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niceGZH

[综合其他] 国家卫健委与广东省、广州市共建全球最大的呼吸疾病研究中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0 18: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这座桥占据《人 民 日 报》一整版

http://news.ycwb.com/2020-03/30/content_729816.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0 19: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t41t 发表于 2020-3-30 14:11
同意,张的水平至少不应该是论坛里的大多数人能看轻的


其实本来就没有讨论张的水平问题,只是说他的曝光率问题而已。既然一些人说到他的水平不错,我也说说,张的水平比李兰都低2个档次至少。大家记住他说过的言论字句吧,我怕以后成为miu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0 19: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0 21: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粤企助海外抗疫:广东和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捐赠非洲两万新冠病毒快检试剂盒

http://news.southcn.com/gd/conte ... ntent_19066431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0 21:56: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山大学 孙 逸 仙纪念医院 的医护人员留守 武 汉迎来新任务,再接收两个 病区 17名重 症患者

http://news.southcn.com/gd/conte ... ntent_19066931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0 22: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湾区】2秒识别、测温通行 广州智造助力高效疫情防控

https://www.baidu.com/link?url=5 ... 2f7000000065e81fd1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0 22: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新高地(李予强 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执行秘书长、刘法锦 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中药学研究员、马仁强 广州博济医药董事、副总经理)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日益具有国际化、集群化的特点。《若干规定》提出打造“三地”,其意义是什么?

  李予强:在生物医药产业的一些领域,国内具备“弯道超车”的条件。国内临床样本多,一方面市场足够大,企业愿意花精力去创新;另一方面,医生经验丰富,临床试验、筛查的成功率高。另外,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国内的理论、技术与国际水平越来越接近。国内城市有可能成为外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首选地。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有对外交流的传统和基础,注重国际化的视野。在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历来是跨国企业建厂和归国创业者设立企业的热门选地,广州的生物医药产品在国际上树立了一定口碑。所以,广州现在以一种全球视野,提出打造“三地”,是有底气的。

  对企业来讲,广州的营商环境比较优越,经营和制造的成本更加合理。广州拥有一批符合国际规范的平台型企业,能为科研提供服务。海归创新创业人员、跨国公司来了,这些平台型企业能够帮助他们做药物研发、动物评价、临床试验,能够为他们提供中美双报(在特定框架下同步开展中美两国的药物研发)的服务。某种程度上,这和“拎包入住”相似,科学家带着成果和团队来创业,后面有专业服务的公司支持。

  马仁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具备资源基础雄厚、产业集聚明显、产业链体系完备齐整、制造规模领先、创新成果显著等优势。打造全球生物医药新高地,也意味着广州要在培育高端创新主体上下功夫,提升企业专业化水平,打造与引进一批行业重量级龙头企业,让集群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此,广州可以利用好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机遇,加大区域协作,依托粤港澳生物医药产学研创新联盟,与港澳逐步形成医疗、临床研究等多方面的资源共享和项目合作。

  刘法锦:在抗疫的特殊时期,中医药对疫情防控起到了很大作用。接下来,《若干规定》将促使国际社会对中医药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弘扬中医药文化起到助推作用。中药新药研究难度通常比较大,每年经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中药新药很少。统计显示,在获批中药新药方面,2015年至2018年全国获批上市的中药新药总共12件,其中2015年7件、2016年2件、2017年1件、2018年2件。期望在**的引导下,企业在经典名方、中药复方颗粒的研发上加大投入力度。

  以创新发展体系实现突破性发展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若干规定》作为以广州市**名义发布的2020年第一份规范性文件,为广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释放出哪些信号?

