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23402|回复: 83

[江城资讯] 2020年1月15日武汉新闻汇总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5 08: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nson908 于 2020-1-15 09:42 编辑

民航资源网航班数: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1月15日(周三)出港航班计划架次

当日计划出港:310

当日计划进港:306

合计:616班



机场微博航班数:

2020 年1月15日09:00分,今日全天
进港航班   292  班,
出港航班   296  班,
合     计:  588  班


武汉地铁【昨日客流】1月14日(周二),

武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客运量(含换乘)为351.63 万乘次。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08: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品单柜销冠撑不起国际商都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多有几个“国广”


    省《**工作报告》提出,增强消费拉动力,支持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快城市商业街区、步行街改造提升,拓展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新兴消费。

    对此,武汉市提出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推进汉正街、楚河汉街、光谷步行街等重点商圈提档升级,大力引进首店、品牌店、旗舰店,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更新消费。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消费供给。

    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有哪些地方要努力?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做效果会好?1月14日,省**代表委员们,以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对此进行了探讨。

    武商广场

    部分名品屡获全国销冠

    品牌级数、时尚度还有待提升

    听到省《**工作报告》专门提到支持武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武汉一家零售集团高管表示,切中了当前武汉中高端商业之需。武汉的商业在中部,乃至全国有一定地位,但是离“国际中心”尚有距离。

    “武汉国际广场聚集千余个国际国内名品,无可争议华中第一,也位列中国高端零售商业第一方阵。连续四年,兰蔻、雅诗兰黛等全球知名化妆品的全国专柜销冠花落武商广场。今年,国广旁边定位为国际级高端商业综合体的恒隆广场也要开业。但这个武汉顶级商圈,很多人关注的、代表国际顶尖大牌的香奈儿却迟迟未进入。”这位人士说,“香奈儿要求所有一线大牌集齐,才到场;其次会考量商圈客流、客质等,都有严格要求,另外,对城市商圈客群的成熟度、时尚度都有相应的指标。这说明武汉在大牌级数以及时尚度方面还有待提升。”

    省政X委员、中国地质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邓宏兵说:“武汉要实现消费市场的拓展和重大突破,不能仅面向全省、全国市场,一定要注意拓展国际市场,否则就不能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武汉“首店”经济

    与成都差距不小

    商场多靠加大餐饮比重聚客同质化严重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武汉市提出,大力引进首店、品牌店、旗舰店,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

    首店经济是武汉发力点,也是相比较成都等城市的薄弱点。据商业大数据服务平台中商数据统计,去年上半年全国首店最密集城市排名为上海、北京、成都、广州、杭州、深圳、西安、武汉、南京、长沙。其中成都落户首店数量达473家,是武汉的一倍多。

    世邦魏理仕成都商业部主管江南说,武汉在首店业态上,以零售和餐饮为主,而成都未局限于一两个业态,而是打开了更丰富的业态,比如,成都首开的立巢航空博物馆、The Hang等品牌均是国内首次创立的品牌,覆盖文化类、体验式等新兴消费。

    省****、武汉工贸公司董事长李丰认为,看到武汉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写进省**工作报告感到欢欣。他说,虽然武汉在打造消费国际化的进程上正在加速,但仍和一线城市和部分新一线城市有差距。“武汉的购物中心如果想赶超,品牌引进不要先考虑怎么短期赢利,而是要长远谋划,引进可以引领消费的品牌。呼吁**加大首店、重量级品牌店引进的政策扶持力度、奖励措施,引导商业体合理布局品牌资源,形成商圈合力。若各家都加大餐饮比重来聚客,而且同质化严重,那么武汉的商业体对知名品牌的吸引力也会削弱。”

    江汉路升级改造

    不能只是引进品牌改造硬件,

    更要讲好每栋楼故事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今年的市《**工作报告》提出完成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

    目前,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人流量显著提升。去年总人流量提升超20%,今年元旦期间更是创下历史最高人流量纪录。据统计,2019年,江汉路总人流量提升超20%。

    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工作专班陈功认为,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点在于创建更有活力的消费体验,让游客愿意驻足,用更好的文化体验留住他们的脚步。

