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20年5月11日(周一)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1 15: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疫情大考后的光谷治理之变
借鉴上海、杭州,用大数据实现“一网统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来源:湖北日报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一场新冠疫情,不仅仅是人类对抗未知疾病的大考,也是城市治理能力的大考。“战时”应对中,上海、杭州等快速反应的城市,恰恰是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上精耕细作并走在全国前列的城市。

武汉东部,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光谷,以“芯屏端网”万亿集群为引领的支柱产业,眼下已全面复工复产,经济动能不断回升。

但这场改变城市命运的“骇浪惊涛”,让光谷加速了一场变革的决心——一定要尽快拥有自己的数字“大脑”,用大数据实现518平方公里辖区的“绣花”治理。

酝酿“光谷大脑”计划

截至目前,光谷常住人口逼近200万大关,面积相当于大半个新加坡。

经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从早期埋头只做高科技的产业园区,到如今产城一体的科技新城,城市变迁不断考验着光谷的社会职能管理和城市精细化治理能力。

这次疫情中,以佛祖岭为代表的光谷众多社区,依托光谷科技优势,率先使用机器人测体温回传数据后台、人工智能替代社区人员批量拨打排查电话、通过北斗定位个人体温轨迹网等,社区局部防控效果显著。但这些分散的数据资源,却缺乏一个“大脑”中枢集中收集并分析反馈,更多时候仍需要依赖“人海战术”去盯防排查。

“社区仅仅是千头万绪的社会治理中的一个方面。”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局(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龚学艺认为,用大数据管理让城市更聪明、让生活更美好,是大势所趋。

2019年底至今年初,东湖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两赴上海,学习考察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同时吸纳杭州“城市大脑”治理经验,谋划“光谷大脑”蓝图,在全省率先探索“一网统管”。

超大城市治理的上海路径

2018年,上海在政务服务上推行“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走出了一条中国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

考察中,遍布上海的超级“神经网络”令光谷震撼——

上海在全市公共区域布设了70余万套安防“神经元”,即时感知推送各类风险隐患,全领域、全天候、全时段为城市安全站岗放哨。在静安区,物联网传感器覆盖了从井盖、电梯到消防栓在内的大量基础设施。

3400余小区全部升级为智能安防社区,加装智能门禁、微卡口、烟感等,不仅入室盗窃“零发案”,连停车阻塞通道、高空抛物伤人等社会治理“老大难”问题也得到破解。

在浦东新区,以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为依托,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平台对接,结合基层治理网格,建立起以“城市大脑”为中枢的智慧化、网格化城市管理体系。该“大脑”接入了109个单位的341个系统,所有政务信息都能在这一平台上共联共享。

今年,上海市级“一网统管”平台将与全市234个街镇、5500多个社区网格中心对接,为基层治理全面赋能。

首个“城市大脑”的杭州探索

杭州是全国最先开始搭建“城市大脑”的城市。2016年,杭州便开启了利用大数据改善城市交通的探索,并以交通领域为突破口,逐步从“治堵”向“治城”迈进。

利用“城市大脑”,杭州上塘高架路22公里路程,出行时间平均节省4.6分钟,约10%;萧山区104个路口信号灯自动调控,车辆通过速度提升15%,平均节省时间3分钟。

在杭州市副**陈卫强看来,杭州“城市大脑”最重要的几个关键词是:互联、在线、智能和开放。

据不完全统计,杭州原有52个**部门及单位共建了760个信息化系统项目,部门间数据互不往来,甚至同一个部门内部不同业务线也不相通,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

“城市大脑”建设启动后,首先打破了数据壁垒,建设大数据平台。想要什么数据,就找数据资源局。在“大脑”统筹下,城市的物与物之间能对话,物与人之间能交流,“在线就是让数据动起来,所有场景都是现在进行时。”

有专家曾畅想,有了“城市大脑”,一个城市未来可能只需今天十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水资源,甚至十分之一的电力,就可以支撑美好的生活。

截至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建成涵盖公共交通、城市管理、卫生健康、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5: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园风雨后 发表于 2020-5-11 11:01
东西湖确诊的病人是住在棚户区!

