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7743|回复: 96

[江城资讯] 2021年1月22日(周五)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2 10: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汉机场楚天情微博数据。

1月22日(周五)

当日总计划出港:195班

当日总计划进港:197班

合计进出港航班:392班


——————————————————————————————————————————————————————


地铁微博数据1月21日(周四),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 228.73万乘次,其中客流前五名依次为:4号线楚河汉街站、2号线中南路站、4号线王家湾站、2号线中山公园站、2号线汉口火车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0: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上榜中国夜经济影响力十强
较上一年提升2个位次



    长江日报讯(记者谭芳 张维纳)1月20日,由瞭望智库联合腾讯共同编写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2020)》)正式发布,武汉首次上榜2020夜经济影响力十强,较此前发布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19)》评估结果,武汉排名提升2个位次。

    《报告(2020)》指出,从夜经济传播力、创新力、产业规模、商圈流量四个维度对目标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后,重庆、成都、长沙、青岛、北京、西安、上海、深圳、广州、武汉十个城市从50个评价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2020年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此次发布的《报告(2020)》是继《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19)》之后,腾讯联合瞭望智库成立课题组并编写的第二份报告。

    首次发布在2019年12月的《中国城市夜经济影响力报告(2019)》显示,2019年夜经济影响力十强城市分别为:重庆、北京、长沙、青岛、深圳、广州、济南、成都、西安、石家庄。紧接其后,上海排名11,武汉排名12。

    两份报告对比显示,上海、武汉首次进入前十,上海上升6个位次,武汉上升2个位次。

    夜经济是城市商业发展的晴雨表和城市活力的直接体现。疫后重振,武汉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全力支持夜购、夜食、夜游、夜秀、夜娱等消费模式,接连推出2020“武汉购”仲夏消费季、武汉欢乐谷电音节、武汉啤酒节等活动,激活夜经济,绽放新“夜”态。

    “2020武汉啤酒节”活动现场,超10万人“打卡”活动主会场,总销售额破百万。这场“嗨翻全城”的啤酒节,也掀起了武汉夜消费的一个高潮。

    同年10月25日,武汉市在黄鹤楼正式启动武汉夜游消费季,武汉向全国游客推介了“武汉夜游菜单”:光谷步行街、楚河汉街、户部巷、吉庆街、黎黄陂路、新天地、江汉路步行街、汉口北奥特莱斯等覆盖三镇的24个重点夜游区域和项目,涵盖夜间餐饮、美食、购物、观光游览、休闲、娱乐等业态。此外,长江游船、长江灯光秀、《夜上黄鹤楼》等特色夜游项目受热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研发出新能源汽车核心芯片
性能比肩国外同类产品 4月在汉量产



    制图 刘岩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金友 通讯员龚彦芫)东风公司不仅造车,还造汽车芯片模块。19日,长江日报记者从东风汽车集团公司旗下的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获悉,年产30万套功率芯片模块的生产线4月将投入量产,产品可打破海外垄断、替代进口。

    此时,正值芯片短缺向全球汽车产业蔓延。自2020年12月下旬起,因汽车芯片短缺,大众、福特、菲亚特克莱斯勒、丰田等六大车企开启全球减产计划,部分工厂暂时停产。

    智新半导体研发、生产的汽车芯片模块,被称为功率半导体模块(IGBT模块),是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上的核心零部件之一,直接控制全车交直流转换、高低压功率调控等核心指标,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最强大脑”。

    据介绍,汽车上使用的芯片,按功能可分为两类:功率芯片和功能芯片。功率芯片,即IGBT芯片,应用于电控、电驱系统;功能芯片,类似于手机芯片,应用于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等。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130万辆,但国内电动汽车用功率半导体模块长期依赖进口,近80%的市场份额被英飞凌、法雷奥、三菱电机等欧美日企业垄断。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日前指出,没有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将重蹈合资车覆辙。

    IGBT模块设计和制造工艺难度极高,被誉为“电动汽车核心技术的珠穆朗玛峰”。目前,国内仅有3家厂商具备汽车用功率半导体模块的研发、制造能力,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即为其中之一。

    “从国外进口功率半导体模块,不仅价格高,而且供货不稳定,随时都有可能被‘断供’”。智新半导体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董鸿志介绍,为改变被动局面,东风与中国中车合作,2019年合资组建智新半导体,在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功率半导体模块封装测试生产线,自主研发、制造和销售功率半导体模块,以替代进口。

    19日,长江日报记者在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号园区内看到,智新半导体占地约6000平方米的功率半导体模块生产车间纤尘不染,工作人员从头到脚全副武装。

    这条功率半导体模块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正在进行小批量试生产,模块的试验、验证同时进行,预计4月量产。据悉,“东风造”功率半导体模块的总体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相当,价格却比进口便宜一半。

    我国汽车销量占全球30%
    汽车芯片自给率不到10%


    据了解,汽车上使用的芯片分为功率芯片、功能芯片两大类,共有100多种,从转向到通讯,从速度调整到动力传输,这些芯片可以帮助控制一切。

    我国是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汽车销量占全球30%,但汽车芯片自给率不足10%。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车用芯片进口率超90%,先进传感器、车载网络、三电系统、底盘电控、ADAS、自动驾驶等关键系统芯片过度依赖进口。其中,电动汽车中价值仅次于动力电池的IGBT,98%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且价格是国外的1.2倍至1.8倍。

    车规级功率芯片,即IGBT芯片,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控、电驱系统,目前仅有比亚迪、智新半导体、斯达半导体等3家厂商具备设计、研发和制造能力。

    比亚迪在国内车企中较早布局汽车芯片,如今具备了车规级功率芯片的设计、制造能力,但其出货量与英飞凌等国外厂商差距巨大。此次大部分车企面临芯片短缺困局时,比亚迪表示自产芯片不仅可以自足,还“有余量外供”。比亚迪去年9月披露的数据显示,其IGBT功率半导体模块累计装车超过100万辆。

    在汽车芯片中,使用量最大的是功能芯片。这类芯片类似于手机芯片,使用于车载网络、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关键系统,近年来崛起了北京地平线、芯驰科技等制造商。其中,由地平线设计研发的芯片去年装配了16万辆汽车,今年预计装配100万辆。

    吉利集团旗下的亿咖通科技,在汽车芯片领域也有突破。落户武汉开发区的湖北亿咖通已形成四大序列、多款核心产品的汽车芯片矩阵。其中,车载芯片E01 SoC把汽车芯片与手机芯片的性能差距拉近至3年,搭载这一芯片的车联网主机已大规模在武汉实现量产,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汽车芯片E02 SoC今年将在武汉量产,它的计算处理能力比第一代提升4倍。

    由亿咖通和Arm中国共同出资成立的芯擎科技,在武汉设立总部,将研发制造从传统汽车电子架构到下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架构中的全部高端芯片。据芯擎科技CEO汪凯介绍,明年芯擎科技将推出首款7纳米高性能智能座舱车规级处理器芯片,2022年将推出首款自动驾驶芯片。   

