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番茄鸡蛋面

宜昌2020年9月重点新闻集中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7 21:51:38 |
鄂西南片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推进会在宜昌召开


9月17日,鄂西南片区荆门市、荆州市、恩施州、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住建部门负责人齐聚宜昌,共商推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工作,打造建设领域良好营商环境。

  这是宜昌市住建局落实鄂西南片区建设质量安全管理联系交流2020年片长单位责任,依托宜昌智慧城建监管系统,打通行业间、地域间信息渠道,推动构建鄂西南片区建设信息一体化平台,并演示了系统建设和应用成果。

  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宁出席会议并指出,要通过加强标准化、信息化、诚信化建设,整体提升鄂西南片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以宜昌为试点先行,逐步在鄂西南片区市州推广。同时提出,鄂西南片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联系交流制度要持续在实践中落实;片区市州要结合各自实际,建设工程监管信息化要个性化分步扎实推进,标准化监管要规范统一推进;结合“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要求,谋划好建筑业“十四五”规划工作。

  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毅在交流中提到,近年来,宜昌在省住建厅大力指导和支持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兄弟市州互动交流中,坚持以质量促转型,以质量促跨越,强化建设工程质量标准,超前谋划、注重创新,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引导建筑业企业把标准变成习惯,让质量符合标准,形成了一批可借鉴的示范成果,积累了一批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我市建筑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强的质量保证。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质量安全管理永远在路上。宜昌持续树牢“百年建筑、终极产品”理念,致力于打造“品质之城、宜人之城”。

  鄂西南片区市州住建部门负责人交流了各自有益做法和探索成果,并表示,将积极对接宜昌系统、借鉴宜昌经验、转化为本地成果,共同努力,整体提升鄂西南片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目前,宜昌智慧城建监管系统配套上线“诚信住建”APP,聚焦项目建设、企业资质、人员资格、行业管理四条主线,构建了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信用库四大基础数据库,从建设工程施工图审查到竣工验收备案全程监管应用,记录监管数据超2000G,实现了行业管理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

  宜昌开发应用智慧E建通,全面加强行业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推进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联动,实行“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综合联动监管,城区在建项目累计安装在线监测设备144台套,视频监控设备161台套,对施工现场全面监控、实时查询和综合调度。

  完善和执行《宜昌市建筑市场信息管理办法》,规定了437种良好行为和531种不良行为的记分标准,持续强化诚信登记和结果应用,走出一条“诚信住建”品牌建设之路。

  全力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省级试点工作,工程整体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升,今年已有1项工程申报“鲁班奖”,4项工程申报国家优质工程奖,6项工程申报国家优质装饰工程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9-17 21:51:45 |
zhiwhy 发表于 2020-9-7 11:24
奥山集团的还来了。点军画了那么大个饼,冰雪世界。。。。

这个奥山打着造冰雪世界的旗号到处圈地,反正我到目前为止还没听说过哪个已经开业了,倒是住宅卖得很疯狂。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22:38:04 |
市人民ZF关于印发宜昌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
宜府发〔2020〕7号

各县市区人民ZF,市ZF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宜昌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已经市委、市ZF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ZF

  2020年9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宜昌市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为抢抓政策机遇补短板强功能,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根据《省人民ZF关于印发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鄂政发〔2020〕1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市委六届十三次全会精神,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抢抓中央支持湖北发展重大政策机遇,突出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新一轮高标准农田、生态环境十大领域,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中央抗疫特别国债和地方ZF专项债等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重要作用,利用三年时间,集中谋划储备、向上争取和推动实施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切实将国家政策落实到具体项目和改革措施上,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推动宜昌疫后重振、重回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二、目标任务

  (一)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刘洪福;牵头部门:市卫健委)

  1.三年目标

  2020年底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无条件的设置发热诊室,满足疫情防控需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备传染病检验检测能力;承担传染病收治任务的医疗机构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每个县(市)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2021年底前,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完成医疗机构可转换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ICU)、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配置。2022年底前,完成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和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2.主要任务

  (1)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深化疾控体系改革,完善机构设置和功能定位,有效快速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建成1个达到生物安全二级(P2)水平的实验室及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提升县级疾控中心疫情及时发现和现场快速处置能力,增强实验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主要传染病病原体快速诊断能力,提升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和生物安全现场防护装备水平。

  (2)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建设。各县(市)选择1-2所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发挥龙头作用。重点建设发热门诊,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建设,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建设独立的P2实验室。建设可转换病区,具备在疫情发生时迅速开放传染病病床的能力。加强县级综合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3)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建设。坚持“平战结合、分层分类、高效协作”,构建分级分层分流的城市传染病救治网络,建设传染病医院或相对独立的综合性医院(或中医医院)传染病区,实现100%达标。综合医院与传染病医院按标准规范设置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提升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的能力。

  (4)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建设。推进宜昌市(鄂西南)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建设,确保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所需的救治能力。

