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taunted

[公告互动] 呼和浩特市(老城记录):战国云中,北魏盛乐,辽金丰州,明清绥远和归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7 14: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和浩特市之呼伦路

呼伦路民国时期形成,初为绥远城西门外一条南北便道,北起粮栈街,(今车站东街东口)南至绥远城西南角,(今内蒙古自治区水利设计院)长1600米,宽7米。西门北段西侧清代是满州八旗兵大教场,民国后改建成农林试验场。西门南段西侧是民国二十七年(1938)日本人设置的侨民小学及工厂和绥远城韩家坟地。

1956年依据呼和浩特市规划,有关部门对这条道路进行修筑,南北取直,北起海拉尔路,南至双树村北(诺和木勒大街东口)长6010米,宽7米,命名为呼伦路。1975年,以中山路分界,以北命名为呼伦贝尔北路,以南命名为呼伦贝尔南路。
呼伦路筑好后,西侧入驻单位有呼伦路小学。呼伦路小学前名内蒙古直属第一完全小学校,1976年更名呼和浩特市蒙族学校。1978年学校建教学楼,建筑面积6.450

呼和浩特市蒙族学校呼和浩特市地名志》平方米,餐厅1450平方米,教职员工宿舍楼3200平方米。是呼和浩特市唯一用蒙古语授课之学校。
1959年5月21日呼和浩特铁路局党校成立,党校位于呼伦路北段西侧和中山里街东口北交汇处。占地约一万平方米,迎街筑一三层楼。过铁道在和车站东街拐弯的地方是呼和浩特市物资局学校。

呼铁局党校《呼和浩特铁路局志》
过车站东街是新华小学,小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大院北,原系绥远农林试验场林地(清代满州大校场),1961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办公厅创建,时称“人委办公厅直属小学。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位于呼伦路27号。

原内蒙古博物馆(网络)
过新华街即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是1957年为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十周年而建,该馆主楼三层两翼二层,是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白色建筑。楼顶塑凌空奔腾白马。大楼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分四个展厅。今为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7 14:1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呼和浩特“行走”,感受长城文化内涵

长城,横跨万余里,历时2000多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奇迹,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建筑物可以与它争长、争雄、争伟。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长城凝聚着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爱国精神,凝聚着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也凝聚着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载体。
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长城学会会员、内蒙古老摄影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长城科普学会会长高晓梅,通过高会长的讲述和记录,一览呼和浩特长城文化的千年风貌。
呼和浩特地区历代长城分布
呼和浩特市拥有2300多年建城史,留下许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窗口城市,首府人文荟萃,境内文物古迹众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武川县、和林格尔县和清水河县共有战国、秦、汉、北魏、金、明历代长城达657.97公里,单体建筑及相关遗存1096余处,是我国长城重要的组成部分。
呼和浩特地区长城时代跨度大,分布区域广,历史文化内涵极为深厚。

“阎王鼻子”长城。(摄影:高晓梅)


呼和浩特地区的战国赵长城,修筑于赵武灵王时期。赵国曾修长城,位于呼和浩特境内的这段长城称赵北长城,新城区38.24公里、赛罕区3.82公里、回民区13.78公里、土默特左旗69.11公里,全长约125公里。赵北长城多用夯土或石块叠砌,宽者5至6米,残高多为1至2米。
秦长城,因是秦始皇修建,也称秦始皇长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把战国时期的赵、秦、燕三国长城连接起来,加筑城堡、障、塞等防御设施,并且还修筑了新长城,号称“万里长城”。呼和浩特境内的秦长城沿用了赵北长城,并且加以修缮。新城区3.35公里、武川县110.87公里,全长共计114.22公里。秦长城西起乌拉特中旗石兰计山谷,进入呼和浩特新城区毫沁营镇,沿大青山脊梁向东南延伸,经马场、羊场,至坡根底村北与东西走向的赵长城相汇,至保合少镇后扁担沟间秦长城利用赵北长城,进入卓资县西部在赵北长城北侧新筑长城。秦始皇新修长城长约500公里,大部为石块垒砌,局部夯筑土墙。


口子上长城。(摄影:高晓梅)


