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广州医疗信息专辑(全国三大医疗高地之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1 22:2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人大代表、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创建一流“国际眼科医学中心”
羊城派2024-03-09 13:50
       《2024年国务 院政 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深有感触,“党的十八 大以来,党中 央、国务 院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文件和改革措施,对促进国家科技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松今年参会便带来了进一步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科技自立自强的相关建议。此外,他还建议依托国内高水平眼科中心,创建世界一流的“国际眼科医学中心”。
       优化科研经费管理
       激发科研工作者和所在单位活力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高松在无机化学领域深耕三十多年,对于如何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尤为关注。近年来,他对当前影响我国科研创新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分析比较了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及地区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的经验做法。
       “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然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科研项目管理对研究目标、任务和成果有明确要求,对科学研究自 由探索的‘包容度’仍不足。”高松告诉记者,一切凭票报销使用经费的方式,审计机构对项目资金使用相关性的刻板要求,以及多头重复检查、检查标准不一致等问题,加重了科研人员事务性的压力和责任风险。
       高松介绍,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为科研活动提供人员聘用、水电、房屋、大型公用仪器设备等保障性资源,是科研人员正常并可持续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托。然而目前各承担单位运行成本得不到有效补偿,非常不利于持续激发科研承担单位的组织创新活力。此外,还普遍存在信息公开和科研诚信制度等配套制度缺失或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
       对此,高松借鉴了国内外典型做法,提出了优化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的解决方案建议。首先,要赋予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研人员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等更大的自主权,激发创新活力。一是结合科学研究特点,按研究类型进行分类管理。例如对于基础研究类项目,减少对项目中期检查与考核,鼓励长期潜心研究。二是扩大科研经费“预算包干制”试点范围,尤其对青年学者前期科研项目更多实行“预算包干”制,鼓励青年学者找准研究方向。三是建立国内统一的科学合理的审计验收检查标准,减少各级管理部门重复多头检查,让科研人员的精力更多回归到科学研究,同时降低国家整体行政成本。
       其次,高松认为要完善运行成本补偿机制,激发承担单位积极性。他建议准确定义间接费用的内涵和细项并逐步增加间接经费的比例,明确规定间接费用中可用于补偿承担单位运行成本的比例;适当调整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开支范围,给承担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允许直接经费用来分担与项目运行相关的日常水电和实验室使用成本;扩大科研结余资金的使用范围,允许按照承担单位自有资金使用,分担人力、房屋、水电、研究生培养费用等运行成本。
       最后,高松呼吁健全科研诚信机制建设,健全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科研诚信与项目申报管理、全国个人征信挂钩的机制,保障科研长期健康发展。
       创建一流“国际眼科医学中心”
       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眼科学院

       致盲眼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全球目前有超过22亿人存在视力损害或失明。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与年龄相关的眼病剧增,据估算,眼病每年造成7万亿元的社会经济负担。
       “现有的眼科诊疗服务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眼健康维护和眼病诊疗需求,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显著。我国还有约六亿近视人群,严重影响民族素质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高松表示,多数眼病发生机制不清,目前仍难以实施有效预防,这依然是世界性难题。此外,眼科现有高端诊疗设备和药物主要依赖进口,极易被“卡脖子”。
       为了提升眼病的防治水平、解决全球重大眼科医学问题,高松建议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依托国内高水平眼科中心,创建世界一流的“国际眼科医学中心”,具体包括以下目标:
       一是建设一流眼病诊疗平台,不断降低眼病致盲率和近视率,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提升我国疑难危重眼病的诊治能力,构建全而精的疑难眼病诊疗体系,探索延缓白内障和老年黄斑变性等年龄相关眼病进展和降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及高度近视比例的有效疗法。结合“百千万工程”,将优质医疗资源和适宜技术下沉,促进区域医疗卫生协调发展。
       二是构建国际眼科医学研究和研发转化平台,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引领国际前沿科技领域。依托眼科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眼病早期防治和近视眼发生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探索新机制新靶点;结合人工智能、数字孪生、遥感技术、干细胞、生物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开展眼病机制基础研究和数智化群体防控研究。开展高水平“以我为主”的科研合作,夯实交叉研究实体平台和科技基础能力建设。
       三是推动建设高层次复合型新医科人才自主培养平台。一方面加快本土跨学科融合的人才培育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吸聚全球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鼓励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着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在多学科和跨院系交叉、医教研产融合、拔尖人才自主培养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医—教—研—产—管”的良性循环。
       四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依托已有的国际眼科学术组织——亚太眼科学会总部(自2014年)、亚非眼科学会主 席单位(自2020年)和世卫组织眼健康与视觉合作中心(自2023年)平台优势,深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全球首个国际眼科学院。目前筹建中的国际眼科学院已形成联动亚太、亚非眼科学会成员国的国际导师团队,已吸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优秀学员。学院将实施国际标准且因地制宜的全球眼健康培训,提升国际服务能力,并开展防盲公共卫生领域重大难题的国际联合攻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4 23: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一院与香港医管局签署合作协议,将推动医护互访交流
南方Plus 2024-03-13 21:36
