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bsxldsbsqj

[经济论道] 小鹏汽车要在武汉建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9 16: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1-4-9 15:39
新能源汽车格局并没有最终确定,现在排第一并不是永远排第一,何况省里面做取舍的考量也不是看你说的这 ...

说的是实话,但也反映出来很多传统工业城市转型的困难点,产业规划与发展上肯定优先保障的是原有巨无霸企业的利益,贡献和影响都是极其巨大的。相应一旦原有的巨无霸企业转型遇到困境,整体产业也会陷入困境。

东风的实力在这里,每年贡献的产值和税收都是巨量,真要说有什么问题,可能还是在自主品牌建设上。主要依靠合资厂,重头的设计与研发主要在海外,本土的工程与设计团队起辅助作用,因此武汉汽车产业制造出色,在设计与研发环节相对较弱,规模偏小。只有强有力的自主品牌,才能带来大量的设计与研发岗。

所幸,东风也一直没有放弃自主,现在也着力打造岚图这个新能源品牌,乐见其成。

我想,武汉也能意识到很多产业的问题,引进通用系、吉利系和小鹏,也都是对汽车产业一个有力的补充,所有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制造强大的背后,武汉还缺一个真正有力的自主品牌,未来争雄的也许是东风自主,是岚图,也希望能有一个新品牌,如小米。补足汽车产业核心的一个短板,让武汉也能拥有一个更加强大的东风技术中心或**技术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6: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换个思路,在武汉已经拥有齐全的整车和周边配件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有资金实力就可以过来diy汽车,不管是新能源还是其它类型的底层平台,这个是**可以着力规划的地方,差什么引进什么,先努力完成全产业链的夯实。

要让所有的参与者自愿因为总体成本而不是补贴选择这边。

当然更厉害的是直接如PC装配业一般,直接建立按需定制装配的企业。当然这个手续上如何突破现有的管理制度的限制是个大问题,不过确实很有噱头和前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7: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1-4-9 15:39
新能源汽车格局并没有最终确定,现在排第一并不是永远排第一,何况省里面做取舍的考量也不是看你说的这 ...

索性威马在湖北黄冈修了个工厂,顺利交差了。

东风最大的问题就是跟其他央企比也落后不少啊,我们吐槽东风也是恨铁不成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7: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1-4-9 17:19 编辑
远方的家 发表于 2021-4-9 16:28
蔚来当时已经板上钉钉了,左岭牌子都竖起来了,紧接着市里出台“东湖高新主攻芯屏端网,不搞百花园"文件, ...


你这也太阴谋论了。


市里要求各区产业聚焦早已有之,一直延续到现在的产业地图,不是专门为这个项目而特意做出的政策调整。


2017年5月,和东湖高新区签的协议分三期,主要内容是围绕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需求,进行充换电设备的研发、制造、布设,提供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智能充换电服务,发展基于动力电池梯次储能的能源互联网业务。


根据这个安排,总部位于上海,三电领域位于南京,融资板块和能源服务落户武汉,蔚来能源的总部就位于东湖高新。


你可以查一下,武汉蔚来能源有限公司现在都还在,蔚来每进入一个城市都要先注册两个公司,一个是销售服务公司,另一个就是能源服务公司。其中能源服务公司都隶属于东湖高新的这个蔚来能源总部。


至于什么15万辆整车生产线项目,由于主要是与其他厂商合作,并不完全由蔚来自己决定,和东湖高新签协议的时候都还没谈好,最终是否落户武汉这个是不确定的,根本谈不上板上钉钉。说白了, 蔚来就是拿着可能在武汉落地整车项目的这个画饼融了点资。



什么后来被合肥抄底这就更无稽之谈了。


2016年4月,蔚来就和江淮汽车达成规模约1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当时就筹划合作生产整车了,不要说比和东湖高新的协议早一年了,就是你把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签订的时间拿来算,都要早八个月。


江淮和蔚来谈合作,更比我们要早太多太多。不存在他们后来一说。


何况蔚来最后结果怎样其实也说不好,发展前景说到底只是猜测而已。你以为是抄底,但也可能是被套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7:25: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1-4-9 17:16
你这也太阴谋论了。



同意,现在都觉得新能源是风口,我感觉主要是这些上市公司股票涨的太好了。所有做投资的都会关注一件事情,就是投资如何套现。新能源汽车这两年是资本市场的热点,所以受到很多人的追捧。然而,新能源汽车现在还是百花齐放的阶段,并不存在绝对的王者,也许特斯拉算一个,但其它品牌,现在讨论谁输谁赢为时尚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7: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1-4-9 17:16
你这也太阴谋论了。

蔚来换电模式的核心资产在光谷,就是当年签约的项目,目前运作良好,也提供了相应的岗位,有认识的人从杭州阿里回蔚来武汉。

所谓错失蔚来,很多时候就是网友的一厢情愿,其实每个城市都能说自己错失蔚来

未来还有一批城市要错失小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7: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estkaka 于 2021-4-9 17:35 编辑
anson908 发表于 2021-4-9 17:14
索性威马在湖北黄冈修了个工厂,顺利交差了。

东风最大的问题就是跟其他央企比也落后不少啊,我们吐槽 ...