吴家山三民小区,地图上看看就知道是封闭小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5: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个病例很正常,关键是做到可控制可追溯,早发现早隔离;要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不能一有确诊就停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5: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半数洁净电子厂房中建三局造
在鄂央企为“中国屏”保驾护航
来源:湖北日报

“我们是建设团队,交付雷神山火神山,奔赴新征程,向未来出发!”5月1日晚,由ZY广播电视总台录制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美·劳动美’——致敬五一”特别节目上,24名来自中建三局一公司电子厂房事业部的建设者的声音铿锵有力,豪情满怀。

多年来,我国饱受“缺芯少屏”之苦。二十年艰苦奋斗,“中国屏”成功逆袭,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了2015年以来全国近一半的高科技洁净电子厂房,以速度和品质为国家液晶屏行业的崛起保驾护航。

5月8日,武汉东西湖临空港大道,连绵近1公里的高大厂房引人注目。这是目前全球最高世代线、最大尺寸、最大工艺难度的“中国屏”项目——武汉京东方10.5代液晶显示项目基地。这条去年11月28日交付的生产线,目前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按计划将在2020年底至2021年一季度实现满载生产。

这里有着武汉迄今最大、最高标准的电子洁净厂房。它对生产环境有严格的参数要求——洁净区域内每立方米空气内含有微粒粒径大于等于0.1微米的最大个数不能超过10颗,比ICU病房的标准高10倍至100倍。

中建三局一公司武汉京东方项目经理陈亚介绍,施工时采用格构梁,以格构梁空洞循环过滤空气,建立正压环境,避免外部空气污染,确保在恒温恒湿条件下建立无尘环境。为避免轻微震动毁坏生产状态下纤弱的显示屏,格构梁混凝土平整度标准必须达到2毫米/2米,即任意2米范围内随意测量,其高差均小于2毫米。

“除了工艺精度要求高,高科技洁净电子厂房还具有两个特点。”陈亚介绍,一是体量巨大,建筑面积普遍在40万平方米以上,即不亚于56个足球场大小,厂房单体面积一般位居全球前列。二是工期要求紧,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需在建成后迅速投产,同等体量常规厂房建设需要3至4年工期,高科技洁净电子厂房必须在1年内完工。

据了解,在高科技洁净电子厂房建设领域,自2010年参建中国内地首条自主设计、建设的北京京东方8.5代线项目以来,中建三局一公司“后发先至”,不断提速增效,攻克各类施工难题。2012年独自承建华星光电t2项目后,迅速占据国内半壁江山;2018年组建电子厂房事业部以来,先后承建国内最高世代5条生产线中的3条。

在“新基建”的热潮中,中建三局一公司还接连承建华星光电t3、t4、t6、t7、G11等项目,国家存储器等一系列涉及芯片、LCD、OLED显示面板的多类别生产线,不断刷新全球最大单体厂房面积纪录。

截至目前,中建三局一公司累计承建厂房建筑面积已经超过800万平方米、总合约额超过300亿元,成为当前国内最先进的11代生产线承建面积最多的建设单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5: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际芯片设计巨头全球研发中心将入驻光谷办公

长江日报  今天

11日传来消息,芯片设计工具巨头新思科技,在光谷投建的武汉全球研发中心,即将正式入驻办公,该研发中心是新思科技在海外首次投建的顶级研发中心。

今年二季度以来,武汉复工复产潮起,长江存储、华星光电、天马、中国信科等支柱企业,带动一系列瞪羚企业、隐形冠军,构建光、芯、屏、端、云、网、智生态体系,在风浪中展现出产业定力和生命力。

一束光的“芯”开始
存储芯片、LED芯片、传感器芯片等“芯”矩阵崛起

本月即将入住新大楼的新思科技,是全球排名第一的芯片自动化设计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芯片接口IP供应商。新思武汉在册员工300多人,且90%以上为研发工程师,目前已全面复工,其武汉研发团队预计将扩大至500多人。

芯片设计,位于半导体产业的最上游,是半导体产业最核心的基础。从“芯”开始,在武汉,中国“芯”不断从实验室走向产线。

就在半月前,4月13日,长江存储发布全球首款128层QLC闪存芯片,“芯”跳强劲。

长江存储发布全球首款128层QLC闪存芯片。企业供图

以长江存储为龙头,华为海思光电子、新思科技等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企业集聚,涵盖设计软件服务、芯片产品设计、芯片测试服务等链条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已成规模,“芯”光闪烁,存储芯片、LED芯片、传感器芯片等“芯”矩阵全面崛起。


