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0882|回复: 27

[政策动向] 哈尔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4 15: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面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着力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增进人民福祉,着力集聚各类人才,加快建设区域性创新高地、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东北亚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双向开放枢纽城市、美丽生态宜居城市、美好生活幸福城市,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全面振兴发展新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当好龙头,贡献省会城市力量。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尤其是发展不充分问题,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为乘势而上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深度做好“三篇大文章”,“百千万”工程取得丰硕成果,“4+4”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实现扩量升级,百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园区规模进一步壮大,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工业强市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显著提高,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产业竞争力、创新力显著增强。

——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质量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智慧化、科技化水平全国领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及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教育、产业、金融紧密融合的创新体系不断完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更加顺畅高效,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留才聚才用才环境大幅改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实现高质量就地转化,高水平建设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城市、区域性创新高地。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进入全国一流行列,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上市企业队伍进一步壮大。央地融合加快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全面深化,民营经济占比大幅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等开放平台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形成以对俄为重点、东北亚和中东欧全方位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高质量建设国家对俄合作中心城市,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深哈合作成为对口合作样板。

——哈尔滨新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三区一极”定位,加快先行先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加快产业升级,建成一批强市立市重大工程和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一批百亿级产业链。加快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建设联通国内、辐射欧亚的物流枢纽。综合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绿交融、城水交融”的特色风貌进一步彰显,更好发挥哈尔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辐射作用。

——优良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绿色生态产业体系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良。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哈长城市群合作进一步深化,哈大绥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高标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新兴文化业态加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民生福祉改善取得突破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实现同步增长,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公共卫生体系和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保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拓展。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建成园林城市、立体城市、智慧城市,持续巩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城市更有温度,人民更加幸福。

——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ZF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平安哈尔滨、法治哈尔滨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5: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培育战略科技力量。对接新一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聚焦深空、深海、人工智能、生物育种、极地环境模拟与测试等前沿领域,争取布局一批国家大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一批省实验室,打造高能级科技“硬核”体系。瞄准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实施基础研究“突破工程”,在人工智能、空天科技、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极地科学等领域组织开展联合攻关。承接实施一批生物疫苗、生物菌种、生物育种、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增强前瞻性基础研究领域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8.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聚焦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跟进对接国家和省科技重大专项,在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信息、新材料、现代农业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行业共性技术,形成一批新技术、发明专利、技术标准、新产品,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9.加速科技成果高质量就地转化。把“向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要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加快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市场化,加快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上市培育”全链条创新生态。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建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推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在我市落地转化。创新落实国家、省科技成果转化“三权”改革政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试点。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新一轮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群体。

10.加快建设创新创业平台。高标准规划建设新区科学城,加快建设哈尔滨新区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哈大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学府路—大直街—南通大街科创产业带建设,完善提升大学(所、企业)科技园、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服务功能,打造环大学(所)创业生态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聚焦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极地能源、生命信息、新材料等领域和交叉学科,加强与俄罗斯、中东欧、日韩等国家科技合作。

11.强化科技金融和人才支撑。加大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促进创投业发展力度,构建完备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加快完善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和科技评价机制,落实好攻关任务“揭榜挂帅”等机制。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开展“百万校友资智回哈”行动,发展“校友经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5: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12.强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坚持整机带动、应用牵引,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在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实现一批重大装备国产化、突破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在复合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在高效增材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先进基础工艺,在智能制造等领域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增强清洁能源装备、智能制造、航天航空、深空探测、现代农机、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配套能力,推进稳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资金链等多链融合,加快打造高能级产业链条。

13.推动重点产业扩量升级。巩固提升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和旅游4个主导产业,培育壮大信息、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4个优势产业。前瞻布局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经济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通用飞机、先进直升机、无人机、机器人、传感器、动物疫苗等产业化水平,建设哈尔滨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航空航天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养老、托育等服务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14.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建立市、区县(市)两级产业链链长制,以产业聚集、资源聚集、政策聚集为重点,采取围绕龙头企业抓配套、延伸产业链条抓配套等方式,打造航空航天、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装备、现代粮油及饮品加工、乳制品及畜牧产品加工、现代生物医药、信息、新材料、特色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链,形成千亿级、百亿级产业集群。