    对此,省政X**、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副主任邹薇有同样观点。“江汉路步行街的改造,不能只是引进品牌,也不用过分进行粉刷等硬件改造,关键是讲好每栋建筑的故事,体现老武汉的文化底蕴和风貌特色。”她说,“像伦敦中心城区一些街道砖都是百年前的砖,但是通过一些介绍,让人沉浸在历史与现代中。上海黄浦江畔的老建筑,每一栋楼都在诉说一个历史。我们的步行街上的每栋楼,也要每栋楼都诉说自己的故事。”

    邹薇建议,江汉路上的老建筑要变成“活着”的博物馆,要结合线上,手机扫一扫不仅能看到这栋楼的前世今生,还可以有导游讲解等。在灯光秀时,灯光投到每一栋楼上,都能呈现出它的特色。

    用武汉味道

    吸引全球消费

    武汉有待擦亮“老字号”小吃“金字招牌”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代表委员们认为武汉有很多牌可以打,比如武汉小吃,就很有特色,对全国乃至全球游客都有吸引力。武汉市提出,振兴武汉老字号,提升户部巷、吉庆街等特色街区品质,扩大武汉地方小吃知名度。

    “武汉小吃数之不尽,像热干面、豆皮等,都具有地方特色。尽管武汉小吃有这么多,可外地朋友一到武汉,还是不知道直奔哪个‘老字号’。不像去北京,就想去全聚德吃烤鸭。”

    政X委员、省政X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孙荣洲说,蔡林记、老通城在武汉本地有知名度,但是还要做好全国、全球的推广。

    孙荣洲还提到了武汉著名特色小吃街户部巷,他认为,相比较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南京的夫子庙,户部巷小吃并不比他们少,但是名气还不如他们大,这其中有配套旅游价值待挖掘。他说:“锦里可以依托武侯祠,夫子庙可以依托秦淮河,户部巷可以依托什么?其实户部巷是一条有着400多年历史的老街,附近还有长江文化、首义文化,需要进一步挖掘和结合,而不能仅仅给国内外游客感觉就是个小吃聚集地。”

    邓宏兵说道,武汉的“老字号”是武汉长期以来的文化沉淀,是武汉的特色之一。在弘扬‘老’的同时,再融入现代服务业,努力适合现代人的消费习惯、消费心理。“这样新老结合,才能保证‘老’不丢,‘新’有力”。

    “我们推陈出新,出了牛肉、牛肚、虾仁等口味的热干面,受到全国消费者和国外游客的热捧。”武汉蔡林记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中说,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就是要用更多优秀的武汉品牌吸引更多游客来武汉,爱武汉。用舌尖留住他们的脚尖,就像大武汉文化一样,融合四方味道,也融合四方文化。

    抓住“新兴消费”

    崛起风口

    逢重要节点打造光影秀 黄鹤楼将开通“夜游”

    “拓展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家政服务等新兴消费。”省政X委员、省政X经济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杨延昭注意到“新兴消费”写入了省**工作报告。

    杨延昭说:“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消费智能化服务水平,比如建设无人售货超市,学习借鉴云南做法,打造‘一部手机游武汉’电子服务平台,把旅游消费六大要素各类资源整合在一个服务平台上,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便利化服务。”

    “夜游长江品牌活动就是消费资源的集聚地、消费市场的制高点,具有很强的消费引领和带动作用。在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之路上,夜游经济是一座‘富矿’。”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发展夜游经济,武汉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两江四岸是彰显武汉城市地理文化风貌最重要的旅游区域,如今已有长江灯光秀、“知音号”、两江游览等为代表的夜游项目,今年黄鹤楼又将开通夜游,突出地域特色将会是核心竞争力。今年旅发投会进一步探索5G技术下,灯光秀的互动玩法,逢重要节点打造光影秀,制造新热点和网红打卡点。     

    “武汉军运会后,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和观看体育比赛的热情都持续高涨,正是发展消费的绝佳时机。”省政X委员、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章进建议武汉大力新建体育场馆并扩建现有场馆,联合相关企业和百姓的力量一起解决体育消费市场供需失衡的问题。

    实物消费一直居

    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武汉有信心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省政X委员、市商务局局长韩民春说:“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消费升级新形势下党ZY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对标纽约、东京、巴黎这样的世界级城市提出的。”韩民春说,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有国际影响力,即有吸引国际范围内消费者的能力。二是城市能拿出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品,这既包括实物型消费,也包括服务型消费;三是有国际品牌渗透,即国际一线品牌能在这个城市中扎下根来。