       3月13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与香港医院管理局(下称“香港医管局”)举行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双方在人员互访交流、医疗人才培养、临床科研等方面达成合作,共同探索湾区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香港医管局负责管理香港公立医院和其他公立医疗机构及单位以及相关的医疗服务。仪式上,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山一院院长肖海鹏,香港医管局代理行政总裁邓耀铿代表双方签约。今后,中山一院与香港将就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发展等共同关心的课题开展交流访问及专题研讨,同时,双方将建立人才培养及双向交流的渠道和机制,以促进临床和医疗管理等方面专业人才的交流与培养。双方还将积极探索临床科研等其他领域合作。
       肖海鹏说,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周年,在此背景下,中山一院与香港医管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能够促进双方在资源许可和能力所及的前提下,通过互相借鉴、优势互补而展开不同范畴的合作,以提升中山一院与香港医管局的医疗服务水平及质量,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根据协议,中山一院将选派专科医生前往香港进行交流,未来还将扩展到护士。“香港的医生培训体系完善,对促进内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有很大帮助;内地人才储备多,双方优势互补,今后可以从人才培养的合作拓展到专科、医院乃至医学院和大学的合作,共同探索湾区高质量医学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肖海鹏说。
       在香港特区**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看来,此次合作对于推进大湾区医疗融合发展、医学人才的同质化培养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他还透露,医管局正与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推进第二批交流项目,预计会有逾百名来自广东不同城市的医护人员赴港交流,并涵盖更多医疗专业领域。
近年来,中山一院与港澳医疗机构交流合作密切。此前,香港医管局在广东省卫健委的支持下推出“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计划”,中山一院参与计划,香港医管局及中山一院互派医疗人才进行交流学习。
       2023年2月,中山一院正式成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成功探索并打通了“港澳药械通”医疗器械落地内地公立医院的渠道,也让大湾区内地居民可以便利地用上国际最新的药品和医疗器械。目前,医院已获批多种药械并预备投入临床使用。
       今年2月,中山一院及中山一院南沙院区获纳入香港“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试点医疗机构名单,预计今年下半年可陆续开展服务,标志着香港医疗福利辐射至大湾区全域,是跨境医疗的重要进展。
       据了解,近年来中山一院每年接诊数千名香港患者。仅去年一年,医院接待的香港患者便超过6000人,其中有2500余人为65岁以上长者。此外,一同加入“试点计划”的中山一院南沙院区于去年3月底开始运营后,也为更多香港患者提供了便利的医疗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4 23: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出海”!广东省中医院中德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
2024-03-14 21:46 来源:南方网
  3月14日,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德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广东省中医院与德国富尔达大学附属医院、德国埃森米特医院(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学医院)、德中健康管理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与意向书,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品牌传播、中西医融合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中医药走上国际舞台探索广东路径,献礼广州中医药大学百年校庆,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建设贡献力量。
  德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亚娜·路德维希,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书 记陈文锋,广东省委外办(省政府外办)副主任仓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易学锋,广东省商务厅二级巡视员龚志宏等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主持。
  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表示,广东省中医院作为中国规模最大、服务患者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中医医院,致力推动中西医交融,构建人类完美医学,为全人类健康贡献中医药力量。在德国医院协会引荐下,医院已连续3年与德中健康管理协会合作,通过共同举办中德中医药大会,开展海外宣传,吸引众多德国医疗机构、中医药爱好者关注,双方在推动中医药深度合作方面建立了坚实的基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喜迎建校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广东省中医院携手富尔达大学附属医院、德国埃森米特医院、德中健康管理协会共同推动中德中医药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将借助广州中医药大学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流的人才力量,培育优质的国际科研项目及优秀的国际型人才队伍,共同推动中医药更好服务中德两国卫生健康事业。
  德中健康管理协会会长米歇尔·德拉海姆表示,非常高兴来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广东省中医药基石的广州。德国非常希望携手广东省中医院在中医药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特别是围绕中医药应对社会老龄化带来的挑战。今天与广东省中医院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在文化交流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更标志着德中两国之间更加紧密的医疗合作迈出一大步。接下来,合作方将通过各自在医疗健康领域的经验,共同推动德中中医药发展,努力成为医疗领域国际合作的典范。
  本次德方代表团由研究所、医院和诊所组成,自3月11日起在广东省中医院进行了为期3天的实地考察、交流,围绕中医药如何进行防病治病的实例和成效、中西医结合优势病种、中医药在两国医疗卫生合作中的优势作用等方面,走近多个专科进行深入了解。
  “通过实地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方面做的工作和成果远超出我的预期。”德国埃森米特医院整合医学部主任马克·沃纳认为,本次合作为双方共同开展草药治疗、科学研究、中西医结合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合作搭建了桥梁,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据了解,广东省中医院于2019年获评成为国家首批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是广东省获批基地中的唯一一所医疗机构。2023年,医院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发生金额超过5000万元,其中境外人员来院进修学习700多人次,境外人员来院就医4.5万人次,同比2022年大幅上涨。基地荣获“广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十大实践案例奖”,被广东省商务厅评为“2023年广东省服务贸易优秀案例”。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微信公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8 20: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8年磨一剑!中山眼科中心重大研究成果在《细胞》见刊:有望治疗遗传性致盲眼病