呼和浩特境内的汉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市13个乡镇,是汉朝在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呼和浩特市榆林、保合少、毫沁营和土默特左旗毕克齐等13个乡镇都有汉代长城遗存,全长共计78.6公里。汉代又在阴山建造了两道平行的长城,并修筑了大量烽火台、城障,它是我国历史上较古老和使用年限最长的长城之一。
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北魏长城,自东向西分布于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主要集中于东起乌兰察布市商都县,西至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和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一带。北魏长城墙体总长度为493公里,其中武川县12.36公里。
金长城是海拔最高的长城,是一种具有内墙外壕或双墙双壕的特殊形制的古长城,史称“金界壕、金边墙”。呼和浩特境内的金长城是历代长城中地势最险和海拔最高的一道长城。呼和浩特境内的金长城由东北方向进入武川县为止点,长达200余公里,仅在呼和浩特境内就有75.96公里。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城关镇银滚山长城公园,背景烽火台。(摄影:高晓梅)

明代长城自洪武帝朱元璋开始,有18次大规模修筑,工程极为浩大。在呼和浩特地区,它是保存最好、最为壮观的一段长城。呼和浩特境内的明长城在和林格尔县、清水河县与山西省交界的地方,全长256.93余公里。其中,和林格尔县101.63公里、清水河县155.30公里。这段明长城分主边、次边内外两道,沿线设有重要关口十余处,当年驻重兵把守。重要的地段均以巨大的砖石垒砌,雄伟壮观。在长城沿线,还有许多烽火台、敌楼、城障、将台、隧道、暗门、水门等,建筑艺术和军事功能在当时很高。
箭牌楼史话
长城在清水河县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有许多历史遗存,形成了清水河长城文化的丰富内涵,成为长城文化在今天清水河大地上留下的深刻印记,成为长城联系古代与现代穿越时空的文化纽带。
在清水河县板申沟东南山上,巍然屹立着一座骑墙砖楼。它离板申沟村很近,随村而得名,人们叫它“板申楼”,当地人称“箭牌楼”。


箭牌楼。(摄影:高晓梅)


箭牌楼,用条石砌基,露出地面16层,用砖砌的方楼高约15米。它没有拱窑,又没洞门、台阶。更没有券室,是一座砖包土石芯的“实心”楼台。人若想上楼,只能用大绳吊上去,此外便再无别的路可走。
登上箭牌楼,北望长城,只见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那海拔千余米的山上飞舞着一条金色的长龙。龙脊上每隔数十米就是一座同样的墙台。龙头越过墙台伸向东北,龙身呈“弓”字形向西南方曲折延伸。这起伏的长龙虽经400多年的沧桑之变,而今仍安然无恙,屹立于山巅,给眼前这无边的春色增添了诱人的风光。
板申沟村,原来不在狭窄的沟底,而是坐落在平梁的低洼处。明朝加固城墙,并在这里建起了坚固的箭牌楼,用以加强防御力量。
如今的板申沟村,已经不再是忽然间硝烟弥漫、平日里萧条冷落的荒野山村。一排排新式的石砌窑,代替了古老的土打窑。那干净整洁、绿树环绕的院落和街道,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箭牌楼上细细浏览,会从遗迹中发现:箭牌楼原为两层,虽然一楼顶棚早已拆除,但箭牌楼砖墙完整,连四面的女儿墙上的垛口、箭窗也完好无缺。当年两层箭牌楼可容纳守边戍卒一百多人作战。
“关于箭牌楼的始建年月,我们曾多次查询有关史料,却一直没有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这次,经当地人指点,我们在箭牌楼南侧500米远护城河遗址的东坡上发现了一块石碑,铲去浮土,显出碑文:‘大同府威远路分局’。”高晓梅介绍说,据推测,这是一块明代界碑,它说明箭牌楼这一段长城,当年归大同府威远路所辖。《历代长城考》上说:“正德中,宣大总督翁万达,修复宣大边墙,东起四海冶,西抵雅角山……”。“正德”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年号,宣大总督翁万达于公元1506年至1521年修复宣大边墙,东起今天北京延庆县四海冶,这是内外边墙的交界之处;西至今天的清水河县北堡乡老洼沟村对面的山上,即丫角山。可以想见,在科学技术极为落后的古代,劳动人民完全依靠人力修筑这样的长城,需要付出何等巨大的代价。
站在箭牌楼上极目远望,板申沟村窑头上新开辟的那条公路尽收眼底。过去只走毛驴驮子、小胶车的便道不见了,如今直通远方的公路上,汽车、拖拉机来往穿梭,川流不息。
古老的箭牌楼,在国家文物局的批复下,2019至2020年进行修复,至今已修复完整。
明大边与明二边
清水河县三道长城分别称为大边长城(外长城)、二边长城(次边长城)和内长城。与山西交界的二边长城目前保存较好,被誉为“金色长城”。清水河县明长城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资源的丰富和类型的多样,长城体系较为完整,既有大边、二边和内边,还有更多的关口暗门。在二边墙体上保存完整的敌台、墙台、马面、烽火台等设施,数量多,分布密,完整率高,这在长城沿线是不多见的,黄河老牛湾更有独特魅力的长城与黄河交汇的景观。


