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8915|回复: 68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3-3 09: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在宁波网上正式发布,大家可以看一下: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21/03/03/030233090.shtml
https://view.officeapps.live.com ... 3-6d9c801eb57d.doc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09: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9页:
全力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统筹湾区保护和开发,推进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产业带、环象山港生态经济区和环三门湾海洋新兴产业带建设,实施生态海岸带建设工程,打造一批海洋特色功能区块,加快建设宁波海洋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做强深海养殖和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游艇邮轮、休闲渔业、滨海度假等涉海旅游业。高水平建设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海洋研究院等涉海科研机构,突破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能开发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实施智慧海洋建设行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 10:4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2020年跻身大城市第一方阵目标实现了没有。也不提一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0: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GDP第12名了,该当算实现 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1: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48页
“一环八通道”铁路网。金甬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甬舟铁路、沪甬跨海通道、甬

台温福高铁;甬丽城际、甬绍金城际、杭甬城际;宁波至慈溪、余慈(余姚至慈溪

段)、象山市域(郊)铁路;杭州湾货运铁路、梅山港支线、北仑支线复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1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72页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新建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大学,高水平建设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提高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办学水平,提升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实力,鼓励高校加强前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显著扩大本科及以上招生规模。做大做强医学院校,发展新医科,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能力。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中高职教育贯通体系,加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 11: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1-3-4 09:07 编辑

       (二)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深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推动国家高新区扩容提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争取区县(市)省级高新区全覆盖。集中力量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科学布局建设文创港、软件园等一批创新单元,推动科研设施、大院大所、科创企业加速集聚,打造以甬江为主轴的创新带。加快建设极端环境服役材料多因素强耦合综合研究装置、材料与微纳器件制备平台、工业智能信息中心等科学装置。加快构建新型实验室体系,高起点建设甬江实验室并争创国家级实验室,加快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梯队建设,到2025年省级(含)以上重点实验室达到40家。

       激发大院大所创新能力。按照“引进共建一批、优化提升一批、整合组建一批、重点打造一批”路径,实施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提升工程,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按照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标准,以科研成果产出和应用为导向,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发展,着力形成集“研发、转化、孵化、招商”功能于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支持科研院所加快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到2025年,建成各类产业技术研究院80家以上,争创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0家以上。

       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基础研究专项,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幅增加高校院所基础研究投入,鼓励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实施重大科技攻关行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登峰计划”“前沿引领技术2035”“重大场景应用计划”,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新能源、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加快实现一批产业核心技术突破,力争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聚焦提升产业链安全性,动态更新重点领域技术需求,持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2025年,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500个以上。

       专栏2
       科技创新重点建设平台和专项


       重点平台:甬江实验室、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新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区块链重点实验室、工业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智能工厂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关键核心基础件技术创新中心、中石化浙江省化工新材料研发平台、海洋特色大洋药用生物资源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人类生物样本库及种质资源库等。

       重大专项:新材料、信息技术、工业软件、关键基础零部件、高端装备、先进制造、集成电路、生命健康、先进能源、空天深海、资源环境、现代农业。

       四、全面推进数字化变革,建设数字中国示范城市

       (一)超前布局数字基础设施

       全面升级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实施5G网络建设行动,构建覆盖“5G+千兆光网+智慧专网+卫星网+物联网”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体系,到2025年建成5G基站4万个,实现全大市5G信号全覆盖和规模商用。深入推进IPv6规模部署,提升宁波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加快建设千兆光纤网络,到2025年实现千兆宽带对家庭和重点场所基本覆盖,打造“双千兆城市”。拓展新技术应用,探索推进量子通信、天基互联网等新一代网络技术研发和专网建设。

       加快布局感知网络基础设施。实施全面感知体系建设工程,推进智慧多功能杆和公共服务、城市治理等领域感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部署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的智能化传感器。扩大窄带物联网建设覆盖范围,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开放平台,大力推进感知技术在应急管理、交通治理、环境监管、智能家居、健康医疗等领域应用。

