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HBU_David

[文物保护] 【东大街】147号 照相馆 | 150号 商铺 | 189号 魁盛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4 09: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华大街市东大街和西大街的分界线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4 12:43:3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10/22/5615448_720915238.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4 13: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城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4-10 14: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HBU_David 发表于 2020-4-4 12:4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10/22/5615448_720915238.shtml

不是还有于公祠吗,应该就是他老人家。王文成公庙(原位于市府前街)是王阳明,在浙绍会馆旁边,他是浙江人。曾国藩的祠堂应该在湖广会馆内,他是湖南人。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0 17: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0 17: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17: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大街:文化气息浓郁的“老保定闹市”
东大街与西大街贯通,两条街以城中心的税务角为界。东大街长700余米,贯穿了旧时保定的东半城。
说起保定城最有名的古迹,必定要提到大慈阁。这处始建于北宋年间的寺院堪称古城保护的象征,在2006年成为国保单位。2015年,《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让大慈阁素面名扬四海,也让这处古迹为更多人所知。
大慈阁的“后背”,就紧邻着东大街的南侧。它的后身还有一座始建于明代的关帝庙,这是一座全国罕见的的“倒座关帝庙”,坐北朝南,庙门就开在东大街上。
东大街同样有着深厚的衙署文化和商业文化底蕴。清代,保定通判署、河盐捕局和后营守备署曾选址在此,还建有李鸿章公馆、曾国藩祠堂等。后来,直隶省会从保定迁往天津,东大街上的衙署多被商贾收购,逐渐成为商号林立的“闹市”,银行、药店、杂货铺、饭庄百业杂陈。
闻名河北的“百年清真老店”中和轩饭庄,就肇始于保定东大街。
清同治年间,中和轩创始人满恒丰到保定谋生,他做的牛肉**味美鲜香,在当地大受欢迎。之后,满恒丰扩大经营,把店铺搬到东大街,正式定名“中和轩饭庄”,菜品独特的风味让达官显贵们趋之若鹜。
经济的繁荣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清末民初的东大街,是保定文化气息最浓郁的地带之一。
光绪年间,保定市天主堂在大慈阁以西建起,成为天主教保定教区的主教座堂。这一时期,摄影技术也随着宗教的兴盛传入保定。
1908年,专职为天主堂拍摄宗教活动照片的谷进臣,在东大街上开设了保定最早的照相馆——福音照相馆。之后,越来越多的照像馆在东西大街上集聚,形成了保定的摄影中心。
同一时期,东大街上很多原有建筑被改建成演艺场所,湖广会馆戏院、洞阳宫戏园、三晋会馆戏楼、洞天茶园等一众剧场林立,留下了不少文化名人的足迹。梅兰芳、荀慧生、余叔岩、马连良等大师名角都曾到东大街的戏院演出。
现如今,东大街上的传统戏园大多凋零,仅“大舞台”延续至今。这座建于1914年的戏院是保定市建成最早、规模最大的商业性剧场,曾一度成为北方昆曲艺术中心,韩世昌、王益友等昆曲大师常年在此演出,不少北昆名家在这里成名,也让这一古老剧种在保定人心中扎下了根。

http://zhuanti.hebnews.cn/2018-05/24/content_689364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2 17: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BU_David 于 2020-4-12 17:53 编辑

东大街是一条西起税务角,与西大街相连,贯穿东半城的旧城主干道路,长700多米。

初建于宋淳化年间,清朝时期街中曾驻有保定通判署、河盐捕局和后营守备署。
清中叶以前,税务角以东到大慈阁左近街段是保定城内最早的商业闹市,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建立保定军校后,军校学员出入城内,必走此街,有“西城学生东城兵”之说,使东大街繁荣起来。
到1923年军校结束时,是东大街的鼎盛时期。

东大街两侧店面比肩而立,建筑特点大致可分为三段:
税务角至北大街口,以中式板格门窗、顶部饰以雕花檐板的单层铺面为主;
北大街口以东至撒珠胡同段以中西合璧式拱形门窗、高高的防火墙、女儿墙构建的单层或二层门面为主;
撒珠胡同以东则为中式板铺和中西合璧式单层门面,间有高墙、大门、大院,接近东门处又以民宅民居的平房为多。