2024-03-16 20:43 来源:南方网
  “视网膜是一层紧贴眼球后壁的薄膜,也是我们的眼睛接收、并且向大脑传递光信号的结构基础。而发生在视网膜上的损伤,则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视力丧失。” 3月16日,中山眼科中心举办眼病防治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发布暨创新人才交流会,分享科研突破进展。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等科研单位组织科研人员进行了8年的科研攻关,于近日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团队首次发现,长期以来被认为纯粹是遗传性的眼部疾病——“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可能部分是由逃离肠道并传播到视网膜的细菌引起的,而使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可能能够有效防止此类毁灭性的致盲疾病。
  该研究发现了CRB1基因突变相关视网膜变性的发病机制,并表明抗菌药物有可能治疗这种毁灭性的致盲疾病。2月26日,中山大学魏来、张峰、魏泓及伦敦大学Richard RW Lee为共同通讯作者在《细胞(Cell)》在线发表题为“CRB1-associated retinal degeneration is dependent on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from the gut”的研究论文。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是工业化国家工作年龄人群失明的最常见原因。它们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具有250多个相关基因和广泛的临床表型,其发病通常从出生到成年早期不同,对患者及其家庭具有终身影响。
  虽然统称为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但这类疾病非常复杂多样——与之相关的基因有超过250个,临床表型也极为广泛。但不变的是,这种多发病于儿童及青少年阶段的疾病对患者造成的视力损伤会持续终生,并且几乎无药可医。
  为此,研究团队聚焦于CRB1基因突变。CRB1是一种参与细胞间粘附连接复合体功能的重要蛋白,此前的研究已经证实,CRB1基因突变会导致视网膜变性,其中最常见的是Leber先天性黑矇(LCA)和视网膜色素变性(RP)。在全球范围内,10%~15%的Leber先天性黑矇以及4%的视网膜色素变性均归因于CRB1突变。因此,如果能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将有助于减轻遗传性视网膜变性造成的失明负担。
  按照传统观点,由于保护屏障的存在,眼睛应该和大脑一样,是细菌难以进入的“禁地”。“我们花了近两年的时间,对Rd8小鼠进行了无菌化,发现在无菌环境生长的Rd8小鼠没有眼底损伤,它们的基因型并没有改变,说明Rd8小鼠视网膜上的退行性改变是细菌依赖的,”魏来教授表示,“这是整个研究最关键的突破点。”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开始探索CRB1基因突变造成细菌依赖的视网膜变性的机制。他们在最新研究中通过对Rd8小鼠的观察发现,有7种细菌现身于视网膜变性区域,其中多达5种是已知的肠道细菌;而正常视网膜区域则没有细菌出现。
  那么这些本应存在于肠道里的细菌,是怎么跑到眼睛里的?魏来介绍,从肠道到视网膜,有两道阻止细菌随意穿行的屏障。第一道是结肠肠上皮屏障,可以阻止肠道菌群进入血液;第二道是血-视网膜外屏障,就像血脑屏障一样,将血液中的细菌拒之门外。也就是说,CRB1突变很可能同时破坏了这两道屏障,才会造成视网膜受损。
  这样,两道屏障被CRB1突变以相似的机制相继击破。这一出人意料的发现,也为这部分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潜在策略。
  研究团队成员介绍,该项研究成果首次为CRB1相关遗传性致盲眼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全身应用抗生素或肠道局部的基因治疗均可有效减轻视网膜损伤。同时,本项重大研究成果通过加强对疾病机体的认知,面向需求开发出相对能够解决这些疾病机制的先进治疗手段,将在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起到重大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19 16: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首例!试管婴儿基因测序技术成功阻断问题染色体传递
2024-03-19 14:08 来源:南方网
  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传来喜讯,一对夫妇通过应用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PGT)成功阻断环状染色体向子代传递,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孩子,孩子出生已满百天。
  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一方基因变异
  小雪28岁,丈夫29岁,两人步入婚姻殿堂3年迟迟不孕。在外院经历了三次人工授精均失败,进一步检测发现小雪71%的细胞染色体是正常的,29%的细胞17号染色体形成了一个环状。环状染色体是人类很罕见的一类染色体结构畸变,携带者一般生育率较低,会承受不孕不育、高发的反复流产或生育畸形儿等风险。这可能就是小雪多年未孕的原因。
  初诊时,任姿副主任医师发现小雪身体和腿部均有牛奶咖啡斑,并表现出轻微的语言发育障碍,与17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表型吻合,但小雪的父母染色体均正常,因此确定小雪为新发的染色体结构变异。
  在面诊男方时,发现男方KMT2A基因存在一个新发的致病变异。小雪夫妻一方染色体异常,一方基因变异,在这种情况下,想要生育一个完全健康的孩子非常困难(染色体和基因均正常的理论概率极低)。然而,夫妻双方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同时也希望能够阻断染色体病和单基因病在家族中的传递。
  200倍!环状染色体单体型构建取得突破
  2022年2月,在生殖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梁晓燕教授、中心主任方丛主任医师的带领下,任姿副主任医师、徐丽南副主任医师、李小兰主治医师及PGT检测室张志强主管技师、何姝婧主管技师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团队进行了多种常用检测方法的尝试,结果都不尽人意。
  最后,团队开发了针对环状染色体检测的基于链读测序的长片段二代测序方法。经过技术改良后,团队对胚胎进行了一体化PGT检测,包括胚胎植入前单基因遗传病检测、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变异检测,成功判断了胚胎环状染色体及致病基因变异的携带情况。共送检11枚胚胎中仅1枚胚胎染色体和基因均正常,异常概率高达90.9%(10/11)。
  全球首例!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和福音
  去年3月,唯一一枚正常的胚胎被成功植入小雪的子宫内,十几天后,验孕结果显示成功妊娠。
  四个月后,中山六院产科主任高羽主任医师团队为小雪进行羊水产前诊断,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6,XN”,不携带环状染色体,同时基因检测显示不携带KMT2A基因突变。2023年12月7日,是小雪夫妇及六院生殖与产科团队非常开心的一天,国际首例“染色体脱环”宝宝顺利诞生,且各项相关评估及检查均正常。
  中山六院生殖医学中心PGT团队基于这类环状染色体构建单体型的技术方法已申请技术发明专利,希望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能为更多饱受不孕和遗传疾病风险之苦的家庭生育健康后代带来希望,同时也为医学领域开辟新的道路。此技术还有望拓展应用至其他有染色体异常和单基因病的夫妇,为更多家庭带来希望和福音。
  任姿副主任医师提醒:如果夫妻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超1年仍未孕,或有不良孕产史,或者夫妻双方或家系成员患有某些遗传病或先天畸形,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的生殖中心进行遗传咨询和检查。染色体异常和遗传病可能会导致不孕、反复流产、胎儿畸形、出生缺陷等问题,及早发现并评估能否采用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干预,这对于预防相关风险至关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21: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预防健康“头号杀手”,中山一院用AI赋能脑心共管研究
南方都市报 2024-03-24 16:39