最近研究了下威马,就感觉要凉

果然昨天传出威马主动放弃科创板IPO的消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7: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1-4-9 17:40 编辑
ycshian 发表于 2021-4-9 16:42
说的是实话,但也反映出来很多传统工业城市转型的困难点,产业规划与发展上肯定优先保障的是原有巨无霸企 ...


武汉经开区意识到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汽车产业,而是整个产业结构。


主要是在2016年、2017年的时候,在结构调整上做了一些布局,也就是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方面做了一个总体布局。


虽然结构调整在决策的过程中肯定是有争议的,但武钢跟宝钢合并,对领导决策上是一个震动,下了决心。


本来结构调整的源头是招商,在未来招商怎么走的问题上,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有人说车都就做车,一定要把车做得最好,做得最大。但武钢跟宝钢合并后大家认识到这个观点的问题。


武钢合并到宝钢以后,它的总部都发生了转移。总部的转移所带来的是产业的迁徙,产业的迁徙所带来的是税收的减少,就造成了青山区税收断崖式下滑。


青山区在宝武合并后几年都没爬起来,原因是什么呢?一钢独大。




带给大家的思考是一个区域的经济是不是就寄托在一个产业上?做好汽车产业就意味着其他产业不做吗?这样会面临什么问题呢?


后来达成一个基本的共识,单个产业的发达对一个区域来讲,是有风险的,它一旦有问题,这个区域经济就会很危险。武汉开发区首先是先进制造产业的集聚地,不是一个门类、一个行业,更不是一个产品的生产基地。


由于这个共识,这才有根据开发区的条件和发展趋势,聚焦汽车、机器人、智能家居、通用航空,建成全球有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当然也不仅仅是武钢宝钢合并这个外部震动,也有神龙公司生产经营情况带来的内部影响。神龙公司的问题虽然是现任的彭浩SJ接手后才集中爆发,但上一任领导也早就有这个担忧。


2017年神龙整个生产规模,产值规模垮了一半。这是什么概念?神龙公司2016年的整车生产量是59.4万辆,2017年由于没有新车型推向市场等原因,市场销售大幅下滑,整车生产量才27万辆,一下就垮了32万辆。32万辆的产值是多少呢?300个亿!

2016年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的生产总值是3000个亿,那么神龙垮300个亿就意味着垮了10%。再加上跟神龙配套的零部件企业,生产车灯、座椅的,相应都减少,又减少个300亿。神龙垮300个亿再加上零部件企业垮300个亿,就是600个亿,意味着开发区的产值就下垮了20%。


所以实际上在2017年年初就作了预判,即便神龙公司2016年完成了59万辆的生产量,但是市场已经开始显现危机,从11月、12月份开始,特别是12月份,大量的车子卖不出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当时对2017年全年的预测就相当悲观。


开发区是全市经济发展的龙头,若出现较大波动,势必对全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市委、市ZF要求开发区经济不仅要稳增长,而且要走在全市前列,所以既要把下滑的20%也就是600个亿补起来,还要保持正常增幅,才能走在前列、当好引擎。所以当时整个开发区上上下下的压力非常大。


当时本来想的是东风本田的车供不应求,2017年全年一台库存都冇得,而神龙有三个整车厂,产量上不去,能不能把一个厂租给本田来扩产?


这是个好事,但是日方不同意。原因是什么呢?发动机供应不上。发动机是日方的,供应不上。发动机供应不上,又建议日方建一个厂扩容,日方也不干。为什么不干呢?新能源车在发展,现在生产传统车,做那么大的产能,到时候不亏?做起来没用三五年就不用了,这个投资不是划不来吗?这个计划最后就没成。


实际上到最后,2017年神龙300亿的这个缺口,是靠东风本田增产20多万辆,补200多个亿;再加上海尔、格力、美的这三家电器企业,又补100亿,勉强补上的。



但当年只是应急指标,真正想办法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就得变产业结构。你可以勉强补一个神龙,但是汽车产业都有问题怎么办?可以说神龙这个事,给武汉相当大的触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7:4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21-4-9 17:14
索性威马在湖北黄冈修了个工厂,顺利交差了。

东风最大的问题就是跟其他央企比也落后不少啊,我们吐槽 ...

威马黄冈基地还是比较重要的
马上上市的W6就是黄冈基地生产的 也是未来几年威马重要的车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7:47: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ycshian 发表于 2021-4-9 17:28
蔚来换电模式的核心资产在光谷,就是当年签约的项目,目前运作良好,也提供了相应的岗位,有认识的人从杭 ...

蔚来到现在离了江淮连车都造不了        他找谁代工就决定了他落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7: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bakerxming027 发表于 2021-4-9 17:25
同意,现在都觉得新能源是风口,我感觉主要是这些上市公司股票涨的太好了。所有做投资的都会关注一件事情 ...