       前瞻部署算力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为重点,加快构建“边缘计算+智算+超算”多元协同、数智融合的算力体系,全面建成市大数据中心,扩充宁波移动、电信、联通公共数据中心,谋划建设宁波智算中心。加快国家北斗导航位置服务浙江(宁波)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探索北斗位置服务大数据示范应用。加快推进航运大数据中心等特色产业数据中心建设。探索新型数据中心能耗指标单独核算,不列入地方年度考核体系。

       (二)加快数字经济纵深发展

       打造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发挥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平台作用,打造以supOS为基础的“1+N”平台体系,加快开发各类工业APP,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企业节点,推动与国家节点互联互通。建设全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中心,深入开展“5G+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构建“传感器及硬件设备+平台+应用场景”全产业链,健全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智能化改造行动,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和数字化园区,到2025年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50家以上。支持企业建设协同研发设计平台和网络化开放式定制平台,培育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远程医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文娱、数字金融、智能物流等新业态。提升数字农业发展水平,发展农业物联网,打造宁波智慧农业云平台。

       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行动,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光学电子、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数字经济制造业核心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基础软件、工业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工控安全软件等软件产业,大力培育数字内容产业,创建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提升人工智能、区块链、智能计算、量子科技等数字技术创新能力,实施无人驾驶、智慧社区、物联网、互联网医疗等应用工程,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探索建设宁波数据交易中心,创新公共数据市场化开发利用机制。


       建设“一带一路”枢纽城市

       高水平建设合作平台。稳步推进“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深入实施港口联通、产业合作、贸易往来和民心沟通等工程。纵深推进“一带一路”中意(宁波)园区建设,提升国别合作园建设水平,合作拓展第三方市场。深化17+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建设中欧经贸合作平台,扩大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影响力。支持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海外创新服务综合体、海外资源开发和加工基地等平台。健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工作机制,完善智库合作联盟、大数据、金融等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标准联通,加强风险防范。

       增强双向开放通道功能。以宁波舟山港、宁波机场等为枢纽,加强国际航空、国际航运、国际货运专列等国际干线通道建设,有效贯通内外贸,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推进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西延工程,畅通南向沿海、西向沿江、西南向内陆的物流大通道,构建高效的现代流通网络。加强海铁联运与中欧班列(义乌)陆海联动,完善集疏运网络体系,大力拓展内陆腹地,健全仓储、揽货、配送体系,打造依托长三角、服务中西部、链接全世界的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

       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单一窗口”功能,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增强国际邮件互换中心、国际航运服务中心、栎社空港通关中心、北仑海港通关中心等功能,扩大口岸对外开放,营造便捷高效的口岸环境。推动甬商所创新发展,统筹建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和交割仓,加快发展现货交易、贸易融资、金融衍生产品等业务,建设全国重要的大宗商品定价和交易中心。培育壮大国际物流企业,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集聚一批具有全球采购、全球配送能力的国际供应链集成服务商。加快建设宝湾电商国际智慧物流中心、传化宁波供应链中心、顺丰华东创新产业总部基地等项目,打造国际快件枢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 11: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1-3-4 09:03 编辑

       (五)拓展提升开放型经济优势

       深入实施外贸双万亿行动。深度开发欧美发达国家细分市场,大力拓展“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加快构建多元化市场体系,巩固优势产品出口市场,扩大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施全球贸易商集聚计划,大力招引能源贸易、大宗商品等领域国际巨头设立运营总部或分支机构。提升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功能,承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效应,扩大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关键零部件、优质消费品进口,打造国家重要进口基地。深化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争取跨境易货贸易等试点。推动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转口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发展,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充分利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等国际合作协定,扩大区域经贸合作和贸易份额。到2025年,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万亿元,货物出口额占全国、全省比重分别达到4%、30%。

       打造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争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争取在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及汽车、航空等先进制造业领域落地重大外资项目。坚持引资引智相结合,大力引进国外技术创新机制、现代管理经验和高素质团队。健全重大外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培育引资综合竞争优势。

       支持企业走出去全球布局。推动本土企业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培育一批本土跨国公司。支持企业赴境外开展投资合作等跨国经营活动,参与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制定,赴境外设立产销基地,争创国家级境外产业园区。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和服务,保护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健全海外风险预警防范处置和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

