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大北京最大的特点是“大”,在城市管理上,上层追求绝对服从,下层则懒政听从安排。因此导致全北京走到哪都一样的元素,两千多万人口大城市,几十年不变的是一样粉刷灰色的外墙,一样的路灯,一样的过街天桥,一样的天桥护栏,一样的白色马路隔离带,一样的人行道地砖,一样的街边植被杨树槐树,一样的公交站亭-------。这使得 庞大的城市非常单调,无论城郊走到哪里都一种气息,哪怕是最时尚的的三里屯,马路上也是杂乱的电线杆,和蜘蛛网,地面铺的也是一样的水泥吸水砖,7字的路灯。
我认为除了二环内老城区需要保持大致的城市格调(也同时要优化不同的丰富细节),其他城区都可以根据每个区乃至每个街道进行不同的设计或者选取方案。
1,胡同四合院: 清一色的灰色和完全一致的建筑格调,过于单调让人审美疲劳 ,适当融入一些时尚元素会让胡同更加灵动,798有太多的设计可以产出。别让艺术停留在美术馆,应该走向城市。
,2, 辛铁7字路灯: 几十年没有更换过的路灯杆,在特定的街区可以适当有一些新的样式,如今再东南沿海城市城区已经很少有还在使用这种老款的路灯杆。
3,过街天桥 :北京的过街天桥几乎都长一个样,过街天桥本身就建在横跨马路,它的美观对城市来说非常重要,玻璃的,木质的,遮阳的,避雨的,建筑连廊式等等有太多的设计方案交给工艺美院的孩子干吧。相信他们一定会令人眼前一亮。
4,人行道地砖,十五年前的北京人行道基本都是红绿黄的地砖,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一夜之间统一更换了现在这种小水泥砖,这种砖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很不平整,沟沟壑壑深,穿高跟鞋都不好走路,也藏了很多沙子灰尘,很容易高低不平。在全国沿海地区的城市大多采用石材铺砌了,日本的城市是铺大小不一的机理混泥土或者大小不一色彩不一的大块砖,巴黎铺手工敲打石材但因为不平整上面又加了一层柏油。建议北京人行道换大块平整的砖或者石材,不必全市统一的灰水泥砖。不仅低档还走路很不舒服。
5,街边植被 : 北京街边的植被主要是高达的杨树或者槐树,杨树飘杨絮,且太高大破坏城市风景,槐树还好,但也掉树脂,近些年北京大量引进的小竹子还不错,公园和街心绿地一夜之间多了很多竹子。建议北京可以尝试引进更多更丰富的树种,尤其是尝试引进一些南方树种,虽然长得没有南方茂盛,但只要能种活也很不错,比如白皮梧桐树也不错。
当然,我只是罗列了五个,还有很多城市建设的细节可以更加丰富,北京有很多美院,单是一届工艺美院的学生毕业作品就足够我们去产出。很多优秀的设计我们可以采用以丰富北京城市基础设施,既美观,又原创。
大家认为还有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把细节做得更好的?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