       随着“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趋势的增强,健康管理正在发展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3月22日,“中AI健康”启航暨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健康体检管理专业委员会换届启动会暨分级健康(慢病)管理技能创新提高班在广州南沙举办。活动现场,中山一院健康管理学院、智慧化脑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心、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揭牌成立,脑心共管研究联盟正式启动
       联合中大继续教育学院
       为健康管理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人才仍然较为缺乏,通过精细化培养专业人才,能够助力健康管理领域的跨越发展。”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洪华表示。
       据洪华介绍,健康管理学院将联合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融合健康管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学科,培养具有前沿健康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健康管理人才。
       学院主要培养三类人才。第一,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帮助专科专家转型为健康管理专家,聚焦疾病早期预防。“我们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因为脑梗塞、脑出血而致残,甚至面临生命危险。即便用上各种先进的医疗手段,也难免遗留多种问题。如果能在早期开始干预这些患者的生活方式,可以很大程度减轻损害。”洪华称。此外,学院还将致力于提升基层医院对健康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第二,在社会中培养一批健康管理工作者。比如,对于组织体检的单位,要培养一些具备健康管理通识的负责人,便于在单位中组织健康管理工作。第三,培养健康形象大使。向社会公众传播健康生活理念、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启动脑心共管研究联盟
       用AI赋能“心脑共治”

       脑和心脏通过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相连,多种脑部和心脏疾病之间具有复杂联系。《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而且复发率、致残率高,有年轻化趋势,社会经济负担重。
       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个部门制定《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实施方案(2023-2030)》,提出进一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目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已开展脑健康管理门诊、心脑血管风险管理门诊、心脑血管疾病多学科门诊,开发心脑血管风险评估医疗新技术并通过院内新技术审批。此外,还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医疗机构开展深度科研合作。
       为丰富“心脑同治”内涵,以脑为主导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至综合管理层面,以血管为抓手,预防多发常见病。活动现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组建的脑心共管健康管理研究联盟正式成立。
       联盟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协作为纽带,围绕脑心共管健康管理研究,凭借健康管理专科及心脑血管风险管理优势,建立全国范围的适宜技术及专业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创新型协同研究、技术普及推广和人才培养,共同提高联盟成员单位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质量和科研水平。
       目前,联盟已吸引了包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暨南大学附属华侨医院、东莞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惠亚医院、玉溪市中山医院等医院加入。
       据洪华介绍,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的诊断和二级预防分属于不同科室甚至不同疾病领域,单一科室缺乏脑心同治、脑心同防总体认知和处理经验。“心血管疾病最初的情况就是出现血管老化,我们希望能够把疾病预防在这一环节。”洪华表示,中山一院健康管理中心将通过健康体检人群建立脑心共管的队列研究,建立脑体检-心脏体检-外周血体检-常规体检的检查模式和病例资料管理,同时建立血-便生物标本库,通过多组学研究方式,以便探究脑心共患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治疗靶点。该研究将结合AI技术,构建规范统一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和以脑-心轴为主导的健康管理体系。此外,健康管理中心还将联合国内多地医院及社区服务中心,共同构建健康体检人群脑心共管前瞻性研究队列。
       开展生活方式医学门诊
       解决“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的麻烦

       “体检发现血脂高后,我坚持了两个月均衡饮食、锻炼身体,第三个月就放弃了。”如今,像这样“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的麻烦,在健康管理中心新成立的生活方式门诊就能解决了。
       “体检后,大家常常会发现一些眼下并不严重、但埋下健康隐患的问题,比如血脂、尿酸升高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通常是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这部分人群,可以转诊到生活方式门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健康管理中心执行主任张亚东表示,生活方式门诊集结了营养科、心血管科、胃肠科、肿瘤科等专科专家,同时还采取中西医结合的特色诊疗方式,每周一、周二、周四下午开诊。医生、护士、以及健康管理学院培养的健康管理师将会对体检人员的特殊问题,定制化解决方案,并提供长期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21: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助力华南康复医疗发展,广州这家医院成为全国康复研究示范基地
来源:金羊网 作者:高焓 谢艳红 张萌 发表时间:2024-03-24 20:50
       3月24日,全国康复研究华南区域中心广州市东升医院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广州市东升医院(广州市老年病康复医院)黄埔区总院举办,该院成为广东省第二个获得授牌的康复示范基地。
       此次广州市东升医院(广州市老年病康复医院)获批示范基地,将有效促进康复资源的流动,提升医院及地区康复服务技术水平,更好造福广大公众。
       记者了解到,东升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03年,拥有“膏、丹、丸、散”等自制制剂。1962年,东升医院首创广州市盲人按摩科,现在是国家盲人医疗按摩规范化实训基地、全国四星级盲人保健按摩示范机构。
       2019年,东升医院开始运营管理广州市老年病康复医院,是广州市属首家老年病康复医院。黄埔区总院开业后,东升医院在总院又增设了中医科门诊、中西医结合病区。如今,该院已发展为拥有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等400人的医院,包含神经康复、吞咽康复、骨与关节康复、肿瘤康复治疗等诸多领域。
       该院康复治疗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治疗中会结合患者病情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除了利用现代化的康复设备,还会根据患者情况联合传统康复诊疗中心给予患者针灸、推拿、拔罐等中医康复治疗方案。
       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对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残联理事,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党委书 记、主任吴世彩观察到,近年来,社会各界越发重视康复医学。
