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8184|回复: 33

新华日报 | 十年磨剑,太湖之滨崛起苏州城市新名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23 15:22: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新华日报,部分内容节选,

十年磨剑,太湖之滨崛起苏州城市新名片

——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中太湖新城总规划师段进

十年前,经过国际招标,最终确定由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段进院士团队承担吴中太湖新城的全系列规划。这样一份站在时代前沿的规划方案在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新城设计有着怎样的来龙去脉?回望十年的开发建设历程,是否坚持了当初的规划思路?这座新城的未来建设还将走向何方?带着这些问题,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雄安新区规划技术指南”首席专家段进。

记者:苏州人对太湖是有情节的。在太湖之滨建设一座新城,因为生态的严格要求,对苏州和江苏来讲也是件十分敏感的事情,要格外小心。您的团队当时给出的规划方案,出于什么样的思考?究竟要在这里建成一座什么样的新城?

段进:城市是空间、自然与人文互动的结果,必须重视区域内在的文化内涵。当时参与国际投标时,我们结合太湖新城地域的特殊性,提出了“新产业、新水乡、新生活”的规划目标,希望能够与传统苏州有所呼应,也可以作为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苏州产业升级的平台,更希望未来能呈现出多元化的氛围,创造出一个不同于现在的“新生活”。

吴中融媒

“新水乡”或者“新城市”,就是要把苏州的园林水巷和烟波浩渺的太湖结合在一起。太湖,是苏州的母亲湖,其生态之敏感性更是不言而喻。太湖新城的开发,必须以虔诚和敬畏之心,又要兼顾苏州这座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表达。

我举个例子,为了既满足太湖岸线100米之内不允许建住宅的要求,又拉近人与湖的关系,团队提出抬升核心区的高度,让太湖大堤与地面以近乎持平的坡度,打开人与湖的隔阂,你站在地下空间的入口处,浑然不觉这是在大堤之上。

我们还参照香港、纽约、悉尼等湾区城市的规划布局,在地下空间出口处的太湖大堤上恢复历史上的一处港湾,利用清出的泥土在港湾不远处的湖水之中堆出一座小岛。这样的操作,不仅不会减少太湖水面面积,还人为地增添了自然野趣。

吴中融媒

但当年评审团看到这样的设计,在惊喜之余也评价“很大胆”,给出的回复是,这个方案“不是第一名,就是最后一名”。然而,规划“意外”通过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办公室部门批复,最终实现落地,我想这是对尊重自然、立足生态规划思路的肯定。现在看到的太湖大堤绿色廊道、地下空间、地下管廊、水街、天鹅湖公园等等,就是从这样的思路出发来布局的。

“新产业”实际上就是要真正实现产城融合。国际经验表明,只有居住属性的城市注定是不可持续的,比如伦敦新城,只有导入产业才能让城市充满活力。苏州是制造大市,太湖新城本身也拥有一些工业基础。为了避免新城成为一座“卧城”,规划从一开始就立足于产城融合的方向。我们不主张把原有的制造业企业全部移走,零散工业可以迁走,成片工业可以在制造业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升级改造,走向高新产业方向。并预留一些白地,在高新产业基础上,发展现代服务业,目的就是为了留住产业人才。

吴中融媒

吴中太湖新城用地规划上的最大特点是功能的混合性。从我们的判断来看,大分区的模式在慢慢转变,可能会以一个社区、一个组团的模式把不同的功能组织在一起,从功能组织上来讲,这也是一个趋势。

“新生活”就是要强调功能混合。城市的本质是生活场所,居住、工作、交通、娱乐、消费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规划中采用了有别于传统功能分区的混合功能模式,通过打造多元化的空间组团,将生产、生活、休闲一体化,有了丰富的混合载体后,城市就不会变成一座“空城”,而是真正的“活力之城”。

记者: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来,吴中太湖新城埋头深耕“地下工作”,而且在没有大量居民进驻的阶段,就把许多高端配套建好了,前不久,华中师范大学太湖中学落地的消息,还在苏州引起一波不小的舆情,您怎样评价这样的实践?新城建设如何把握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段进:苏州人很重视规划。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实践,已经成为国内新城区开发的一个经典案例。它之所以成功,规划先行的思路很关键。在吴中太湖新城开发之初,也定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的“四先四后”理念。