  (5)基层防控体系能力建设。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改造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配备必备诊疗设备。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移动医疗卫生服务车,配齐生化分析仪、DR、彩超等设备。强化预检分诊、应急处置等功能。为每个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智能健康服务包。

  (6)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构建市县一体化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重大疫情信息平台,完善区域医疗资源预约服务系统,建立健全区域医学影像中心、心电中心、病理中心和检验中心,推动分级诊疗模式在基层落地,实现县、乡、村信息系统一体化、防控治疗和综合管理系统应用一体化、线上线下医疗健康信息服务一体化。

  (7)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市级急救中心建立“120”指挥中心,逐步剥离依托医疗机构设置的“120”指挥中心,到2022年底全部实现独立运行。县(市、区)级急救中心建立“120”指挥中心,逐步剥离依托医疗机构设置的“120”指挥中心,到2025年全部实现独立运行。建成应急指挥中心相关信息化业务系统。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25个,估算总投资37亿元。其中,2020年开工项目22个,估算总投资34亿元。

  (二)交通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赵芝斌;牵头部门:市交通运输局)

  1.三年目标

  到2022年,全市建成和在建高速里程突破900公里,建成一级公路150公里、二级公路300公里,全市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突破3700公里,国省干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90%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实施安防工程2500公里,危桥改造200座以上。以“长江内河一流港口”为目标,打造翻坝转运、三峡旅游、多式联运、工业输出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港口,力争建成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亿吨大港,长江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水铁公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和清江旅游航道基本建成。

  2.主要任务

  (1)高速公路。以“县县通纵横两条高速公路”为目标,加快完善“十线三环”高速公路网,畅通高速主动脉。建成宜都长江公路大桥和江北翻坝高速公路,加快宜张高速鄂湘界段和宜来高速建设,加快襄宜高速、宜常高速、十宜高速兴山至长阳、五峰段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

  (2)干线公路。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提档升级和路网优化工程,构建“五纵七横”干线公路网。建成G348宜昌城区至三峡坝区公路、G241点军联棚至长阳龙舟坪、G348当阳市谢花桥至夷陵区鸦鹊岭当阳段,推进G318宜都至长阳、G241黄花至普溪河、G241桥边至土城、S216鸦鹊岭至白洋段、S253远安鸣凤至当阳庙前、S364五峰境内等干线公路项目。谋划推进宜昌城区货运绕行通道建设。

  (3)四好农村路。推进乡镇完善便捷高效的二级公路“双出口”骨干路网,村组完善普惠公平的双车道、双通道基础网络。推进农村公路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补齐偏远边界村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倾斜,打通断头路,形成微循环,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畅。开展“美丽宜道”创建,引领“四好农村路”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每年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

  (4)水运发展。重点实施香溪河、清江航道等级提升工程,探索打造智能化航道,畅通库区支流航道,推进干支直达、区域成网、水系联通的航道网络体系。建成白洋作业区二期、枝江水上洗舱站、中石化、中石油、中长燃油库码头工程等项目,加快洋溪临港物流园综合码头、枝城铁水联运码头、秭归县LNG码头、隔河岩库区客运码头等项目建设,推进江南油品管道翻坝码头、姚家港作业区罗家河LNG接卸码头、姚家港作业区危化码头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5)多式联运。重点推进以白洋港、茅坪港为核心的长江三峡枢纽“大分流、小转运”水铁公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争取以枝城港、姚家港为支撑的省级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推进疏港公路建设,全面实现港口二级及以上公路高效连通。力争开工建设兴山公铁换乘站、当阳公铁换乘站,打造独具特色的县级综合客运枢纽,促进多种客运方式“零距离换乘”。利用焦柳铁路提升宜昌南北向铁路通达能力,挖掘枝江站、枝城站南北两大铁水联运枢纽站点的潜能,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与焦柳铁路无缝衔接的铁水联运体系。建成白洋港疏港铁路,加快建设茅坪港疏港铁路,构建“水陆兼行、东西双进、南北畅通、通江达海”的大开放格局。

  (6)民航机场。重点推进三峡机场改扩建二期、三期工程,提升机场吞吐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交通需求。围绕航旅融合,建成枝江通用机场,推动兴山通用机场建设。加快通用航空机场网络体系和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培育通用航空市场,努力建成布局合理、便利快捷、安全规范、应用广泛、军民兼顾的通用航空体系。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三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83个,估算总投资1110亿元。其中,2020年开工项目37个,估算总投资483亿元。

  (三)水利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刘洪福;牵头部门:市水利和湖泊局)

  1.三年目标

  围绕全市防汛抗旱、人饮方面存在的短板,启动新一轮水利补短板工程,治理河长60公里,治理崩岸50公里,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新增供水能力1.2亿立方米,不断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改善、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15万亩,提高灌区现代化水平;新增或改善农村供水人口35万人,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2.主要任务

  (1)防洪提升工程。开展5个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实施长江崩岸治理项目5个;对菱角湖、季家湖实施防洪达标、综合治理;对6座大中型水库实施除险加固,对全市重点山洪沟进行加固治理。