       吴世彩介绍,伤病患者都渴望能恢复到原来的身体健康状态,临床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康复治疗进行得当,就能帮助患者更高质量地生活。“康复医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康复治疗开始得越早,功能恢复的效果越好,其中蕴含着主动健康的理念。”他说。
       吴世彩指出,推动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加强顶层设计,也需要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进来,培养更多康复医学领域的人才。“如果能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我相信康复医学的发展很有前景。”他说。
       据悉,目前全国有7个康复研究区域中心,下设14个示范基地。此次广州市东升医院(广州市老年病康复医院)获批示范基地后,将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康复医疗科研、地方病研究等方面展开多项合作,推动康复技术提升,服务华南地区的患者。“通过布设示范基地,以点带面,从而带动所在区域提升康复医学综合水平。”吴世彩说。
       广州市东升医院(广州市老年病康复医院)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东升医院将充分发挥全国康复研究华南区域中心示范基地作用,以老年病康复治疗为主线,推动康复医疗服务技术高质量发展,将医院打造成华南地区领先的,集医疗、康复、科研、教学、颐养为一体的公立三级康复专科医院,为更多有康复需求的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康复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4 22: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这些中医专科,拿下全国第一!
2024-03-23 22:25 来源:南方+
  3月22日,《2023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在综合评价中,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表现优异,排名第一,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紧随其后,位列第二。



  在各具体学科(专科)的评价中,广东省中医院的中医皮肤病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疫病学以及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中医耳鼻喉科学表现突出,位列第一。广东省中医院在中医肺病学、中医肾病学、中医脑病学以及中医护理学领域同样表现出色,位居第二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中医肿瘤病学、中医妇科学,广东省中医院的中医痹病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男科学、中医康复学等学科,名列第三。
  此外,广东省中医院的中医心病学、中医老年病学、中医妇科学、中医推拿学、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医周围血管病学、中医外科学、中医肿瘤病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中医儿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血液病学、中医急诊学、中医乳腺病学、中医护理学和中医内分泌病学,均进入全国前十。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的中医康复学、深圳市中医院的中医肝胆病学名列第六。
  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共同开展的创新项目,旨在建立健全中医药学术影响力评价长效机制,客观了解各中医医疗机构中医药相关学科(专科)学术发展现状,以评价促发展,充分发挥临床科研在中医医院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助力提升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健康中国建设。自2021年开始,该研究结果每年发布,受到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中华中医药学会称,2023年度中医医院学科(专科)学术影响力评价充分借鉴了实践经验,汇聚了来自行业管理部门、医疗机构等各方的宝贵反馈意见。通过专家论证,评价方案与指标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与优化。此次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所有数据均来自权威数据库或官方机构,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并且可通过公开途径进行核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9 11: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白云颁发首批互联网医院牌照,金沙互联网共享医院平台启用
2024-03-29 09:52 来源:大洋网
       3月27日,广州市白云区金沙街高质量发展大会暨互联网医疗产业招商推介会在金沙互联网医疗产业园举行,金沙互联网共享医院平台揭牌启用。这是广州首个院企互联网共享医院平台,同时也是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新型“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型共享医院,将让居民群众享受到更便捷、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推介会上,6家企业集中签约入驻金沙互联网医疗产业园,白云区首批新型互联网医院获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金沙互联网共享医院平台揭牌启用
       当日,金沙互联网共享医院平台揭牌启用。该平台是金沙互联网医疗产业园携手南方医院白云分院打造的广州首个院企互联网共享医院平台,同时也是首个线上线下一体化新型“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型共享医院。
       “在线上,该共享医院平台主要服务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患者,他们直接在线上找到自己的签约医生开药,在小程序上选好药品,选择医保支付,还可以选择中药代煎、快递送上门的服务,对居民群众来说十分方便。”白云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钟智佳介绍道,“线下的实体医院则由南方医院白云分院的医护人员坐诊,目前可为居民群众提供肤科、眼科、内科、中医理疗等方面的医疗服务。”
       钟智佳表示,目前,已有21家互联网医疗机构入驻金沙互联网共享医院平台,“其中,医院规模的有3家,其余为门诊部。”居民群众在该平台就诊都可享受医保结算,“入驻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已在申请。”
       据介绍,入驻金沙互联网医疗产业园的广州亿生康互联网医院已开通移动医保2.0支付,成为广州市第一家开通互联网医保支付的互联网医院,从而破解了线上问诊医保统筹的难题,让市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医保统筹支付便利。
       金沙互联网共享医院平台揭牌是金沙街互联网医疗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白云区推动医疗健康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环。白云区卫生健康局局长鲍涵慧指出,在金沙街设立首家新型互联网医疗试点产业园,搭建互联网“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了两个创新突破,一是帮助企业以品牌门店和“医疗资源共享平台”相结合的形式,以最低成本依法成立实体医疗机构,满足知名企业对互联网医院命名的品牌需求;二是方便群众就近首诊,跟踪复诊,实现线上线下、门诊住院衔接,破解群众在互联网医院只能复诊的难题。
       活动现场,白云区向首批新型互联网医院颁发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这批互联网医院正式运营,将借助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手段,为百姓提供高质量、便捷的医疗服务。
       6家企业签约入驻金沙互联网医疗产业园
       金沙街坐拥浔峰山、珠江西航道等宝贵生态资源,地处广佛同城门户重要节点,环抱地铁、水运及“三横三纵”道路等立体交通枢纽。自2019年开始,金沙街把特色产业作为突破口,引导培育互联网医疗产业,抢占新赛道,抢抓新机遇,激发互联网医疗企业、医院等各类参与主体创新发展活力,在区委、区**的指导下,金沙互联网医疗产业园成为白云区首个新型互联网医院试点单位。