    (长江日报记者李金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0: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节前订单普遍增多 企业高薪重奖留人
武汉就地过年员工能抽汽车大奖



    距离春节仅剩3周左右,“就地过年”倡议下,武汉多家大型工厂员工留守量创下新高。但随着节前订单普遍增多,企业用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长江日报记者21日从我市多家人力资源机构和相关企业了解到,目前武汉劳动力市场需求量旺盛,企业纷纷出台“诱人”政策鼓励现有员工坚守岗位、就地过年。

    企业“重金”重奖留人

    发放免费用餐卡、产能贡献奖、新春福利包、留守礼包、幸运抽奖……记者从天马微电子了解到,为了鼓励员工在春节期间坚守岗位,该公司制定了多达10种奖励政策,综合福利超过万元。其中最具看点的是,坚守一线的员工将有机会抽取一辆市场价近15万元的汽车。

    准备留在武汉过年的刘彬来自十堰,目前是天马的一名车间返修工。1月初,他通过面试、培训后顺利入职。他说:“现在都在提倡就地过年,而且过年期间的工资收入也比较可观,我决定就在岗位上过年,也能帮助缓解厂里的订单压力。”

    起点快聘相关业务负责人姚波介绍,目前武汉大部分企业的招聘需求依然非常旺盛,尤其是以电子厂等制造行业为主,为吸引求职者面试入职以及响应ZF就地过年的倡议,各大企业相继出台了春节留守补贴政策。

    据介绍,今年春节,武汉富士康员工留守率约35%,随着近期出货量和订单的增多,需要增加员工保证春节期间生产不断档。记者在富士康近期的招聘海报上发现,该工厂目前急需招聘生产计划、组装、质检、包装等岗位工人,为鼓励劳动者就地过年,富士康将为所有坚守岗位的员工发放2400元现金奖励。

    招聘方“高工价”招人

    “为了支持防疫工作,鼓励员工坚守岗位,留在武汉过年,我们开出了28元/小时的工价。同时,对于年前找工作的求职者,也制定零成本入职政策,包括提前垫付体检费、工作餐,免费接送等服务。”姚波介绍,近期,该公司已为武汉各大工厂招聘了一千多名一线员工。

    “我们制定高工价政策,高福利保障,给广大求职者让利。”姚波说,如果甲方企业发放工资的时间在年后,起点快聘还将为员工提前垫付80%工资,保证员工在岗位上也能安心过年。

    武汉制造业用工缺口近2万人

    “目前较大的几家工厂如华工科技、天马、富士康等都在大量招人,缺口约有2000余人。”姚波介绍,根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大约有30%—40%的蓝领愿意就地过年。与此同时,整个武汉区域对蓝领阶层的招工缺口仍在2万人左右。“受全球疫情影响,国外工厂几乎无法开展大型生产,因此国内工厂承接了大量国内外订单,电子显示屏订单占了较大比重。”

    “工厂的这些激励政策带动了武汉的就业市场。”纳杰人力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12月份以来,纳杰开始向武汉大型工厂密集输送求职人员,其中包括联想、天马微电子、华工科技、华星光电等制造业企业。

    据悉,春节前,武汉市各大人力资源机构将继续加大招聘力度。起点快聘招聘负责人介绍,通过自媒体、农村电商、在线直播等渠道,发挥线上优势,将职位精准推送至求职者,同时与线下定向招聘相结合,提高岗位匹配度,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长江日报记者吴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0:26:3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夏不再出具23项社区证明


    长江日报讯(记者李冀 通讯员胡炜)逝者家属取款证明、电动车权属证明、居民养犬证明等23项证明,江夏辖区的社区今后将不再出具。近日,江夏区民政局印发《江夏区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第一批)》,具体列出了今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社区)不再出具证明的事项,给基层减负。

    2020年12月初,市作风巡查第九组在江夏区开展巡查时发现,各种社会主体将本应在职能部门内部流转的信息及核对工作都堆积到村、社区进行处理,本应由社会主体自行核实的信息也由村、社区承担责任。

    据了解,在职中社区,2020年11月仅开具各种证明就有54份,在站西社区,保险公司、医院、银行等社会主体也要求社区出具相关证明。各种证明不仅导致村、社区职责不清,加大了基层组织的负担,而且还严重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2020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出台意见,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

    江夏区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第一批):1.亲属关系证明;2.居民身份信息证明;3.户口登记项目内容变更更正证明;4.居民养犬证明;5.无犯罪记录证明;6.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情况证明;7.人员失踪证明;8.婚姻情况证明;9.出生证明;10.死亡证明;11.疾病状况证明;12.残疾状况证明;13.婚育状况证明;14.居民就业状况证明;15.居民个人档案证明;16.居民财产证明;17.遗产继承权证明;18.市场主体住所证明;19.证件遗失证明;20.缴费票据遗失证明;21.转学证明;22.电动车权属证明;23.入学居住证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0:2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窗口、社会网点 你觉得哪个方便就选哪个
522个点位打造3公里车驾管服务圈



    制图 刘岩

    “驾驶证即将过期,期满换证怎么办?”1月19日,在西北湖写字楼上班的胡先生在武汉交警微博下留言。“请您携带好身份证,前往离您最近的青年路北湖西路无人车管所自助办理。”10分钟后,“武汉交警”回复。当天中午,胡先生找到不到1公里远的无人车管所,根据图文语音提示自助拍照、自助体检,不到10分钟,一本崭新的驾驶证打印出来。“一直以为换证都要在工作时间去窗口,真没想到现在周围就可以办,这么方便!”

    去年422万笔车驾管业务,仅1/10在车管所窗口办理

    2020年,武汉一年办理车驾管业务422万余笔,日均办理2.1万笔,只有1/10的业务在车管所窗口办理完成。与深圳等城市车驾管“网上和网下”两种办理模式不同,武汉的车驾管业务分为网上办、窗口办和社会网点办。

    2020年,武汉车驾管业务的网上办理量为80.6万笔,较2019年的22.4万笔增长了260%。驾驶证补换和核发六年免检标志两种业务,网上办理成为市民的首选,网办率超过75%。武汉市共有100余万名车主通过武汉交警微信公众号预约检车;网上预约考试累计达800余万人次,预约率实现100%,且随时预约,随时考试,指尖上的车驾管办理模式已深入人心。

    2020年国庆期间,外省工作的姚女士需申领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她通过“12123”语音服务中心异地向市交管部门在线咨询,工作人员很快给予她回复,通过“交管12123”APP提交申请,姚女士仅用1小时便领取到机动车检验合格电子标志。

    武汉市车管所负责人介绍,通过网上平台,车主和司机可直接办理申请新车临牌、换领机动车号牌等16项车驾管业务,相关牌证可直接邮递上门;全市152个警邮服务网点可办理机动车抵解押登记、申领六年免检标志、驾驶证期满换证等车驾管业务,其中41个警邮服务网点还可提供“警医邮”远程体检服务,制好的证件会在2个工作日内通过邮政寄到办理人手中。