  (2)骨干水源工程。配合推进引江补汉工程建设,实施清江水系连通、“两河六库”连通、冯冲水库至善溪冲水库连通等一批重点骨干水源工程,新建两河口水库、白家河水库等一批小型水库工程(总库容1400万方,年供水量2500万方)。

  (3)灌排提升工程。开展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2个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对黄家咀、草埠湖等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除险加固;推进远安河湖水系综合整治项目。

  (4)农村供水工程。启动9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区域供水规模化工程。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三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41个,估算总投资152亿元。其中,2020年开工项目20个,估算总投资31亿元。

  (四)能源提升工程(分管领导:陈惠霞、王应华;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经信局)

  1.三年目标

  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向国内同等城市先进水平迈进;建成宜昌煤炭物流储备基地,静态储煤能力达到141万吨。提升工业园区供电及集中供热能力。加快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推进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提高储气调峰能力。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推进能源绿色发展,建成一批风力发电项目。

  2.主要任务

  (1)城市供电能力优化工程。推进一批220千伏变电站及主网工程建设,加快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及配电网新建改造,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压质量。根据工业园区、重大项目和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用电需求,配套建设供电设施。

  (2)农村供电能力提升工程。通过220KV输变电工程配套110KV工程建设,以及110KV、35KV线路建设改造,解决区域性电网薄弱问题,改善五峰、兴山等区域电网结构,降低大面积停电风险。消除成片低电压问题,提高“两率一户”比例,实现农村稳定可靠供电服务。

  (3)煤炭物流储备基地建设。实施煤炭铁水多式联运体系,推进枝城港煤炭物流储备基地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建成集煤炭投资、采购、再加工(洁净煤开发)、销售、储备与配送、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能源交易平台,保障姚家港化工园区、宜都化工园区及重点用煤企业煤炭供应。

  (4)油气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将宜昌纳入国家“十四五”页岩气发展规划重点建产区,争取自然资源部支持,尽快推进区块划定,加快湖北秭归—长阳区块出让。推进天然气管道互联互通,建成宜都红花套镇至五峰渔洋关镇天然气管道、秭归县移民安置区天然气综合利用工程等项目。以宜昌力能天然气储气调峰工程为重点,加快兴山、秭归天然气储气站等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三峡枢纽江南成品油翻坝项目建设,加快中石油、中石化、中长燃宜昌油库迁建。

  (5)新能源项目建设。持续推进能源绿色发展,加快宜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兴山县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建成中节能五峰牛庄、南岭风电场,国家电投长阳、秭归云台荒风电场,华润当阳景山风电场,湖北能源集团茅坪场风电场。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三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40个,估算总投资592亿元。其中,2020年开工项目17个,估算总投资154亿元。

  (五)新基建工程(分管领导:陈惠霞;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1.三年目标

  全市5G基站布局实现宜昌中心城区、各县市区城镇区域、工业园区等重点区域全覆盖。加强光纤网络扩容,在用数据中心机柜数达到3万架,推动三大智慧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千企上云”工程,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培育5G重点应用企业100家。加快高铁建设,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宜昌港达到智慧港区建设标准,三峡机场达到智慧机场运营标准。在城市商圈等区域建设各类充电桩2万个。实现市、县、乡、村四级4000余家医疗机构全民健康信息网络覆盖。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全面实施,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构建全域智慧旅游体系,建设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加快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

  2.主要任务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5G基站10000个以上,覆盖中心城区热点区域和垂直行业应用区域,逐步延伸到一般区域。建设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拓宽互联网市际出口能力超过5Tbps,移动通信网络、固定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均达到1Gbps,IPv6活跃用户占互联网用户超过90%。与三峡集团紧密合作,争取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区域试点落户宜昌,启动三峡大数据基地二期(东岳庙)等项目。支持远安、枝江等县市数据中心建设。推动伍家岗三峡(宜昌)大数据产业园、点军智慧城市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和西陵区智慧康养产业园项目尽快落地。推广生物医药、化工新材料、航空航天、现代物流等重点行业“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和重点企业信息化智慧化改造。

  (2)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液化天然气(LNG)储气设施建设及智能化改造,全市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500公里,储气能力达到2000万立方米。依托医疗机构和重点企业,支持临床诊断、突发公共事件、疫情防控等领域大数据开发应用,建立全市健康大数据运营服务平台。利用新一代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应用,推行远程医疗、互联网医院等诊疗服务。构建“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推进5G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建设10个5GAR/VR远程课堂,协同推进产教融合管理服务平台和研学旅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快宜昌全域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建设,建设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文化场馆等。积极推广旅游一卡通,提高旅游消费电子支付便捷化程度。

  (3)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依托现有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打造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

  (4)高铁和轨道交通建设。加快郑万高铁及联络线项目建设。争取2020年底开工建设呼南高铁荆门至宜昌段,争取2022年开工建设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段,努力构建宜昌“十”字型高铁网。启动宜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十堰—神农架—宜昌”高铁工程前期工作。