老牛湾长城。(摄影:高晓梅)


清水河县长城资源丰富,多数横亘在县境中部和南部,黄河沿西奔流,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融合于此,自然与人文资源极为丰富。清水河的明长城有南、北两道,二者相距15至50公里。北边的一道建于明初,大致起于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大体修筑完备。在后世被称为大边、极边,修筑较早。至弘治年间,大边基本废弃。南边的一道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的省界线,在明初称为二边或小边。亦于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开始修筑,但规模较小。大边废弃之后,二边成为明朝的主要防线,受到重视,开始大规模、长时间地增修。成化3年(1467年),西起黄河老牛湾,东至老营堡丫角山,修起边墙一道,全长240里;嘉靖25年(1546年),又从老营堡丫角山往东,至李信屯(今河北省怀安县柴沟堡镇李信屯村)修了一道边墙,全长500余里。至此,二边东西相连,完全形成。此后不断修葺,形成了今天所见之规模,长城包括墙体、城堡和烽火台。
烽火台又称烽堠、烟墩、墩台,是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为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那么遇到雨雪天气怎么办?古人用摇旗、击鼓等方法传递信息。清水河县明大边从和林县盘山进入清水河县后,以韭菜庄乡后窑子村为起点,经孔读林、两犋牛窑、魏四窑、高家山、石胡梁、边墙壕跨过清水河至五道峁村,墙体较为连贯,遗迹尚清。从五道峁村南行不见长城墙体,看上去只剩一列烽燧线,且间距较远,但墩台十分雄壮高大。这条烽燧线经四王墓、三王墓、二王墓、大王墓、下红台子、山神庙、菜不浪湾入城湾黄河边。明大边位于清水河县中部,呈东北—西南方向,全长约40公里,烽火台连绵不断。
清水河县银滚山长城公园明大边烽火台旁边大石头上书写的“明大边遗址”是书法家王迺雁亲笔题字。
终审:吉艳敏
复审:王佐政
初审:王猛
编辑:陈乔新月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发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8 09: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unted 于 2023-2-28 09:06 编辑

呼和浩特有八十多座古城
呼和浩特是历史文化名城。战国时代,呼和浩特地区是赵国的属地,公元前399-387年,赵武侯在这里建立了“云中城”。秦汉以来,沿用的时间长达1000多年。从这个史实上来说,呼和浩特的建城史已达2300多年。

呼和浩特周边的旗、县境内,古城和古城遗址像众星捧月似地围绕着塞外明珠,相对比较大的古城遗址有以下几个:

云中古城,在呼和浩特西南45公里处的托克托县古城乡,是战国时期赵武候所建的古城,这座中国历史上频繁提到的云中城,是我国古代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最早建立的一座古城,也应该是中华民族最早建成的草原城。

土城子古城,位于和林格尔县土城子乡上土城子村北,古城依山傍水,是连接关内与阴山南北的要冲地带。该城历时千年之久,是内蒙古地区利用时间最长的古城。北魏时期取名“盛乐”,是鲜卑民族在建立北魏王朝和入主中原之前在北方最早建立的一座都城。这座古城,历代都享有盛名,史籍中有不少记载。