    设社会车驾管网点、无人车管所,让车主们马上办、就近办

    在中北路、光谷佳园路、青年路北湖西路,设置了3个24小时无人车管所,提供办理补、换领驾驶证、行驶证,申领机动车六年免检标志等13项基础车驾管业务,所有业务均可全程由车主和驾驶员自助完成,现场受理、现场缴费、现场制证领证。

    该负责人表示,驾管业务绝大多数都可以自助办、网上办,但车管业务有相当比例需要见车见人,例如新车上牌、转移登记等,办理量占全年业务办理量的比例不小。因此,除了鼓励车主、司机们网上办外,还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设立社会车驾管网点、无人车管所,让车主们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

    1月6日,市民彭女士购买了一辆进口保时捷轿车。过去进口车必须到沙湖车管总所办理上牌手续,彭女士家住硚口,要过江办上牌十分不便。在向车管部门电话咨询上牌事项时,她得知现在进口车也可以就近上牌了,工作人员推荐她就近去荣达共兴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办理进口车的上牌手续。在服务站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彭女士就选好牌、办好了新车登记。2020年,武汉市车管所向20个社会服务网点下放了进口车注册登记业务。

    “三公里”车驾管服务圈基本形成

    目前,全市形成了由1个车管总所、2个直管分所、3个无人车管所、8个车管(区)分所、15个交通大队、13个汽车交易市场、27个社会化考场、52个社会化机动车检测站、103个4S店登记服务站、43个互联网体检点及152个邮政网点、103个电动自行车登记服务点组成的车驾管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三公里”车驾管服务圈。市民要办什么业务通过手机导航软件,搜索“车管”关键词就可以找到身边最近的网点,也可以登录https://hb.122.gov.cn/#/map进行查询。

    2021年元旦期间,全市新车上牌量超过1万台。往年这个时候,沙湖车管总所门前排队等待上牌的车辆,可以堵得友谊大道动不了,但今年的这个上牌高峰,友谊大道上首次没有出现车辆排队上牌的情况。车管所负责人表示,这是多渠道办理业务显现的成效。

    (长江日报记者魏娜 通讯员高航 高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0:2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报记者两天蹲点商超探“禁塑”
半数以上市民自备环保购物装备



    市民自带环保袋购物。
    长江日报记者戴红兵 摄

    武汉实施史上最严“禁塑令”后,武汉市大中型商超都严格按相关要求,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采用定制的可降解塑料袋。

    连续两天,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汉多家大型超市探访发现,小推车、无纺布袋、多次重复使用塑料袋的情况随处可见,有商家还推出织布购物袋出租服务。一半以上的购物市民自备购物装备。

    “从去年8月1日开始,我们所有店铺更换为可降解材料。”20日上午,金银潭永旺超市金银潭店店长王锐介绍。记者在收银处看到,所售购物袋有可降解与无纺布两种选择,价位在0.9元至4.8元不等。

    21日上午,记者在大润发江汉店看到,店内还提供购物袋租赁服务:在服务中心缴纳5元押金后即可租借织布购物袋,使用期限一般为一周,归还后退还押金。

    探访过程中,除超市商家对购物袋进行改变、加大限塑宣传,选择自带购物袋逛超市市民占比不低,小推车、无纺布袋等出镜频率较高。

    “一般出门前计划要逛超市,会带上扎实的无纺布口袋,买得多或者比较重会把家里的购物小推车带出来。”在中百仓储黄浦路店购物的张女士说,以前逛一次超市买一次塑料袋,家中堆放了不少袋子,一次使用后多半用来装生活垃圾,比较浪费,也不环保,形成自带购物袋习惯后,家中的购物袋减少了,还能节约一笔买购物袋的钱。     

    “以前觉得带袋子很麻烦,现在习惯了就还好,毕竟购买一个购物袋也不便宜。”在永旺金桥店购物的刘女士表示,随身装一个袋子节约又环保,有时候只买几样小商品则可以不用口袋,拿手上带走,尽量不多花钱买购物袋。

    “以前收银人员第一句是问:要购物袋吗?现在则变成了:带了购物袋吗?”来自中商超市徐东店相关负责人汪莉介绍,从目前反映情况来看,多数到店采购市民会采用自备购物袋方式。

    “自带购物袋的市民还是比较多的。”永旺金桥店工作人员表示,自备购物袋占比可达到一半以上。多家超市工作人员表示,中老年人群体自带购物袋比例较高。

    长江日报记者戴红兵 赵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0: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买一盒药吃不完 放过期成有害垃圾
市民建议药店推广拆零卖药



    江岸区兴业南路天济大药房设置拆零专柜。

右图:江岸区塔子湖街余华岭社区一家药店摆放了拆零药箱。   
    长江日报记者孙笑天 摄

    到药店买一盒药,只吃了几天,剩下的放着放着就过期了。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不能随意扔掉。近日,网友程先生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上建议,应在药店推广家庭常用药拆零销售。

    长江日报记者探访近20家药店发现,仅有4家药店提供拆零销售服务。采访中,老年人大多知道药品可拆零销售,却不愿这样买;大部分年轻人得知药品可拆零销售,都很惊讶,表示愿意尝试拆零买药。

    对此,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回应,将继续鼓励我市零售药店为市民提供药品拆零销售服务。

    市民多次买药 药品往往被放到过期

    网友程先生家住硚口区。前段时间,他整理家中的柜子时发现了不少药品。他把这些药品收集到一起,有整整一大包。其中,板蓝根颗粒和午时茶颗粒就有约30包,其中不少已过期。

    程先生说,他平时去药店买药后,往往吃上几次,情况就好转了,剩下的药则放在一边。等下次身体再不舒服时,他可能已经忘了买过药,就又买一次。慢慢地,家里的药就积攒得比较多。

    程先生认为,药品被“收藏”到过期,很浪费。同时,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处理起来也不方便,须投入有害垃圾箱。“如果在药店推广拆零销售,这个问题就好解决了。”

    近20家药店中仅4家拆零卖药

    1月19日、20日,记者探访了汉口北湖、香港路、杨汊湖、后湖等片区同济堂、益丰、老百姓、天济等品牌的近20家药店。记者发现,仅有4家药店设置了拆零专柜,其中3家是天济大药房。

    采访中,不少药店工作人员表示,没听过“药品拆零销售”一说。

    江岸区兴业南路一家天济大药房内设置有拆零专柜。记者看到,专柜中放置的主要是治疗疼痛、腹泻等的药品。工作人员介绍,这些药品见效快、疗程短,一般患者吃上一两次,病情就可以缓解。

    天济大药房后湖片区经理沈静表示,相关主管部门并没有强制规定药房拆零售卖,也没有规定哪些药品可以拆零售卖。天济大药房挑选了10余种家庭常用药拆零售卖,是一种延伸服务。

    拆零购买的顾客少 “一年不超过10次”