东大街的店铺以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商号和手工作坊为主,商号多集中在贵显胡同以西,作坊则密集在撒珠胡同以东。
知名商号众多,其中规模最大的属张家作坊,它创办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能容纳500人同时就餐,除可办大型宴席外,还为宫廷和直隶省府州县衙培训厨师,成为冀菜的源头。

东大街又以文娱场所出名,街中有全市最大的剧场“大舞台”、保定第一家专业电影院“保定电影院”和湖广会馆戏园。

大舞台由保仁水社集资,于1914年修建,1917年正式定名。
场内戏台坐南朝北,东、西、北三面有廊,廊下为厢座,廊上为包厢楼,包厢之间以板墙相隔,座有三层,厢前沿有沿板。在当时是府城演出场次多、邀来的戏班或“角儿”多、演出剧种多的一家大戏园子。大舞台1947年易名“青年影院”,1948年改名“群力剧社”,1949年称“新新大舞台”。

湖广会馆地处扁豆胡同西侧路北,临街是一窄门,门悬“湖广会馆”匾,进门一胡同,胡同底是一东向大门,门内即是戏楼。戏楼是会馆的主建筑,它集南北建筑之长,又仿京式会馆建造。新中国成立后,湖广会馆由花纱布公司占用。

保定电影院原址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所建“三晋会馆”,1938年冬,日本人将会馆前部改建成影院,定名“保定电影院”。1945年,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夫人罗仪凤主办的“四维剧社”由南方迁保,占用保定电影院,改为剧场,但仍兼放映电影。1948年11月保定解放,恢复影院,易名“群众电影院”。1953年在县学街新建保定电影院,群众影院废弃,该址由保定织绒厂占用。

如今,东大街经过二期规划改造,除保留个别门面外,街道两旁已全部建起二至三层的楼房,旧貌不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21: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21:5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21: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6 21: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 11: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漫话古城」老街的记忆——东大街记昔
保定方志 2017-08-26 22:40:46

东大街是一条西起税务角,贯穿东半城,与西大街相连的通衢道路,长700多米。

初建于宋淳化年间,清朝时期街中曾驻有保定通判署、河盐捕局和后营守备署。

清中叶以前,税务角以东到大慈阁左近街段是保定城内最早的商业闹市,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立保定军校后,军校学员出入城内,必走此街,有“西城学生东城兵”之说,使东大街异常繁荣起来。
到1923年军校结束时,是东大街的鼎盛时期。

东大街两侧店面比肩而立,建筑特点大致可分为三段:
税务角至北大街口,以中式板格门窗、顶部饰以雕花檐板的单层铺面为主;
北大街口以东至撒珠胡同段以中西合璧式拱形门窗、高高的防火墙、女儿墙构建的单层或二层门面为主;
撒珠胡同以东则为中式板铺和中西合璧式单层门面,间有高墙、大门、大院,接近东门处又以民宅民居的平房为多。


东大街的店铺以经营日常生活用品的商号和手工作坊为主,商号多集中在贵显胡同以西,作坊则密集在撒珠胡同以东。
当时的知名商号有:太和祥茶庄、宝安堂药店、国光文具店、宝书成笔墨店、东华斋糕点铺、永生祥干鲜店、聚兴顺海味杂货店、聚合成酱园、田宝恒布线店、中华昌皮件厂、中和轩饭庄、张家作坊(饭店)、仁德成粮店、长发油坊、文成瑞煤铺、上三元蜡店、德顺风箱铺、茂盛恒铁铺,还有保仁水社、保定银行等等,可谓百业杂陈。
这些商号中规模最大的属张家作坊,它创办于清咸丰元年(1851),有员工82人,能容纳500人同时就餐,除可办大型宴席外,还为宫廷和直隶省府州县衙培训厨师,成为冀菜的源头。

这些店铺中长期以来流传着不少诚信为本、忠厚待人的故事。

上三元:曾任直隶总督的方观承,安徽桐城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父方式济因文字狱获罪,全家被流放到黑龙江宁古塔,方观承弱冠时回到金陵(南京)寄食清凉山寺。秉性至孝的他每两年必徒步乞讨从金陵到黑龙江探望一次长辈,保定成了他过往的必经之地。一年冬天正值天降小雪,他病倒在保定东大街头,当时开小蜡铺的满姓掌柜见状,把他扶进店内,问明情由后,留在了店中,直至来年春暖才让他离开。后来方观承做了直隶总督,来到保定第一件事就是用他上任所收贺仪贽银暗报了昔日上三元留养之恩,又书匾以赠,使上三元一下成了名满全城的大蜡铺。