    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武汉信心从何而来?韩民春认为,武汉的商业基础,尤其是实物消费领域,一直居于全国同类城市前列。2017至2019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总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四。前不久,阿里巴巴发布报告,江汉路总消费金额、夜间客流活跃度、年轻消费者比例等多项指标位列全国11条试点步行街前三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商业基础。“此外,武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禀赋,也进一步增添了我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信心。”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除进一步繁荣实物消费,刺激服务消费也是重要一环。我市提出了“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倍增发展。韩民春表示,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需要在**统筹下,凝聚全社会的合力实现。我市尤其要加大招商引资和国际宣传力度。“没有新的投资,就不会有新的服务业供给。没有给力的国际宣传,就不会有大量的国际消费者。”

    韩民春介绍,武汉去年初就已启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工作,并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2020年,我市将紧扣消费升级主题,从聚集优质消费资源、建设新型消费商圈、推动消费融合创新、打造消费时尚风向标、加强消费环境建设、完善消费促进机制六方面着手,高标准编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试点申报方案。并抓紧启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建规划编制工作,细化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同时,策划高层次促消费系列活动,营造良好创建氛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8:29: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鸟说,早早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8: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真早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8:5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源:证券时报

原标题:武汉:大人才、大制造、大金融助力中部崛起


证券时报记者 王明弘

“江城”武汉,凭借“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和纵横交错的运输体系,书写了“货到汉口活”的传奇;建国后,武汉成为中部工业重镇,涌现出一批响当当的“武”字头企业,挺起了共和国的脊梁。

随着改革开放后沿海经济带的崛起,武汉的脚步相对慢了下来,一批传统制造业国企逐渐失去活力和竞争优势,制造业转型遇阻、经济活力不足成为武汉的一块“心病”。

近日,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武汉,走访当地**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上市公司等市场主体,探寻老工业基地“大武汉”的转型之路和未来的经济增长点。

科教大市武汉共有90多所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是武汉的一张名片。然而,近些年来,武汉人才外流,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市制造业缺少龙头企业和高端产业生态链,经济活力略显疲态。在资本市场方面,从2002年到2008年底,湖北资本市场稍显低迷,6年一共只有10家企业上市。

为了留下人才,武汉可谓铆足了劲。2017年2月,武汉提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力争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为避免更多高层次人才外流,武汉开始挖掘“校友金矿”,以依托人才优势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梧桐栽下,“凤凰”纷至沓来。数据显示,“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实施3年来,留汉大学生数量逐年攀升。2017年留汉大学生人数达30万,2018年达到40.6万,2019年1至10月已有30多万大学生留汉,3年合计已超100万,大幅提前完成目标。

如今,武汉正全面落实国家中部崛起和湖北“一芯两带三区”发展战略,试图打造成龙头企业“第二总部”,通过引入龙头企业打造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

“芯屏端网”产业链已经成为武汉经济的“新发动机”,在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光电子产业基地——武汉光谷,形成了以存储芯片、5G芯片、红外芯片、北斗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为特色的“芯”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企业达到300多家。关山大道聚集了一大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企业,创造产值超过千亿元,成为武汉首条千亿级第三产业大道。

同时,武汉资本市场亦触底回升。2019年以来,武汉大力实施上市公司“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围绕企业上市总目标多措并举,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突破80家,上市公司总数位列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大江大湖是人们对武汉的老印象。而大人才、大制造、大金融,则是武汉的新期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力引进人才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0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市关于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的2020年度工作计划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有关要求,为做好2020年度创建工作,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应用驱动、融合创新、统筹推进,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项目名单的通知》要求,推进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深度融合,推动智能时代的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生态重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



  二、主要任务

  (一)高水平建设覆盖全市的武汉智慧教育基础设施。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化设备的运维管理。加快校园网络提速增效,中心城区、新城区城关地区学校班均带宽逐步达到100M。开展以5G网络为基础的区域性智能教育无线网络建设试点。建设200间智慧教室,创建四星级及以上星级智慧校园100所,建设60间人工智能实验室,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推进智能化标准化考场建设。建设武汉教育大数据中心,实现国家、省、市、区、校平台数据和行业数据互联互通,推进教育资源、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和物联网管控中心融合应用。强化网络及信息安全管理,构建可信、可控、可查的网络环境。