    王先生是江岸区塔子湖街余华岭社区一家药店的执业药师,从业30多年。

    为何设置拆零专柜的药店比较少?王先生分析,最近10多年来,药品拆零销售越来越少。其原因有三:其一,不少药品包装都趋于合理。以板蓝根颗粒为例,很多药厂都出品了10袋左右的小包装;其二,药品拆零有严格的质量管理,要配备拆零工具、建立台账,还存在安全存储等问题;其三,很多顾客不愿购买已经拆封的药品,已拆封的药品被放过期后,药店有损失。

    王先生说,光顾他所在药店的市民提出拆零购买的很少。“一年下来,我们卖出拆零药品的次数不超过10次。”

    沈静说,她负责的后湖片区天济大药房都提供药品拆零销售服务。据统计,购买拆零药品的以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居多。“有个小伙子想买16元12粒的一种药,又觉得吃不了那么多,于是提出零买。最后,我们以5元的价格卖给他4粒。”

    沈静同时提醒,过期药品已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属于有害垃圾,不能随意丢弃。

    老人知道拆零不愿买 年轻人不知道却想尝试

    针对药品拆零销售,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余位市民发现:老年人大多知道药品可以拆零销售,却不愿拆零购药;年轻人大多不知道药品可以拆零销售,得知这种方式后,纷纷表示愿意选择拆零购药。

    61岁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年轻时,药品都是零卖的,医生用牛皮纸把药分开包装,一小包就是一次的量。现在,她却不会选择拆零购药了。“年纪大了,身体毛病多,药吃得多;另外,没包装,也不方便掌握用法和保质期。”

    “从来没听说过药品还可以拆零购买。”刚参加工作的郑先生表示,他喜欢打篮球,受伤了,会买一些止疼消炎药。“每次都是一盒一盒买,只会吃一两次。能零买当然好,避免浪费。”

    相关部门鼓励药店提供拆零销售服务

    记者检索发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第一百三十八条中注明:“药品零售操作规程应当包括药品拆零销售。”

    2020年11月24日,北京市发布《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药品零售企业销售药品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要鼓励辖区有条件的、群众需求较多的药品零售企业开展药品拆零销售、24小时售药、送药上门等药学服务工作,满足公众多样化购药需求。

    针对网友的建议,武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药品和化妆品安全监督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我市目前对药品拆零销售没有强制要求,这属于市场行为。该局将继续鼓励零售药店为市民提供药品拆零销售服务,及时向上游供应商、药品生产企业反馈消费者相关需求信息,以便药品生产企业根据市场情况对产品进行适当调整。

    长江日报记者孙笑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0: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firefly1130 于 2021-1-22 10:49 编辑

武汉机动车保有量排名全国第八
鄂A车主过半都是外地人



    长江日报讯(记者魏娜 通讯员高瞻 高航)全国有13个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武汉排第八。21日,武汉市交管局车管所发布的“2020年车驾管数据”显示:我市月均新车上牌接近4万辆,二手车交易活跃;公安部放管服12项举措实施后,外地人在汉买车上牌占比超过七成。

    截至2020年12月,武汉的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81万辆,较2019年增加29.5万辆,增长8.42%。全市有驾驶人475万人,较2019年同比增长2.88%。

    至2020年底,全国13个城市机动车保有量超300万辆,其中北京、成都、重庆超过500万辆,苏州、上海、郑州超过400万辆,西安、武汉、深圳、东莞、天津、青岛、石家庄超过300万辆。武汉市汽车保有量全国排名第八。按近三年机动车新注册数估计,2021年6月前后我市机动车保有量将突破400万。

    2020年全年,武汉机动车新注册登记上牌超过39万辆,除2、3月外,全年月均新车注册量为3.9万辆,较2019年增长4.23%。特别是4月复工复产后,我市社会生产生活快速恢复,二手车交易十分活跃,月均二手车交易量达到2.7万辆,较2019年增长16.35%。

    在我市个人注册的机动车总量中,市内户籍的为156万辆,占总量的44.32%;市外户籍的为195.89万辆,占总量的55.68%,占比超过50%。

    2020年11月,上海人秦女士在武汉买了第二辆车。因为在武汉做生意多年,之前有一台车代步,这两年生意越做越好,因工作需要,她又买了台进口保时捷越野车,也上了鄂A牌照。

    今年1月,黄冈的吴女士买了一台宝马轿车,19日她带着身份证在武汉车管所办理了上牌手续。2020年11月20日,武汉统一执行公安部“放管服”12条新政,全面落实“私家车登记持身份证全省通办”。吴女士说:“新政真的方便了我们这些长期在武汉工作生活的外地人!”

    新政实施后,外地人在武汉买车上牌的比例进一步上升。

    2020年11月20日至12月31日,市内户籍注册1.38万辆,占总量的28.29%;市外户籍注册3.5万辆,占总量的71.71%,市外占比进一步扩大,超过总量的60%。车管部门预测,随着武汉经济活跃度进一步加强,外地来汉人员增多,鄂A车牌的车主中,外地人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 10: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光谷公办中小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名师安家最高补助80万元



    长江日报讯(记者杨枫)1月21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教育局发布公告,即日起至2021年11月30日,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公办中小学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名师,其中,名校长2人,学科不限;名师38名,为专业技术七级岗位。省特级教师、名校长将享受80万元安家费的待遇。

    长江日报记者注意到,本次招聘名师38名,从幼儿园到高中均有需求,语文、数学学科招聘的名师最多,达到27人,其次为英语教师和物理教师,同时招聘美术教师1名,幼儿园招聘1名名师。

    记者了解到,为了打造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该区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名校毕业生“三名”引进工程。近年来,先后引进10多位省内知名校长。目前已有30余名特级教师建立了多个名师工作室,从北师大等全国重点师范院校招聘数百名优秀毕业生。2021年,该区大幅上调引进待遇,省特级教师、名校长的安家费从往年的50万元升至80万元。

    记者注意到,招聘公告中注明,A类名师和“名校长”享受安家补助费80万元。A类名师需为省特级教师,“名校长”年龄需在45周岁以内,现任中小学校长且任校长职务满3年,已取得中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副高),教育理念先进、创新意识强、办学业绩突出,并获“全国模范教师”或“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或“副省级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或“副省级市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十佳校长”等荣誉,或是曾任省级示范学校校长、其他全国知名学校校长。

    本次招聘的名师(含名校长)使用事业编制,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可按招聘前所聘岗位办理岗位认定手续,享受公办学校在职在编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其中省特级教师还享受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省特级教师津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 11: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1-1-22 11:19 编辑

江岸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执行及落实情况报告发布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编制之年。对我区“十三五”规划纲要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不仅能展现“十三五”取得的主要成绩,更有利于分析执行中的挑战与不足,提高“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评估
(一)“支点武汉核心区”地位巩固

“十三五”以来,江岸区以改革创新破题开路,以拼搏赶超激情奋进,经济总量跃上千亿元平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区魅力更加彰显,江岸在全市发展格局中地位更加凸显,“支点武汉核心区”地位巩固。全区各项工作亮点纷呈,长江文明之心布局江岸,长江主轴闪耀江岸,长江新区落地江岸,获批“国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动能更加强劲,社会更加和谐稳定,江岸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江岸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围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我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0年的524.56亿元跃升为2019年的1335.9亿元,按照不变价格计算,提前3年实现翻番。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比2010年增长1.41倍,提前3年实现翻番。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三)主要指标基本完成目标任务