托克托古城,呼和浩特西南85公里处的托克托县城关镇北,有一座文化遗存极为丰富的古城,这就是经历了唐代、辽金元三代、明代、清代等历史阶段,被沿用了1000多年的托克托县东沙岗古城遗址。古城在唐代称为“东受降城”,辽金元三代名为“东胜州”,明代改称为“东胜卫”,清代曾被称为“脱脱城”,传说是由明代土默特首领阿勒坦汗义子脱脱所建,故称“脱脱城”。
白道古城,白道城遗址在今呼和浩特北郊大青山南麓的坝口子村。白道城曾经是北魏王朝兴建的一座军事城堡,此城堡扼控南北交通,在军事上有重要的战略作用。白道城在呼和浩特的历史上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丰州古城 ,对于呼和浩特地区的各族人民来说,提起“丰州”并不生疏,而且很有亲切之感,因为仅就近代的呼和浩特市内以丰州命名的处所而言就不止一处,其中有学府——古丰书院;有饭庄——古丰轩;有百货商店——丰州商场;有街道——丰州路;就连呼和浩特日报的副刊亦称“丰州滩”。由此可见呼和浩特与古丰州有源远流长的联系。丰州古城是辽王朝在其疆土的西南部兴建的一座军事重镇,也是辽代境内最大的州城和商贸中心。过去,呼和浩特地区因此城的著名而被称为“丰州滩”。古城遗址在今呼和浩特飞机场不远处的白塔村,距市区约20公里,坐火车从东向西快进入呼和浩特时,就能远远看见矗立在旷野中高大巍峨的白塔——这是丰州古城仅存的遗迹。

现今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是:

归化城,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明代音译为“库库和屯”,为蒙古语,“青色的城”之意。该古城位于玉泉区境内,俗称为“旧城”。归化城是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与其夫人三娘子共同主持兴建的,明廷赐名为“归化城”。归化城建成后,三娘子定居于此,成了城市的“管领”。阿勒坦汗病逝后,她以归化城为政治舞台,继续辅佐阿勒坦汗的儿子黄台吉和孙子扯力克二代土默特首领,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又称归化城为“三娘子城”。

绥远城,始建于1735年(雍正十三年),1739年(乾隆四年)建成。该城位于现在的新城区和赛罕区境内,清廷命名为“绥远城”。因是新建之城,故俗称为“新城”。 清廷建筑绥远城的初衷是屯兵之用,最初的绥远城也主要是驻扎八旗兵,乾隆初年驻防八旗将士达3900多人,到清朝末年,八旗兵加上行政官员和眷属,全城人口达11000多人。(高培萱)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900542333134027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8 09: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文脉|“九边第一泉” 横匾与玉泉井


在呼和浩特市大召山门檐下,挂有一块横匾,上书“九边第一泉”,顶端还有“古无量寺”字样。这块木匾呈长方形,长约3.3米,宽1米,上刻行书字体遒劲俊逸,相传系由山西榆次人王用桓以棉花绑在木棍上蘸墨而书(称棉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匾内共书大字9个,小字长达149字,史料和书法价值均很高。



“九边第一泉”是指大召前街的玉泉井而言。何为九边?明朝以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偏头(太原)、固原北方九处为“九边”,九边第一泉就是说归化城之玉泉井,在九边众多井泉中是居首位的,是最好的。玉泉井共有井孔九眼,由南向北排列,北为井神庙,围以红墙,把井区分为两部分:墙内一眼,墙外八眼。玉泉井祠庙南端现存的一根青石柱上,刻有“源泉常混混”字样。据《辞源》解释:“混混,水流貌,或流浪声也。”过去,在归化城的景致当中,有“石头旗杆木头庙”一说,就是指此处而言。

据《古丰识略》第八卷记载:玉泉井在无量寺(即大召寺)前街。俗传康熙皇帝平息噶尔丹叛乱,凯旋路过大召寺,“过此,马蹄踏地,有泉涌出,味清而甘,四时不竭,居民建神祠于其上。水侧流数步北汇为池,上盖巨石作井眼,寺前一带咸取汲焉”。因为传说是康熙帝御马踏出之泉,所以玉泉井又有“御泉井”之说。