  (二)打造新时代高水平管理者、教师和学生队伍。完善区、校首席信息官(CIO)制度。研制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研员)和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组织分层分类培训、教学、观摩活动,提升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研员信息化指导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师生信息素养。推进基于“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市、区、校名师工作室和课程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发挥市区教研员的组织、指导和研究作用,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改革创新。组织学生教育信息化创新大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实践创造能力。绘制全市各区信息素养地图,开展基于数据、面向过程的校长、教研员、师生信息素养发展水平监测。

  (三)推进中小学校课堂革命行动。深化智慧课堂、同步课堂、课程社区、名师工作室、探究性学习等5个规模化应用。着力打好课堂教学主攻战,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活动,推动规模化、常态化、深层次应用。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基于教育云平台的“三优”(优秀课例、优秀空间、优秀资源)评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智慧课堂实践,探索构建推广一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线上线下一体、课内课外衔接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推进人工智能课程实施。遴选20所学校,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实践试点。开展“翻转课堂”、“创客教育”、“STEAM教育”等应用研究。召开应用现场推进会,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促进应用。

  (四)推进资源差异化供给和智能化服务。通过市教科院组织研发、天喻公司购买引进、市场机制聚合、继续引进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字教育资源等途径,打造体系完备、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可用率高的武汉教育资源云。创新资源供给方式,以武汉教育云为基础,导入智能化服务理念和技术,建立以知识图谱为基础的灵巧型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主动服务、精准服务、个性服务,从“人找资源”变为“资源找人”。

  (五)推动基于大数据的评价实践行动。建设和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现多元化、过程化、立体化、数据化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情况。引入智能化测评技术和系统,探索推进中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部分科目等考试方式(机考)改革。

  (六)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武汉教育大数据中心为基础,构建高度敏捷的教育政务信息系统,打通不同业务系统间数据壁垒。实施数据驱动的智能化教育决策和管理,融合校园管理数据、师生动态数据、政务系统数据和社会相关行业数据等,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撑科学决策和管理。支持远程管理协同、教研协同、课堂协同、资源协同等,探索建立基于武汉教育云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



  三、工作要求

  (一)切实加强领导。市教育局成立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徐定斌**、孟晖局长任组长,夏春胤副局长、刘永生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基础教育处。组建由基础教育处、财务处、教师工作处、市招考办、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等相关处室组成的工作专班。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杨宗凯为“智慧教育示范区”专家组组长,ZY电教馆原馆长王珠珠、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吴砥为专家组专家。各区建立完善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

  (二)强化工作责任。市教育局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责任:基础教育处负责牵头制定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推进;财务处负责落实建设经费,加强管理和监督;教师工作处负责师资的编制、考核、职评及教师信息素养培训工作,推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市教科院负责制定相关标准、建设教育资源,推进规模化、常态化、深层次应用;教育条件处负责指导推进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建设实施、运维管理。各区明确相应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三)构建长效机制。强化工作调度机制,每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专题研究会,每两月召开一次市区联动工作调度会,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专班调度会。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坚持**投入为主、市区两级共担的的经费投入体制。强化协同创新机制,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中小学校和企业协同创新,加强与华中师范大学战略合作,完善第三方监管评估机制。完善激励表彰机制,将信息化应用水平与学校、教师考核评优挂钩,将“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与应用水平纳入区级年度绩效管理。



  四、月度安排

  1月

  制发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2020年工作方案(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

  2月

  1.部署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2020年工作(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

  2.调研校园网络情况,与三大运营商就5G网络建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牵头部门:教育条件处)。

  3.启动2020年购买服务项目采购工作(牵头部门:教育条件处)。

  4.研制武汉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

  3月

  1.研制2020年星级智慧校园、智慧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方案(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

  2.研制智能化标准化考场建设方案(牵头部门:市招考办、教育条件处)。

  3.研制中小学校长、教师(教研员)和学生信息素养标准(牵头部门:市教科院)。

  4.调研天喻公司平台建设和应用情况(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

  4月

  1.组织开展2020年“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主题月暨中小学教师“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牵头部门:市教科院)。

