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romano320

[江城资讯] 2020年6月6-7日周末新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7 18: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6-7 18:44
你还是没搞懂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后的整个体系。

我们已经申请了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这个批 ...

要是能借助一揽子政策窗口期争取把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批下来就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8: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6-7 19:05 编辑
romano320 发表于 2020-6-7 18:17
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自主科技创新,现在的外部环境和目前的窗口期是最佳时刻

问题是申请这个和我们的三步走战略不相匹配。

如果你对我国科技创新基地体系有了解就应该能发现,“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与职能使命,确实存在重复的问题。


在我们已经上报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申报方案的情况下,再去搞这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战略上讲属于原地踏步,没必要。


平常关注这类信息应该就能发现,湖北省是以2018年为分水岭开始出现策略转向的。之前确实是提过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但是后来就变成申报“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因为2017三部委前后发布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保障能力建设专项规划》里是没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这个概念的,只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提法。

2018年1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试行)》,这才有了“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的提法。

按常理说,国家发改委参与了《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应遵循科技创新组织调整优化的顶层设计。但确实,在2017年和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文件之外,单独提了“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由于国家发改委的强势地位,到了今年科技部单独发布的《关于推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方案(暂行)》承认了它额外加的这个概念。


科技部今年《方案》承认了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存在的事实,也尊重了国家发改委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的努力。


部委之间的国家创新基地体系话语权之争中,对湖北的影响具体是申报名目的取舍,毕竟我们当时上报“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方案的时候,科技部还是没有正式下文承认的。

我们之所以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而选“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原因在于国家发改委在我们申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时,发建设“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作为先决条件。


2018年3月由市领导带队赴国家发改委汇报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情况,国家发改委表示将暂不批复新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根据国家发改委领导的意见,我市拟先创建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再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据此,市科技局会同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完成《武汉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该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在重大基础研究平台、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等关键指标上高度一致,虽然申报的先后顺序不一样,但建设的内容大体相当。

不管科技部今年发文里怎么说,“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要“分工明确”和“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助力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国家创新体系,这两者在国家创新基地体系上的平级地位已经是可以确定的。


我们既然要搞“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那二选一,肯定顺着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来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9: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巴山楚仁 发表于 2020-6-7 18:22
难道还要国家各部委主动给你办?京沪也享受不到这个待遇吧?

记这个机会,名正言顺地跑部进京,名正言 ...

说的对,还是要去跑,饭不会递到你嘴边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9: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foxicreat99 发表于 2020-6-7 18:50
这中心,那中心,这基地,那园区的武汉其实已经不少了,多捞点新能源、消费电子,云计算相关的产业回来,止 ...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非同一般,一旦批下来,大科学装置起码还能再建3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9: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不说一步到位,搞定科学中心。能借此东风,国家再认可三家大科学装置。也是一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9:1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luenoah 于 2020-6-7 19:22 编辑
天下楚人 发表于 2020-6-7 19:17
先不说一步到位,搞定科学中心。能借此东风,国家再认可三家大科学装置。也是一样的


就目前发改委这调性    你不自己砸钱搞出点东西就想让他认可相当难       不能和原地飞升科学中心的地方比     找部委多搞点钱是真的   自己先把东西建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9:21: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筱河潺潺 发表于 2020-6-7 17:55
今天中午在汉街堂食感觉部分店已经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了,12点不到就需要排队等位了,来拿外卖的小哥也是络绎 ...

昨天用了两张,一次堂食减了1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9: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bluenoah 发表于 2020-6-7 19:19
就目前发改委这调性    你不自己砸钱搞出点东西就想让他认可相当难       不能和原地飞升科学中心的地 ...

是的。同步辐射前期投资就需要20多个亿。看从哪能搞到这个钱。而且这个得快,北京,上海,合肥都在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9: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6-7 19:43 编辑
foxicreat99 发表于 2020-6-7 18:50
这中心,那中心,这基地,那园区的武汉其实已经不少了,多捞点新能源、消费电子,云计算相关的产业回来,止 ...