15.培育高能级产业平台。实施产业园区培育提升行动,培育一批千亿级、百亿级产业园区,加快打造一批专业特色产业功能区。建设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标准工业厂房,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存量土地二次开发,鼓励引入产业园区专业化运营商。以建设“立体开发区”、“垂直商业街”为主攻方向,培育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

16.外引内培壮大企业主体。实施领跑者培育行动,培育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支持创新型龙头企业和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发展。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行动,完善“龙头+配套”产业生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细分领域“单项冠军”。采取“资源换产业、政策换产业、市场换项目”等方式,引进一批龙头企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5: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着力补齐县域发展短板,强化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7.打造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承接落实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培育本土优质高产高效良种,推进种业产业化,统筹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水利现代化、科技兴农、现代育种、智慧农业等重点工程,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300亿斤以上,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储备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哈尔滨贡献。

18.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种植养殖结构,统筹“粮经饲”发展,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两牛一猪一禽”工程,叫响“五常大米”、“方正富硒大米”等绿色有机高质量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代种业,培育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健康养生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带动乡土特色产业发展,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先导区。

19.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聚焦工业立县、工业强县,以“农头工尾”、“粮头食尾”为抓手,以开发区、产业功能区为载体,依托各地区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创新县域经济发展政策,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做强做优立县特色主导产业,壮大工业总量和产业规模,打造一批全省县域经济强县,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跨越。

20.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聚焦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卫生设施提级扩能、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快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21.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贯彻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承包地“三权”分置,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巩固省“百村千社万户”示范典型三年培育计划成果,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扩面,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农业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打造集农资供应、电商服务、农化服务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22.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效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强化多元投入的保障机制,引导金融资本和工商资本入乡发展,促进企业下乡、科技下乡、市民下乡、能人回乡,引导资金、科技、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双向流动。统筹全市农村耕地资源,积极探索与国内发达地区城市开展占补平衡合作。

23.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精准施策,落实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巩固成果,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对脱贫户后续扶持,建立以产业扶贫为主的长效增收机制。持续开展“千企联千村带万户”产业扶贫行动,支持贫困家庭发展庭院经济,开展消费扶贫。保障基本医疗,防止因病致贫、返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5: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坚持数字赋能,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

落实数字中国战略,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数据价值化为重点,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城市治理、社会民生、生态文明等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数字经济竞争力,建设服务全国的国家大数据中心重要基地,叫响“中国北方数据中心”品牌。

24.加快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大数据中心硬件基础设施,力争全市数据中心服务器规模达100万台。实施“双千兆”工程,推动主城区和县城重点区域实现5G上网千兆、宽带上网千兆,工业园区5G网络全覆盖,争取开通哈尔滨区域国际互联网转接点。

25.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以平房“大智移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功能区、松北高新技术产业功能区为核心,加快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产业,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培育信息技术制造产业,积极发展高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卫星激光通信等应用服务产业,打造“中国云谷”,创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推动产业数字化,拓展数字技术在现代农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流通体系等领域应用,促进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建设全省智能制造先导区。

26.加强数字ZF建设。升级改造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布局无线政务专网,推动ZF机关、企事业单位“上云”,构建ZF数据跨部门共享和开放平台。推进城市管理、交通、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数字化建设,推出“e冰城”政务服务App,打造“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冰城智能体”,建设智慧城市新标杆。

27.加快构建数字社会。推进社会民生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加大ZF数据开放力度和水平,拓展新基建应用场景,鼓励具有条件的区、县(市)先行先试,推进生活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提升教育、医疗、治安、交通等领域信息化水平。完善数据资源管理长效机制,保障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5:5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东北亚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发挥区位优势,彰显城市特色,以融合发展、品质提升为主线,创新消费供给,集聚消费资源,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东北亚区域消费中心城市。