       高水平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发挥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建设链接内外、多式联运、辐射力强、成链集群的国际航运枢纽,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油气资源配置中心、国际供应链创新中心、全球新材料科创中心、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聚焦推进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实施一批重大制度创新举措,加快构建对标国际一流的开放型制度体系。服务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油气全产业链发展,建设新型国际能源贸易中心。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快全球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前湾、临空、甬江等联动创新区建设,释放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加强与上海、舟山、杭州、金义等自贸区的联动发展。

       六、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高能级大都市区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引领浙江大湾区建设,唱好杭甬“双城记”,全面构建宁波都市区,加快形成“一核引领、两翼提升、三湾协同、多极支撑、全域美丽”市域发展总体格局,实现城市能级、功能、品质整体跃升。

       (一)深入落实区域重大战略

       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制订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标志性工程实施方案,滚动编制实施重大事项、重大平台、重大改革和重大项目清单,全方位对接中心城市,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先行区。深度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落实沪甬合作协议,推动科创、产业、金融、人才、教育、医疗、环保等重点领域合作,推动长三角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实体项目落地,高水平共建沪杭甬湾区经济创新区。高起点建设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积极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

      引领建设浙江大湾区。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前湾新区等高能级平台,打造环杭州湾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引导石化、汽车、装备等产业大项目向沿海集中布局,构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加强与浙江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建设联动,提升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牵引能级。共同制定杭州湾、三门湾区域环境保护政策,共建生态型美丽湾区。

       协同唱好杭甬“双城记”。深入落实两市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战略规划对接,发挥传统优势,培育新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共同打造长三角金南翼。谋划推进杭甬城际铁路、货运铁路和智慧高速公路,提升环杭州湾综合运输通道功能。联动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临空经济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加强数字经济、新材料、汽车制造、健康医疗等产业链合作,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共同办好杭州亚运会、浙洽会等国际性大活动,共建大运河文化带和浙东唐诗之路,打造浙江大花园精品旅游带。

       做实做强宁波都市区。健全浙东经济区和宁波都市区协作机制,构筑与定海、三门、天台、新昌、嵊州、上虞等毗邻区域紧密联系的核心圈层,增强对舟山、台州、绍兴、金华、嘉兴等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落实宁波都市区建设行动方案,深入实施大都市区标志性工程,推进甬舟、甬绍、甬台等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谋划环四明山区域高速网,加快建设都市区内部快速路网,构筑“一小时”交通圈。积极推进四明山文旅休闲区等合作平台建设。探索推进户籍、职教、社保等同城化待遇,实现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全力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统筹湾区保护和开发,推进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产业带、环象山港生态经济区和环三门湾海洋新兴产业带建设,实施生态海岸带建设工程,打造一批海洋特色功能区块,加快建设宁波海洋经济示范区。重点发展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做强深海养殖和远洋渔业,大力发展游艇邮轮、休闲渔业、滨海度假等涉海旅游业。高水平建设北京大学宁波海洋药物研究院、宁波海洋研究院等涉海科研机构,突破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能开发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实施智慧海洋建设行动。

       深化重点地区协作发展。深化与粤港澳、长江中游、成渝等重点区域城市合作,健全多层次合作网络。扎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深入开展东西部协作和甬延合作,打造新时代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持续推进产业协作、消费协作、科技协作和人文交流,携手奔向现代化。

       (二)优化市域城镇发展格局

       增强一核能级。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布局,推动“东揽、西拓、南融、北强、中优”,加强主城区与外围组团统筹联动,实现城市整体提升、拱卫发展,提升经济高度、人口密度和创新浓度。提升以大运河文化、唐诗文化为底蕴的沿姚江、奉化江城市发展轴,加快建设以甬江为主轴的创新发展带,构筑镇海—高新区—东部新城—东钱湖的大东部新发展轴,规划建设江北慈城—姚江新城—空铁新城的城西发展轴。增强泛三江口、东部新城、鄞州南部、镇海新城等核心板块发展活力,加强高端服务、总部经济、国际交流等功能塑造,打造城市功能核心区和高品质形象窗口。精品建设鄞州中部、空铁新城、姚江新城、创智钱湖、北仑滨江、奉化宁南等重点板块,优化提升城西区域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庄桥机场搬迁,推动北仑凤凰城、大嵩—梅山湾等外围组团集约特色发展,高起点谋划宁波湾区域发展,加快配套完善、功能提升和人口集聚。加速奉化全面融入中心城区,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突出高新产业承接功能。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加快推进全域城区化发展。