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在研发实验室工作。记者高勇 摄

武汉敏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复工复产以来,接到多个5G芯片订单,并逐步扩大复工复产规模,加紧生产用于5G基站前传光模块的激光器芯片及探测器芯片;华引芯(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可量产小尺寸Mini LED的产线年内将投建,应用场景包含车载显示、电竞、笔记本电脑、电视等;聚芯微电子疫情期间线上发布的国内首颗自主研发、背照式、高分辨率、用于3D成像的飞行时间传感器芯片,今年夏天即将量产,这为人脸识别、3D建模等高精度应用打开一扇门。

屏、端供应链上下游在汉协同发展
全球两成低温多晶硅显示屏、每天超10万部手机从光谷下线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介绍,武汉华星低温多晶硅显示屏占全球供应20%,为减小对全球产业链造成的冲击,在做好防疫前提下,疫情期间武汉工厂保持正常运转,100多道生产工序后,薄至毫米级的高清屏被切割成各种尺寸,将成为手机、平板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的屏幕。

20多公里外的联想武汉产业基地组装车间,伴随主板、屏幕、摄像头等元件被组装,最快12秒就有一部手机或平板电脑下线。从最初一块主板到一部手机、一台平板电脑,每天超10万部手机从联想武汉下线,九成出口。


武汉华星园区。记者高勇 摄

“我们上游的’芯片’及’显示屏’供应商,如天马、华星光电、长江存储等都在武汉投资设厂或扩建。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在武汉协同发展、同频恢复,疫情未对武汉产业基地的生产齐套性造成明显影响。”联想武汉产业基地负责人齐岳介绍,联想将加强工厂内的智能计划排产和供应链上下游的网络协同化。


运行中的t3项目LTPS•LCD显示面板生产线。记者高勇 摄

除瞄准柔性显示的武汉华星t4产线外,在武汉的武汉天马、京东方武汉等多条新型显示产线也在追赶时间;依托华为、联想、小米等知名终端研发生产企业,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培育。

一只“鲲鹏”乘“云”来
云、网、智连接更快城市超级大脑

要想腾“云”,须先打开“网”关。今年,烽火通信在中国移动5G承载网系统设备项目招标中,取得30%以上的市场份额;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中标全球首条最大规模正式商用G.654.E新型光纤的超长距离省际干线,加速推进5G商用步伐;华工科技旗下华工正源,目前围绕5G前传、中传、数据中心高速光模块均已实现量产,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30%。

03_meitu_3.jpg
4月23日,中国信科-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全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正在正常运转。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依托5G网络技术,无人驾驶、传感器网络、机器学习等布局铺开:武汉开发区人工智能科技园新基建项目,预计5月上旬园区首个完整组团可交付使用,无人驾驶等技术将在此发展;百度、小米、科大讯飞等知名人工智能企业在汉不断招兵买马、加大研发。

“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有两个基础,第一个基础是联接,第二个基础是计算。”一只鲲鹏来,武汉贯通两个“世界”。4月30日,武汉与华为宣布联合打造鲲鹏生态发展鲲鹏计算产业,未来将推动武汉相关需要算力的一些技术企业纳入鲲鹏生态体系。


位于武汉光谷未来科技城的华为武汉研发基地,是一艘引领湖北省和武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科技航母。 长江日报记者高勇 摄

在武汉,涉及算力已有产业链条布局,如大数据“独角兽”TalkingData在光谷投资设立华中研发总部及全国交付总部,中金数据(武汉)超算技术有限公司,未来其大数据中心处理能力将提升至每秒1000万亿次。

华为供应链企业东华软件也在近期宣布,将在武汉打造企业在华中规模最大的研发团队。连着各种智能端的条条信息高速公路,仿佛就像神经元,连起城市大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5:22: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件事出问题主要是89岁的那个3月份发烧没被报上去,相当于筛查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5:33:56 | 显示全部楼层
落落刺 发表于 2020-5-11 15:11
吴家山三民小区,地图上看看就知道是封闭小区。

并不是,这个小区是老小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5: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医生留守武汉,助中德合作抗疫