28.着力完善时尚消费供给体系。突出以文促旅、以旅带商、多业融合,彰显音乐之城、时尚之城等特色,加快推进重点商圈改造升级,培育特色商业街和精品景区,构建多层级消费平台,打造多元融合的消费新场景。创新消费模式和业态,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鼓励在线教育、互联网医疗、直播电商等加快发展,扩大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节假日消费、体育消费,加快发展品牌经济、夜间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深入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全方位优化消费环境。

29.积极构建“买全球卖全球”消费能力体系。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国际陆港枢纽作用,畅通国内国际双向辐射大通道,完善拓展口岸功能,提升物流、商贸、信息、结算等管理运营服务和要素集聚能级。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6+365”常年展销平台、中俄博览会、哈洽会、中东欧“17+1”合作等开放平台,多渠道扩大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的特色优质产品进口。鼓励本地企业与跨国企业共同建设面向泛欧泛亚的国际物流供应链,增强对生产供给和全球消费资源的配置运用能力。推进国际营销体系建设,设立商品海外展示中心。

30.大力促进农村消费。加大农村水、电、路、通信、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物流通道。拓展进村快递品牌数量,打造一批电商优化升级示范乡镇。支持知名品牌连锁商业进县城,丰富商品供给。鼓励商业银行发展农机租赁业务、高档耐用消费品分期付款及信用消费产品。

31.突出发挥投资拉动作用。坚持抓投资促消费,增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持续推动省“百大项目”和市重点产业项目建设,聚焦重点产业提档升级,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聚焦“两新一重”、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谋划建设一批打基础、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工程。提高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平房经济技术片区、临空经济区、综保区(香坊)等重点区域投资强度。多措并举拓宽项目融资渠道,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以高质量投资推动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5: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扩大高水平开放合作,建设双向开放枢纽城市

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力推动“南联北开”,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开放合作。

37.建设国家交通枢纽城市。承接落实“交通强国”战略,突出大通道的支撑引领作用,坚持客货并举,增强机场、铁路和公路车站的客货运枢纽功能,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和现代化铁路、公路综合枢纽,畅通连接俄罗斯、日韩、欧洲和北美的国际运输大通道网络,增强国内国际资源链接能力。面向俄罗斯和东北亚、全国以及东北地区,大力发展国际、国内物流,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建设双向开放国际物流枢纽。

38.促进“三区一港”联动发展。以开放平台体系功能协同、国际贸易通关协同、政策创新复制推广协同、一体化综合监管协同为重点,统筹规划管理、联动招商,推动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综保区(香坊)、临空经济区、内陆港之间功能互补延伸。提升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平房经济技术片区、综保区(香坊)和临空经济区平台功能,推动新区江北一体发展区申建海关特殊监管区,临空经济区建设指定监管场地。

39.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依托航空网络、班列等国际大通道,探索“产业链+物流链”内陆加工贸易发展新模式,推进俄罗斯进口产品落地精深加工,发展通道经济。发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政策、平台优势,采取“互联网+跨境贸易+供应链金融”等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优势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推进国家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试点,打造中俄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区。扩大全方位对外交流,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中俄联合校园建设,规划建设中日、中韩产业园,积极参与中东欧“17+1”合作,深化产业、科技、文化、教育等多领域务实合作。

40.加强国内区域合作。全面深化拓展深哈合作,持续“带土移植”、“离土移植”深圳体制机制和政策经验,形成一批干部人才交流、产业对接互补、重点园区共建、重大项目合作成果,对标深圳政策和营商环境,形成“特区效应”。开展科技赋能深哈合作行动,打造比肩深圳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将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打造成为对口合作标志性工程。深入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争取在引资引智、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取得突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5:5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强化哈尔滨新区使命担当,打造龙江版“新浦东”