《纲要》提出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生态文明等四大类共28项主要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1项、预期性指标17项。虽然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十三五”规划《纲要》28项指标中有个别预期性指标预计难以完成。但总体上看,“十三五”规划实施还是比较顺利,11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大多数预期性指标按可比口径能够完成规划目标,重大战略、重大改革任务、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见效,全面小康胜利在望,为高起点开启全面建设SHZY现代化强区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评估

(一)创新改革不断突破,创新引擎功能增强


双创平台功能增强。江岸将“国家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打造双创生态,创新创业成效明显。成立江岸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出台《江岸区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政策清单》促进双创要素加速集聚。国家级众创空间增至4家,院士研发机构达到11个,创新创业空间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和团队超1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实施“平台+”计划,重点推进汉口文创谷、岱家山科创城、百步亭·爱社区众创空间、工科院孵化器等双创平台建设,初步形成“1+5+N”的双创发展格局。“老房子+双创”“城中村改造+双创”“社区+双创”“院校+双创”“楼宇+双创”的模式在全市推广,黄浦创立方、多牛世界、飞马旅创业基地等创新空间投入使用,腾讯云网络安全服务平台、阿里云创新中心、平安好医医学检验实验室等创新机构落户运营。“江岸双创模式”在全国“双创”活动周主会场交流推广。

双创要素集聚水平提升。综合运用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ZF采购、融资担保等多种政策工具引导创新要素集聚,发布了《江岸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手册》,推出科保贷、税贷易、助保贷、创业贷、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服务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校友经济”,打造“长江金岸人才港”,实施“校   友   资   智  归  岸”计划,成立全市首个“海智工作站”,设立全市首个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服务站。出台大学生留汉“黄金八条”和“新六条”,每年超过万余名大学生落户我区就业创业。实施“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加速成果与产业、企业有效对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易瓦特成功入选湖北省首批支柱产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培育企业,四方继保无人船转化项目被新闻联播报道。实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计划”,推进岱家山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建设,培育了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湖北省知识产权示范建设企业。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纳税亿元以上企业达25家,一批民营企业“行业冠军”培育壮大。实施促进新民营经济“35373”工作行动计划,出台《江岸区促进新民营经济突破性发展政策措施》,构建产业集群、企业培育、园区建设、政策落实、服务精准“五位一体”新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格局。大力实施“聚商育商工程”,与全球温州商会、中诚信集团、泰康集团等知名民企深度合作,成功引进小码联城等新兴“互联网+”代表企业,打造全国首个网络互娱体验街区,上品一家、良之隆等本土“四新”企业快速成长,华中通信、创高幕墙等入选全市民营企业百强,征原电气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小码联城成为全国最大公共交通互联网运营商,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不断提升。

改革创新营商环境优化。创新ZF机构设置,成立江岸创新驱动发展委员会,构建招商局、招才局、科技成果转化局、新民营经济促进局、楼宇经济服务局、招商服务中心、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等“五局二中心”联动体系,为创新改革精准施策。出台留商招商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促进楼宇经济发展奖励办法,大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57”计划,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立江岸区行政审批局,“四办”改革深度拓展,建成全市首家“24小时不打烊”智慧政务大厅,不动产登记事项“一网受理,一窗通办”。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推进“三证合一”,实施“四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扩大“先照后证”实施范围,推行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制度,落实“简易注销”登记制度,促进市场主体增量提质。



(二)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发展空间进步拓展

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四区一带”建设空间布局优化提升,生态复修、老城复兴、文脉复归实现突破,老旧城区加快更新,产城融合深度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高水平建成,新型智慧城区建设走在前列,“美丽街区”“魅力景区”“绿色社区”“文明小区”亮点凸显,滨江特色充分彰显,城区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江岸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江岸区重点功能区建设加快推进,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建设全面提速,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整体保护式改造卓有成效,建设大道金融产业带集聚发展,后湖产城融合示范区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建设全面加速,中信泰富国际金融城、滨江国际金融中心、国华金融中心、泰康在线总部大厦、中诚信大厦等金融总部项目落户,总部经济、金融服务、高端商务等业态有序发展。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整体保护式改造卓有成效,改造后的中山大道成为武汉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黎黄陂路被评为武汉旅游特色街区,文化创意、时尚消费等业态成片发展。

城区有机更新明显提速。积极探索“留改拆”新模式。强化保护性更新,实施分类保护开发,完成一批在全市具有重要影响力、有示范意义的历史风貌保留保护项目。大智无界获评中国(武汉)产业新地标,平和打包厂保护利用项目荣获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以加强城区风貌塑造、建设城区精品为导向,以“风貌保护、文化传承、重塑功能”为核心,打造历史建筑、里分民居保留最为完好、最为集中的区域。加大老旧社区改造力度,坚持安全为重,加大老旧危房综合治理改造力度。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拆迁,鼓励村集体创新发展思路,完善城中村改造产业用地供地方式,打造城中村产城融合新格局。推进空间功能盘整与转换,加快低效产业用地的腾笼换鸟,依托老厂房、工业园区,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改造、新建和运营一批科创小微企业园。

对外开放空间逐步拓展。外贸出口稳步提升,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规模,促进外贸结构转型升级,荣获“武汉市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称号。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外贸出口总额以及实际利用外资增幅等指标均排名中心城区前列。“江岸区国际风筝节”取得良好社会反响,武汉“万里茶道”申遗积极推进,国际文化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建设加快推进,国际合作环境进一步优化。



(三)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端产业发展强劲


现代服务业强区建设全面推进,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0%。商务商贸业加快发展。推动吉庆街等五大商圈建设,完成江汉路步行街主街环境升级,壹方北馆顺利开业,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汉口江滩、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成为热门网红打卡地。金融业发展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优良保险生态示范区初步建成,创新成立江岸“融商会”。创意设计产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形成时尚设计、文化艺术、创意科技等产业集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创意、生态环保、生命健康等“5+X”创新型产业新体系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300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80件。“中国制造2025”和“万千百”工程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深入推进,创新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轨道交通、无人机、无人船等领域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坚持园区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产业集聚和效能服务并举,打造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技术集成、产业集群、服务集中的科创小微企业园,园区发展质量和水平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大力扶持发展工业设计、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内容、信息安全等互联网新业态。

总部经济集聚能级逐步提升。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持续壮大,成立了全市首个楼宇经济服务局,出台“楼宇十条”,楚商大厦、周大福金融中心、国华金融中心等落地建设,天悦外滩金融中心、都市产业大厦等楼宇投入使用。成功引进国华人寿全国总部、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等一批总部企业,金融业法人及区域性总部机构91家,纳税亿元以上楼宇达17座。