不能这样简单看问题。

部委在国家创新基地体系中的话语权之争中,如果我们站队站得好,捞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成功率会更高。



因为之前国家已经明确要求,根据整合重构后各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功能定位和建设运行标准,对现有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基地和平台进行考核评估,通过撤、并、转等方式,进行优化整合,符合条件的纳入相关基地序列管理。

同时,按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布局要求,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择优择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国家级基地,严格遴选标准,严控新建规模。加强与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相互衔接,推动设施建设与国家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发展的紧密结合,强化绩效评估,促进开放共享。



具体到“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和”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虽然你看来都是“创新中心”,但其实争夺的是”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这个新体系中国家级平台的话语权。


新体系要求,对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存量进行评估梳理,逐步按照新的功能定位要求合理归并,优化整合。国家发展改革委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实验室,科技部不再批复新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7年的时候,本来蛋糕都分好了,以前你国家发改委管的,整合组建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前我科技部管的,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但是,国家发改委后来新提了一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这就是要从科技部这边再分蛋糕。

你看文件这么提的:






但是之前科技部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文件这么提的,你看争夺的是不是同一资源。


本来科技部文件规划的是,“十三五”期间,布局建设20家左右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但实际上由于部委博弈,进度非常慢。第一个中心获批一年后才正式注册事业法人实体,2018年才有首批项目签约入驻,到现在全国也就建设了两个。



从今年的文件看,科技部已经低头了,承认了国家发改委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我们站队没站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7 19:34: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期没出具体一揽子计划应该是时机没成熟,匆忙出来实施效果会打折扣,gwy副秘书长督战整个大检测过程,经过评估并上报武汉已经非常安全了,权威专家都出来喊话了,现在时机成熟再谈无症状没有必要了,昨天帝都的发布会是最重要的标志,白皮书已经对整个事件定性,也算了结,后面只有抓紧时间实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9:48: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知道这些所谓的中心,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还是只是多了个名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9: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楚之游侠 发表于 2020-6-7 19:34
不能这样简单看问题。

部委在国家创新基地体系中的话语权之争中,如果我们站队站得好,捞到综合性国家 ...

武汉已经有的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这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后要怎么算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19:5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ccs 于 2020-6-7 20:00 编辑
钟爱科比 发表于 2020-6-7 19:48
我想知道这些所谓的中心,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还是只是多了个名头?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年固定拨款百万量级
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年固定拨款千万量级
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2019年固定拨款2.5亿(不含地方**拨款),相当于5个数字制造装备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总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20: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6-7 20:15 编辑
钟爱科比 发表于 2020-6-7 19:48
我想知道这些所谓的中心,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还是只是多了个名头?

最大的好处是钱。

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是**支持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设立了一批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为增强国家科技实力、提高综合竞争力、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分类资助方式不够完善,现有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存在着重复、分散、封闭、低效等现象,多头申报项目、资源配置“碎片化”等问题突出,不能完全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


所以国家之前出台了两个文件,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分别是《ZGZY GWY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GWY关于改进加强ZY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总体目标是,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改革管理体制,统筹科技资源,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重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


说白了,就是以前拨款的渠道太多太乱,钱花了效果不好,所以干脆打破原有体系重起炉灶搞一个拨款的新体系。



所以GWY发了一个文件《关于深化ZY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根据国家战略需求、**科技管理职能和科技创新规律,将ZY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整合形成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分别是: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4.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

5.基地和人才专项。


根据方案,这五类拨款渠道,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加强项目查重,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ZY财政要加大对这五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的支持力度。





具体到当年三部委联合发文出台《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提到这这那那的“中心”,主要就是讨论怎么从上述文件规定的拨款渠道中(具体是“基地和人才专项”)分蛋糕。

三部委中,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负责执行和操作,财政部负责它们分好蛋糕后给钱。

保证整合方案执行力的是这句话“全面按照优化整合后的“基地和人才专项”运行,不再保留优化整合之前国家科技创新基地经费渠道。”


所以批下来对武汉的好处是,可以用这些名头找部委要ZY财政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资金支持。


别看他们各种文件打补丁说得很复杂,但其实就像生活中很多事情一样,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6-7 20: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6-7 20:20 编辑
cccs 发表于 2020-6-7 19:54
武汉已经有的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这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以后要怎么算呢?

这两个和我们讨论的不是一回事。

科技部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现在就建设了两个。

一个是2016年9月,科技部和国资委批复同意中国中车集团和青岛市共同建设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

另一个是,2018年1月11日,科技部回复北京市《关于恳请支持在京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的函》,原则同意《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批。



你提到的武汉已经有的,其实是“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的概念,和GWY2015年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有关,具体实施由工信部负责。





2016年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出台《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条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考核评估管理办法(暂行)》、《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领域总体布局(2018年新增)》等指导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制造业创新中心顶层设计的政策体系,对创新中心建设的规范性进行了要求。



2016-2020年,我国已论证通过和启动建设1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2020年建设15家的阶段目标已经完成。以下为16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概况。




科技部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一回事,工信部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是另一回事,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 15:23 , Processed in 0.062501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