       提升两翼水平。发挥北翼临湾接沪优势,以统筹产业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促进慈溪城区、余姚城区和前湾新区相向融合发展,着力拓空间、强功能、育产业,加强与主城区融合联系,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和宁波都市副城。推进宁海、象山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海洋经济和新兴产业,引导人口向县城集聚、产业向园区集中、要素向平台汇集,打造宁波南翼重要增长极和辐射台温地区的门户。

       优化城镇节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调整优化城镇节点布局,到2025年建成省级美丽城镇40个以上。继续深化镇级小城市试点,提升卫星城、中心镇建设品质和发展活力。推动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的城镇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型城镇。实施“千年古城”复兴计划,推动鄞江、慈城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 11:3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着力增强城市核心功能

       依托三江六岸、新城新区和战略平台,统筹建设国际机构、研发创新、金融服务、总部经济、航运服务等集聚区,提高人才、知识、资本、信息、物流集聚能力,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和极核功能,辐射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高标准建设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打造世界级贸易物流枢纽。高水平建设甬江科创大走廊,推动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个科创高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建设高素质人才发展重要首选地,打造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深化国家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做强本土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和金融要素平台,加快现有法人机构综合化经营,积极争取金融牌照和开放试点,加强上市企业梯队培育,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高水平建设国际会议中心、国际博览中心,争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提高大型活动承办水平,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化国际友城建设,发挥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作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交往中心。


       七、全力建设世界一流强港,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以国际门户型综合交通枢纽为引领,加快建设高水平交通强市,推动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发展,建设至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至上海及宁波都市区内“1小时”、宁波市域内“30分钟”交通圈,统筹建设电网、水网、油气管网,打造安全可靠、高效便捷、智慧绿色、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一)全面提升港口硬核力量

       优化港区功能布局。优化港区、堆场、物流园区、疏港通道、管线、停车场等布局,促进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推进码头资源有序整合和货主码头开放经营,实现连片化、专业化、集约化运作,打造国际枢纽港。加快大榭、梅山、穿山等港区深水码头建设,优化提升北仑港区,打造3个千万级集装箱港区。实施梅山等港区大型集装箱码头自动化改造,提升港口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建设石浦港区主航道,推动石浦港区、象山港港区口岸开放。谋划建设邮轮港口和游艇码头。

       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建立以宁波舟山港为主枢纽,嘉兴、温州等为辅枢纽的集装箱港航线网络格局,加强长江沿线港口合作,构建与沿江港口业务一体化发展体系。提高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宁波(北仑)集装箱海铁联运枢纽中心服务能力,谋划梅东国际港航物流枢纽区,加强铁路货运场站与港区衔接协同,谋划辐射西南的战略复合通道。优化货运场站、物流园区、配送中心、邮件交换、末端网点等布局。

       打造国际航运服务高地。巩固中欧、中美集装箱航线,拓展至东盟、中东、非洲等地区航线,深化与义乌陆港关务、港务、船务一体化,培育本土国际航运企业。巩固船舶代理、货运代理等传统航运服务业,大力发展保税燃料油供应服务,建设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大力发展航运保险、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提高海上仲裁、航运经纪等航运专业服务能力。加强口岸数据开放共享,支持发展第三方港航服务平台。丰富完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体系,提升在全球航运市场的影响力。

       (二)提升航空枢纽辐射能级

       提升空港吞吐能力。实施宁波栎社机场四期扩建工程,新建T3航站楼、第二跑道和配套设施,提升区域枢纽机场功能,积极打造综合性门户枢纽机场。统筹军民航发展需求,调整区内航路航线结构,提升空域使用效能。加快组建本土航空公司,增强航空运输发展主导权。优化以机场为中心的交通网络布局,提高轨道交通接入能力。建设宁海、杭州湾新区等通用航空机场,推进象山、余姚等通用航空发展,积极培育航空旅游、商务飞行、飞行培训等特色业务。