四)两型社会建设顺利,生态宜居水平提升

城市路网设施持续完善。轨道交通方面,全面完成轨道交通7、8、12号线站点建设,通车里程新增24.1公里,达到45.7公里,站点30个(含7个换乘站)。道路建设方面,全力推进江北快速路、岱家山大桥、建设大道延长线等重点工程,建成绿柳路、连城中路等20条微循环路。建设公共停车泊位16000多个。全区已建成规划道路总里程276.26公里,规划路网密度达到4.3公里/平方公里。

“四水共治”深入实施。实施后湖泵站四期、黄浦路泵站等重点项目22个,改造升级社区供水设施300余处,强力推进黄孝河明渠、幸福二路明渠、四季港渠等黑臭水体治理。继续巩固长江沿线防洪防汛能力,对长江沿线军用码头闸、兰陵门闸除险加固,实施谌家矶防洪圈巩固工程,谌家矶北堤防洪能力有所提升。实施三金潭、黄浦路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实施塔子湖、石桥、谌家矶、建设渠污水泵站工程,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率达90%以上。开展“河湖渠”水系连通工程方案研究,实施塔子湖水质提升工程,区内湖泊港渠水质实现定期监测,湖泊水质达标率100%。

园林绿化品质不断提高。着力推进城市道路绿网建设,重点实施全域次、支干道道路绿化景观改造提升,重点打造百步亭绿化改造示范路。以公园绿地为重点,实施十大家游园、新春游园、汉孝城际铁路防护林等游园建设,启动了后湖公园二期、汉广小森林、汉口江滩四期、汉口江河文化二期等一批公园绿地建设。积极推进金潭(府河)郊野公园整治提升、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改造提升、平安铺立交绿化提升(二期)等绿化改造。对106个老旧社区进行社区绿化提档升级,绿化覆盖率达46.55%。

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顺利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均达到市级目标要求。积极创建全区低碳城区试点。推进节能智慧管理系统建设,对全区重点用能单位进行了调研摸底,为其接入系统做好准备工作。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严格贯彻执行《绿色建筑设计与工程验收标准》。落实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组织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广泛开展环境宣教活动,先后利用“4·22”世界地球日、“六·五”世界环境日等时机开展多次环境宣教活动。

城市综合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完善。健全“大城管”“大执法”指挥调度机制,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探索推进升级版“路长制”“街巷长制”“门前三包三长制”,城市综合管理格局更加完善。加快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链条管理体系,规范餐厨废弃物收运流程,已在17个街道136个社区1044个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涉及居民43万户,覆盖率达97%。高质量推进军运会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大力实施环境卫生、广告招牌、楼宇亮化、铁路沿线等专项整治,城区市容环境景观更加靓丽。



(五)智慧城区加速推进,城市功能智能高效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成覆盖全区各部门、街道、社区的政务网络,完成区级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并建成社管网格化数据、群众投诉数据、电子政务数据集成共享的大数据中心。完成百步亭现代城智慧社区免费WiFi覆盖试点项目。推进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民呼我应”民情智能分析系统,定期汇总分析江岸区网上群众工作服务平台收录的案件数据,对问题高发区域、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研判,通过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

互联网政务创新发展。根据省市“一张网”建设要求,推进湖北省政务服务网的区级联通和延伸,打通信息孤岛,解决各类政务信息互联共享问题,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优化“云端武汉·江岸区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创设“网上办”自助体验区。升级上线运行“智慧江岸”微信公众服务号,完善网上办事功能。加强ZF门户网站建设管理,推进OA系统升级,创建“美丽江岸”微信办公平台,推行“阳光微警务”系统,“智慧团建”和网上办公与政务服务一体化,提高了全区党政机关网上办公应用能力。整合武汉城市留言板、12345专线、数字城管、社管网格化等群众诉求入口,逐步实现群众办事“一网打尽”。

智慧民生服务体系逐渐完善。积极推进教育云工程,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宽带网络校校通比例达到100%,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比例达98%以上,教学、管理、技术支持人员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达标率98%以上,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学校日常管理以及家校联系全面实现信息化。探索“互联网+科普”新模式,加大社区科普E站的建设。医疗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市八医院和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入区级全民健康平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卡“一卡通用”、家庭医生电子签约服务、远程诊断服务,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新模式,推进分级诊疗,信息惠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完善养老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建立了老龄人口基本信息、健康档案、自理能力、家庭及赡养状况、社会化服务资源及专业服务人员、养老服务项目及产品等基础数据库。整合指导区养老运营商库成员和有关社会组织参与街道、社区为老服务,在16个街道及百步亭社区统一实施为老服务项目。

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建成智慧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管理创新、结构先进、功能完善、资源共享、互动融合的城管科技与信息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江岸区“智慧城管”建设项目成为全市标杆。加强城管执法平台智能化应用,探索推进“科技治超”“渣土运输和工地噪声监控”“油烟在线监控”“无人机控违”等新模块,执法管理便捷化、实时化、高效化水平不断提升。有序推进五个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实现了以家庭生活、物业管理、社区服务智能化以及社区形象展示为一体的智慧化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推进智慧停车建设,建成了“江岸区互联网+静态交通信息采集平台”,面向公众提供“停哪儿”APP停车服务。搭建了智慧环保系统,实现了综合业务办理、环境监管、移动互联应用、公众互动服务的集成化。建成辖区全时段、全覆盖、可视化的城市监管体系,升级改造“智慧工地应用系统服务平台”,实现了建设工程扬尘防治综合治理。


(六)公共服务均等高质,民生幸福指数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就业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新增就业2.1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就业综合指数在全市排名前列。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率超过99%。教育供给增量提质,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达标率超过90%,高考一本上线率全市领先,涌现出吴又存、刘晓红等全国模范教师、国家“万人计划”名师。公共卫生短板加快补齐,市八医院新院主体结构封顶,区公共卫生大楼投入使用,建成全区公共卫生应急和重大疫情防控指挥调度中心。提档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化。养老服务做得更优,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50个,建成区智慧养老云平台,助医、助餐、助洁和照料服务全面铺开。积极开展退役军人服务,在全市率先建成三级服务体系,退役军人田灵芝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平安江岸”建设成效显著。刑事警情连续6年大幅下降,群众安全感测评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百步亭派出所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派出所”,王波荣获全国“最美奋斗者”称号。




三、“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打造智慧江岸

建设新型、融合、集约、绿色的数字应用设施。改造升级工业互联网内外网络,优化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的布局和建设。鼓励绿色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开展虚拟化、弹性计算等技术研发,提升数据计算、存储和智能处理能力,引导效能水平较低、能耗总额较大的数据中心实施绿色节能改造。优化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规范发展公共云平台市场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促进内容分发网络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融合发展。在重点区域适度建设先进计算与存储设施,推进工业互联网和公共通信网络的技术改造和演进升级,实现面向室内、交通网络、地下管网、环保监测等应用场景数据采集。