武汉广播电视台  今天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张思丽雅助中德合作抗疫


央视《朝闻天下》报道张思丽雅为中德交流架起桥




张思丽雅,曾经是德国放射科医生,8年前随中国丈夫来到武汉,现在在武汉同济医院负责国际交流办事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积极奔走,筹集物资、分享抗疫经验,在中国和德国之间架起了合作抗疫的桥梁。



留汉抗疫,成“不睡觉的人”


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后,张思丽雅协助德国**做一些撤侨的工作。在送走了120多名同胞后,她选择留在武汉:“我家现在在武汉,武汉有我的同事、朋友,我还能做一些事情。另外,我对武汉有信心,这里很安全。”



疫情初期,武汉医疗物资紧缺。虽然被隔离在家,但是张思丽雅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德国**和德中医学协会联系,协调对华捐赠事宜,在她的协调帮助下,德国红十字会及**先后向湖北捐赠了14.7吨医疗物资,包括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由于时差,张思丽雅说自己那段时间成了“不睡觉的人”:“每天白天和黑夜都在打电话,我就想帮病人,武汉人都是英雄,我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由于中德时差及各类物资手续问题,张思丽雅和同事在德方专机起飞前连续几夜准备各类文件、德文翻译件,确保一切妥当。2月1日,第一批德方援助物资到达武汉同济医院等主要抗疫医院。



除了筹集物资外,每天,张思丽雅还会接到在武汉的外籍人士的各种电话咨询。在特殊时期,她从医生的角度给他们提供了全面的知识普及和及时心理疏导,并给予医疗帮助。


心系家乡,助中德合作抗疫


全球疫情暴发后,张思丽雅心系家乡,接受了德国媒体的采访,将自己在武汉所见所闻、真实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德国的前同事、医疗机构的专家还有普通民众,提醒大家做好防护。亲眼见证武汉在三个月内控制疫情,逐步恢复正常生活,张思丽雅很有感慨,“封城的效果很好,戴口罩、做好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张思丽雅的德国前同事经常会咨询她一些关于重症新冠患者救治的问题,同时,作为中德-德中医学协会的联络人之一,她也收到德国多家医院、医学院的请求,希望了解武汉同济医院的救治方案。



作为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同济医院专家组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在张思丽雅的协调组织下,同济专家团多次视频连线德国耶拿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德中医学协会等,在线上分享抗疫经验,还直接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手册(德语版)分享给德国同行。20多家德国医院收到了“同济方案”,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抗击疫情起到了重要帮助作用。

“抗击疫情是全人类共同的目标,武汉已经复工复产,未来世界会越来越好。”这就是张思丽雅的抗疫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5:3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头发好长 发表于 2020-5-11 13:22
这个确实是新闻帖,但确实是武汉当前无法回避的必须要面对的,理性看待就可以,不要过分夸大,也没有必要忌 ...

这种讨论口水战每天微信群里一大堆
就想找个清静的地方看看新闻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5: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下子完全归零是不可能的,全民普查也没有意义。坚持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该干啥干啥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6: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武汉市卫健委每日的报告,单日最大的核酸检测量是8万6千次,目前平均每天核酸的检测量大概是在6w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6:53: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司全资子公司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收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关于拨付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经费补助资金的通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财政局向武汉天马拨付研发经费补助资金5,000万元。截止本公告日,武汉天马已收到上述补助款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6: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零星散发的, 不可不防, 但也决不让因为几个病例让武汉解封复工复产的节奏放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8: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天来的风 发表于 2020-5-11 15:39
这种讨论口水战每天微信群里一大堆
就想找个清静的地方看看新闻贴。。。

新闻贴都是篇幅比较长的、且大多数都是标题标红处理的,其它的你可以完全无视,划几下屏幕也是很快的,浪费不了多少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1 19: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rcherone 于 2020-5-11 19:39 编辑

不多说了,武汉已经决定开展全员普查了,起码要覆盖大部分人,这对武汉市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举双手支持。
至于那些说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当时为了提高检测能力,一个星期建好一个火眼实验室,新增3万检测能力。武汉现在每日检测能力是在9-10万人份,真要下决心搞全员普查,这个检测能力再提升几倍问题不大的,国家现在也是支持干这个事情,所以这方面能力完全不用担心。
至于有人说是否有意义,不予评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14:44 , Processed in 0.07233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