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101|回复: 66

怎样看待宜昌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 21:03: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inyuan_1991 于 2020-11-3 12:28 编辑

来源:智谷趋势

题目:《高层提出“避免一市独大”,成都武汉西安郑州怎么办?》(节选)

近日,《求是》杂志刊发高层重磅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里头指出:

“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众所周知,这几年“强省会”成为潮流,甚至可以说是中西部行之有效的崛起途径,且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

当下中美对抗升级,内循环箭在弦上,高层却罕见提出“中西部避免一市独大”。

背后的玄机,绝不简单。

决策层从未有矛盾表述。“强省会”是近年民间鼓吹与市场行为、地方政府行为。

但如今高层提出“避免一市独大”,又是出于什么用意呢?

中国城市体系里,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竞争维度。城市的竞争,无外乎人口、人才和产业三个维度。

除了一线城市和少数强二线城市,绝大多数城市抢人,首先就要从自己本省的人口盘子里面来挖潜。

“强省会”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具有显著的人口吸引力。在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人口规模即将见顶,各个城市展开“抢人大战”的背景下,一个省份能不能抢到人,关键就是看省会城市。

成都、武汉、郑州、长沙、合肥这几年的进击之路,似乎证明了“强省会”是中西部内陆省份唯一可走的一条路。

但这些预设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盘,就是中西部省份,尤其是中西部大省的人口。

成都、武汉、长沙、郑州这4座中西部城市,所在省人口至少都在6000万量级。其中河南、四川甚至是1亿量级。

以成都为例,成都实际管理人口约2200万。这当然值得正面解读,彰显了城市的活力与魅力。但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条件下,城市接近承载量的天花板。

按国务院之前的批复,北京、上海常驻人口规模要控制在2300万、2500万以下。为达到这一目标,北京、上海只能严防死守。

如今成都管理人口突破2000万,武汉离2000万也不远了。这是否意味着这些中西部继续“强省会”之后,是否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面临京沪类似的成长烦恼。

所以,要避免一城独大。

那么,减掉成都、武汉的2000万,四川、湖北分别还剩8000万、4000万,这部分人还能不能拥抱城市化,还能不能享受城市的美好生活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实现起来,就需要在“强省会”之外,培养“副班长”。

此外,刚刚结束的五中全会,中国在时隔55年之后,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出现“备战”的词眼。

“备战”与“内循环”相得益彰,让中西部又迎来了战略“备份”的机会。

按照同样的逻辑,既然国家不能把宝全压在东部沿海地区,需要在中西部“备份”。那么,中西部省份把“鸡蛋”都放在省会这一个“篮子”里,显然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特别补充一点,这一次说的是“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那么大家关心的问题来了,谁是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

要知道,省会首位度偏高本来就是中西部省份的普遍特征,“强省会”比比皆是。

不同于大家的印象,中西部首位度最高的省会居然不是成都、武汉,而是银川、西宁、拉萨。但考虑到这些城市所在的西北、高原省份的实际状况,主要囿于地理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确实不能放弃“强省会”。

剩下中西部省份中,湖北、河南、湖南、四川、陕西、安徽、广西都可能需要多元化。

其中,最应该的还是四川和湖北。

首先,成都、武汉作为省会,拥有较高的城市地位和区域声望,都是副省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也是传统的大区中心城市。2019年GDP总量分别高居全国第7、第8位,这也是广州之后,中国省会城市的第2、第3位。

两个城市在省内都拥有极高的首位度,均超过35%,接近40%。首位度太高了。

第二,四川和湖北都是大省,2019年GDP总量分别高居全国第6、第7位。如果这样的大省能够搞成多元化,更有示范性意义。

湖北更是早在2010年就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一主两副”,明确了襄阳、宜昌的副中心地位。

宜昌的航运条件明显,2019年更是力压武汉,作为湖北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国家物流枢纽。襄阳则主打陆权,位于郑州-重庆高铁与武汉-西安高铁的十字相交,是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的高铁枢纽,在整个中西部高铁版图都占据重要战略地位。

2017年,湖北把“一主两副”扩大成“一主两副六极”,六极包括黄石、荆州、荆门、黄冈、孝感和十堰。

四川、湖北当仁不让还有一个原因。如今,成渝继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之后,成为第4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城市群。不出意外的话,长江中游会是第5个。

但这两个城市群内部“塌陷”情况较长三角、大湾区要严重,这会制约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如果能多培养几个增长极,则利于城市群的产业协同与长远发展。

考虑到成都、武汉的已有地位,多来几个小兄弟帮自己,并不会削弱竞争力。倒是郑州、长沙需要好好考虑,目前省内首位度不算高,如何避免自己独大,还能保持住自己的吸引力?