  (5)交通新基建。推进宜昌港区5G建设和应用,建设宜昌智慧港口。探索推进三峡库区支流数字航道、联网售票等内河航道航运智能化建设。加快建设人脸登机、行李自助托运、智慧旅检通道等智能服务项目,推进智慧运维管理等新技术运用。建设交通应急救援信息系统。整合宜昌交通设施、交通行业等信息,建设全市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推出三峡航运经济指数。

  (6)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宜昌“城市大脑”(一期)项目,推动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开启城区智慧综合管廊建设试点,推进供排水、供气、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信息化改造。利用5G、新型物联网等技术,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居民健康、应急救援等开展融合应用,打造智慧社区。加快重点园区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实现园区智慧管理及应用。有序推进“多杆合一”示范建设。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三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210个,估算总投资1628亿元。其中,2020年开工项目123个,估算总投资750亿元。

  (六)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陈惠霞;牵头部门: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

  1.三年目标

  以整合存量冷链资源为主线,重点面向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和集散地,依托存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群,建设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一批效率高、冷链物流技术先进的物流项目,培育一批具备资源整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发展城市冷链共同配送,建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品种、规模、结构,创新完善储备方式,优化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建设一批储备品种齐全、布局合理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和粮食应急保障中心项目,建设1个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加快建立统一、高效、协同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2.主要任务

  (1)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聚焦宜昌优质生鲜农产品,依托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优势,将宜昌建成集基础性农产品冷链港口物流枢纽基地、公共性智慧冷链物流信息服务基地和公益性应急冷链物流保供战略基地于一体的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新增冷库库容20万吨。

  (2)县域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以县城为主体,因地制宜推进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利用农产品产地仓储设施改造或者就近新建产后预冷、贮藏保鲜、分级包装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补齐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短板。支持西部山区建设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片区。支持一批县域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

  (3)城市冷链共同配送网络建设。建设统一分拨中转的公共配送中心,支持企业开展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冷链共同配送服务。发展“冷链配送+连锁零售”“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型业态模式,推动供货、运输、配送终端无缝衔接,形成“干线运输+神经末梢”的冷链共同配送网络。支持3个公共配送中心项目建设。

  (4)冷链物流龙头企业培育。支持冷链物流企业申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组织的全国冷链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星级评级工作;支持宜昌三峡物流园有限公司、湖北三峡银岭冷链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当阳市万里运输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企业,在市内开展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作用,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配套制定冷链体系扶持政策。

  (5)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方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启动建设鄂西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鄂西南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在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长阳自治县、五峰自治县、夷陵区、点军区、宜昌高新区等地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应急物资储备库。

  (6)市县两级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建设。依托宜昌港口型物流枢纽,结合我市短缺粮油品种需求,支持中转储备设施、成品粮油仓储设施、散粮(油)接发能力建设,加强成品粮油储存和交易、物流中转配送、粮油应急加工等能力建设,以及终端配送设施设备建设。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三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36个,估算总投资60亿元。其中2020年开工项目24个,估算总投资37亿元。
 楼主| 发表于 2020-9-17 22:38:37 |
  (七)城市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刘丰雷;牵头部门:市住建局)

  1.三年目标

  全市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达99%以上;宜昌城区基本无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实现长制久清目标。县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达到60%以上。全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达到70%以上。县以上城市具备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宜昌城区具备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宜昌城区建成区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至少1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宜昌城区建成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县以上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开工建设综合管廊12公里以上。宜昌城区建成区4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其他县以上城市3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易涝点整治全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开工800个以上,完工500个以上。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全市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9%和98%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

  2.主要任务

  (1)补老旧城区短板。着力解决城市老旧小区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背街小巷卫生环境差、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设施配套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加快推进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背街小巷综合整治、园林绿化、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等方面的重点项目。

  (2)补排水防涝短板。着力解决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不完善,抽排能力不足、排水管道不健全、城市易涝点整治不到位等问题。谋划推进城区排水防涝工程、城市排水管网、排水泵站、调蓄设施、易涝点整治、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重点项目。

  (3)补污水收集处理短板。着力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不足、配套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到位、污泥处理处置缺失等问题。谋划推进主城区污水厂网与生态水网共建、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配套管网建设、雨污分流改造、污泥处理处置、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的重点项目。

  (4)补生活垃圾处理收集短板。着力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终端设施不完善、转运设施不配套、垃圾分类不规范等问题,谋划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厨余垃圾处理、大件杂物处理、生活垃圾转运站、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项目。完善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全链条管理处置体系。加快《宜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