(二)加快三旧改造进度,加快建设现代江岸

加强旧城改造总体规划。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为引导,以“结构升级、分类引导、整体开发、节约集约”为导向,合理制订全区“三旧”改造中长期改造计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以规划为引领,科学确定“三旧”项目改造范围,划定城乡更新改造单元,合理整合土地资源,实施成片连片改造。结合城市区域发展规划,针对中心区、外围地区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改造策略和规划控制标准。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和密度分区合理确定改造范围容积率。


 (三)深入开展双创工作,加快建设活力江岸

建设升级一批综合型创新创业载体。推进岱家山科创城、黄浦创立方、工科院孵化器、汉口文创谷等既有创新载体功能升级,打造集工商注册、创业培训、项目融资、人力资源服务、法律顾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创新载体。继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建立一批力争科技前沿和新兴产业的新型创新载体。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建设工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创新载体,依托工科院、长勘院等,打造院士工作站集聚区。


(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加快建设平安江岸

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落实“五强化”社会治理方式,明确各街道、各社区创建工作的主题目标任务,实施党员为民服务行动、邻里互助行动、社区社会组织公益行动、社区与辖区单位资源和服务共享行动。加强推广创建“百步亭式社区”,广泛调动外部科研资源、项目资源、社会资源,推进“六步议事”等举措,坚持“全区一盘棋”思想,提高江岸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五)改善民生福祉水平,加快建设幸福江岸

促进更充分的就业,做好援企稳岗的各类补贴工作,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推动教育优质发展,大力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政策,推进落实80%以上适龄幼儿家庭享受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加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机制,在市八医院后湖院区建设“平战结合”传染病病区,提升疫情救治能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建成四项养老服务,坚持“家庭养老”和“企业养老”,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家庭养老和企业养老为补充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出江岸区品牌社会福利院。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区内公共文化建设,积极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 11: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铁乘坐人数越来越少了。同样面临疫情影响,北上广深,甚至成,地铁流量都是高位运行,武汉近期越来越少,这是说明武汉流动人口少么?哪位大神解读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 11: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破“两大瓶颈” 聚集发展“粮草”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阳春



阅读提要

地方金融机构数量少,实力弱;土地产出不高,供需矛盾突出。推进湖北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金融、土地这两大要素配置方面的瓶颈,量质并重强壮金融力量,以亩产论英雄,让有限的土地创造最大的价值。



金融,经济血液;土地,企业扎根之地。

资本、土地,社会生产经营重要的两大生产要素。

眼下,部分企业为“钱”所困,土地产出不高、用地供需矛盾突出,短板明显,成为制约湖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抓住金融和土地两大瓶颈,在优化要素配置上取得新成效,提升金融功能,坚持节约集约用地。

“两大短板”急需破解

一个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往往都有较发达的金融业,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湖北金融业发展水平如何?

在2020年这个极不容易之年,在鄂银行机构源源提供资金“粮草”。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湖北新增贷款7630亿元,超过上年1423亿元。

然而,部分企业特别是成长型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从金融体系建设来看,湖北存在明显短板:本土法人金融机构即地方金融机构实力不强。

目前,我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70家,数量在中部靠后,金融业税收占全省税收比重也在中部靠后,金融业地方税收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地方金融机构规模不大。据2019年末全国城商行资产规模数据,汉口银行、湖北银行分别位列第24位、41位,资产规模不及中部地区的徽商银行、中原银行、长沙银行、郑州银行、江西银行。

资本市场,企业直接融资的利器,企业做大做强的“助推器”。近年来,我省积极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取得较大进展。2020年,湖北新增良品铺子等9家A股上市公司,成绩好于上年。

然而,当我们把眼光投向周边时,湖北的差距立时显现:2020年,安徽、湖南分别新增A股上市公司20家、11家,目前两省上市公司总数均领先于湖北。其中,安徽境内上市公司已达126家,超过湖北12家。

放眼全国,特别是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则更大,江苏县级市昆山去年一年就新增A股上市公司8家。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经济发展的载体。

多年来,湖北一直存在土地资源粗放利用、投入产出率不高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我省每亩GDP产出为1.6万元,远低于江苏的6.2万元、广东的4万元,在中部也低于河南、安徽。

同时并存的是土地不够用。一些重大项目经常受到用地指标紧张掣肘,用地矛盾问题突出。在全省,主要开发区均存在用地指标紧张的局面。一方面,一些重点项目、企业用地指标紧张、困难,而另一方面,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现象持续存在,“晒地皮”“圈地”等行为浪费了不少土地资源。

量质并重强壮金融力量

如何让金融强起来,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源泉?

金融高地,首先体现在金融机构的数量与质量。我省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加快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围绕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重点引进具有全国或区域影响力的大中型银行、证券期货机构、保险机构、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在湖北设立区域中心和分支机构,同时大力引进外资金融机构、科技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机构、新兴业态机构等。

同时,湖北要尽全力打造功能独特的金融平台。比如金融类交易所、全国性网购平台。

“碳金融市场”,令人期待。2017年,全国碳交易注册登记系统落户湖北。这一注册登记系统,承担了碳排放权的确权登记、交易结算、分配履约等重要业务和管理职能。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注册登记系统有利于湖北发展碳金融及其衍生品,是实现湖北“全国碳交易中心和金融中心”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最新信息称,这一系统目前已具备上线运行条件。

新经济新金融时代,大型互联网购物平台、支付平台成为资金“抽水机”“蓄积池”。湖北消费者购买力较强,在多年的“双十一”促销中湖北地区成交量常居全国前十位,这些交易资金,都顺着平台流向了杭州、北京等地。

面对数字经济、线上经济的巨大潜力,湖北急需培育、引进金融新兴业态企业。去年9月,湖北持牌互联网支付企业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股东变更为字节跳动相关联公司,重组后成为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的支付系统服务商,发展空间充满想象。

“金融功能补短板,还需要重视金融中介机构体系的完善。”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称,我省需要进一步丰富创投基金、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行等机构,有针对性提升服务市场主体的能力,从而构建全生命周期的企业金融服务体系。

企业上市,是一个地区利用全国资本发展经济的途径。壮大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推动更多企业上市挂牌,将大大优化湖北的融资格局。为此,必须抢抓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机遇,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湖北实体经济。据介绍,湖北今年将力争新增上市公司30家。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好企业,都是幼苗长成。专家们认为,必须坚定战略方向,用心培育,壮大有竞争力的上市后备企业队伍。

向“上”向“下”要空间

土地,珍贵且不可再生。用地,要对长远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加强土地集约化利用和精细化管理。

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其集约利用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质量。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趋势下,提升土地投入产出率,是必然要求。

以亩产论英雄。在招商、供地中严格标准,在提高经济密度、投入产出上下功夫,选择用地集约、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让有限的土地创造最大的价值。

同时,坚决杜绝“晒地皮”“圈地”“囤地”等行为,对长期不用的土地,坚决依法收回。

另一方面,要想尽各种办法实现“地尽其用”。

正在建设中的武汉光谷地下空间项目,被誉为武汉“超级地下城”,总建筑面积约60万平方米,相当于72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包含地下商业、公共停车场等功能,是全球在建规模最大的单个地下空间项目。这一项目通过城市地上地下统筹同步开发,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