  李予强:《若干规定》意在提升广州产业政策协同水平和综合竞争力,集中资源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其中,重点在于着力解决行业“痛点”,补齐协同发展短板。去年起,广州就强调生物医药产业的“全产业链融合”。广州的医院、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在各自领域都非常有特点,但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不够多。

  也就是说,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要素齐聚,但相互之间融合仍有待提升。总的来讲,广州的创新药相比其他一线城市还有提升空间。《若干规定》鼓励临床能力的建设,鼓励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创新药品种,鼓励本地机构之间的联合,让创新链条更完整完善、各个环节结合得更紧密。这也是在业界树立一种意识,要把“家门口”的创新资源用好。

  马仁强:广州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总体来看,这次《若干规定》更为特殊,一是及时应对当前疫情的现实情况。二是力度更大,具体体现在《若干规定》的各项优惠补贴上。如果这次《若干规定》能落实好,对广州生物医药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都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未来处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能起到很大帮助。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格局将朝着怎样的方向改变?

  李予强:生物医药产业特别依赖政策。而现在所有的政策都在倒逼企业、科研人员往创新的路上走。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以后,科研人员、科学家会更专注于自己的创新,生产、销售、流通领域则会出现专业的公司,创新的专注程度和效率会大大提高。

  未来,专业化会促使规模化的形成。通过金融、资本等方面的合作,大型医药集团企业便会产生,逐渐做大。这也是广州未来诞生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的机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整合会加快,医药公司会向器械公司转型,器械公司也会陆续涉足医药领域,推动多元化发展。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中的“单项冠军”不少,但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城市来说,仍需努力。这方面,广州要把本土培育和引进“双结合”,尽快打造出超大型的生物医药龙头企业。

  马仁强:从全产业链创新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只关注快速研发出一个新药品,然后变现。我们还要从更高的角度来看,打造科学的全产业链对接机制。所谓全产业链,可以理解为从前端的基础性研究到后端的应用性开发。其中,应用性开发又分为药物筛选和药性评价。这就涉及药物研发、临床试验以及药品生产等过程,需要让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和企业之间加强对接。

  以中医药产业来说,除了开发新药品外,广州还可以牵头规范中药质量品控和药性评价,加强中医临床研究。特别在这次疫情中,中医药治疗发挥着不俗功效。但要让更多人去了解和接受,一方面,需要在前端展开更多探索性研究,让中医药更加科学;另一方面,需要**善于引导,鼓励开展基础性研究,鼓励在共性、关键性以及前沿领域聚焦重大医药研发课题。

  抓住临床研究的“牛鼻子”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临床试验是创新药品上市过程的关键环节。接下来,广州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为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松绑”。怎么评价这一系列措施?

  马仁强:临床研究好比把实验室搬到病床,目前很多科学问题都是从临床问题中提炼出来的。如果临床试验不畅,反过来会成为新药研发的瓶颈。目前,临床研究除了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外,还存在医院和医生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增加一张临床试验病床的经济收益,不如增加“一张病床”来得直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支持临床研究的有力政策,医院的考评机制不明,相关研究经费较少,医生参与临床研究的积极性并不高。《若干规定》指出,不把临床研究病房纳入医疗机构床位数管理,对临床研究床位予以补贴,并建立第三方机构运营的创新药物临床试验服务中心。这些措施能逐步提高临床研究效率和质量,从而激发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

  李予强:广州有条件抓住临床研究的“牛鼻子”。打通医院和药企协作的创新链,要结合实际,从科研上打通。广州有61家三甲医院,科研水平比较高,临床基地比较多,但在广州开展的临床试验中,本地创新又比较少,二者不匹配。

  所以,接下来,临床研究要从制度上给予引导,要让整个医疗体系重视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的提升,会提升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水平,也会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环境。广州有好的PI(Principle Investigator,即首席研究员、学术领头人),有好的临床研究服务体系,会吸引一大批创新成果来进行临床试验。我们期望能通过这种方式,把更多创新成果留在本地展开产业化。

  刘法锦:生物医药产业对政策的依赖性,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在科技政策与科技人员关联性方面,要加强政策研究。要让科技政策落到科技人员,特别是科研院所核心人才、科研项目带头人的头上,充分调动他们的创新积极性。科研院所核心人员、科研项目带头人有资源,组织协调能力强,需要得到更大力度的激励。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对涉及“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公共技术平台、高端产业化项目等,《若干规定》强调“一事一议”给予支持。对此,您有何建议?