  2.推进名师工作室和课程社区建设(牵头部门:教师工作处、市教科院)。

  5月

  启动武汉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

  6月

  组织中小学教师“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市级优课评选(牵头部门:市教科院)。

  7—8月

  1.组织管理人员、教研人员、专任教师、技术人员信息技术素养培训(牵头部门:教师工作处)。

  2.组织人工智能课程师资培训(牵头部门:教师工作处)。

  9月

  1.推进武汉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

  2.推进各区“智慧教育示范区”项目建设(牵头部门:教育条件处)。

  3.绘制全市各区信息素养地图(牵头部门:市教科院)。

  10月

  1.组织2020年教育云“三优”(优秀课例、优秀空间、优秀资源)评比,组织课程社区规模化应用推进活动(牵头部门:市教科院)。

  2.召开全市“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应用现场推进会(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

  3.调研天喻公司平台服务情况(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

  11月

  1.组织2020年“星级”智慧校园、智慧教室、人工智能实验室实地考核(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市教科院、教育条件处)。

  2.开展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先进区、先进校选树工作(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

  12月

  1.组织完成“智慧教育示范区”第三方评估2020年报告(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

  2.总结2020年工作,研制2021年推进方案(牵头部门:基础教育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山大道不错
首条三产的千亿大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武汉“一城四园”挺起开放新高地


   此次省**工作报告提出,“推进中外合作共建高科技产业园”。武汉正致力于打造的“一城四园”——中法生态城、中德国际产业园、中日产业园、中美国际大健康产业园、中印武汉科技产业园,都是国际合作的产业园区。连日来,省**代表委员对此高度关注并热烈讨论,他们向长江日报记者表示,武汉的这些行动,是对**省**精神的积极贯彻落实,将进一步推动湖北省、武汉市的高质量发展。

  省ZX委员、人福医药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学海表示,作为全国医疗中心之一,武汉有优越的区位、广阔的市场腹地、强大的人才储备、完备的生产基地、大量具有一流研发实力的公共实验室,国外企业前来合作,可以省去前期大量的固定资产投入,快速引进尖端技术。即便放眼全球,武汉的这些优势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引入美国先进的大健康产业,建立中美国际大健康产业园,前景可期。

  省****、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徐小建说,中日产业园的建设规划符合省市的产业布局,为武汉相关产业链条带来新的机遇。利用日资企业的先进技术,结合本地的优势配套资源,可以提升武汉产业结构,优化武汉产业布局,形成一种相辅相成、共同进步、互利共赢的“武汉模式”。他乐见中日产业园的建成,也即将带队前往中日产业园就传统金融服务、投行、国际贸易等业务进行考察。

  省****、中交二航局五分公司项目经理马文兵说,武汉加大国际产业园的建设,就是在国与国之间、城与城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武汉的国际视野愈发广阔。印度许多产业领先全球,武汉有许多可学习可互相借鉴的东西。中印武汉科技产业园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能把双方的比较优势充分融合嫁接,发挥出更大的能量。

  省人大列席代表、蔡甸区区长郝胜勇说,蔡甸区建有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聚集区和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还分布着零部件、新能源材料、机械加工、智能制造等优质企业,产业链条成熟,需求量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建立中德国际产业园,使“武汉造”和“德国造”在深度融合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

  省****、武汉阅景汇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江说,他今年的议案就和加快中法生态城的建设有关。2020年,中法生态城将迈入大规模建设“关键年”,其发展成果值得期待。在这个“关键年”中,武汉市的营商服务质量和企业发展氛围也将随着中法生态城的建设进一步提升,从而反哺武汉市所有经济主体,让武汉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为武汉建设新一线城市提供强大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2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高质量发展中凸显光谷担当和力量

光谷科创大走廊重要创新节点武汉未来科技城。


华为武汉基地。


光谷“量子号”有轨电车。


跨越三环线的光谷大学园路市政高架。


国家存储器基地。


光谷东部的兰亭公园。


创新、富强、美丽的光谷科技新城。

2019年,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10周年。肩负着改革创新国家使命的中国光谷,牢记总**“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要摒弃幻想、自力更生”的殷殷嘱托,以我省“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为引领,在加快建设“三化”大武汉的冲锋号中,在创新、富强、美丽“三个光谷”的追光之路上砥砺奋进。

这一年,光谷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四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这一年,光谷立下“每年新增2万家企业、GDP达到2000亿元、服务200万人口”的“三年三两”奋斗目标,全面开启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昂扬迈向“世界光谷”新征程,为武汉晋身新一线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注入光谷力量。

2019年岁末,一组来自光谷的数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动能之新”,写下充满希望的注脚——