围绕落实国家赋予的“三区一极”发展定位,深入落实《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条例》,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创新发展,更好发挥新区高质量发展引领辐射作用。

41.加快先行先试。把体制机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以效能提升、服务提质、诚信建设、机制完善为重点,以流程再造为突破,加大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力度,加快人事制度创新改革,发挥“五区叠加”的体制优势,在打造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构建信用承诺为主的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政策制度的有效供给方面蹚出新路。

42.高标准建设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对标先进地区,坚持能复制皆复制、宜创新即创新,复制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推进制度创新,建立高标准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聚焦提升高端服务功能,建设对俄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打造以对俄为主的“一带一路”区域金融中心,搭建跨境投资与贸易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外向型产业集聚。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人才引进体系,打造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

43.打造全市产业发展新标杆。发挥新区政策环境、产业基础、土地资源等优势,高效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大对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龙头企业招商引资、改造升级力度,培育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会展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打造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食品制造、金融等百亿级产业,申建国家人工智能示范区,引领全市产业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44.建设现代化高品质新城。强化高能级要素支撑保障,引入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完善跨江交通体系,建设一批路桥、水电气热等源网场站配套基础设施。加强松花江、呼兰河岸线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制定实施城市建筑风貌导则,深化重点地段城市设计,营造优美安全舒适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打造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美丽的现代化新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5:55: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一、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

深入落实强省会战略,发挥龙头作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哈尔滨现代化都市圈,完善高质量基础设施体系,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核心动力源。

45.优化空间布局。抓住省建设高速环线的机遇,加快构建哈尔滨主城区与近郊卫星城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半小时核心圈。依托快速交通网络,带动形成以周边市、县(市)城关镇为重点的一小时辐射圈。发挥省会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哈大绥一体化发展,在两小时拓展圈内加快与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城市联动发展,扩大与长春等城市多领域务实合作,推动哈长城市群建设。

46.提升承载功能。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快速路体系,提升新城区路网密度。坚持公交优先,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支撑的现代都市公交系统。完善静态交通设施,大力增加停车泊位。推进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动汽车提供更加便捷的充电服务。加强供排水设施建设,完成松花江水源上移,全面推进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整合改造。强化电力、燃气等能源保障,推进智慧供热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形成更安全更稳定的源网系统。统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立体化发展。

47.加快城市更新。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完善消防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小区配套和市政基础设施,拆除违法建设,整治小区及周边绿化、照明等环境,提升社区养老、托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利用老工业企业搬迁腾退的厂区建设新型产业园区或双创基地,把老工业区建成现代产业新区。加快实施主城区棚户区改造,开展重点区域城中村改造。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坚持宜绿则绿、还绿于民,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构建内外衔接的绿道网络。

48.彰显特色风貌。立足“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以城市滨水空间为重点,深化城市设计,制定建筑风貌导则,加强城市特色要素管控,推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城市形象塑造有机融合,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推进松花江沿岸综合整治工程,增强太阳岛、哈尔滨大剧院等标志性节点特色和功能,规划建设滨江城市中央公园等标志性功能设施,打造松花江两岸、长江路沿线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

49.强化精细管理。巩固国家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和标准,探索实行“街巷长”和“小巷管家”模式,提高网格化、标准化、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城区机械化清冰雪、清扫保洁能力,完善城市道桥行业管理长效运行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4 20: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开玛莎拉蒂的人真是个思维敏捷并且活跃的人啊.经常发表意见,提供准确而及时的资料.渠道畅通,很是难能可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01: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提鸡地屁目标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5 13: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改委的文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9 09: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0 19: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9uiopuiop 发表于 2021-1-19 09:30
画个大饼,年轻人都跑到长三、珠三角了

嗯呐 东北就我一个年轻人了剩下的都是克隆的你高兴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5 04: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4 22:45 , Processed in 0.087828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