吴中融媒

如今,很多地方的新城规划也拿出不错的规划,但关键在于能不能落实。城市规划落地最大的变量,在于地方决策层变更带来的不确定性,一任一任领导变更,很有可能就把之前的规划推翻了。开发十年之后,回过头来看吴中太湖新城的发展,我们认为对于当初规划方案的实现度还是很高的,苏州整座城市的精神和苏州人的韧性、耐心,让这些不确定性变得更加确定。

吴中融媒

当然,前期把大量的资金砸入地下,用七八年时间打造“看不见”的基础设施,而且长期没有“产出”,对地方财政是一个巨大考验。我们看到,十年来,吴中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顶住压力,不疾不徐,精细开发,坚持干好自己的事情,这是最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其他地方借鉴的宝贵经验。也正是由于苏州的这种精神和对政策、规划的一以贯之,加上经济实力雄厚,体现出良好的城市信用,银行敢于贷款给它用于新城开发,这是解决前期资金投入的又一个关键。

另外,真正践行“四先”理念带来的是一种厚积薄发的优势。现在,吴中太湖新城不仅打造出国内密度最大的地下综合管廊网、苏州最大国内领先的城市地下空间,又提前布局了这么多优质配套,它的地价、房价都比周边区域高,这是必然的。多年前,当这里还是大片滩涂之时,就已经有地铁站“冒”了出来。这令团队十分惊讶,也尤为好奇。为什么这么早就开通地铁?对此,吴中人的态度是:就是要让人们知道,这里的城市建设严格遵循着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

吴中融媒

到底是要把地快速拍出去,实现资金回笼,还是真正耐下心来,打造一座人民满意的城市,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价值判断。我想,吴中太湖新城的发展证明了这种智慧。

吴中融媒
记者:作为国家的“千年大计”,您主持涉及的雄安新区核心方城规划,备受大家关注。新城建设有了好的规划理念,怎样确保落实?吴中太湖新城的规划和雄安的相关规划设计方案,在设计理念、技术应用等方面是否存在关联性?

段进: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性较强的过程,需要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修正问题。近几年,城市总规划师制度在国内逐渐兴起,国家相关部委也在推进这个制度。在吴中太湖新城,我们从一开始就在推总规划师制度,新城的总规、控规、城市设计等全系列方案,都是由我们团队在做,并给予了“伴随式”的规划设计服务,这有效保证了整个规划的整体性、连贯性。

十年来,吴中太湖新城把问题不断地搜集出来,反复与规划团队沟通,在反思与总结中,以科学的思维和负责任的态度去调整、优化,让它更合理。

吴中融媒

比如,在负责吴中太湖新城的整体规划后,苏州市考虑到整体性和协调性,也聘请我们团队为整个苏州太湖滨湖新城规划设计把关。当年,为了让吴中太湖新城核心区对岸的天际线更加舒适,我们通过与苏州市协调,将对岸吴江太湖新城的相关建筑进行了规划方案修改,现在看来,这种错落有致的天际线调整,更令人舒适,也更符合中国营城理念的美学和哲学。

再比如,在规划之初,我们在片区北部预留了一系列白地,在十年开发建设之后,我们认为这里还是要考虑规划成产业用地,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高端创新型产业的导入布局,不能全开发成房地产,未来,要紧紧抓住创新驱动这个关键词,让城市更加生机勃勃。

吴中融媒

除了关注整体的规划调整,对于内部空间的一些细节,我们也在关注。比如,传统的建筑大多以物理围墙来隔离外部空间,如今在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了最新一轮的探索——拆除围墙。对此,团队也在新城内部提出了建设“园街”的概念,通过在试点小区外围建设一条苏州园林式的街区,打造苏式生活场景,用一个传统现代融合的休闲空间,代替围栏,实现空间隔断。

实际上,我们在规划雄安新区起步区“一方城”的时候,也是从中国传统营城思维角度出发,通过严密的中外营城方式比较研究,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来审视中华传统营城理念和空间基因在当代的传承和未来的发展。同时雄安在建设之初,提出建造“孪生城市”的理念,就是通过数字化手段,搭建一个数字管理的智慧平台。这些手段,部分在吴中太湖新城也早已应用,这也是新城“绿色和智慧”的基因所在。

吴中融媒

总的来说,吴中太湖新城开发建设十年,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三新之城”目标定位,真正践行“四先四后”理念,并通过总规划师制度和伴随式规划设计的护航,打造了一张有竞争力的苏州城市新名片,这个规划现在看来依然是领先的,这些经验值得向全国去推广。