  (5)补供水供气短板。着力解决城市供水供气能力不足、管网老旧、供水管网漏损率高、备用水源地不足等问题。实施城区四水厂、点军枢纽水厂扩建项目,新建猇亭一水厂、点军二水厂项目,提升供水保障能力;有序推进既有水厂升级改造,提高出厂水品质;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改造移交,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实施燃气进城主通道建设,推进燃气管网成环成网;加快实施力能二期储气设施建设,提升冬季供气保障能力。结合市政道路项目等新建供水供气管道,扩大城市供水供气服务范围;有序更换老旧管网及配套设施,调整主管网压力和容量;开展供水分区计量和智慧平台试点建设,提升行业智慧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我市暖居工程项目落地实施。

  (6)补地下综合管廊短板。着力解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体系不完善、入廊率不高、管理机制不健全、马路拉链等问题,谋划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沟等重点项目。加快完成点军地下综合管廊等项目,力争新增地下综合管廊12公里。结合老城区道路改造,同步推进沿江大道延伸段、发展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地下综合管廊、综合管沟建设。加快出台管廊管理办法、收费标准,推进强制入廊,规范管廊运营维护管理。

  (7)补道路交通短板。着力解决城市路网密度不足、微循环不通畅、主次干道断头路、公共停车设施和充电桩不足等问题,谋划推进城市道路建设、桥梁隧道、城市轨道交通、快速路、公共停车场等方面的重点项目。谋划推进城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三峡高速市政化改造、东艳路过江通道、城市畅通工程、道路桥梁等重点项目建设。

  (8)补公共体育设施短板。安排不少于7个大型公共体育场馆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实现市、县两级“四个一”工程(1个综合体育场、1个多功能体育馆、1个游泳馆〔池〕、1个健身广场或体育公园)全覆盖。实现有条件的镇、村均建有一个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项目,提升全市公共体育设施水平。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三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356个,估算总投资1834亿元。其中,2020年开工项目145个,估算总投资562亿元。

  (八)产业园区提升工程(分管领导:陈惠霞;牵头部门:市发改委)

  1.三年目标

  建设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改造升级、仿制药和科技智慧园区、绿色化工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特色小镇提档升级等一批重点项目。力争到2022年底,将全市产业园建成产业关联度高、细分领域影响力强、园区配套设施服务优的绿色循环生态园区。

  2.主要任务

  (1)园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进一步补齐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薄弱和配套不足短板,坚持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结合,形成园区建设到产业发展的良性闭环。

  (2)仿制药和科技智慧园区建设。依托宜昌人福、东阳光等企业,实施一批重大延链强链补链项目,打造中国·宜昌仿制药基地。支持中船重工、湖北力帝等企业加快智能制造项目建设。

  (3)绿色化工园区建设。完成宜都化工园区、姚家港化工园区生态修复、污水管网、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促进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4)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特色小镇提档升级。加快秭归脐橙、远安瓦仓米等地理商标农产品在生产加工、品牌宣传等方面创新。推进一批农业特色小镇示范建设。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三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255个,估算总投资1425亿元。其中,2020年拟开工项目102个,估算总投资456亿元。

  (九)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分管领导:刘洪福;牵头部门:市农业农村局)

  1.三年目标

  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81.46万亩。其中2020年27.93万亩、2021年26.39万亩、2022年27.14万亩。建设范围包括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自治县、五峰自治县、夷陵区。

  2.主要任务

  (1)归并和平整田块,治理水土流失。连片田块规模适度,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

  (2)改良土壤,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

  (3)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防洪排涝标准。

  (4)加强田间道(机耕路)、生产道路建设和桥涵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

  (5)加强农田防护林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6)加快农村配电网建设,因地制宜对粮食生产区供电设施进行改造。

  (7)推广农业良种良法和农业机械化,完善农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良种覆盖率、肥料利用率、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和综合机械化水平。

  (8)明确管护责任、完善管护机制、健全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资金,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数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三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打捆)3个,估算总投资12亿元。其中,2020年开工项目1个,估算总投资4亿元。

  (十)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分管领导:刘丰雷;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

  1.三年目标

  健全医疗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处置和利用体系,收运能力延伸到农村。支持113个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完成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推进沿江1-15公里范围内的化工企业“关改搬转”。着眼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流域性,系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治理,推进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2.主要任务

  (1)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补短板。推动现有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利用扩能提质,加快推动医疗废物、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和处置利用设施建设。在不具备集中收集处置条件的县市区,建设医疗废物收集、转运设施,配齐具备相关资质的车辆。改造现有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设施和水泥窑处置设施,对新建危废工业焚烧炉要预留医疗废物进料口等配套设施?,形成充足的应急储备能力。鼓励建设危险废物处置利用项目,将宜昌建成鄂西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中心。

  (2)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建立循环型全生命周期绿色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提升园区绿色发展水平。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为重点,科学编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打造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建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机制,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治理模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设农村生活垃圾阳光堆肥房和资源化处理站,做好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等工作。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提高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有效处理率。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做好农村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保护区划定以及水质监测工作,保障农村饮水卫生合格率。

  (4)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认真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工作新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强化系统思维,突出源头治理。探索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建设新模式,推进绿色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示范,实施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系统工程。

  (5)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以长江、清江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为重点,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良好水体保护及河湖生态保护修复,不断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3.重大项目及投资测算