回过头来看,高层表述从未矛盾,相反高屋建瓴、深谋远虑。而且四川和湖北,早就开始默默努力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5: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

发布时间:2021年1月26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范昊天

冬日暖阳下,万里长江烟波浩渺,奔流不息。长江岸边的湖北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香樟树、广玉兰等仍然绿意盎然。集团员工李刚每天都要到自己负责的1000米长江岸线责任区巡查一次。他见证了沿江环境之变,欣喜地跟笔者说:“近几年装置和厂房逐步拆除,全部进行了复绿,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环境向好,得益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识,得益于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的黄金经济带的行动。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守护长江的责任重大。2016年以来,湖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332家,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腾退岸线149.8公里,复绿1.2万亩。如今,湖北全省22.3%的国土面积纳入了生态红线的保护范围,水清岸绿生态美的图景正在变为现实。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XJPZSJ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5周年。5年来,从长江“十年禁渔”到破解“重化围江”难题,从岸线修复到构建绿色生态廊道,长江经济带在环境变好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更高了,人民生活更幸福了。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主动调整发展的速度,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条件、留出空间,不仅让生态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经济发展也可以实现质的飞跃。由于关停沿江化工企业,2017年宜昌GDP增速跌落到2.4%。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该市强力推动化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精细化工占比。2019年,宜昌市GDP增速恢复到8.1%。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好绿水青山就能产生综合效益。

建机制才能管长远,保民生才能可持续。继续巩固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需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以武汉为例,当地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启动长江、汉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过去三年长江、汉江跨界断面考核共奖励2150万元,扣缴2250万元。环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漠视民生,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平衡好环保与民生的关系,实现民生与环保的“双赢”。在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王甫洲晨光村,渔民郑鹏成响应政策号召收起打鱼网,和哥哥一道创办了一家承接河道清污除草业务的小型环保公司,成功带动7名渔民转业增收。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方能让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XJPZSJ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给长江留白、为生态让路,凝聚起全民保护长江的磅礴伟力,一定能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作者为本报湖北分社记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3:4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京报社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社论 新京报评论 昨天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重中之重。

▲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趋势明显,并形成多个区域增长极,本身就是一种国土空间布局优化过程。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文 | 社论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要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国土空间是国民生存的场所和环境,也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载体。在当前以及未来的相当长时间里,优化国土空间布局,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随着区域发展客观形势的变化,我国的区域发展重大战略越来越体系化,同时也不断细化。如从本世纪初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到东北振兴,再到十八大以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落子和完善。

整体来看,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明显,并在全国形成了多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增长极,这本身就是国土空间布局的一种优化过程。当然,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布局优化也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助推后者,后者也为前者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但同时也要看到,这里面也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一是,近年来我国南北方城市发展和国土空间布局发生新的变化,要有新的平衡、优化;二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带动引领作用不断增强,但也得处理好中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关系。

日前发布的XJPZSJ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就指出,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符合客观规律。但城市发展也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则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这些,其实都是要响应“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这意味着城镇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要更有针对性地处理好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如果说区域协调发展是在宏观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注重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就是要在微观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目前确立的“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能力”就是与时俱进的新方向。这一调整,主要是顺应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需要。

因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能够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释放创新发展的磅礴动力,增强其综合承载力,实际也就是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发展质量,从而更有力地避免发展内耗,让真正适合开发的地方得到因地制宜的开发,让那些需要得到保护的地方得到更好的保护。这也便是助推国土空间布局的优化,进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目前,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都已基本明确,下一步就是要规划好、落实好。而落到具体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城市发展上,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仍是重中之重,这同时也将为国土空间布局的不断优化提供持续的内在支撑。

编辑:何睿
校对:张彦君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3 00:49: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没有那个肚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07:05: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719184541 发表于 2020-11-3 00:49
武汉没有那个肚量

“十四五”时期,国家或有相关顶层设计出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09:29: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叶青看财经:中西部非省会城市要重点发展

本帖最后由 linyuan_1991 于 2020-11-3 12:31 编辑

叶青 中部之声 今天

第一财经记者打来电话采访,ZSJ在最新一期《求是》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要大力发展中西部非省会城市。

说实话,我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记者就是观察的细致。教学相长,采访被采访也是相长。所以我从来不拒绝采访。

不过确实如此。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在沿海,一般是非省会城市经济规模大于省会城市。

深圳GDP大于广州,泉州大于福州,苏州大于南京,无锡一度大于南京,青岛大于济南,要不是莱芜与济南合并,烟台都超过济南。大连大于沈阳。只有杭州大于宁波、温州。

而在中西部,就没有这种情况,省会城市就是老大。

因此,中西部就是要在不影响省会城市发展的同时,把一个省的老二、老三发展起来。这也是湖北最为典型的问题。

请看原文:

XJP:《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结合湖北的情况,我们来聊一聊体会。

一是我很早建议,在武汉获得国务院不少于20项政策支持的情况下,湖北省政府要把省级政策资源向宜昌、襄阳倾斜,因为除了武汉之外,湖北的其他城市能够得到国务院政策支持的相当有限。最新的武汉政策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工作的通知》,武汉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城市。