414家年度新科瞪羚企业,较上年增长59家,数量为历年之最。这些企业,在2018年带来了193.4亿元营业收入,实现了24.5亿元利润,创造了9亿元税收。

瞪羚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晴雨表。哪个领域的瞪羚企业活跃,哪个领域就是光谷的重点产业方向。今年414家瞪羚企业中,“芯屏网端”、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三大产业,是主要集聚区,共涌现瞪羚企业307家,占比74.2%。

在全国双创中掀起大学生创业风潮的光谷青桐汇,从2013年发端至今,已举办100期活动,现场观摩人数超过7万人,推介创业项目近1300个。

过去6年,红杉资本、IDG资本、真格基金等累计800多家国内外投资机构,云集光谷青桐汇活动现场看路演,寻项目。800多个创业项目登台路演,其中200多个项目累计融资近40亿元。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件大事抓出头。

拥抱2020,光谷将在全省及武汉市发展大局中,继续勇担首要之责、建设首创之园,努力奏响“一芯驱动”新乐章,谱写“世界光谷”新辉煌。

2019年光谷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

武汉东部,驱动武汉乃至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马车”中国光谷,却动力不减,活力四射。

2019年,东湖高新区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等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多个核心指标逆势上扬,科技、经济双丰收。以软件信息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增长约30%。

这一年,光谷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多达67个,其中工业项目36个,基础设施项目12个,现代服务业项目19个。

天马第6代LTPS AMOLED生产线二期项目、华为武汉研发生产项目(二期)、腾龙光谷数据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园园区项目、湖北民生石油总部及武汉白浒山LNG储配基地项目一期项目、中国特种飞行器研发中心项目、TCL华中区总部及配套项目等6个重大项目,2019年开工。

在招商引资方面,光谷2019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763.3亿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25.812亿美元。累计完成签约亿元以上项目86个,签约金额达1903.8亿元。

外贸方面,全省30%以上、武汉50%以上外贸进出口来自光谷。去年1月至11月,光谷完成外贸进出口2165.5亿元。

过去一年,光谷新增企业2.7万家,企业总数超过9万家。斗鱼、嘉必优、帝尔激光、兴图新科等4家企业挂牌上市,光谷上市公司总数达到45家,实现资本市场IPO募集资金和再融资总额超过300亿元。

此外,光谷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136家,四板挂牌企业420家,在全国高新区中位居前列。

光谷科创大走廊等多项科技战略布局

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2019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0周年的中国光谷,在主动担当国家战略的创新使命中,由省市牵头陆续启动光谷科创大走廊、光谷科学岛、东湖实验室等湖北重大科技战略的谋远规划。

此外,加上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存储产业创新中心等三大国家级创新中心,这些“大国重器”的孕育平台,将极大支撑武汉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据了解,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以东湖高新区为核心承载区,向西源起于武汉市武昌区、洪山区等科教资源密集区,向东拓展至鄂州、黄石、黄冈等科技产业集聚区。

作为**、省**推进创新强省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将借鉴美国硅谷、波士顿等全球知名创新廊带建设经验。

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将按照整体统筹、集聚带动、协同联动的原则,沿高新大道打造一条创新主轴,建设光谷科学岛一个核心创新源,构筑未来科技城、光谷生物城、光谷中心城三大创新节点,发展关山大道、左岭大道、光谷第五大道三条千亿产业大道,构建行程“一轴一源三节点三大道”的创新空间布局。

截至目前,《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发展规划(送审稿)》已编制完成,并通过武汉市委、市**审议;《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总体建设规划》《光谷科学岛发展战略规划》都已编制送审稿。

被誉为科创大走廊上“皇冠之珠”的光谷科学岛,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城最南端,是整条大走廊的核心创新源。科学岛将聚焦国家战略、国际前沿、融合创新,围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加强高端创新资源和研发团队集聚,打造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亮点区域,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及新经济应用场景构建力度,力争将其打造成为省市创新驱动发展源头区、国家基础前沿创新领头雁。

据了解,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2017年落户光谷,围绕高速光芯片、硅光芯片、量子芯片、集成芯片四个方向,聚焦面向新一代网络、数据中心光互联、5G等信息光电子应用领域,在高端材料生长、核心芯片工艺、先进封装集成等方面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瓶颈。力争通过3年至5年建设,建成国际一流信息光电子制造业创新平台。

