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项目进度] 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北京、上海、大湾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8 10: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gac 发表于 2021-3-8 01:43
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智能化动态宽域高超声速风洞、极端海洋动态过程多尺度自主观测科考设施、人类细胞 ...

黄埔的慧眼大科学装置,不知道是不是与高能物理所的慧眼卫星有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8 17: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场东篱 发表于 2021-3-6 15:10
1 人赞同了该回答
在鹏城实验室待过一段时间,做的东西的确很虚,没有什么落地价值,纯靠吹牛骗取经费,制 ...

广州欢迎各位有实力、有抱负的科研人员来到广州,攻坚科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8 17: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GZH 发表于 2021-3-8 00:19
南方观察|一纸合同上的广州科技“显示度”

2021-03-04 18: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所以啊,广州才是名副其实领衔大湾区的国际科创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21: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gz.gov.cn/zwgk/fggw/szfwj/content/post_7123483.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8 22: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深镇,那些自媒体整天吹,够恶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5: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开建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 有助突破疫苗研发瓶颈
2021年03月12日 07:28:26
来源:南方日报
粤开建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 钟南山:有助突破疫苗研发瓶颈,是当前国家急需

动物模型是人类应对疾病和开展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3月11日,广东省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项目在广州黄埔区举行启动仪式,这标志着广东在生命科学领域又增添一个重要的科研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要抓住机遇把广东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建成国际先进的研究中心。

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广东科研团队历时仅35天便攻关制备出新冠病毒人源化小鼠模型,为帮助科研人员认识新冠肺炎致病机理、发病特征等提供了重要帮助;而通过基因敲除制备出免疫缺陷、患有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人源化大动物模型,则被应用于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研究,这充分说明了动物模型研究的重要意义。

“实验大动物是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生物医药基础研究及应用开发的重要支撑条件,大动物模型研究直接影响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钟南山在视频致辞中肯定了动物模型研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重大作用,但也表示,新冠动物模型特别是大动物模型仍是疫苗研发的瓶颈和短板,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项目建设正好是当前国家急需,希望中心早日建成并投入使用。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所长朱才毅介绍,广东省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由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与生物岛实验室(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共建,瞄准生命科学与人口健康等国际科学前沿和战略技术中实验动物科学研究的重要需求,对上支撑干细胞、脑科学和精准医学三大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内容,是科技创新发展的保障;对下衔接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产品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撑。

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龚国平看来,广东省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项目的立项与顺利实施,将对补齐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短板,着力提升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起到重要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2 15: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s://news.dayoo.com/guangzhou/202103/12/139995_53827924.htm

广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如何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广州正持续推动“1+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的建设以及“一区三城”发展格局的形成。一是全面优化空间布局,聚力发挥“一区三城”作用,支撑“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以南沙科学城为主要承载区,以明珠科学园为核心区,整体导入中科院在穗资源及一批大院大所。二是全面优化创新能力体系,聚焦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支撑科创中心和科学中心原始创新力建设。广州谋划由钟南山院士领衔创建的呼吸领域国家实验室,已先行成立实体化机构广州实验室;争取设立张江实验室、鹏城实验室广州基地。三是全面优化科技创新生态,聚合国际创新资源,支撑大湾区国际创新枢纽建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3 23:4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积极稳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加快城际铁路建设,统筹港口和机场功能布局,优化航运和航空资源配置。深化通关模式改革,促进人员、货物、车辆便捷高效流动。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便利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就学就业创业,打造粤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14 00:5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山在建设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方面应该承担更大的国家任务。现在东莞和惠州都很多大科学装置了,太偏心东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18: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 华人民共 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四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略)

       第四节 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大湾区、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强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创新功能。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共享水平和使用效率。集约化建设自然科技资源库、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网)和科学大数据中心。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00: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南沙将造国内最大综合科考船
2021-03-20 22:43
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通讯员 符致冠 3月20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在南沙签定一艘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建造采购合同。该船最大作业排水量超万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排水量最大、性能最强的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船。