现在还有一个误区是,有的人把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等同起来。但其实新能源汽车是有不同发展路径的。


从武汉的角度来说,特别是带动宝武合并后的青山区发展的角度,相比起电动汽车路线,是更重视氢能源路线的。


一个原因那是全局发展考虑,可能电动汽车在武汉发展好了,得益的是武汉经开区,最多加个东湖高新。但是氢能源汽车发展起来,那是可以带动青山发展的。一个锦上添花,一个雪中送炭,肯定雪中送炭更关键。


还有一个原因是技术路线优势。


根据研判,如果说新一代汽车,我们在某些核心技术、核心部件上,有可能领先全球,那最大的可能就是氢能源这块。


电动车现在时国外技术优势,氢能源这块我们武汉市可能成为技术高地的。


如果最后氢能源成为下一代汽车主流发展方向,那现在所有的电动车企业都将成为追赶者。


武汉经开区和中国地质大学在合作,中国地质大学有一个实验室是专门研究氢气的。那么地质大学的技术呢,已经完成了实验室的常温常压状态下的制氢、储氢、用氢这三个关键环节。


用于生产就是一个转换过程了,现在的焦点是在进行转换过程的研究,怎么把小家伙变成大家伙,小量变成批量。


地大的液态氢还有个特点,用打火机点不着。比如说出车祸的时候可能碰撞吧,液态氢点不着,但它挥发快,很安全。这说明一个么问题呢?说明我们在下一代汽车,在新能源车这个方面是很有可能领先全球的,可以超越世界。


有的人觉得武汉也好、东风也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布局比较慢,彭浩SJ也专门讲过原因。



一个是要考虑技术上有没有达到一个成熟状态,担心不稳定。



比如说,一般来衡量,电动车也好,氢能源汽车也好,要有一个续航里程,一箱汽油可以跑四五百公里,那一罐氢或者一组电池,能不能跑四五百公里,这是一个问题。



再一个是车的价格。


现在一台车十几万块钱、二十几万块钱,甚至还有更便宜的车,但新能源汽车前几年要卖60万~70万,好的更不用说,几百万上千万都有,那谁买得起呢?受众买不起。卖得贵,主要是成本高。



还有一个是下一代汽车不管是充电还是加气,形态都发生了变化。

全国的基础设施就要改变了。比如现在大量的都是加气站和加油站,加氢站、充电桩还较少,要在全国布局建设这些基础设施是一个相当大的量。这个建设反过来也是期盼着技术的成熟。技术没有成熟的情况下,大量建设的时机就肯定还没有到。



最后一个是设计标准、设计规范和生产规范。

一旦使用了新的体系,那么必然是一个规模性生产,就要有各项设计标准,建造的话就叫设计规范、生产规范。这几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的,之前标准体系还没有出来,后面的两个因素都由第一个因素决定。技术和标准体系成熟了,才能够达到生产的条件,后续配套建设才能进行。



企业决策也好,ZF决策也好,考虑的因素很多很复杂,不是说看到什么新东西出现就饥不择食扑上去,那太冒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8: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bestkaka 发表于 2021-4-9 17:32
最近研究了下威马,就感觉要凉

果然昨天传出威马主动放弃科创板IPO的消息......


四选一的时候,第一个选威马还有个原因是它没有在国外上市。

蔚来、理想和小鹏都是选择在美国上市,虽然无论境内还是境外上市,目的是解决企业资本和技术、市场等方面的问题,两者并不矛盾。但在国外上市这让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股民无法分享新能源汽车的成长红利。

而威马首选境内上市,在目前形势下是最符合我国国情,也将填补国内新能源整车企业上市的空白,能让国内分润更多利益。作为ZF方面来说,这点是非常看重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8:13: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1-4-9 17:38
武汉经开区意识到的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汽车产业,而是整个产业结构。



汽车产业链太长,几大和合资品牌关系错综复杂,操作难度大,而且最强的上汽市属,合并的危险性就小很多了,不过这种事人为因素太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9: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spirit_moon 发表于 2021-4-9 14:35
来,鲶鱼效应,刺激一下东风,岚图的外观太平庸了,像传统燃油车,不像新能源车

我觉得free不错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4-9 19: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真是全国各大中城市都在豪堵。假要停这种人现在也真多,成了就暴富,输了跑路坐牢。
           只会低头干活,不会抬头找钱,不会融资,不敢融资。光一个深圳现在上市公司近400家,去年一年新增50家。杭州也很恐怖。一年几十家公司上市,圈钱规模与速度真是夸张。多少老板,多少高管,一夜暴富。每年要新增多少豪宅豪车,拉动多少人口就业,新增多少社保,个税。
           武汉真要改变一下过去的发展策略和路径依赖,搞个大项目来,然后迅速延伸上下链,搞成千亿产业的思路已经不适合当前的产业形势了。各种世界五百强,中国五百强都在武汉设华中总部,只能让武汉成为二线强市,成不了新一线。
           希望在光谷,希望在年轻人,希望在武汉的科技型上市公司。不是要几家这样的企业,是需要几百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17:29 , Processed in 0.083416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