  三年实施投资过5000万元项目78个,估算总投资421亿元。其中,2020年开工项目29个,估算总投资107亿元。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分工。市推进重大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市财政局要会同各牵头部门,在统筹各类资金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十大工程”筹资方案。各牵头部门要按行动方案确定的三年目标、主要任务,结合工程实际和资金统筹安排情况,分别制定专项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建立滚动项目库,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对接争取支持,加快项目落地见效。

  (二)健全推进机制。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ZF、宜昌高新区管委会是“十大工程”推进实施的责任主体,要相应建立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制定项目清单、责任清单、时限清单,加强项目前期工作、要素保障、建设实施的全过程服务,确保完成“十大工程”既定目标任务。要加强项目谋划,对符合地方财政专项债券支持范围的项目,要按程序抓紧组织申报。要加大财政性支持力度,有效盘活各级财政存量资金,积极利用往年财政结余资金保障项目建设。

  (三)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健全地方ZF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财政部门要与“十大工程”牵头部门加强沟通衔接,在地方ZF专项债券申报、分配方面,重点保障“十大工程”资金需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对“十大工程”项目用地给予重点支持,更大力度盘活存量土地,增加土地供给。项目审批部门要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建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和快速反应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高审批效率。

  (四)加大督导力度。将“十大工程”推进情况纳入市ZF督查范围,对推进不力的部门和县市区进行约谈。市发改委、市财政局要会同市直相关部门,分别就“十大工程”和地方ZF债券发行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督办,及时研究解决问题,定期通报进展情况。

  宜昌市人民ZF办公室 2020年9月3日印发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9-19 22:36:07 |
周霁与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强调 以确定性工作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

2020-09-19 20:13:40   来源:宜昌三峡广播电视台    责编:李之晓    栏目:宜昌新闻

2020年9月17日,宜昌市委书记周霁与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就进一步做好近期重点工作进行安排。他强调,要把脚踩实、把路走稳,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聚精会神办好自己的事,以确定性工作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周霁指出,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围绕打好疫情防控、疫后重振、防汛救灾三场硬仗,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在重大考验面前都经受住了压力测试,推动全市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加快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挑战。要把伟大抗疫精神转化为推进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更加主动对接落实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加快补齐在基层社会治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水利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还存在的短板。

周霁强调,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要适应“晴天带伞”“撑伞避雨”“打伞干活”“修伞补强”的生产生活状态,做好秋冬季可能出现疫情的应对准备,保持常态化防控下多点触发的灵敏度,压实“四方”责任,抓好内防反弹、外防输出、严防输入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周霁指出,平安是群众最大的福气,稳定是发展的最大红利。要践行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加强预警预防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统筹抓好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经济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公共安全、消防安全等工作,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加强施工工地安全管理,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特别是“国庆”“中秋”即将来临,要抓好旅游安全,做好流量控制,规范旅游秩序,确保全市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

周霁强调,今天的投资就是明天的供给。要保持争先进位的精气神,比干劲、比精神、比创新,提速提效推进项目投资,推动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量。要按照“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原则,着力谋划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补短板强功能工程建设。

周霁指出,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以钉钉子精神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要把问题当作潜力,举一反三、以无当有,抓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要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对政务服务流程进行革命性再造,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开做实“六多合一”改革,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治理“一网统管”。

周霁强调,守住生态环保底线,是宜昌肩负的特殊政治责任、上游责任。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进一步巩固拓展“关改搬转治绿”成果,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抓好非法采砂整治、“三磷”整治、岸线复绿等工作,确保一江清水永续安澜东流。要认真落实长江“禁渔令”,严厉打击偷捕盗捕违法行为,妥善安置好退捕渔民,保护生物多样性。

周霁指出,如期全面脱贫,是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要挂图作战,逐一销项,严防因疫因灾返贫致贫,确保我市剩余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线不破、后墙不倒,力争质量更高、成色更好。要抓好村级债务化解,认真落实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消灭空壳村、提升薄弱村、巩固达标村、培育示范村,增强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成效。

周霁强调,要加强沟通衔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要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鼓励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建言献策,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

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袁卫东,市领导鲍清芬、王国斌、陈惠霞、汪伟、程建宏、罗联峰,市检察院检察长毕奎明参加会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9-20 00:39:12 |
linyuan_1991 发表于 2020-9-19 22:36
周霁与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座谈时强调 以确定性工作有效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

2020-09-19 20:13:40    ...