“九边第一泉”匾,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大召寺札萨克达喇嘛募缘修葺大召和玉泉井时,当地423家商户集体向大召献的匾。

清朝年间,大召前街是呼和浩特最繁华热闹的地方。据说,当时来大召寺玉泉井汲水者,从早晨到夜晚几乎无片刻休止,经常见各式各样的水桶排成长龙等候打水。夜深之后,则是各家茶馆、茶摊来汲水。不少人家安放两口水缸,一口盛放甜水(玉泉井水)饮用,一口盛放其他井水作洗涮用。谁家来了稀客,先要敬上玉泉井水泡的茶;妇女生育后,常用玉泉井水熬稀粥喝;朋友们聚餐喝酒多了,也要用玉泉井水泡茶用以解酒。甚至有玉泉井水能治百病之说。据井台上的石碑记载:清咸丰四年(1854年),御泉井“忽然倾颓坍塌”,各族民众、商人、喇嘛自动组织起来,“募化资财”“舍旧图新”“体经缔造,上下周围”“尽竭以石层垒而砌,以灰作浆而灌”,保证了“修葺完密”“坚而且固”。在这次修葺活动中,因护泉有功的茶座面铺“荣升源”“庆喜源”等字号也名噪一时,慕名前来饮茶者甚众。

在清代至解放初期,大召前街犹如宋朝汴梁的大相国寺街,来自各地的游客摩肩接踵、车水马龙,一片“小部梨园同上国,千家闹市入丰年”的景象。

来源:高培萱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85435348909033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8 09: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城文脉|醉美大黑河

大黑河的美,美在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大黑河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这条河虽然比不上万里长江一泻千里的气势,这条河没有滚滚黄河波涛汹涌的壮观,但家乡的大黑河,是内蒙古境内最大的支流,全长236公里,其中呼和浩特境内河长139.5公里,是全国少有的自东向西流向的河流,是塞外北疆最能掀起波涛的河流,静静流淌的大黑河诉说着悠悠的岁月。


图片摄影:夏俊秀

大黑河,你从远古走来,穿越时空,穿越风烟,生生不息,洁如冰签。

历史可贵,岁月可存,这条母亲河见证了刀光剑影,战乱纷飞的峥嵘沧桑,亲历过,鼓角争鸣,烈马腾嘶的历史场景。

大黑河的美,美在风光旖旎,景色迷人,巍巍青山照,漫漫土默川,走进大青山脚下,大黑河岸边,这里一园一世界,一处一主题,一山一景色,一沟一浪漫,无论是青山沟壑,河流公园,都令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把我们带到了幽静的山谷,大青山高耸入云,好像伸手一摸就可以摘下云朵,穿行于生态路之间,秋风轻拂,草木招手,鸟语花香,巧遇野鸡、野兔、狍子等动物映入眼帘,带给人不少惊喜。从山顶上极目远眺,大黑河激情澎湃,浪花朵朵,一幅“山水相依、城林相融、园林相连”的巨幅画卷徐徐展开。

大黑河的秋天是美丽的,河水静静地向西流淌,河两岸到处是五彩斑斓,争奇斗艳的景色,看,那朵朵浪花是欢快的音符,层层涟漪是美好的畅想,条条跃动的小鱼是热情的流淌,波光粼粼的水面好像闪动着千万条明亮的眼波,凝视着这一望无际的景色,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有一种天作被地当床的豪放。

静默山下,松的气魄从山底涌向山巅,风的旋律吹响波涛的神韵。

置身于最浪漫的马鞭草花海里,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突然在脑海萦绕,穿行在花草簇拥的木栈道,伴着鸟语花香的韵律,构思诗意盎然的素材,耳边突然传来黑白相间的喜鹊,羽色华丽、两颊绯红的野鸡腾飞扑打翅膀的声音,鸟儿唱着优美婉转的歌声,飞翔在蓝天白云下,与起伏翻卷的草浪,绵延无际的花海,构成一幅斑斓多彩的画面。

