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linyuan_1991

怎样看待宜昌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的定位和作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22:39:41 |
jizuobiao 发表于 2020-11-20 22:38
中西部陆海新通道这个机会真要好好抓住

历史机遇,历史使命,已然摆在宜昌面前
发表于 2020-11-20 23:05:47 来自手机 |
国家和专家学者都很看重宜昌,宜昌应该积极作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0 23:09:54 |
zyswq9 发表于 2020-11-20 23:05
国家和专家学者都很看重宜昌,宜昌应该积极作为

诚哉斯言!宜昌应有所谋划,有所行动。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00:06:52 来自手机 |
集智聚力建言献策 同心合力共谋发展
——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2021-01-16 07:07:15
来源:三峡日报

1月15日上午,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15名政协委员围绕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分别提出了建议。三峡日报摘要刊登。

发挥高新区龙头作用  推动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

建议:增强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推进生物产业园沿花溪路向北拓展、沿毓秀路向东扩规,加快推进白洋善溪窑片区总规修编、雅畈片区控规编制,统筹分配全市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和年度指标,优先保障园区项目建设所需。尽早启动高新区范围内的花溪路、峡州大道等快速路建设,谋划轨道交通2号线通达白洋。整体谋划主城区与生物产业园、白洋园区的公共交通,推动园区与主城区深度融合。授予高新区平台公司生物产业园、白洋工业园供水特许经营权,将国家电网高新区分公司的管理范围调整为高新区现实际管辖园区,接受高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并负责行业安全生产监管,加快白洋田家河片区220KV变电站建设。尽早谋划白洋园区供热问题,在白洋田家河片区建设集中供热中心。

增强高新区投融资能力。进一步理顺宜昌高投集团与高新区的土地资产动态供应、置换和调整机制。支持高新区组建新的区级国有独资平台公司开展投融资,代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

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成立高新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宜昌高新区集采机构,并承担高新区范围内的不动产登记及相关协调工作。根据高新区实际承接能力确定下放的执法事项,进一步明确卫健、林业、水利等综合执法队伍在市区两级的设置方式。在生物园区办增设社会管理内设机构或剥离其社会管理职能。

加快培育壮大生物医药及食品、高端精细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突出“高”“新”定位,做大做强产业底盘。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动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集聚。

创新政策机制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市政协经济委员会

建议: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道路。支持宜都、当阳和枝江走在前列,做优做强精细化工、绿色建材、电子信息、大健康产业,巩固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夷陵区加快向强区主城转型;支持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地区发展物流、旅游和特色农业等绿色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全域规划引领发展,引导各县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优化环境促进发展,坚持民营强县战略,落实容错容缺规定,激励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健全生态补偿和财政转移支付机制,扩大生态补偿领域和范围,明晰县级事权和支出责任,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和乡贤能人回乡创业;完善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促进县域经济竞相发展;完善飞地经济政策,保障项目飞得出、落得下、安得住、能发展。

提升县域发展内生动力。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重要农产品主产区和特色产业优势区域生产基地规模化,围绕大宗产品产业链延伸和特色产品加工增值建设农业加工园区,发展冷链仓储、电商物流、精深加工。大力推进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一批中心镇、专业特色镇等经济节点,形成产业支撑。

守护生态底色 打造滨江宜居公园城市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建议:坚持规划先行,建设生态之城。要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城市规划,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为前提,从“人、城、境、业”的和谐统一整体谋划,分步推进滨江生态城市建设。

坚持历史传承,建设文化之城。要注重保护长江生态廊道自然景观,传承“夷陵古城”历史文化,保持滨江风情特色风貌,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要加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息,让宜昌老城焕发新的活力。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宜居之城。要学习借鉴成都经验,坚持不懈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持续推进长江岸线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强湿地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

坚持创新驱动,建设活力之城。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区域性先进制造业中心、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教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中心。通过优质的公园城市环境、高效的资源配置协作,集聚创新人才,增强创新的可持续力。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幸福之城。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贡献宜昌力量

九三学社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融入国家战略提升区域辐射力。深度融入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主动对接长三角、粤港澳战略,抢抓产业转移机遇,着力打造以枝江、宜都为重点的精细化工产业,以猇亭为重点的汽车装备制造产业,以夷陵、宜都、枝江、五峰为重点的食品加工产业。积极参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扩大“江铁海”联运功能,向南对接北部湾,融入陆海新通道。

深入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企业改造升级。着力提升化工园区综合素质,打造基础好、势头好的优质化工园区。设立国家级磷化工技术创新实验室,承接国家级科技计划和科研课题。积极创建“智慧矿山”,扶持矿山科普、户外运动等旅游新业态。

全方位实现绿色发展。全面优化长江岸线生态布局。实施长江岸线综合治理、船舶污染物治理、污水管网改造提升、化工园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重大项目。健全生态补偿制度,推动建立排污权、耗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等绿色交易机制。

支持民营经济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宜昌市工商业联合会

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

建议: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宜昌市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统计制度,设立民营经济发展研究院;以统筹重点产业园区布局为重点,优化全市区域和产业布局,坚持县域经济、城区经济两手抓,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推动市域均衡发展。