据介绍,该科考船船总长117.2米,型宽21米,型深9米,设计吃水5.4米,设计排水量达到7920吨,最大作业排水量达到10,100吨,最大科考承载能力600余吨。该船满足B级冰区加强要求,采用全电力驱动、DP2级动力定位系统,配备360°全视野驾驶室。

该船具备海洋综合科考能力,设有多波束、单波束、温盐深仪及测深仪等科考探测设备和支撑操作设备,可实现多学科海洋科学考察功能。同时该船还预留了多项科考装备的空间和接口,具备很强的科考拓展能力,能够满足我国未来海洋科学考察的开展需要。

新闻加点料

中国第一代科学考察船广州造

广船国际在科考船建造领域具备强大实力,建造科学考察船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

1972年,广船国际建造交付了两艘某型水文天气调查船,分别为“向阳红02”号和“向阳红03”号,被称为“走向海洋的探路者”。“向阳红03”号曾参加西沙海战,担当战区护航警戒任务,因在南海海洋科考及维权执法工作任务中屡获战功,多次被记功嘉奖。

据记载,在周恩 来总 理亲笔批示下,我国第一代科学考察船“向阳红5”号船的改装和大修均由广船国际的前身广州造船厂完成。改装完成的“向阳红5”号船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科考船,服役后为我国科学考察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广州造船厂也因此荣获科研成果三等奖。

2017年3月,广船国际又为厦门大学建造交付了国内第一艘集“洁净、安静、通用、绿色”等性能于一身的全电力静音推进科考船“嘉庚”号,该船达到了世界同类型科考船顶级水平。建成后顺利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考察任务,成为了我国深远海科学考察的主力船之一。
2016年,中国船舶广船国际所属子公司文冲修造完成“探索一号”载人潜水器工作母船的改造。该船是为“奋斗者”号提供支持保障的“双母船”之一,为“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创造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提供了重要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16: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内中医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州
羊城晚报讯 记者林清清,通讯员宋莉萍、查冠琳报道:20日,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建设规划论证会在广州召开。我国首个中医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州,陈可冀、张伯礼等9位院士及3位国医大师现场受聘。科学技术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广东省政 府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据悉,该重点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聚焦中医湿证理论源流与内涵、发病机制与规律、早期预警与干预、临床转化与治疗等4个研究方向,围绕中医湿证与主要慢性病防治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系统、规范、深入的全链条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方法、技术体系等,有望为促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提供科技支撑。该实验室的建立,完善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填补了中医临床方向国家重点实验室空白,与此前已建立的中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成我国日臻完善的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实验室依托建设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表示,学校将会严格遵照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要求,集全校之力,充分保障实验室建设的人财物等发展所需条件,支持实验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介绍,重大慢性病成为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因素。湿证是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相关疾病等)的核心证候,特别是在岭南地区,湿邪是引发多种疾病的高发因素。该实验室的建立,有望破解重大慢性病防治的系列难题。未来,实验室将努力建设成为立足广东、面向华南、辐射全国的一流中医科研基地。
      会上,陈可冀院士受聘担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伯礼院士、黄璐琦院士、刘良院士受聘担任上述两个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姚新生院士、陈凯先院士、陈香美院士、侯凡凡院士、王琦院士、国医大师路志正、国医大师禤国维、国医大师周岱翰等受聘担任委员。
      加强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是广东实现中医药强省目标的重要举措。会议期间,陈达灿向记者透露,广州南沙区已规划建设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陈达灿表示:“已经在建的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是一个约1200张床位的综合性现代化中医院,预计明年6月份落成;目前已规划在南沙这家医院旁边,以‘平战结合’原则建设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约300张床位规模。同时还将在同一地块,建设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将临床与科研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提升中医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长阳’、‘复阳’、二次感染,病情比非典复杂多了。但用中医药治疗复阳少,因为中医从湿证入手来解决。”20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进行了相关剖析。“解决了湿证,很多疑难病就解决了。”在出席会议期间,张伯礼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中医认为是湿毒疫。它有哪些特点呢?首先,湿性黏腻,所以它不是自己发病,往往是带着几个致病因素一起发病;第二,病情复杂多变;第三,病程长,绵延难治。所以中医治疗是从湿证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医治疗把痰彻底清除,排痰化痰,没有痰就没有复阳。”张伯礼表示,研究湿证很有价值和意义,研究好湿证,很多疑难症的研究都可以取得好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16: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科技创新”=?这家新成立的研究院里有答案
来源:金羊网 作者:梁栩豪 徐洁芹 吴衡 范敏玲 发表时间:2021-03-19 20:47
黄埔中医药产业又添生力军。3月19日,由广州高新区管委会与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广东省大湾区集成电路与系统研究院三方共建的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简称“黄埔联创院”)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正式揭牌成立,并举行第一届理事会。
记者了解到,作为全国首家跨领域多学科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黄埔联创院的正式成立,将促进实现中医药领域的多学科资源跨界融合,以及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以及国内十余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共建方代表出席活动现场。