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由华中科技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发起,于2018年获工信部批准建设。

该创新中心面向国家战略和支柱行业,聚焦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分析、数字化制造等方面关键共性技术,建设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能力平台,为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关键领域研发核心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装备,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形成我国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做强产业之“芯”

两大万亿产业集群比翼齐飞

近年来,光谷抢抓新一轮科技变革新机遇,坚持实施双自联动、双轮驱动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

2019年,武汉市提出《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提出按照“一城一园三中心”布局,打造武汉第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谋划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一城”即光谷生物城,主要聚焦大健康产业总部经济建设、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农业产品研发、创新企业孵化、产业链协同出新、技术平台支撑等,打造成武汉大健康产业驱动核。

两大万亿产业比翼齐飞,引领着光谷的未来。

以“芯动能”提升新动能,依托国家存储器基地建设,光谷已形成以存储芯片、5G芯片、红外芯片、北斗芯片、人工智能芯片等为特色的“芯”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企业达到300多家。

千方百计集聚新型显示产业,华星光电、天马等一批新型显示面板制造龙头企业会师光谷,总投资累计逾千亿元,光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聚集区。

壮大智能终端产业,光谷坚持打造全球重要的新型智能终端产业高地,终端产品包括电脑、智能手机和多种新兴终端,产业链涵盖了品牌、代工、电子元器件、物流等多个细分领域。

高起点高定位发展互联网产业,促进光通信和互联网产业发展,光谷2018年获批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诞生了中国首条5G智能制造生产线,集聚了80多家知名互联网企业“第二总部”,互联网企业总数超过2800家。

2019年,光谷“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地基”不断夯实。

华星光电t3项目实现满产满销,产能及出货量增速全球第一,总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低温多晶硅单体工厂;华星光电t4项目(第6代柔性AMOLED产线)顺利量产,其柔性折叠屏开始向品牌手机厂商出货。

天马G6二期及OLED总部基地陆续搬入设备,产能蓄势待发;小米武汉总部正式开园;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及研发中心基地封顶。

2019年12月,我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光谷注册成立武汉迈瑞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光谷生物城医疗器械园。

领跑武汉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至2019年底,光谷生物城已集聚企业2400余家,创新创业者逾6万人。植物源提取人血清白蛋白、肿瘤治疗性双抗体药物、体外控制胶囊内窥镜、小口径仿生人造血管等产品和技术世界领先。

武汉自贸片区多项改革成果全国领先

光谷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深入实施自主创新示范区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创新与开放“双轮驱动”,推进科技、金融、投资、贸易融合创新。

经过近3年时间努力,武汉片区建设已取得较大进展。其中,207项改革任务已完成197项,完成率超过95%。

2019年以来,武汉片区制度创新硕果累累——“开展关税保证保险通关业务试点”“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举措,先后在《***自贸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上刊发;“企业住所(经营场所)信息申报登记制”等14项改革举措入选湖北自贸试验区第三批制度创新成果,并在省内复制推广。

制度创新让贸易更便利。2019年1月3日,武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武汉自贸片区东湖综保区保税备货“1210模式”上线运行。当月,东湖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总量27.6万票,超过2018年全年。其中,一般出口25.9万票,超过上年10倍。

放宽门槛让投资更自由。根据“非禁即入”原则,推动全国首家外商独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落户光谷。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最新版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加快推进服务业和制造业扩大开放。

湖北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武汉片区龙头地位不断夯实,新设立企业总数、进出口总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对湖北自贸试验区的贡献率均超过80%。

生态、城建与民生多管齐下

让光谷成为“来了就不想走”的宜居之城

自珞喻路一路向东,直抵鄂州,武汉东南部广袤土地,便是518平方公里的“中国光谷”。

2019年9月1日,光谷广场综合体鲁磨路隧道、光谷大道高架(雄楚大街—杨桥湖大道段)同日通车。加上此前密集竣工通车的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光谷内外立体交通大走廊正在打通。

在产业最为成熟和集中的光谷西,“一点一校三线”几乎串联起了光谷的“生命线”——“一点”光谷广场,“一校”华中科技大学,“三线”指关山大道、民族大道和光谷大道。

45秒下穿光谷广场鲁磨路隧道,光谷大道高架南延至杨桥湖大道,市民开车从江夏至光谷,经光谷大道、东湖隧道、二环线,最快30分钟可达青山、汉口中心城区,全程无红绿灯。