       据介绍,金沙互联网医疗产业园广泛汇聚药品销售、检验检测、药械采购、仓储物流、人工智能诊断、医疗信息平台、慢病管理、互联网医疗服务、穿戴类设备等业态,在园区内实现互联网医疗全链条聚集,实现医疗健康企业资源互通互享,既解决企业硬件投入问题,也为企业落户园区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金沙街道办事处主任文宇表示,“这是有别于传统互联网医院的金沙模式,在互联网医疗行业中具有较大吸引力。”
       推介会上,6家企业集中签约入驻金沙互联网医疗产业园。“该产业园在政策扶持、医疗科技研发、健康管理服务、医疗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适合各大互联网医疗企业进驻,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金沙互联网医疗产业园总经理陈强介绍,目前已进驻并正常运营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中,绝大部分来自白云区以外,甚至有部分广东省以外的优质企业,极具成长性。
       “金沙互联网医疗产业园是金沙街构建数字经济和生物健康产业重点孵化项目,发展前景广阔。”金沙街党工委**曹镜溪介绍,经过三年的培育孵化,已有21家互联网医疗企业入驻,2023年产值达3亿元,并已成功升规纳统4家企业,产值突破1.2亿元;2024年的目标是园区入驻互联网医院突破30家,产值突破25亿元。
       曹镜溪表示,金沙街将进一步巩固产业基础,根据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全生态产业链发展思路,第二期以金沙巨和智慧健康产业园为载体,将发展体外诊断试剂、可穿戴式设备、医用耗材等特色项目,持续打造具有金沙特色的互联网医疗产业集群。同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继续培育壮大有色金属贸易、现代商贸、数字经济等优势产业,提升产业载体品质,强化招商引资,推动金沙经济高质量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9 12: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门口的“名医院”!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花都院区即将开工
2024-03-28 17:41 来源:大洋网
       2022年1月,花都区人民政府、广州空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签署合作协议三方将在花都区花山镇共建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花都医院签约落地。近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花都院区一期工程(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项目即将破土开工
       据了解,项目总规划用地面积108513平方米,本次立项的一期工程(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967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020平方米,包括新建1栋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拟设置床位400张),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8420平方米(一至四层门诊医技部28824平方米,五至十层住院部1959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9600平方米,以及配套建设的给排水、消防、供电、绿化、道路广场等。
       建设内容包括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花都院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花都医院在内的医疗、教学与科研平台。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花都医院按照三甲中医医院配置。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花都院区将建成国家级中医药产业研发、孵化平台,支持花都区属三级公立医院享受市属医院在科研、重点学科、职称评审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首批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示范中医医院、广东省高水平医院,是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单位、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现有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6个,数量是全国最多的医院之一。国家级重点专科/学科数量位居全国中医医院前列,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4个,国家级名医工作室24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9 12: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方医院增城分院二期建设进度超75%
2024-03-27 18:59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记者日前获悉,由增城区住建局负责的南方医院增城分院二期建设项目正稳步推进中,目前整体进度已完成约75.82%。


       图:南方医院增城分院二期项目施工现场。

       作为广州市增城区“重大民生工程”,南方医院增城分院位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由增城区人民政 府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按三级甲等标准合作建设的综合性医院。
       据悉,南方医院增城分院规划分两期建设。南方医院增城分院一期于2018年11月门诊开诊,2019年2月20日住院部开业,开设专科30个,消化内镜中心、血液净化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介入治疗中心等已相继启用,成立了广州东部首个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中毒中心等将相继建成,全面搭建突发疾病抢救绿色通道,为群众提供高效及时的急危重症救治服务。
       据了解,二期建设项目拟引进高水平医疗技术,助力增城区整体医疗水平及行业地位的提升,结合增城区特色,致力于打造广东省分级诊疗政策落地标杆医院。同时,二期建设项目还针对增城区内尚无高水平系统化肿瘤综合防治平台的特点,拟系统性搭建肿瘤规范化综合诊疗体系,打造肿瘤精准诊疗中心,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整体技术及肿瘤医疗水平,带动医疗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2: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78亩新院区!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就要来了
羊城派 2024-04-01 19:02
       面积78亩!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来了!有了这个新院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可扩容提质,解决目前医院空间不足、专科支撑不足等问题,从而开启医院“一院多区”的新发展模式。
       近日,记者从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建院60周年庆暨专科联盟学术年会上获悉,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与广州市白云区政 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规划用地78亩建设新院区,南方医科大学批复同意医院增挂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的牌子,建设一家综合性医院,预计三年后投入使用
       站在新起点推进一院多区战略
       3月29日上午,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隆重召开建院60周年庆暨专科联盟学术年会。
       活动上,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院长杨斌深情回顾了医院60年的发展历程与取得的成绩,并谋划未来发展方向。“站在建院60年的新起点上,医院将聚焦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一院多区’战略布局,深化专科专病建设,强化公共卫生职能,加快研究型医院建设,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不断扩大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放心、社会满意、群众信赖的高水平皮肤病医院,助力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建设。”