当天会议审议通过了研究院章程、理事会议事规则。张伯礼担任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下一步,研究院将正式启动支撑新业务模式下应用场景的首批中医药装备研发项目申请、答辩及立项工作。



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跨界融合

据悉,黄埔联创院主要在中医理论与标准、慢病管理模式研究与示范应用、数字化时代中医药发展解决方案、产品检验检测及大健康产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工作,形成体系化创新能力和系统性转化能力。同时,加强与全国科研院所、高校、医院及企业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成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和大健康产业的孵化器,推动中医药技术装备创新,共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创新”是黄埔联创院的发展重点。该院将以现代先进技术为支撑,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瞄准生命科学与健康前沿问题,以跨界融合科技创新为驱动,成为中医药现代化与健康医学模式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未来,黄埔联创院将集聚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以及省内外的中医药、大数据、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多学科领域优势力量,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跨界融合、强强联手,构建起中医药健康医学新模式。

近日,《中 华人民共 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纲要中提出,加强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正是黄埔联创院的主要业务之一。未来,黄埔联创院将重点建设中医理论与标准研究中心、数字中医药应用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慢病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型(互联网)医院,以及检验检测研究中心。

其中,数字中医药应用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将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研发系列中医药化技术装备,实现中医诊疗数字化;利用大数据分析将中医诊疗经验标准化,实现诊疗经验可复制、可分析;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中医诊疗辅助决策模型、算法,助力中医诊疗智能化。此外,黄埔联创院还将突出中医特色,借助互联网技术,中西医结合,建设中医实体医院及线上互联网医院,科研与医疗服务并重,通过集中会诊与分布式服务推进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黄埔中药制药企业数量居全市第一

当前,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正加快中医药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该区中医药产业涵盖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较为完善。在广州市69家拥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的中药制药企业中,黄埔区占18家,数量位列全市第一,区内涌现出香雪制药、一品红、康臣药业等一批重点龙头企业。

近年来,黄埔区、广州高新区持续引进、建设中医药重大科技创新平台。2020年,广东省郭氏医学保健研究所、郭程湘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落户该区,以广州高新区为基地建立广东畅气通络智能佛手研究院,并建设黄埔人才健康驿站。

另外,该区还与广东省中医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中医药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参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科技创新研究院。依托香雪制药与澳门大学建设“中药创新关键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及“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创新转化中心”,进一步加快国际型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建设。随着黄埔联创院的正式成立,黄埔区、广州高新区生物医药集群再添高含金量科研院所,将带动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拓展。