袜子孙:清末民初,一孙姓寡妇在东大街开一小店,以做布袜为生(当时没有针织袜),她做的袜子结实、美观、穿着舒服,堪称物美价廉,很快出了名,人称“袜子孙”。时任师长的冯玉祥一次转到袜子孙店内,经过对制袜的详细了解和当场检验,证实孙氏袜子确实货真价实,于是一下定做了三万双。此事传开后,京、津及邻省各行各业多有订货者,孙氏雇佣了百十号工人成立了保定府第一家联营厂,从此,袜子孙成了保定“四大商号”之首。

中和轩:清同治九年(1870),山东回民满恒丰来保谋生,在大纪家胡同租小铺卖牛肉**。光绪二十四年(1898)慈禧调回族将领董福祥部一万甘军入京勤王,驻军保定。其驻地距中和轩较近,将士又多系回族,故前去用餐的人常常座无虚席。于是满氏把店再次搬迁,在东大街税务角附近租用二套大院经营,正式定名“中和轩饭庄”。扩大后的饭庄有多种清真菜肴,当时赫赫有名的军政要人、达官显贵无不光顾,并经常去宴饮。1921年曹锟南关花园竣工,设宴庆祝,备了满汉二种席面,中和轩承包清真席。开席后,客人见清真席做工精良、鲜美独特,纷纷就坐用餐,使大灶席冷了场。


东大街又以文娱场所出名,街中有全市最大的剧场“大舞台”、保定第一家专业电影院“保定电影院”和湖广会馆戏园。

大舞台由保仁水社集资,于1914年修建,1917年正式定名。
场内戏台坐南朝北,东、西、北三面有廊,廊下为厢座,廊上为包厢楼,包厢之间以板墙相隔,座有三层,厢前沿有沿板。当时演出,开演前要先“摆台”,然后打“三通”,开演后先唱小段,压轴大戏最后演。
演出接近尾声,站在剧场门外“挂对子”(指不买票看蹭戏)的人可以进场过会儿戏瘾。
演出结束后,有两个头戴官帽,身穿“茶衣”的戏外演员向观众作揖致谢,然后吹唢呐,全场结束。
大舞台在当时是府城演出场次多、邀来的戏班或“角儿”多、演出剧种多的一家大戏园子。
大舞台1947年易名“青年影院”,1948年改名“群力剧社”,1949年称“新新大舞台”。

湖广会馆:地处扁豆胡同西侧路北,临街是一窄门,门悬“湖广会馆”匾,进门一胡同,胡同底是一东向大门,门内即是戏楼。
戏楼是会馆的主建筑,它集南北建筑之长,又仿京式会馆建造,正厅可容纳五六百人,东、西、北三面起楼,楼下覆廊,楼上是女席,为包厢座,可容二百多观众,戏楼南面正中是中国传统伸出式舞台,舞台不设天幕和边幕,观众可以从东、西、北三个方向看演出。
湖广会馆以上演评剧(蹦蹦儿)为主,又多演“才子佳人”剧目,因此女客特别多,楼上常常客满。
新中国成立后,湖广会馆由花纱布公司占用。

保定电影院:原址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所建“三晋会馆”,1938年冬,日本人将会馆前部改建成影院,定名“保定电影院”,该院在当时是一座现代化影院,场近方形,后半部建起楼座,场内排位单坐,由楼上后部正中放映室放映。
电影开映前,需响铃三次,第一次为“预备”,第二次铃响绿色护幕缓缓拉开,第三次铃响正式映出。
开映后先映短镜头新片介绍和广告幻灯片,然后才是正片。
1945年,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夫人罗仪凤主办的“四维剧社”由南方迁保,占用保定电影院,改为剧场,但仍兼放映电影。
1948年11月保定解放,恢复影院,易名“群众电影院”,1953年在县学街新建保定电影院,群众影院废弃。
该址由保定织绒厂占用。

如今,东大街经过二期规划改造,除保留个别门面外,街道两旁已全部建起二、三层崭新楼房,旧貌不复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6 10: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洋淀科技城 发表于 2020-4-4 09:12
永华大街市东大街和西大街的分界线吧。

莲池大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2-6 10: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4 00:28 , Processed in 0.07229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