完善产业链条。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和产业发展指导,在绿色产业中培育新的龙头企业,鼓励更多龙头企业冲击“中国民企500强”和“湖北民企100强”;推动构建产业集群,围绕优势产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引导中小微企业进入产业链上下游合理布局,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激发创新活力。支持民营资本建设研发机构或参与共建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投资力度;引导民营企业从“挖人才”转向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

优化服务环境。落实惠企政策,细化支持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转型发展的政策“礼包”;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双千”“店小二”涉企服务,以各类商(协)会为载体,推动抱团发展,促进行业自律,帮助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水平。

把数字经济培育成宜昌发展新动能

农工党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编制“数字”规划。编制数字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近期以ZF城市治理,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存储基地为重点,逐步扩展到全领域。

加快数字赋能。引导企业(园区)和其他市场主体将注意力转向重视数字化,要对接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入驻企业,优化工业互联网生态、实施企业上云行动、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加快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和农业数字化转型。

集聚数字要素。深度挖掘海工装备制造产业经济、海洋信息数字产业经济,开展海洋工程装备及海洋信息产业数字产业化试点,纳入重点支持领域,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区。

优化数字环境。鼓励电能企业进入数字产业,或者以协议方式参与产业合作;争取国家和省为数字企业配置优惠电价电量指标;开展数字经济知识和法制培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建设数字城市。以全面推进ZF数字化转型为龙头,推进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建设“城市大脑”,向数字文旅、数字扶贫、数字养老服务和未来社区与数字乡村建设扩展。

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民进宜昌市委员会

建议: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争取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与本土龙头企业深度“联姻”,共建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实现科技资源整合,破解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的瓶颈;全方位推进县域科技创新协调发展,加大“科技副县长”“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申报、争取和选派力度,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营造浓厚创新氛围。加快推进宜昌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加大对国家、省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政策的对接争取力度,落实市级科技奖励政策,着力研究优化创新激励政策;进一步健全科研诚信监管机制;引导企业抓好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充分发挥宜昌国投、高投等市级投资平台的引导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研究制定与我市重点产业发展布局相适应的人才引进、激励、培养政策。重点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材料、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吸引更多人才聚集在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攻关上,打造数字化全新强劲引擎,助推我市制造业向全球智能高端迈进。
 楼主| 发表于 2021-1-26 15:16:53 |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

发布时间:2021年1月26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
作者:范昊天

冬日暖阳下,万里长江烟波浩渺,奔流不息。长江岸边的湖北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香樟树、广玉兰等仍然绿意盎然。集团员工李刚每天都要到自己负责的1000米长江岸线责任区巡查一次。他见证了沿江环境之变,欣喜地跟笔者说:“近几年装置和厂房逐步拆除,全部进行了复绿,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环境向好,得益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共识,得益于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的黄金经济带的行动。作为长江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湖北守护长江的责任重大。2016年以来,湖北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累计“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332家,取缔各类码头1211个,腾退岸线149.8公里,复绿1.2万亩。如今,湖北全省22.3%的国土面积纳入了生态红线的保护范围,水清岸绿生态美的图景正在变为现实。

同饮一江水,共护长江美。XJPZSJ指出,“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长江生态环境的改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年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5周年。5年来,从长江“十年禁渔”到破解“重化围江”难题,从岸线修复到构建绿色生态廊道,长江经济带在环境变好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更高了,人民生活更幸福了。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长江经济带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关键是要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主动调整发展的速度,为转方式、调结构创造条件、留出空间,不仅让生态有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经济发展也可以实现质的飞跃。由于关停沿江化工企业,2017年宜昌GDP增速跌落到2.4%。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该市强力推动化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精细化工占比。2019年,宜昌市GDP增速恢复到8.1%。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守好绿水青山就能产生综合效益。

建机制才能管长远,保民生才能可持续。继续巩固长江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需要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以武汉为例,当地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启动长江、汉江跨区断面水质考核奖惩和生态补偿,过去三年长江、汉江跨界断面考核共奖励2150万元,扣缴2250万元。环保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漠视民生,只有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才能平衡好环保与民生的关系,实现民生与环保的“双赢”。在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王甫洲晨光村,渔民郑鹏成响应政策号召收起打鱼网,和哥哥一道创办了一家承接河道清污除草业务的小型环保公司,成功带动7名渔民转业增收。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方能让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XJPZSJ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突出,发展潜力巨大,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给长江留白、为生态让路,凝聚起全民保护长江的磅礴伟力,一定能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惠泽人民。

(作者为本报湖北分社记者)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5:15:46 |

何谓“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1年1月27日
来源:微信公众号“重庆马路社”

《长江保护法》第六章专章规定“绿色发展”

过去片面追求GDP的观念在革除,但时不时仍然能够听到抱怨,担忧经济跟不上,群众生活质量降低。所谓绿色发展,不是不发展,而是将经济利益和生态利益最大化,得到最优解。《长江保护法》规定,“推动钢铁、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建材、船舶等产业升级改造”“加强长江流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完善港口、航道等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陆有机衔接、江海直达联运,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等等。不难看出,绿色发展之路,是让我们既要以刮骨疗伤的态势,改变污染现状,升级改造容易造成污染的产业,又要以大力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拓展经济腹地,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点。
发表于 2021-3-18 20:13:50 |
宜昌是武汉到重庆之间最大的城市,宜昌应该好好利用这个资源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8 13:58 , Processed in 0.06227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