       加密拓展客运航线。扩大国际航线覆盖面,提高至东南亚、日韩、中东欧、北美等重点地区的通达能力,完善中转服务网络,为国际航线开发提供国内网络支撑。加密国内干线网络,加强与京津冀、成渝、长江中游、粤港澳等城市群枢纽机场的联系,打造北京、广州、深圳等商务快线。不断完善中转联程服务,进一步推进空地、空铁联运,加快推进异地候机楼建设,提高机场辐射能力。用足用好航线资源,发展航空旅游热线和低成本航空。到2025年通航城市达到100个、国际航点超过30个,旅客吞吐量达2000万人次以上。

       大力发展临空经济。全面提升机场货运功能,扩建机场货运区国内国际货站,拓展全货机航线网络,建设全国重要的国际货运机场。引进国际知名航空物流运营商,加快培育壮大市场主体,鼓励航空货运公司扩大机队规模,做强航空物流业,到2025年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30万吨。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培育发展智能制造、国际商务、跨境电商等临空指向性产业。

       (三)增强交通网络支撑作用

       加快建设对外重大通道。全面对接国家“十纵十横”综合运输网,加快构筑北向跨湾、南向沿海、西向沿江、西南甬昆、西北甬宁郑西和东向海上六大对外通道格局,实现与国内主要经济区快速通达。大力提升沿海通道能级,加快建设通苏嘉甬铁路、甬台温福高铁,推进G15沈海高速公路扩容改造。积极接轨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走廊,提升杭甬高铁与沿江高铁衔接能力。强化与西南内陆地区交通连接,加快建设金甬铁路,谋划推进西向高铁通道和甬金衢上等高速公路。

       完善大都市区交通体系。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增强宁波机场、宁波站等枢纽作用,规划建设主城区、慈溪等新枢纽,提升对周边地区的客运服务功能。加快建设甬舟铁路,规划建设沪甬跨海通道,谋划推进杭甬城际、杭州湾货运铁路工程。加快建设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象山湾疏港高速、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一期、甬舟高速复线好思房枢纽至戚家山互通段等工程,谋划推进甬台温高速拓宽等工程,强化普通国省道低等级路段、拥挤路段提质改造。

        统筹优化市域快速通道。强化主城区与南北两翼的交通联系,推进宁波至慈溪、余慈(余姚至慈溪段)、象山—梅山等市域(郊)铁路项目,推进第三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谋划第四期城市轨道交通和新一轮市域(郊)铁路建设规划,积极推动全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规划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一体化衔接和多线多点换乘,到2025年轨道网总里程达180公里。加快十一塘高速、余慈中心连接线、宝幢至瞻岐联络线建设,谋划象山港二通道等工程,推进市域高速公路成环成网,到2025年建成高速公路约700公里。加快建设“四横五纵九联”快速路网,谋划建设中心城区至余慈地区、梅山、奉化滨海等地区的快速通道,到2025年快速路里程超170公里。


       专栏13
       交通强市重点项目


       “一环八通道”铁路网。金甬铁路、通苏嘉甬铁路、甬舟铁路、沪甬跨海通道、甬台温福高铁;甬丽城际、甬绍金城际、杭甬城际;宁波至慈溪、余慈(余姚至慈溪段)、象山市域(郊)铁路;杭州湾货运铁路、梅山港支线、北仑支线复线。

       “两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1)两环: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一期、象山湾疏港高速昆亭至下陈段、杭甬高速复线宁波段二期、六横公路大桥一期。(2)十二射:余慈中心连接线高速、甬金高速宁波段改扩建工程、甬台温高速拓宽工程、甬舟高速复线好思房枢纽至戚家山互通段。