       同时,大会上对建院60周年十大爱院奋斗模范、突出贡献人物、卓越贡献奖获得者进行表彰。
       增挂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牌子
       在活动上,医院举行了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建设项目启动仪式。杨斌指出,新建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是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扩容提质之举,解决目前医院空间不足、专科支撑不足等问题,开启医院“一院多区”的新发展模式。
       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党委副**郑道城向记者介绍,医院与广州市白云区**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白云湖数字科技城规划用地78亩建设新院区,南方医科大学批复同意医院增挂南方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的牌子,建设一家综合性医院,预计三年后投入使用。
       简短而隆重的庆祝仪式后,医院举办了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专科联盟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学者云集广州,就皮肤学科发展前沿问题和热点技术,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多个议题进行授课,为与会者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余德文、全国皮肤学界知名专家、皮肤科泰斗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终身教授朱学骏、原安徽医科大学校长张学军、中南大学常务副校长陈翔、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张玉润等参加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3 22: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期检查获“优秀”评价
南方都市报 2024-04-01 12:41
       3月30日上午,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广州举行,实验室建设成果显著,中期检查获“优秀”评价。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伟介绍,实验室通过聚焦湿证与重大疾病紧密结合开展研究,不断创新机制、突出岭南地方特色,现已建设成为吸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平台建设与运行管理重大项目立项、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学术委员会审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主持。专家组一致通过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认为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2023年建设,进一步完善了湿证标准体系,建立了万人湿证自然队列,构建了果蝇及小型猪湿证相关动物模型,建立多组学共性技术平台,开展了系统的临床研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实现新药转化,建设成果显著,完成了本年度考核指标。实验室中期考核获“优秀”等次。学术委员会审议同意增补国医大师林毅教授为本届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会上举行了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二批工作站授牌。实验室主任陈达灿教授为新设立的广州工作站、珠海工作站、山东工作站、内蒙古工作站和喀什工作站进行授牌。这标志着实验室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研究的区域合作与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17:43: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24广东国际医疗服务推介会在广州举行
广州日报 2024-04-03 20:49
       4月2日下午,2024广东国际医疗服务推介会在广州举行,30多家外国驻穗总领馆近60位官员及家属参加活动。围绕医院建设、优势学科、国际交流以及国际医疗服务等议题,广东14家知名三甲医院院领导、相关专家与驻穗领馆嘉宾进行了交流。现场主办方设置了参会医疗机构展台,让外国嘉宾近距离了解各医院医疗特点和亮点。
       本次活动由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广东省医院协会共同主办。现场,多位外国嘉宾为广州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点赞,并表示将积极推动所在国与广东省、广州市在医疗领域的交流合作。
       14家知名三甲医院亮相:
       持续优化外国友人就医路径,以医疗为纽带促进民心相通

       广东常得风气之先,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前身——博济医学堂是我国最早的西医学府之一。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国际医疗卫生交流合作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推介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等14家医院代表通过专题演讲展示广东高水平医院所具备的专业医疗团队、先进的医疗设备、卓越的科研能力、高效的医院管理、优质的人文服务。
       “全国每5位眼科医生中,就有一位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在推介会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院院长林浩添向在场嘉宾展示了该院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果。1972年至今,该中心共派出120位医护人员援助12个国家和地区,与港澳之间的合作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最近,该中心还派出专家团队到瑙鲁进行实地调研。
       “眼科被我们称为‘小而美’医疗项目。眼睛虽然小,但是一出现问题会很影响老百姓生活。我们到很多国家去提供眼科医疗服务时,收到很多当地老百姓的感谢。比如白内障等疾病患者,做完治疗后产生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林浩添表示,接下来,在医疗服务、研究、教学、培训等各方面都可以持续推进国际合作,开展双向交流。“以前我们更多是从海外输入医疗技术,现在不仅可以输出服务,也可以输出技术。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觉得眼科是可以走在前面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子莲介绍,在国际诊疗服务方面,该院在本部和南沙院区均设立了国际医疗中心,为外籍友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就医服务。在国际医疗合作方面,该院连续多年派出医生到非洲、东南亚等地提供对外医疗服务,并与约60个国家开展了相关医疗合作与交流,通过互相了解、互相学习,以医疗为纽带促进民心相通。
       “通过后期持续深入了解,我们希望能够把外国友人看病的路径优化得更好。”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郭军看来,此次交流活动可以让驻穗领事官员和其他外国友人充分了解广东省内多家医院的综合水平和专业特长;另一层面,也可以通过和兄弟医院之间的交流,学习和优化更好的国际诊疗服务路径和方法。
       中外嘉宾共话合作:
       外国领事官员点赞广州医疗服务,将推动双方医疗领域合作交流

       当天,活动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由专家现场提供针灸、眼科、口腔等诊疗服务,开展面对面咨询。各国驻穗领馆代表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广东高水平医院建设、国际医疗服务的了解和认识,将积极推动所在国与广东在医疗领域的交流合作。
       “广州的医疗服务速度很快、效率很高!”来自赞比亚的驻穗领事官员家属Karen向记者表示,活动上对于国际医疗服务的英文推介很好地解决了外国人在穗就医的一个痛点——沟通障碍,相信今后外国友人在穗就医会更加便利。