张院士这次来广州接连出席了两个重要活动,希望把京津的一些资源带过来,其学生可以到广州就业,科研成果在广州产业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16:4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专家入选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中国派出代表
2021-03-20 10:34:38       来源: 海洋知圈
  近日,从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IODP)中国办公室获悉,最新一轮中国代表选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3名双聘科学家担任评审委员(任期三年),其中徐敏研究员入选科学评审工作组(Science Evaluation Panel,SEP),孙珍研究员、尉建功高级工程师入选环境保护与安全评估工作组(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afety Panel,EPSP)。
  国际大洋发现计划(IODP, 2013-2023)及其前身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2003-2013)、大洋钻探计划(ODP,1983-2003)和深海钻探计划(DSDP,1968-1983),是地球科学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旨在利用大洋钻探船或平台获取的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样品和数据,在地球系统科学思想指导下,探索地球的气候演化、地球动力学、深部生物圈和地质灾害等
  IODP科学咨询机构现有两个科学评审工作组,分别是SEP和EPSP,由IODP各成员国选派科学家代表组成,负责IODP科学建议书的评审工作。根据中国科技部与美国NSF间的协议,中国IODP可派遣1位**机构代表担任美国“决心号”平台管理委员会(JRFB)委员,4位科学家担任SEP代表,2位科学家担任EPSP代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22:3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再添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9位院士及3位国医大师现场受聘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宋莉萍 查冠琳

3月20日,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会议暨建设规划论证会在广州召开。我国首个中医类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州,陈可冀、张伯礼等9位院士及3位国医大师现场受聘。

科学技术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及广东省政府相关领导出席会议。

目标:破解重大慢性病防治难题

据悉,该重点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聚焦中医湿证理论源流与内涵、发病机制与规律、早期预警与干预、临床转化与治疗等4个研究方向,围绕中医湿证与主要慢性病防治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系统、规范、深入的全链条研究。该实验室的建立,完善了我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填补了中医临床方向国家重点实验室空白,与此前已建立的中药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组成我国日臻完善的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实验室依托建设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建华表示,学校将会严格遵照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要求,集全校之力,充分保障实验室建设的人财物等发展所需条件,支持实验室探索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实验室主任、广东省中医院院长陈达灿介绍,重大慢性病成为全球致死和致残的首位因素。湿证是许多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肾病、免疫相关疾病等)的核心证候,特别是在岭南地区,湿邪是引发多种疾病的高发因素。该实验室的建立,有望破解重大慢性病防治的系列难题。未来,实验室将努力建设成为立足广东、面向华南、辐射全国的一流中医科研基地。

会上,陈可冀院士受聘担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伯礼院士、黄璐琦院士、刘良院士受聘担任上述两个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姚新生院士、陈凯先院士、陈香美院士、侯凡凡院士、王琦院士、国医大师路志正、国医大师禤国维、国医大师周岱翰等受聘担任委员。

最新: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落户南沙

加强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建设是广东实现中医药强省目标的重要举措。会议期间,陈达灿向记者透露,广州南沙区已规划建设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

陈达灿表示:“已经在建的广东省中医院南沙医院,是一个约1200张床位的综合性现代化中医院,预计明年6月份落成;目前已规划在南沙这家医院旁边,以‘平战结合’原则建设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应急救治中心,约300张床位规模。同时还将在同一地块,建设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将临床与科研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提升中医临床能力和科研能力。”

张伯礼院士:解决了湿证,很多疑难病就解决了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长阳’、‘复阳’、二次感染,病情比非典复杂多了。但用中医药治疗复阳少,因为中医从湿证入手来解决。”20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时,进行了相关剖析。

“解决了湿证,很多疑难病就解决了。”在出席会议期间,张伯礼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新冠疫情,我们中医认为是湿毒疫。它有哪些特点呢?首先,湿性黏腻,所以它不是自己发病,往往是带着几个致病因素一起发病;第二,病情复杂多变;第三,病程长,绵延难治。所以中医治疗是从湿证入手来解决这个问题,中医治疗把痰彻底清除,排痰化痰,没有痰就没有复阳。”

张伯礼表示,研究湿证很有价值和意义,研究好湿证,很多疑难症的研究都可以取得

张伯礼院士现场受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19 21:03 , Processed in 0.08637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