每次都空话淡话
发表于 2020-9-20 07:41:08 来自手机 |
能开就开,你倒是把南北铁路,地铁给咱百姓开掉啊。几年前都谋划的项目,搞到现在成了必要性不强。
发表于 2020-9-22 09:37:36 |
本帖最后由 番茄鸡蛋面 于 2020-9-29 13:14 编辑

“宜都宜红茶”成为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产品 为我省唯一入选茶叶

2020-09-22 08:39:28  来源:三峡日报

近日,商务部与欧盟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ZF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协定认定首批“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产品,“宜都宜红茶”作为我省唯一茶叶品牌入选。

据了解,中欧地理标志合作协议是中国与欧盟ZF之间第一个关于地理标志保护的协议。“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项目(即中欧双方各自提交100个地理标志产品),根据产品知名度、出口情况、经济效益、质量技术要求等对纳入协议的地理标志产品进行协商,互认互保。

今年7月20日,欧盟授权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就中欧在地理标志合作与保护协定谈判中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100+100”的中方地理标志产品清单在欧盟各成员国进行公示,公示期两个月。“宜都宜红茶”成为首批受协定保护的28个中国茶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9-22 09:38:24 |
中国铁路总公司专家实地踏勘宜昌北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20-9-22 20:26:39 |
linyuan_1991 发表于 2020-9-22 09:38
中国铁路总公司专家实地踏勘宜昌北站

有相关主题帖优先发至相关主题帖。
 楼主| 发表于 2020-9-22 20:27:49 |
宜昌推行“一次告知一次修改” 建设工程规划审批再提速

日期:2020-09-22 07:24   来源: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周云

  9月21日,宜昌宏朗程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万科)高新区东山园区港窑路居住项目规划建筑方案完成公示,取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颁发的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项目业主实现拿地后44天完成规划建设方案审查,方案审查后27个工作日(含公示期7天)就领到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对建设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进行流程再造,推进实施“一次告知一次修改”,推进审批集成,整合建设工程规划建筑方案审查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建设工程方案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规划条件一次告知。建设用地出让前,该局详细制订地块出让规划条件,明确地块约束性控制指标与指导性参考指标,既明确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约束性指标,同时也将建筑色彩、夜景灯光、交通组织、空间布局等指导性要求纳入规划条件,在土地出让时一次性告知土地竞买人。
  咨询意见一次反馈。将审查关口前移,在方案咨询阶段就提前介入,定期组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咨询机构召开方案咨询会,实行多方共审、多方案比选,为建设单位把方定向。方案同时推送消防、人防、结构、水电等主管部门或图审机构,实行同步审查。并联审查完成后,将建筑方案存在的问题和修改意见以清单方式一次性告知建设单位,有效避免边审边改、一改再改,方案审查效率大大提升。宜昌江南文化旅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居住项目等18个项目实行并联审查后,所有项目都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了规划审查。
  方案修改一次完成。建设单位根据方案咨询反馈意见清单,对建筑方案进行优化完善,即可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建设单位根据会议意见深化并同步完成公示后,即可直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宜昌桑德置业有限公司沿江大道一栋约3.9万平方米的总部大楼,仅用10天即完成规划方案审查。
  规划许可一证通办。将设计方案审查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房屋建筑类)合并为工程建设许可,全面取消施工图审查。针对一个项目一般楼栋较多的实际,取消一栋建筑一个证的“小证”模式,推行一个项目一个证,实现“小证变大证”,宜昌华鹏置业有限公司东站路居住项目共有25栋建筑,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按照项目发一个证后即开工建设。(记者梅云雄、通讯员卢志亮)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20-9-22 20:33:40 |
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家调研宜昌智慧旅游和康养项目

9月19日,“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五十人论坛”专家组一行赴湖北宜昌考察调研战略性新兴产业智慧旅游和康养项目。

由GWY国资委监事会原ZX季晓南、住建部原总经济师赵晖、国家发展改革委农经司原副司长吴晓松等专家组成的代表团,先后走进宜昌“鸣翠谷景区”和“三峡洞湾养生庄园”实地考察,并召开座谈会,分别从各自领域为当地智慧旅游和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五十人论坛秘书长肖志表示,将组织更多的专家赴地方考察调研,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助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李东)

(责编:张隽、关喜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9-23 11:20:30 |
实施疫后重振“十大工程”湖北3年2.3万亿元补短板

9月22日,湖北省ZF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副主任潘幼成解读了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3年行动总体方案,“十大工程”初步谋划项目4572个,估算总投资2.3万亿元,2020年估算投资6413亿元

“十大工程”聚焦公共卫生体系、交通、水利、能源、新基建、冷链物流和应急储备设施、城市、产业园区提升、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等十大领域,拟用3年推进一批打基础、补短板、强功能、利长远、惠民生的重大项目。

发布会上,省发改委介绍了该委牵头编制的能源提升工程、新基建工程、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产业园区提升工程等四个专项实施方案,包括总投资7731亿元发力新基建。省财政厅明确了“十大工程”资金筹措方案。省卫健委介绍,3年内拟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相继完成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可转换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建设,以及院前急救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省应急管理厅表示,3年内将建成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在襄阳、宜昌、黄冈建设3个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等。

“十大工程”,湖北疫后重振加速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通讯员 向瑞 孟雨秋

《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是省委、省ZF补齐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短板的大手笔,更是力推湖北疫后重振、浴火重生的加速器。9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卫健委、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