       推介会结束后,柬埔寨驻广州总领事馆领事莫倩彤积极地在各医院摊位前和工作人员咨询交流,收集了满满一摞宣传资料。“这些就医信息对我们来说非常实用,我回去要和同事朋友们分享。”来穗一年多的时间里,莫倩彤曾到本地医院就医,在她看来,广州的医院就医环境很好,医护人员都很认真负责,医疗水平高。“接下来,我也会梳理今天在会上获取的信息,致力推动柬中之间的医疗合作与交流。”
       广东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陈广俊表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广东在国际交流合作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东省友协以加强广东省与各国民间友好交流为己任,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增进各国驻穗领馆对广东医疗资源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广东可为在粤生活的外国人提供的医疗服务。同时,愿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广东与各国驻穗总领馆所在国开展更加紧密和富有成效的国际医疗交流合作。
       “希望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展示广东医疗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展示广东高水平医院的综合实力和专科服务水平,让更多在粤工作生活的各国友人充分了解广东的质优价廉的国际医疗服务,进一步拓宽合作交流渠道,共同提升人民健康福祉。”广东省民营医院和卫生社团组织联合党委专职副书记邓林峰说。
       广东省医院协会会长黄力表示,广东省医院协会将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平台优势,为会员单位提供更多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和途径,共同探索广东优质医疗走向国际的新机制、新举措。
       亮点聚焦——
       全国首个“移动ICU”预计4月可落地,加速构建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王子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该院正通过建设移动ICU、直升机停机坪、急救码头,以及配备急救直升机和车载CT设备等,积极参与构建大湾区30分钟医疗救治圈。此前,直升机救援已经在该院成功实施数次。
       王子莲透露,今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研的“移动ICU”预计可以落地,这在全国范围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或属于首创。“现有的急救车只能把病人运送到医院,有了移动ICU,病人上车后就可以一边诊断一边治疗,马上照CT、抽血,甚至可以在车上进行手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17: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加新床位,融入新理念!这些广东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将为群众带来就医新体验
羊城派 2024-04-03 20:12
       近日,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广东省2024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共安排省重点项目1508个,总投资8.1万亿元。记者留意到,在民生保障领域中,有不少医疗卫生建设工作被列入了项目计划,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白云院区项目、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湾院区(一期)、南方医院增城院区(二期)、花都区中大附属仁济医院项目等。
       据介绍,这些医疗卫生建设工作不仅弥补了当地医疗资源的不足,也解决了居民多层次的就医需求,让群众健康更有“医”靠。
       已有医院竣工验收!
       广州这些区医疗资源将大 大丰富

       2024年《广东省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工作进展情况》曾提到,当前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问题和短板,一些地方在加强基层健康服务能力上举措不够扎实、群众获得感不够强。2024年广东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中的医疗卫生建设工作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就医难”的问题,提高群众就医获得感。
       广州市政 府副市 长赖志鸿曾表示:“广东省人民医院白云院区的建设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广州市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的工程之一。”
       据了解,该院区于2023年12月正式启动建设,占地面积约70亩,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800张。该院区的建设,不仅弥补了白云新城医疗资源的不足,也解决了居民多层次的就医需求;不仅是医疗资源的扩容,更是城市品质的提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湾院区一期项目开放床位不少于1200床。”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院区计划新建医院用房建筑面积238120平方米,以医疗功能为主,建成后可独立运营。一期工程拟先行对主要医疗用房——急诊急救、门诊医技、病房综合楼等进行建设,满足当地群众的医疗需求。
       3月5日,广州市花都区政 府官网介绍,花都区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项目已完成联合竣工验收工作,处于医疗设备内部装修和调试阶段,预计2024年底前将开始试运行!据了解,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规划设置床位1000张,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医疗主楼、住院楼等,将重点发展和建设肿瘤学科、小儿血液肿瘤学科、代谢免疫学科等三大优势学科群,为花都区群众解决就医难题。
       无独有偶,3月27日,增城区相关部门也为群众带来一条好消息:南方医院增城分院二期建设项目整体进度已完成约75.82%!据了解,该院区由增城区人民政府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按三级甲等标准合作建设。正在建设的二期工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设置床位900张,预计明年下半年进行综合调试,让增城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南方医院的同质化医疗服务。
       温馨环境,绿色理念
       新院区建设将为群众带来全新就医体验

       在采访中,记者留意到,不少院区在建设中都融入了绿色、节能、环保的理念,力求为群众营造舒适、安全的温馨疗愈环境。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海珠湾院区建筑设计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保证医疗功能基础上,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院区在细部的设计上充分利用周边景观,营造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化医疗中心氛围。体现绿色医院建筑理念,达到绿色院区、星级建筑的标准。建筑要展现现代科技发展,考虑采用装配式建筑、节能建筑等新型建筑技术,充分考虑医院交通和停车条件,考虑地上地下土地综合利用,建成低碳、生态和绿色节能医院。
       考虑到未来经营调整和医院发展,该院区设计进行了标准化设计和预留空间发展接口,便于未来进行扩建与改造。要根据医院特色,实现资源共享与能源高效,构建新型的绿色医院和智慧医院。
       花都区中山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则顺应“愈合花园”建筑理念,建设中多采用立体绿化空间,强调人性化医疗空间的营造,使医疗空间摆脱冰冷严肃的面孔,力求体现温馨、祥和的建筑氛围,为群众提供一个调养身心、传递人文关怀温暖的疗愈环境。
       在建设中,该院区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将绿色低碳引入建筑体量内,通过节地、节能、节材、节水等建设方式,营造一个体现人性关怀,舒适、安全的现代化绿色“健康之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7 16:23 , Processed in 0.075165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