  刘法锦:广州打造“三地”,要强化技术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特别围绕现代中药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广州需要加强研究。譬如,对药物的研究,对中药辅料、新剂型的改进和开发,现在做得还比较少。

  现在的创新服务平台基本上还是围绕着一个单位来运行,但不同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服务平台有社会属性,这些平台之间的分工不清晰,协作效应不明显。这方面需要有更好的体制机制,鼓励创新服务平台协同展开科技攻关,更好地服务于“三地”建设。我认为,广州可以更多布局建设中医药产业园,围绕产业园区来梳理创新链条,把不同单位的创新服务平台整合起来。

  李予强:生物医药创新,要推进“以我为主”的国际化,鼓励掌握核心技术。科学家、企业家要为此做长期的打算。广州在创新药方面,包括化药、生物药、中药,以及重磅的医疗器械领域,还是相对弱一些。《若干规定》提出“一事一议”,主要针对的就是这类重磅炸弹式的创新项目。这是一种引导,期望达成效果,期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们也呼吁,国内企业要把目光对准那些原来认为“难啃的硬骨头”和“产出没那么快”的领域。只要肯花力气去做,“卡脖子”问题会陆陆续续得到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31 05:40: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niceGZH 发表于 2020-3-29 22:28
超级巨无 霸 AN-124 来广州了!一次运384万个口 罩飞往 塞尔 维亚



日本**紧急从广州进口1000万个口罩抗疫

金融界
03-28 17:10北京富华创新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来源:金融界网站

为应对疫情,日本**紧急全球寻口罩,其中从中国广州购买1000万个口罩,分成三架货机,28日从广州运往日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3-31 15: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45个城市视频连线研讨 疫 情防 控 广州应邀分享经验

http://news.southcn.com/gd/conte ... ntent_190670389.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8: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创新科技战疫】钟南山院士不论再忙 始终坐镇一线做科研

1月19日,广东组建了科研队伍。这批科研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主任徐涛,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院长陈新文,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江山平,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柯昌文等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

http://news.ycwb.com/2020-03/31/content_731567.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08: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病毒赛跑,累计核酸检测近200万例
信息来源:南方日报发布时间:2020-03-31 11:20:19
  
  “以非典经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是广东的打法,尤其这里有第三方医检机构的优势。”近日,广州金域医学检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域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在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公司总部展厅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专访。

  梁耀铭回忆起春节前的一幕幕,印象深刻:“年二八晚上,我正在理发,接到电话让我们第二天去参加新冠病毒防控联合攻关项目的座谈会。我预感到,形势不容乐观。我们马上部署,包括采购防护物资,准备员工的生物安全培训等。”

  他身后的大屏幕,显示着金域医学开展核酸检测的每日数据柱形图和全国分布图:全国省级实验室27家,地市级共建实验室10家。截至记者发稿,金域医学累计完成核酸病毒样本检测近200万例。

  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为社会化的第三方医检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原本在全国各地就有分公司和实验室。因此,‘金域模式’能在全国快速推广,不需要**重复投入。”梁耀铭呼吁,希望未来第三方医检能够纳入到国家公 共 卫 生体系中,作为应急储备资源。

  眼下,全球疫情蔓延。梁耀铭介绍说,金域医学已与德国、巴西、美国等国的第三方医检机构分享了实验室建设、检测技术等“实战”经验。“全球战‘疫’进行时,第三方医检作用更加凸显,金域医学将为世界抗击疫情作出更多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2: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新华集团与钟南山团队合作应用推广智慧医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