>>>>观察者说

沉得住气,就是最大的底气

十年弹指一挥间,苏州人对这座新城由等待变成期待。前段时间华中师大太湖中学落地的消息一经发布,引起全城热议。实践证明,好的规划加上高效的执行,一定会为一座新城实现崛起的制胜法宝。

新城开发建设本无定法,更没有标准时长。旧金山湾区的硅谷用了近100年,上海浦东花费了约30年,苏州人引以为傲的苏州工业园区,也用了25年时间,才成就如今“非凡城市”的模样。所有成功的经验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道路对了,拿出毅力,沉得住气,就会积攒出最大的发展底气。

这正是吴中的选择,也是苏州的期待。正如十年之后,为它勾画蓝图的段进院士再次来到这里,他站在太湖大堤上,看到从纸上变成现实的城市轮廓,频频点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20:2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个帖子不容易,5个小时才通过,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3 20:34: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为了让吴中太湖新城核心区对岸的天际线更加舒适,我们通过与苏州市协调,将对岸吴江太湖新城的相关建筑进行了规划方案修改,现在看来,这种错落有致的天际线调整,更令人舒适,也更符合中国营城理念的美学和哲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3 21:28: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还参照香港、纽约、悉尼等湾区城市的规划布局,在地下空间出口处的太湖大堤上恢复历史上的一处港湾,利用清出的泥土在港湾不远处的湖水之中堆出一座小岛。这样的操作,不仅不会减少太湖水面面积,还人为地增添了自然野趣。  吴中融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3 2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个岛和湾是这样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21:5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在太湖之滨,除了发展与生态要求相匹配的高端制造业,还有哪些能够与高标准建设相匹配、能够代表“新城之新”的产业?去年,苏州市委主要**调研吴中太湖新城,提出打造“苏州湾总部经济湾区”的目标定位,为新城指明了方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21:5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10月,中信泰富新经济科创联合总部湾项目启动。这一由国内知名多元化实业平台投资达50亿元的项目,将培育引进一批国内新经济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头部企业,打造与新城整体品质相匹配的超一流湾区新地标。  “总部经济也是新经济形态,具备强大的集聚效应,能把企业研发、生产、营销、管理等职能留在区域。”吴中太湖新城管委会副主任周璐介绍,目前,太湖新城已吸引中建三局华东总部、东山精密总部、嘉盛建设总部等6家总部企业落户,目前还有更多项目在洽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21:54: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走进太湖软件园,树立“CCID”红色LOGO的赛迪研究院大楼首先抓住记者的眼球。作为直属于工信部的一类科研事业单位,苏州赛迪公司落户两年多来,先后在吴中太湖新城布局了研究规划、评测认证和协同创新三大核心资源,通过六大事业中心的建设,打造一站式新型智库服务模式,致力让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吴中融媒  “立足太湖新城,我们帮助地方理顺产业关系,规划‘苏州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并得到省、市、区政府大力支持。同时积极建设中国芯芯片测试实验室及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支撑和赛迪灵犀工业互联网诊断两大平台的本地部属,并联合汇川获批江苏省工业软件协同攻关与体验推广中心。在自身核心能力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苏州赛迪公司已汇聚了20多家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入驻。”苏州赛迪公司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副总经理杨扬说,随着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赛迪将发挥国家智库优势,持续助力吴中太湖新城,放眼苏州,融入长三角,打造区域产城融合发展的基层新范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3 22: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规划这种东西还是需要大师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3 22:50: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吴中太湖新城,苏州城市新名片,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3 23: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一对双股剑,苏州湾两岸的吴中太湖新城和吴江东太湖度假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3 23:37: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吴中太新和吴江太新建成之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4 07:3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可能两边的太湖新城组成一个高级别的经济合作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24 09: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让吴中太湖新城核心区对岸的天际线更加舒适,我们通过与苏州市协调,将对岸吴江太湖新城的相关建筑进行了规划方案修改



这个就很尴尬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09:52: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titulng 发表于 2021-4-24 09:14
为了让吴中太湖新城核心区对岸的天际线更加舒适,我们通过与苏州市协调,将对岸吴江太湖新城的相关建筑进 ...

说明段院士的团队在规划设计吴中太湖新城的同时也对吴江太湖新城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优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0 06:48 , Processed in 0.07671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