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956|回复: 5

世銀:香港財政儲備全球第8 人均儲備位例第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31 17: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计算黄金及外汇储备在内,截至2019年,中国拥有约3.2万亿美元财政储备,是全球最多的国家;其次是财政储备约1.3万亿美元的日本。香港以4,413.5亿美元(34,204亿港元)财政储备,于全球219个国家及地区中排第8。

由于部份国家黄金储备较多,若不计算黄金储备,香港将以34,197亿港元全球排名第6,仅次于中国、日本、瑞士、沙地阿拉伯和俄罗斯。

另外,各国人口多寡不一,财政储备金额难以反映真实储备情况,故需以人均储备计算才能反映ZF的真实财政状况,瑞士以人均近10万美元高居全球首位,香港则以人均储备达58,789美元(45.6万港元)位例第二,第三则是人均储备约5万美元的新加坡。

各项数字均显示,香港财政储备为居全球前列,为何官员却指多项抗疫纾困措施令ZF陷入财赤?

主要原因在于世界银行将各地外汇储备计算在内,而香港外汇储备占整体储备的四分三。至于陈茂波口中将减少3,000亿元的「储备」,则是指占整体储备两成多,用作应付ZF日常开支的部份,没有将外汇基金计算在内。另外,即使以2019年储备计算,扣除3,000亿元赤字,香港仍坐拥逾3万亿元整体储备,财政依然稳健。

ZF一直以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打大鳄捍卫港元为例,坚持不能动外汇基金分毫。不过,当连同外汇基金在内与全球各地比较时,香港储备无论是整体或人均都高居世界前列,反映ZF有条件抽出适量资金救市,为疫后重建经济注入动力,同时保障企业得到适时帮助,能维持经营而减轻失业功力。

香港0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17: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邦魏理仕《2020全球生活報告》,香港是全球月薪最高的城市

本港打工仔經常呻人工低,根據世邦魏理仕《2020全球生活報告》顯示,香港原來是全球月薪最高的城市,平均全職打工仔的月入約$4萬。不過,香港同時是全球住宅價格最高的城市,而租金及其他日常消費同樣高企,排列10名以內。

港人平均月入$4萬 人工之高冠絕全球
根據世邦魏理仕《2020全球生活報告》顯示,本港平均全職人士的年薪為61,022美元,即每月人工約港幣4萬,而平均樓價則為1,254,442美元(約1,000萬港元),比去年上升了4.7%。雖然是平均月薪最高的城市,但同時亦是全球樓價最貴的城市。另外,香港平均月租為2,682美元(約21,456港元),雖然比去年下跌1.7%,但仍排名全球第三,僅次於紐約及阿布扎比。

生活開支大 人工下跌將流失人才
在其他生活費用方面,平均每杯咖啡約37港元,排名全球第四,平均每月健身會費則約600港元,排名全球第六,2人用餐的平均開支約為410港元,排名全球第二十二。有分析員指出,若本港的生活成本持續高於其他城市,而人工下跌,有機會導致人才流失,削弱本港的競爭力。

10大平均年薪最高的城市(美元)
香港:$61,022
悉尼:$57,959
慕尼黑:$57,425
紐約:$56,571
墨爾本:$56,097
巴黎:$53,842
芝加哥:$52,034
倫敦:$50,738
杜拜:$50,40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31 19:4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底子厚,不愧为全球金融中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0: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的薪资和福利确实不错的,单纯收入来看,比英联邦的很多国家都高。(只是做一个可比较,没有其它含义)。至于房价,客观来看,总价还是可以的,因为香港住宅一般面积不大,50多平是主体,因此总价也不高。其实现在香港的房价从总价来说并不比上海,深圳高多少。贷款利息又很低,因此住房负担不见得比内地一线城市重。内地的房价矛盾其实不严重的一个原因在于绝大部分年轻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实际的消费能力和财产累计是非常高的。隐形的消费能力强于香港一般居民。因此只要香港持续改善居民居住问题,这个问题应该会慢慢缓和。只要内地人口没有大量流入香港,香港总人口控制在850万左右,这个问题始终可以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1 14: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現在經濟欠佳 希望ZF派點錢給市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9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很富裕,市民很貧窮——拆解公共財政的迷思

在香港,常有很多错觉,令大家分不清真伪。例如,特区ZF好像很穷,穷得只剩下8,000亿元储备,所以预告来年财政预算和公共开支将会审慎而为;然而,放眼世界,拥有8,000亿元储备的经济体寥寥可数,所以,港府不但一点都不穷,而且富可敌国,更别说它其实存在庞大的举债空间和投资空间。又如,香港经济好像很发达,人均本地生产总值达到38万元,远超日本、德国、法国等先进经济体;可是,港人每年收入中位数只有不足23万元,而且过去二十年增幅完全追不上住宅和用膳开支费用的增长,所以,香港人其实很穷,穷到只能苦苦生存,根本谈不上生活。问题是,港府的富裕,明明有赖每一位香港市民的贡献,为何当局却未能透过公共财政的合理运用,令我们共享这份繁荣?

拥巨额储备,为何仍喊穷?

