上船舶增多,大批竹木排筏由山区运来、停靠、中转,西河成为青弋江湾沚码头上最大的贸易集散中心,老街再度复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苔痕上阶绿 水流多少事


       建国后,西河镇府大楼、中学教学大楼、邮电大楼与新湖商业街平地而起。整个集镇渐渐向圩内扩展,呈现出现代城镇特色,这些对老街本身格局影响并不大。

      上世纪80年代,黄沙开采及运输业成为西河的支柱产业,千余吨的拖船从长江而入,溯青弋江而上直达西河,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1986年,湾西公路正式通车,水陆交通并举,迎来了西河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

       这是至今西河老人们仍念念难忘的记忆。如今在老街上做理发生意的陶熔,今年已经72岁,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盛年,头脑灵活的他一度改行代理红蜻蜓、火炬等鞋类品牌。一周一次,从芜湖采购,在宝塔根坐船运到西河老街,一年利润20万元。轻轻松松将三个儿子培养上大学,成家立业。老人不无得意地说,这个利润并不稀罕,他指着门外左右关门闭户的几间门面说,当年这些门面不是做服装生意,就是卖百货,都发财了,四乡八邻都来西河老街赶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落到西河上,是前浪后浪的日更月替。


       时代渐渐将一些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摒弃。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修建陈村水库,青弋江通航能力已有所下降,这是西河丧失它作为码头的优势的开始。随之公路铁路全面畅通,西河的水陆交通优势进一步弱化。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皖赣铁路全线通车,古镇的运势伴随着西河码头一同冷清了下来。后又一度洪水来袭,居民房屋、财产受损严重,一些住户开始搬迁。到2003年底,西河镇建制被撤销后,原有的政治、经济、文化氛围随之慢慢淡化,老街逐渐凋敝。陶熔也再度拿起剃头推子。

       再说西河古镇,这个古镇如今实指的是一条1400米的老街,这也是古镇当年的源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2015612dhuhi 于 2021-12-11 14:21 编辑

好花逢时 当春乃发


       2014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委员会评审认定,7部委联合公布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西河榜上有名,这也是芜湖首个村落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村落是农耕文明最小的社区单位,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性、多样性和地域性体现在里面,文化的创造性也在这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其所附有的文化性逐渐被瓦解、消失。西河也不例外,房屋破败、居民外迁、人口流失,传统业态崩塌、古镇风貌稀薄。

      直到二十一世纪,我国旅游业进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历史文化型的特色古镇作为文旅产业方兴未艾。西河因水成镇,河街并行,界定的城镇空间格局独特。保存有古万年台、文昌阁、吕祖庙等遗址,整体风貌基本完整,有较高的历史原真性。2014年县镇两级府将西河古镇列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同年同济大学编写《芜湖县西河古镇历史街区保护概念规划设计说明》,2019年《西河文化旅游区旅游项目策划》出炉,西河古镇文旅开发有计划有规划持续推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董菱丽介绍,现在的老街,上街头保存较为完整,住户和商铺较多,引进的民宿、特色小店目前也在上街头。在修复古建的同时,西河管委会通过开展各类文学采风、书画展出,还有月上西河中秋民俗文化周、年货节,“二月二”西河百家宴等各类民俗活动扩大宣传。老街风貌吸引摄影爱好者频频打卡,电视专题片和影视剧如《走遍中国之走进芜湖之宝姑出逃》《李鸿章与芜湖米市》《米市春秋》《我的博士老公》《关关雎鸠》《记忆切割》《大国粮仓》等先后来西河取景。

      但是让老街焕发生机所需的政策和措施是多方面的。传统民居长期缺乏维护,加上水患、潮湿等因素影响,毁损严重,现有废置建筑体量大,同时旅游服务功能有待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也亟待进一步挖掘和完善。单纯依靠老街发展旅游业体量太小,需要与珩琅山等周边风景区形成资源互补等等。以资源驱动、观光型为主,缺乏深层次文化性和体验性,尤其是简单模仿、复制的旅游产品,无法支撑古镇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1 14: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古镇很多,南北方特色殊异,不同的古镇在历史文化背景下延伸出各自的地方特色。于西河而言,它的吸引力更多在于时代变迁和地方发展存留其中的历史和文化痕迹。这痕迹的灵魂是传统的生活方式、地方民俗、手工艺和独特的地域文化。这也是古镇的生命力所在,也是这条1000多米长的老街所需挖掘和设计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

来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1 15:1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家 有机会去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11 16: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最大的失败撤销西河镇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5 22:29 , Processed in 0.08176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