向空中要效益,也是提升土地投入产出的重要方向。在汉川经济开发区,汉川中聚能源有限公司厂房是3栋4至6层的楼房,占地仅15.8亩,若按传统模式建厂则需占地40亩。通过“工厂上楼”等措施,汉川GDP地耗5年降低39%。

控制增量、盘活存量,推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我省明确提出,构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管理模式,力争到2025年全省单位GDP地耗比2019年下降30%。新供工业用地综合容积率在2.0以上的比例逐年递增,到2025年不得低于20%。

“土地集约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密切关联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的比重,就能够有效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承载容量。”叶学平称,在招商引资上要“择商选资”,控制发展地耗较高的低端产业项目,优先选择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项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 11: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班已骑单车为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 11: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1-1-22 11:25 编辑

中部上市公司:湖北总数第三


作为资本市场价值创造的主体和源泉,上市公司被誉为区域经济的“晴雨表”,上市公司数量,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经济实力水平。

近年来,中部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较量,主要在湖南、湖北、安徽之间展开,三省之间呈现你追我赶之势。

Wind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剔除已退市的境内上市公司,以及企业同时在A股、B股上市重复因素后,安徽、湖南、湖北境内上市公司总数分别为126家、117家、114家。

湖北经济总量领先于安徽、湖南,但在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上落后了。



湖北上市公司数量与经济总量不匹配


自遭受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考验以来,湖北经济状况一度引人担忧,但随着2020年三季度经济持续复苏向好,这些担忧已彻底消散。

2020年6月11日,湖北省资本市场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全年全省新增上市公司总数保持中部前列。

然而,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部六省安徽、湖南、江西、湖北、河南、山西境内上市公司新增数分别为20家、11家、10家、8家(东贝B股自2020年11月23日终止上市,东贝集团于2020年12月25日在A股上市,故不算新增)、7家、2家。

这意味着,即便加上香港上市的福禄控股(02101),湖北也未能成为“中部前列”。

2015年之前,湖北境内上市公司数量长期位居中部榜首。然而,2016年、2017年,湖北分别被安徽、湖南两省赶上。

2018年初,湖北提出“上市公司倍增计划”,计划到2022年末各类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0家左右。

2019年,湖北与湖南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一度并列第一。然而,你追我赶之下,湖北又被湖南、安徽超过。

经济体量排序,则是另一态势——2019年,湖北、湖南、安徽三省GDP分别为45828.31亿元、39752.12亿元、37114亿元,湖北优势明显。

对此,湖北省ZF咨询委员、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邹薇向记者表示,“在中部,湖北上市公司数量与经济体量很不匹配。”

与上市公司数量相比,质量也同样重要。

在众多质量指标中,市值是上市公司的独有指标,也是上市公司综合实力的体现。截至2020年12月31日,剔除企业同时在A股、B股上市重复因素(取A股市值),安徽、湖南、湖北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为19745.69亿元、17653.70亿元、15880.09亿元,湖北排名垫底。

从各省市值“头牌”来看,湖南的爱尔眼科(300015)、安徽的海螺水泥(600585)、湖北的闻泰科技(600745)当日市值分别为3086.60亿元、2735.50亿元、1232.49亿元,闻泰科技不到前两者的一半。

从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利润来看,湖北境内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前三的闻泰科技、三安光电(600703)、中信特钢(000708)加起来的营收、归母净利润数分别为995.64亿元、75.44亿元,不敌海螺水泥一家。





中部三省经济发展竞争激烈




湖北境内上市公司数量与湖南、安徽的差距再度拉大,与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并无直接关联。

邹薇表示,“一个公司上市要准备几年,今年上市的企业其实早就在筹备了。因此,疫情会影响未来几年上市公司的新增速度,而非影响当下。”

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采访中,多位专家也表达了自身观点。

首先,湖北、湖南、安徽宏观层面的差距正逐步减小。

上市公司数量的比较是表层的,经济发展的质量才是底层推动力。近十年来,湖北经济总量一直超过湖南、安徽,但后两者追赶势头十分强劲。

2017-2019年,湖北GDP分别同比增速为7.8%、7.8%、7.5%。同期,安徽增速分别为8.5%、8.02%、7.5%,湖南为8%、7.8%、7.6%,均高于湖北。

其次,产业结构方面也有差异。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叶永刚向记者表示,湖北钢铁、汽车、水泥、石化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相比之下,安徽、湖南等中部其他省份的新经济、新产业比重更大。”

再次,安徽、湖南在民营经济活力方面也略胜一筹。

湖北省ZF咨询委员、湖北经济学院特聘教授秦尊文表示,如今的上市公司数量之争,重点就在于民营经济活力之争,“在中部,湖北民营经济没有明显优势。”

2019年湖北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54.6%,安徽为60.4%。湖南仅能查询到2018年1-9月的公开数据——彼时,民营经济占GDP比重为58.1%。

最后,中部境内上市公司数量第一的安徽省具备靠近长江角的地理优势。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安徽虽属中部,但在国家政策推动下,正大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江苏、浙江形成协同,“具备天时地利的区域优势。”

邹薇则强调,近年来,安徽在新经济发展方面建立了系统化的制度优势,并依托中国科技大学推动成果转化,培育了大量新经济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安徽上市公司数量增长的排头兵。”

除上述因素外,邹薇表示,一些湖北企业对资本市场不够了解、上市意愿不强,也影响了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我们曾做过一些企业调研,湖北企业绝大部分倾向于银行融资,大家都提融资贵,但很少有企业提‘上市难’。



上市公司冲刺200家,湖北应该怎么做


专家们一致认为,湖北要想实现2022年末各类上市公司总数达到200家左右的目标,还需要采取一些强有力的举措。

其一,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湖北产业结构需要优化。虽然我们有光谷,但仅靠一个光谷是不够的,要通过招商引资、资本引入,形成符合新经济时代特征的产业集群。”董登新说,未来资本市场一定会迎来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科技产业为龙头的“新经济时代”,符合新经济特征的企业也将更受青睐。

邹薇建议,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做好相关协调服务工作,“让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壮大,切实起到提振、带动地方经济的作用”。

其二,打造上市服务梯队。

“湖北要做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工作,对有些财务不规范、公司治理不规范的企业,可以先对接到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进行规范和培育,在培养上市预备梯队的同时,也解决他们的一部分融资问题。”叶永刚说。

目前,湖北省按照ZF推进、企业主体、中介指导、市场导向的原则,实施上市后备企业培育计划,已有大量重点企业进入“金种子”“银种子”名单之中。

其三,拓宽境外上市渠道。

叶永刚表示,要鼓励企业选择适合的路径上市,比如可考虑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美国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

其四,要善于向周边省份学习。

“以前湖北都是学习沿海发达地区,现在发现,我们某些方面在中部地区也落后了。”邹薇表示,安徽已经有了一些有利于新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让人才、技术、资金、创意等各种要素充分流向新经济领域,“湖北可以学习借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19 11:47 , Processed in 0.09344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