南方都市报 • 一号楼
原创
2020-03-31 16:57

南都讯 3月31日上午,跟随着广州全面加快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动员活动的脚步,广州市政 府新闻办举行第61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专题)。
香港新华集团此次与海珠区签约与合作的香港新华智慧城市与BIM应用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31亿元。新华科技集团副总裁黄超生说,“我们拟在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利用BIM等先进技术开展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环保、智慧医疗等方面的研发和应用。”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英文简称。BIM是技术,也是一套管理方法,是基于建筑设计、施工管理、运维等为一体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方法,能够让建筑节约能耗,减少污染等达到绿色节能的手段。BIM是智慧城市和物联网时代的基础设施,正逐步得到社会的广泛认识和应用。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陈勇院士团队与新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利用院士团队原有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共同研制开发“智慧医疗废物移动式安全处置装备”(简称为“智慧医废车”),该智慧医废车用于就地安全、快速地处置使用过后的病毒防护用具(如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废弃物。
黄超生介绍,目前已完成系统设计,正在加工调试,快的话在一个月内即可投入试运行。该医废车针对疫情中医疗废物突发性强、量大面广、运输储存二次污染易发、集中处置效率低等问题,构建智慧车载式安全、高效的热处置装备,可实现疫情下突然暴增的医废快速、移动、分散化安全处置。黄超生说:“我们的智慧医废车全球首创,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国家、国际排放标准,我们的技术与装备也可为未来医疗废物的清洁处置提供一个引领未来的技术基础。”
另外,新华集团还与钟南山院士团队开展“智慧医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的应用推广。钟南山院士和俞梦孙院士两大团队用17年的时间,积累了30多万人次的红外热像检测数据。“智慧医用红外热像诊断系统”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构建多疾病模型,并可做出精确的诊断,便于各级临床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私人医生和药店开展诊疗活动,通过数据上传实现专家远程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1 12: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广州呼研院与广汽集团战略合作 共同打造防疫系列产品
2020-03-31 11:35:27 来源: 新华网
  3月30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呼研院”)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在广州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广州呼研院院长何建行,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总经理冯兴亚等出席签约仪式。何建行、冯兴亚分别代表广州呼研院和广汽集团签署协议。   

  广州呼研院与广汽集团本着平等互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为疫情防控需要,一致同意建立长期稳定、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关系。

  根据协议,双方将发挥优势、资源互补,探讨联合共建“呼吸感染防控工程技术中心”及呼吸感染防控技术相关产品生产基地;聚焦呼吸传染病的医疗机构内、家居、公共交通工具、公共聚集场所的交叉感染防控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和产业转化;合作开发应对疫情防护的汽车产品及工厂消杀防护装置,生产呼吸感染防控系列产品;围绕呼吸疾病其他相关医疗器械的共同转化、生产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本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是在双方良好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以打造健康产品为目标,共同推进病毒防护和消杀装置在医疗及汽车领域的应用;在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通过打通产学研用一体化关键环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为建立长远的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控体系服务。

  钟南山在现场表示充分感受到广汽集团的创新和社会责任感,认为广州呼研院和广汽集团之间有共同语言,对双方的跨界合作非常认可;钟南山还表示,车内健康空气的打造很重要,广汽集团旗下产品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希望日后继续加强。

  今年2月,广汽集团向钟南山基金会捐赠现金人民币500万元,将通过钟南山基金会对疫情的科技攻关项目进行支持。

  广州呼研院在钟南山的带领下,现已建成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五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目前,广州呼研院已经设立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近50项科技应急攻关项目。

  广汽集团是国内首家实现A+H股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汽车集团,涵盖研发、整车、零部件、商贸、金融、移动出行等板块,覆盖全产业链。连续7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屡创新高,2019年排名189位。

  截至目前,广汽集团为防疫抗疫工作共捐款捐物3438万元。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广汽集团攻关口罩生产,不到半个月即实现口罩量产,目前日产量超60万只,累计产量近2000万只。截至目前对境内捐赠广汽自制口罩超过130万只,已经向海外捐赠25万只。