事实上,这正是社会常年讨论但又难以厘清的问题。例如特首林郑月娥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去年已经不厌其烦地指出,由于近年ZF经常开支迅速增加,加上反修例风波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打击,导致ZF收入大幅减少,去年录得破纪录的财政赤字,令财政储备由去年3月的1.1万亿元减少三成,至今只剩下8,000多亿元,相等于13个月ZF开支,藉此预告来年财政预算和公共开支将会审慎而为。

不过,港府真的这么「穷」吗?若要解答有关问题,首先要回答的是,特区ZF实际上究竟有多少资产?其次,有关资产当中的可动用部份,又是否只能来自财政储备?第三,财政储备究竟要累积至多少个月的ZF开支才算足够?

每个财政年度当中收入和开支的差额,就是财政赤字或财政盈余,而ZF会把该年度的盈余拨入「财政储备」当中的「ZF一般收入账目」,交由「外汇基金」集中投资和管理。在1999/20至2019/20年的二十年间,除了2000/01年度往后四年,以及2019/20年度曾录得赤字之外,其余十五年每年盈余占本地生产总值的平均比率为2.9%,可见财政储备相当可观。

理财新哲学,还是旧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ZF一般收入账目」,「财政储备」当中另外还有八个账项,由不同指定来源和用途的基金组成,例如占最大份额的「基本工程储备基金」,来自卖地和补地价等收入,主要用于投资基建和工务工程。财政储备、货币基础、外汇基金累计盈余(按外汇基金投资组合在对上六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回报率)、其他基金及法定组织存款,以及其他负债账项这五大部份,则构成整个外汇基金资产,也就是特区ZF的全部「身家」——例如截至2020年1月31日,外汇基金总资产已经达到45,008亿元。

按理说,除了20,980亿元的货币基础着实不能随意动用之外,其他账项并非完全没有调整空间,例如特区ZF曾于2015年透过「行政途径」在「财政储备」当中设立「未来基金」,并以2,197亿元的「土地基金」结余作为首笔资金,并容许港府向「未来基金」作恒常注资,藉此令财政储备获得更高投资回报,以应对长远财政负担,后来又在「未来基金」当中拨出一成设立独立运作的「香港增长组合」,想更积极争取投资回报;不过,每有声音要求港府灵活调拨财政资源,当局往往都会搬出落后时代的法定条文和自我想象的财政铁律,例如像唐三藏念经似的重复「《基本法》第107条规定特区ZF的财政预算以量入为出为原则,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并与本地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云云。

守财紧箍咒,落后大时代

《香港01》曾经撰写《派钱、派糖的关键 还看三大「迷之数字」》的深度报道,拆解捆绑港府「怎样花钱」的「紧箍咒」。首先,港府基于《基本法》第107条,衍生「公共开支不得超过本地生产总值20%」之说,而最初这源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财政司夏鼎基,到2002/03年度再获时任财政司司长梁锦松确认,至2011年时任立法会会计界议员陈茂波曾经提出并推动通过研究放宽有关限制的无约束力议案,但至今仍然未有大突破;必须指出的是,参考美国智库传统基金会《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2019》,全球首20名最自由经济体中,只有香港(17.9%)、新加坡(17.6%)及台湾(17.7%)的ZF开支占比少于20%,可见世界各地早已因应不同社经背景、社会脉络、财政状况等等增加开支,但港府却作茧自缚。

具发债潜力,惜只看当下

的确,该为基层花钱时,港府总是一副左右为难的样子,而该征收富人税项的时候,ZF同样举棋不定。于是,ZF一方面自我催眠地以为口袋里面只有很少钱,所以不敢大刀阔斧花钱;另一方面又不敢检讨税制、拓阔税基、推动累进税,以增加ZF财政收入,到头来只能依赖地价收入作为ZF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在2014/15至2018/19年度这五年期间,平均每年地价收入占ZF收入来源逾19%,比同样面对土地问题的新加坡ZF的几个百分比高得多。

《香港01》早已提倡,港府应该进行税务改革,例如鉴于金融市场交投活跃,可以透过增加股票交易印花税、设置股息税、设置股票资产增值税等三大方法,增加金融产业对本地财政收入的实质贡献。赵耀华认同ZF应以破格思维制订财政策略,而税务改革将是可行的「开源」方案,但具体措施就有待社会讨论。另一种常见的ZF收入来源是ZF发行债券;不过,尽管特区ZF经常声言发展香港债券市场,但相对其他收入而言,香港的公债收入可谓微不足道——参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的数据,截至2017年,特区ZF的债务对本地生产总值比例只有6.98%,但美国是88.81%、英国也有86.10%、新加坡则高达110.65%,而同期的人均财政储备数据则显示,香港有5.8万美元,高于新加坡的5.2万美元、英国的2,300美元、美国的1,388美元,通通可见港府极具发债潜力。

「如果有需要,例如收地、填海,当然都可以举债。世界各国ZF大多欠债,只有香港没有,这真是一个迷思——因为看不见市民的需要,就觉得没有花钱的必要,更加没有借钱来花的需要。」赵耀华慨叹,良好的公共财政绝对不可能只是着眼于当下,而事实上,香港前景早已困难重重,既需要财政稳健维持国际竞争力,又需要大量财政资源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增值方向发展,同时发展创新和科技产业,否则未来堪忧。

不过,发展归发展,如果港府仍然未能透过公共财政的合理运用,令每一个香港市民共享这个繁荣成果,那么香港再怎么发展其实也是徒劳。

节选自 252期《香港01》周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09:59 , Processed in 0.06827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