徜徉在美丽的大黑河岸畔,看着公园连着公园,雕塑连着雕塑,花海连着花海,一丛树连着一丛树,一座桥连着一座桥,水波连着水波,我们感动于新时代的壮美,这是生活的光芒,文化的传承,民族的根脉。

首都的“后花园”,青城的“大氧吧”,大青山、大黑河就在这十年,竟然嬗变成青山如黛,草木掩映,溪水潺潺,鲜花遍地,成为市民和游客向往的地方,成为首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点睛”之笔。真是:

春迎候鸟甜翠声,

夏望花海香满城,

秋赏金叶网红地,

东踏冰雪韵味深。

啊,美丽的大黑河,这里山若谷,水似魂,两相映,两相宜。

大黑河秋天的夜景,也是如诗如画,人们喜欢夜晚到大黑河水岸欣赏夜景,大黑河上的18座跨河大桥和14座步行过河桥遥相呼应,气势恢弘,跨河大桥的灯光,造型各异,色彩缤纷,闪闪烁烁,像一条彩色的长龙,应接不暇,分不清是桥在变,还是色在变,整个大黑河滨河两岸,霓虹闪烁,光彩夺目,五彩斑斓,灿若星河,河两岸高楼林立,五光十色,在水上投下了长长的橘红色倒影,风起粼粼波光,像是一团一团的火焰在河中燃烧。

漫步在大黑河岸边,灯彩映照下的景观带,各色花铺,花朵显得更加妩媚妖娆,灯光辉映中的花岸树木,葳蕤冠叶显得更加靓丽迷人,大黑河微风轻荡,波光流动,色彩变幻,灯光与河中的倒影融汇呈图,碰撞成画,交相辉映,叠加渲染,营造出浪漫的水彩夜色之美。

如果说河流是城市之魂,那么跨河大桥便是城市舞动腾飞的旋律,是城市日新月异,山河锦绣的精气神。

是的,奔腾不息的大黑河,哺育着一代又一代草原儿女,踔厉奋发,养育一代又一代黑河赤子,勇毅前行。

美丽的大黑河,你养育了无数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

美丽的大黑河,美丽的家乡水,一代又一代建设者,在这片热土上,描绘着最新最美的图画,一代又一代奋献者,在这里实现着自己的梦想,你永远给生和希望带来力量。

醉美大黑河,今天我们以美丽的大黑河为荣,明天我们将让大黑河以我们为傲。

醉美大黑河,你是迷人的河,金色的河,你用生生不息的灵气温暖着这里的人,繁荣着这座城。

来源:边俊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 08:3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敕勒歌》——一首千古绝唱的诞生与流传

2018年3月10日,**电视台《经典咏流传》栏目迎来了内蒙古籍的歌手腾格尔,一首流传1500多年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在邵瑞娅的童音和腾格尔的苍凉声中唱响,震撼了现场的观众;两年后,80后歌手谭维维携改编后的《敕勒歌》再次登上同一个舞台,用独特的视角演绎了北魏时期塞北大地空旷、寂寥的过往。


王阔涛摄影

那么,《敕勒歌》这短短的27个字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魅力?它究竟出自于何人的创作,又有着怎样宏阔的历史背景呢?

要想知道《敕勒歌》的来龙去脉,首先要了解敕勒川。

现在的人们,已经将敕勒川归结为阴山脚下呼和浩特平原这一带上演了3000多年游牧历史剧的广阔舞台,敕勒川已凝结成为一个草原文化的符号,用大漠苍穹、白云朵朵和绿野花海来填充它的内涵。

可是,最早的敕勒川,是与敕勒族密不可分的。

那么,敕勒族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浩瀚的大漠南北是历史上游牧民族活动的主要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匈奴、东胡、乌桓、鲜卑、柔然、敕勒、突厥、回鹘、契丹、库莫奚、女真、蒙古等游牧民族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着草原牧歌式的连载传奇。