  本次疫情中,广汽集团旗下各板块企业纷纷以科技驱动创新,针对疫情防控下市场新需求升级旗下产品,满足市场对健康用车的需求。

  广汽新能源启动研发“过滤杀毒一体式”健康座舱科技,首批健康座舱已免费给湖北地区车主进行升级。广汽传祺、广汽新能源、广汽本田在短时间内开发N95级高效空调滤芯、“紫外杀菌消毒灯”等抗疫用品。广汽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第一时间启动N95级滤芯技术研发,深入开展对高效滤芯、中药香氛系统等研究,精密打造全方位、深呼吸的生态座舱。

  广汽集团旗下企业纷纷升级产品,满足市场对健康用车的需求。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广汽集团将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部署,充分发挥国企的排头兵作用,对内协同创新,对外开放合作,更好地满足抗击疫情需要,坚决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13: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niceGZH 于 2020-4-2 13:55 编辑

本月起 医疗物资没有中国注册不得出口
三部门发文严抓医疗物资出口质量问题

面对众多订单,国内企业不分昼夜忙赶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涂端玉)3月31日商务 部、海 关总 署、国家药 品监督 管理 局 发布《关于有序开展医疗物资出口的公 告》(下称《公 告》)称,从4月1日开始,出口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呼吸机、红外体温计的企业向海关报关时,须提供书面或电子声明,承诺出口产品已取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符合进口国(地区)的质量标准要求。据悉,新规此时出炉或与近期“出海”产品质量惹争议有关。
  《公告》称:“有关医疗物资出口企业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国家药 监局 药品 监 管 司 召开的2020年药品上市后监管工作重点任务部署视频会议强调: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妥善做好出口药品质量监管,严格规范药品出口证明管理,对不符合出证条件和要求、未遵守我国药品GMP等情形,坚决依法撤销其药品出口证明;要继续加强药品生产监管,切实保证出口药品质量符合要求。

  在业界看来,深圳易瑞生物生产的试剂盒在西班牙惹非议或是引发此次新规紧急出炉的导火索。“实际上,国内已经抓得很严了,多省都已叫停抗疫物资应急审批。但在出口问题上,凡是曲线获得欧盟CE认证的试剂盒都可以出口欧洲市场,而其中大部分都未在国内注册上市。”对此,一位行业观察人士表示。

  记者发现,我国目前一众新冠病毒试剂盒都已在短期内获得了欧盟CE认证,而其中大部分均没有在国内获注册上市。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在欧洲销售的产品并没有明确要求需要拿到中国注册批文才行。“只要你有CE认证你就可以出口。”其表示。

  记者留意到,日前,继广东、江苏、吉林、河南、河北之后,青海省也停止办理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应急审批申请了。

  广州一位经销商告诉记者:叫停疫情产品“应急审批”可以一定程度地避免质量问题和产能过剩。“疫情用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率非常高,还有很多半路转行转产的,产品质量、价格的确各不相同。”他表示,只有在政策源头以及日常监管中严格把关,才能避免少数企业利用政策和市场漏洞大量制造劣质产品发“疫情财”。


某些老鼠屎真是国家和人类的祸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 13: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广药集团将向伊朗捐赠5万片磷酸氯喹,已出口30万片至印尼

南方都市报 • 一号楼
原创
2020-04-02 12:03
微信图片_20200402113915.jpg
广药集团市场策划部部长姚江雄
南都讯 4月2日上午,广州市**新闻办举行第63场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外防输入专题)。广药集团市场策划部部长姚江雄介绍,广药集团将会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动态,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光华制药启动磷酸氯喹全球驰援,已有18个国家与我们沟通联系,30万片磷酸氯喹已出口印度尼西亚。
姚江雄说,今天下午,我们还将向伊朗捐赠5万片磷酸氯喹
。除此以外,近日广药集团旗下白云山板蓝根、克感利咽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口炎清等中成药等抗疫物资均收到不少海外订单。广药集团紧急空运10000包白云山板蓝根驰援海外同胞,首批定制的500件海外装板蓝根也将发往其他国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17 01:57 , Processed in 0.07902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