三大新招推动新基建

“十大工程”中,能源提升、新基建、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产业园区提升等四项工程,由省发改委牵头实施。

省发改委副主任潘幼成介绍,该委牵头编制了四个专项实施方案,其中能源提升工程聚焦5项重点任务,即重点推进电源点建设、“两线一点”(陕北至湖北等两条特高压输电工程、提高三峡电能湖北消纳比例)、城市供电能力提升、油气基础设施和煤炭储配基地建设等。到2022年底,武汉市城市电网初步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拟在武汉、宜昌、鄂州着力打造3个国家级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培育、有序推进以黄石、黄冈、襄阳、荆州、荆门、孝感等市为重点的6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储备建设工程。产业园区提升工程重点推进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打造科技产业园区、推进园区智慧化改造、提档升级乡村产业园等4项重点任务,总投资2500多亿元。

重中之重的新基建工程,总投资7731亿元,将建设5G基站6万个,加快推进全省“四纵四横两斜”高铁骨架网和武汉通达10个方向的高铁通道项目谋划建设,全省高铁新增运营里程440公里,达到2060公里。武汉市城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67公里,达到500公里(包括有轨电车)。

“为推动新基建和民生应用,我省将用三个新招,即新方法促建设、新举措促融资、新融合促应用。”潘幼成表示,我省谋划编制了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库,将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建设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智慧农业等。

市场主体自筹资金占比过半
巨额资金从哪里来?


省财政厅副厅长陈明介绍,“十大工程”项目筹资遵循分类施策、分级保障、统筹安排、防范风险的原则,比如,对于能源提升、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两类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主要由市场主体投入;对于交通、水利、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补短板工程三类以ZF投资为主的项目,通过基本建设投资、财政专项、地方ZF债券、特别国债、单位自筹、社会融资等多渠道筹资。

“十大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23285亿元,其中预计争取中央和省级基本建设投资1331亿元,争取中央专项补助1203亿元,省财政统筹安排599亿元,市县主要通过ZF性基金收入统筹安排2739亿元,使用抗疫特别国债358亿元,统筹使用一般债券1152亿元,发行或转贷专项债券3382亿元;项目建设单位和市场主体自筹12521亿元,占比过半。

公卫体系补短板项目开工322个

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杨勇介绍,三年内湖北拟实施公共卫生体系补短板项目2247个,规划总投资2545亿元,现已开工项目322个,在建项目总投资450亿元。

我省将突出建立健全疾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基层防控体系、院前急救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等“四大体系、一个平台”。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先急后缓”原则,我省计划2020年完成发热门诊、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2021年完成可转换病区和重症监护病区建设,2022年底完成院前急救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信息平台建设。

目前,全省已落实补短板工程建设资金542亿元。据介绍,今年我省将重点建成保障秋冬季疫情防控的项目,确保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设置规范的发热门诊,每个县市至少有2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可转换病区床位从疫情前的不足5000张增加到1.5万张。

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正在初步设计

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闸源虹透露,我省应急储备设施补短板工程重点实施12个项目,即建设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在襄阳、宜昌、黄冈建设3个区域性应急救援基地;在黄石、咸宁、随州、荆门、荆州、十堰和恩施建设7个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

据介绍,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是纳入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九大工程”的重大项目,由中央和省市联合投资建设。主要包括“汉南主功能区+洪湖新滩镇水上救援训练基地”。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主要依托湖北区位优势和鄂州航空枢纽,构建“三中心一平台”,即建设华中区域乃至全国最大的应急物资储备中心;构建高端应急救援装备的集配中心;打造国内领先的应急物资供应链中心,搭建全过程透明化、可追溯的捐赠物资管理平台。

目前,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已完成项目选址和可研报告编制,正在编制总体方案和初步设计。华中区域应急物资供应链与集配中心正在编制项目建议书。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9-23 12:56:19 |
接待省外游客突破100万!

自“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开展以来,宜昌旅游景区持续火爆。截至9月22日,宜昌38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4.6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100.8万人次,旅游团队2.42万个119.4万人,高居全省市州榜首。为切实保障“十一”假期旅游安全,“屈原故里、三峡人家、清江画廊、西陵峡口、三游洞、三峡大瀑布、金狮洞、百里荒、清江方山、三峡九凤谷、情人泉、古潮音洞”等12家热门景区将实行分时预约,并新增省外游客预约通道。
旅游业逐渐恢复往日的辉煌!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0-9-23 12:58:04 |
宜昌三峡物流园入选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

9月22日,记者从#宜昌# 市商务局获悉,国家商务部、发改委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发文,在全国新设17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宜昌三峡物流园位列其中,为此次湖北唯一获批单位。 宜昌三峡物流园于2013年7月正式投入运营,是国家示范物流园区、5A级物流企业,鄂西渝东区域的商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2019年实现营业额490亿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是国家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和促进外贸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三峡物流园获批,将有利于推动宜昌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4 12:49 , Processed in 0.093558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