到了公元4世纪末期,发源于呼伦贝尔草原的拓跋鲜卑建立了北魏王朝,就在拓跋人把目光更多地瞄向草原以南地方的时候,他们留下的广袤空间被柔然和敕勒填充。

敕勒,在我们的历史中有丁零、狄历、铁勒、高车等好多称呼。公元5世纪早期,他们逐步迁徙至阴山以北的漠南草原。北魏王朝设置六镇管理这些敕勒部族,敕勒人则继续保持了游牧传统,为北魏王朝守卫边疆。

在那个年代里,敕勒人造车业很发达。据说,他们的车轮直径最大者可达1.4米左右,这是比牛还高的高度,与马的身高几乎相当。这种高轮大车越野性能极好,不受高草和厚雪的限制,也能在沼泽地里顺利通行,所以当时中原人称他们为高车。

公元5世纪中期,漠南敕勒五部合众祭天,盛况空前。敕勒人乘着高车,唱着优美的牧歌,行进在草原上,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一次很壮观的行为艺术表达。

《敕勒歌》,大约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

最早将《敕勒歌》记录下来的,是北宋时期郭茂倩收集、整理的《乐府诗集》。郭茂倩认为,《敕勒歌》原来是用鲜卑语咏唱的,后来翻译为汉语,所以句子长短不一。

当时的北魏六镇地区,除大量游牧的敕勒部族外,还有鲜卑人、汉人等,他们交错而居,农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当时咏唱《敕勒歌》的,有敕勒人、鲜卑人,也有汉人。所以,《敕勒歌》不是哪一个单一民族的民歌,而是当时各民族都咏唱的地方歌曲。

与《敕勒歌》相联系的,还有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涉及到高欢、斛律金等北朝时期的风云人物。

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出发,向南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在今山西稷山县),折兵七万。在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高欢中箭将亡,高欢则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领唱《敕勒歌》。

他们其实是在异地合唱了他们故乡的歌曲,一如今天几个来自内蒙古的好朋友,在海南岛相遇,酒至半酣,大家引吭高歌《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高欢是汉人,自祖父以来移居怀朔镇,斛律金则是土生土长的怀朔镇敕勒人。

史载,斛律金性格敦厚直率,善于骑马射箭,行兵使用匈奴的办法,望着飞扬的尘土能判断出有多少马兵步军,嗅一嗅地面,能知道军队已经离开这里有多长时间了。

斛律金与高欢一家的友情可谓史上奇迹,他作为功名显赫的老臣,一生对高家三代可算是忠心耿耿,至死不渝。

北齐是南北朝时期只存在了27年的短命政权,它的创始人高欢很多人并不熟悉。不过,前边提到斛律金演唱《敕勒歌》的战场在今山西南部,而《敕勒歌》则是高欢和斛律金的家乡敕勒川的歌曲。

高欢和斛律金的家乡怀朔镇,是北魏六镇之中最为重要的军镇之一,旧址为今天包头市固阳县白灵淖城圐圙古城。

古城遗址今犹在,黄河支流昆都仑河的上游五金河穿过古城。俯瞰这里,它坐落在阴山山脉北麓的白灵淖盆地南缘。北魏初年,这个盆地有另一个名字,叫纽垤川。

这就涉及到上面所说的那个字——川。

川字是象形字,最早是水流的意思,北朝时期的川则专指盆地。大家知道,但凡水流之地,天长日久必定会形成两岸的冲积平原。在十分依赖自然资源的古代,有水源且肥沃的冲积平原,才是理想的生存之地。

纽垤川就是这样的地方,阴山南北地区类似的川还有很多,阴山以南的呼和浩特平原当时就叫云中川。敕勒人长久生活在纽垤川这样的川里,于是产生了敕勒川的地名。

在进入《敕勒歌》内容之前,我们还得先认识纽垤川里的一种植物,它叫白茅草。虽说今天由于它顽强的生命力已经被列为容易入侵的物种,但是在1500多年以前,它高大茂密,在斜射的阳光下泛着银色的光辉,朔风吹来,此起彼伏。那些在坡地上吃草的牛羊时隐时现,于是乎怀朔镇人就唱了起来: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远方的阴山在雾霭的笼罩之下隐隐绰绰,汉语翻译鲜卑语时用了“阴山下”三个字,而原来的鲜卑语如何表述“阴山之北”,我们已无从知晓。