武汉将整合阳逻港后方的港口物流区、铁水联运示范基地、阳逻综合保税区、公路中转中心、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等5个核心设施,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武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总占地面积4750亩。

可以说,武汉政策多的用不完,其他城市则没有政策;所以,省政府要多关注武汉之外的城市。

二是要发挥宜昌、襄阳的作用。郑州基本上在河南的中心偏上,而武汉则在湖北东部,宜昌、襄阳反而是在中心。借鉴河南洛阳、江西赣州等市SHIWEISHUJI由SWCW担任的现实,我在15年前建议宜昌、襄阳SWSJ由SWCW担任。直到2012年才被当时的SWSJ采纳。

三是把“一主两副”升格为三个城市圈。最大限度地发挥三个省委常委的作用。武汉城市圈1+8,是一个老城市圈了。宜昌城市圈由宜昌、荆州、恩施、神农架组成。襄阳城市圈由襄阳、荆门、十堰、随州组成。不要再提“宜荆荆”。这样的话,鄂西北、鄂西南、鄂东就形成一大两小三个城市圈。同时,再加上三个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汉江经济带、清江经济带。

一直希望湖北省的十四五规划能够采纳我这个建议。

ZSJ说的“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仿佛就是针对湖北说的。

湖北不构建宜昌、襄阳城市圈,总量难以做大。


无独有偶,山东也是三个城市圈:

山东SW、SZF对区域协调发展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山东省八大发展战略之一,着力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耦合性、均衡性。

果断提出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

“一群”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两心”即支持济南、青岛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三圈”即推进省会(济南)、胶东(青岛)、鲁南三大经济圈区域一体化发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3 10: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好事,不仅无法指望武汉能给多少肉吃,还要时刻防范隔壁两荆抢夺资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1:0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咸鱼阿图 发表于 2020-11-3 10:59
不是好事,不仅无法指望武汉能给多少肉吃,还要时刻防范隔壁两荆抢夺资源

这的确是宜昌必须保持警惕的,需要通过着力发展自身来夯实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1:37: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6个要点,理解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节选)

学而时习工作室 求是网 今天

【“学习笔记”按】

2020年4月10日,XJPZSJ在ZY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在这篇重要讲话中,ZSJ结合疫情防控阐述了对涉及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着重从发展战略角度谈了几个问题。

2020年11月1日,最新一期《求是》杂志刊发了这篇重要讲话(全文)。此处仅就与主题相关的部分作节选。

9、“我国城市化道路怎么走”

我国城市化道路怎么走?这是个重大问题,关键是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目标。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今后一个时期还会上升。

要更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成为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空间。

10、“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

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同时,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在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建立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系统和安全系统。

11、“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

产业和人口向优势区域集中是客观经济规律,但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

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人以上)和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人以上)人口密度总体偏高,北京、上海主城区密度都在每平方公里2万人以上,东京和纽约只有1.3万人左右。长期来看,全国城市都要根据实际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大城市人口平均密度要有控制标准。

要建设一批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区新城,推动多中心、郊区化发展,有序推动数字城市建设,提高智能管理能力,逐步解决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过密问题。

12、“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

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因地制宜推进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多元化。

东部等人口密集地区,要优化城市群内部空间结构,合理控制大城市规模,不能盲目“摊大饼”。要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城市之间既要加强互联互通,也要有必要的生态和安全屏障。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我国现有1881个县市,农民到县城买房子、向县城集聚的现象很普遍,要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加强政策引导,使之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点。

在城市旧城和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停车场建设,托幼、养老、家政、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都有巨大需求和发展空间。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3 11:4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种树的高升才能发挥宜昌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3 11: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宜昌要自己找发力点,光靠武汉,那基本就是武汉吃剩下的,一是上面要给政策支持,二是领导们要敢去要项目要经费,三是要来了要做的好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1:49: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9999@163 发表于 2020-11-3 11:46
两个种树的高升才能发挥宜昌的作用

听说是明年的事,不过但愿提前到今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1:5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byzz 发表于 2020-11-3 11:49
宜昌要自己找发力点,光靠武汉,那基本就是武汉吃剩下的,一是上面要给政策支持,二是领导们要敢去要项目要 ...

三点,说得很全面了。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3 13: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0 金钱

确实项目要去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3: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kkpps2012 发表于 2020-11-3 13:00
确实项目要去要!!

对宜昌而言,的确“成事在天“,但“谋事在人”:尽力而为,方能无悔于时代赋予这座城市潜在的发展契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3 13: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50 金钱

宜昌位置还是不错的,如果政策跟上,领导给力,宜昌发挥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事在人为,说的都好听但宜昌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还是取决于顶层二位,这二位必须挺起,否则宜昌发挥不了多大作用甚至会被踢出城市群。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03:33 , Processed in 0.081005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