       城市轨道交通网。2号线二期工程、3号线二期工程、5号线一期工程、1号线西延工程、4号线延伸工程、6号线工程、7号线工程、8号线工程。

       “四横五纵九联”快速路网。(1)“四横”:通途路、鄞州大道-福庆路快速路东钱湖段、环城南路西延(机场路-高桥环镇北路)、鄞州大道快速路(秋实路-鄞横线)。(2)“五纵”: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北段(鄞州大道-奉化岳林东路)、世纪大道快速路(沙河互通-百丈东路)、秋实路快速路(环城南路-绕城高速)、广德湖南路、西洪大桥及接线工程(环镇北路-北环快速路)。(3)“九联”:环城南路快速路东延(东外环-富春江路)、梅山快速路(环城南路-沿海中线)、镇浦路过江通道及接线工程(北环东延-江南路)。

        “一纵两横”国道网。(1)一纵:G228。(2)两横:G329、G527。

         “五纵七横”省道网。(1)五纵:S202、S203、S204、S206、S209。(2)七横:S306、S307、S309、S310、S312、S313、S314。

       货运场站及物流园区。(1)货运场站:宁波机场三期货运区、宁波货运北站、北仑邬隘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余姚内陆港。(2)物流园区:梅山综合保税区物流中心、北仑霞浦现代国际物流园、镇海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宁波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宁波电商物流中心、宁南贸易物流区、宁海物流中心、慈溪综合物流园区、象山现代物流园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 11: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1-3-4 08:39 编辑

       十、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独具魅力文化强市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河姆渡、井头山等史前遗址考古发掘和价值研究,创建河姆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河姆渡—井头山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打造“中国大运河出海口”金名片。提升三江六岸“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长廊、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水平,推动“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之都。加强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慈城古县城、它山堰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等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利用。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计划,健全非遗保护管理机制,推进非遗保护传承立法。

       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建设三江都市文化核心区,运河—丝路文化、数字文化两大产业带和书香文化、人文旅游、音乐演艺、文化科技、文化智造、影视传媒、工艺美术等十大功能区,引导文化产业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高标准打造全国一流影视产业基地,争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电影之都”。实施潜力文化企业“新势力”成长计划、骨干文化企业“单项冠军”小巨人计划、龙头文化企业“凤凰”引培计划,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


       发展现代化高质量教育

       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新建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大学,高水平建设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提高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办学水平,提升宁波工程学院等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实力,鼓励高校加强前沿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显著扩大本科及以上招生规模。做大做强医学院校,发展新医科,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能力。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完善中高职教育贯通体系,加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

       专栏21
       教育发展重点工程项目


       重点工程:高水平大学建设工程、高校特聘(讲座)教授“海纳工程”、新时代卓越教师培养工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行动、“四名”引进工程、高等教育一流学科专业建设工程、长学制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产教融合深化工程、智慧教育提升工程、“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行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重点项目: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外合作大学、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国科大宁波材料工程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研究生院)、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研究生院)、西北工业大学宁波研究院(研究生院)、天津大学浙江研究院(研究生院)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 12: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逸雪霁蓝 于 2021-3-3 12:12 编辑

       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经济高质量发展跃上新的大台阶,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大跨越,形成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左右,建成科技强市、人才强市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

       ——构筑开放互通、一体高效、绿色智能的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联动发展格局,建成充分展示“硬核”力量的世界一流强港,成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更为有力,实现内贸外贸一体化发展,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成为贯通内外的国际贸易枢纽和国家重要战略资源配置中心。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到二〇二五年,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形成一批现代化建设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努力在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建设高水平创新型城市。高素质人才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创新型企业培育取得重大进展,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突破,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优化,重要指标实现“六倍增、六提升”,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关键核心基础件三大科创高地初步建成,成为长三角优势领域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城市。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成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第一城,基本形成“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服务业实现倍增发展,农业基础更加稳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城市。世界一流强港的辐射带动作用更加显著,高水平交通强市初步建成,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地位总体确立,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更大作用,“225”外贸双万亿行动目标基本实现,成为全球优质外资集聚地,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出成果出经验出形象,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 12:59: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提及自贸港。共建自贸港的愿望没希望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 13:17: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提到本土航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 13: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西站反而没有提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3 16:58:38 | 显示全部楼层
nbyzh 发表于 2021-3-3 09:54
第39页:
全力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统筹湾区保护和开发,推进环杭州湾先进制造产业带、环象山港生态经济区和 ...

没敢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6 08:42 , Processed in 0.08410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