在北魏晚期“六镇之乱”的风云变幻之中,高欢和他的伙伴们趁势而起,逐鹿中原,终于闯下一片天地。此时,他的对手、同样来自六镇之一武川镇的西魏权臣宇文泰,明显棋高一着,在玉壁之战中打败了高欢。身受重伤的高欢自知朝不保夕,但作为一代枭雄,岂能束手认输,高欢强撑着病体,召集大多来自家乡怀朔镇的将领们,由斛律金领唱《敕勒歌》。

辽阔的草原、绵延的群山、成群的牛羊,儿时伙伴们走马逐兔、狗奔鹰翔,无忧无虑、纵情高歌,这些情景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待到平定天下之后,像刘邦一样“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这是高欢和他的伙伴们共同的愿望;但此时的高欢清楚,对于一个病入膏肓的人来说,万事皆已成为不可能,英雄之泪不由潸然而下,在座的将领们也都呜咽不能再歌!

但斛律金这一歌,把辽阔、苍凉之美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保留下来,成为汉语文学中风格硬朗的一支美学血脉,影响深远。而《敕勒歌》的不断唱响、敕勒川的文化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也必将超出敕勒人生活的纽垤川,成为阴山山脉两翼地理的指代,成为中华民族生态观和传统文化的载体。

它的共鸣性一如川妹子谭维维和蒙古娃腾格尔,在《经典咏流传》的同一舞台上,以完全迥异的演绎,博得全国人民同声的喝彩。

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观文化旅游带作为呼和浩特市在文化旅游“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与黄河文化遥相呼应,是在新时期对敕勒川文化的拓展和进一步的应用。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敕勒川和《敕勒歌》将会带着草原的馨香,带给人们更多的人文地理体验。

敕勒川,它是一片历史的天空,它也是一片地理的区域,它更是一片驻留于我们心灵中的文化风景。(张文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3-27 09: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和浩特白塔火车站遗址或将被重新设计保护利用
2023-03-22 10:09:35正北方网
本网讯(草原全媒·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近日,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召开白塔火车站遗址保护利用设计和有关文物大遗址建设研讨会,并邀请了相关专家设计团队实地对白塔火车站(旧址)、丰州故城博物馆展陈建设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

据了解,白塔火车站(原名白塔车站)是我国自主营建的第一条铁路——京绥铁路沿线三级车站,也是目前内蒙古地区保留至今的近代重要工业遗产之一。白塔火车站周边历史风貌保存较好,整体格局清晰,建筑材料、风格等保持原有面貌。该车站是京绥铁路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曾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专家团对白塔火车站文物本体之外以及周边建筑、周围环境面貌进行了详细的勘察调研后认为,白塔火车站旧址是呼和浩特地区重要的近现代工业遗产,历史风貌保存较完整,对下一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有无限的潜力。

随后,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召开专题研讨会,认真听取了故宫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王玉珂研究员的调研情况汇报,并传达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呼和浩特市地区大遗址等重要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最新指示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呼和浩特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不可移动文物云集,如:大窑遗址、丰州故城、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东胜卫故城、白塔火车站、海生不浪遗址等。

近几年,呼和浩特市文物保护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但是大遗址保护与文化旅游融合工作刻不容缓,必须加快推进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因地制宜,加大文物文博保护利用力度,真正把文博场馆用起来,让其“活”起来、“火”起来。
http://www.northnews.cn/news/2023/0322/219309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4 15: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呼市的历史还是挺悠久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4 20: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arvinzh 发表于 2023-7-4 15:10
呼市的历史还是挺悠久的。

嗯,现在不这么宣传,内蒙就是草原,其实有段时间呼市的历史文化开始宣传了,后来不知道怎么又不这么宣传,还是草原,市区里面的历史文化建筑一点都不推广,可惜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7-8 20:38:36 | 显示全部楼层
taunted 发表于 2022-2-23 11:32
自治区,不会允许太强调历史的

这是啥理由?现在主张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07:39 , Processed in 0.08516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