过去,从汉口、武昌和汉阳来光谷,总是绕不开光谷广场。如今,雄楚高架20分钟直通汉阳,光谷大道高架半小时可达汉口,十有九堵的光谷转盘,已蝶变为“星河璀璨”的光谷广场综合体,成为多条地铁换乘的新枢纽。

从拥堵到通途,光谷的交通变了。

光谷山水纵横、湖河交错,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东湖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河湖长制”,结合“四水共治”“海绵城市”“老旧小区改造”等共计95个建设项目,积极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对不正常运行污染防治设施、暗管偷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一律依法查处、绝不姑息,高压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2019年,光谷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共计7条,武汉市水务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认定光谷大道排水走廊、红旗渠、赵家池明渠、九峰明渠、荷叶山社区明渠等5条水体整治效果已达到初见成效,秀湖明渠、花山河已实现长治久清。

为完成东湖、汤逊湖、南湖片区共计60个小区海绵改造项目,光谷2019年共完成43个项目进场施工。随着雨污分流及海绵城市改造的推进,光谷的城市排涝能力将显著提升,并减轻污水处理压力,呵护生态环境。

漫步在20公里的光谷生物城绿道二期,居民感慨,光谷的生态变了。

2019年,光谷在教育、医疗卫生、农林水、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领域,支出22.32亿元。

2019年,光谷启动“5+2”民生攻坚行动:“5”指社区足球场建设、还建房建设、变电站、学校建设、基层医疗机构建设;“2”指湖水水质提升和污水排放整治。

2万余套还建房在2019年交付,交付面积达126.8万方;为缓解光谷爆发式增长的教育需求,光谷一年新增了96个班、4680个学位,新开普惠性幼儿园11所,新增教师500余名,预计2020年还将新增教师600余名。



1月12日,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现场,2020年湖北省**工作报告发布。报告中有不少亮点和突破,与光谷产业发展密切关联——

2019年

这些湖北创新中有光谷力量

◎ 我国首款64层三维闪存芯片在汉量产

◎ 华星光电T4、小米武汉总部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运营

◎ 全省建成5G基站1.3万个

◎ 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

◎ 新增上市公司6家,过会待发4家

◎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基本实现,“3550+100”推进顺利,“鄂汇办”可办事项增加到849项

◎ 全省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26.4万家

◎ 湖北自贸区16项制度创新成果全国推广

◎ 在鄂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新增34家,达到314家

◎ 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芯屏端网”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

◎ 全省2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居全国第3位

◎ 东湖实验室正式组建

◎ 6个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上线运行

◎ 全省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

……

2020年

这些湖北发展中见光谷担当

◎ 落实湖北“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

◎ 超前布局“新基建”,改造提升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医疗等网络硬件平台,加快5G、工业互联网、冷链物流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 完善跨境电商产业生态链,健全“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体系。深化武汉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压缩通关时间和成本

◎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强对制造业龙头企业支持,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 加快培育壮大以“芯屏端网”为重点的世界级产业集群

◎ 聚焦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瞄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通信、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细分领域,培植一批龙头企业,集聚更多第二总部和独角兽企业

◎ 加快国家存储器基地二期、天马G6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

◎ 依托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重点突破中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

◎ 支持武汉打造全球智能终端高地。培育工业互联网顶级节点产业生态,加快IPV6规模化改造和5G商业应用

◎ 加快建设10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强链补链稳链工程,培育壮大20条核心产业链,打造3至5家千亿元级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壮大50家左右百亿元级龙头骨干企业,培植一批专精特新的单项冠军和行业“小巨人”。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0家

◎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发展航空航天、北斗导航、海洋装备等重点产业

◎ 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强化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通用技术引领带动,加快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应用

◎ 数字经济是未来发展竞争的主战场,湖北不仅要巩固提升“九省通衢”枢纽地位,更要奋力抢占流量风口,成为重要数据枢纽

◎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加快湖北自贸区改革创新,推出一批原创性、突破性、可复制的成果,构建制度型开放新优势,提升产业集聚能力

◎ 提升创新平台功能。支持武汉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向鄂州、黄石、黄冈延伸。加快建设光谷科学岛。东湖实验室争进“国家队”。推进生物医学成像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更多“国之重器”。支持各类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提升服务能力

◎ 强化创新主体作用。建立企业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工作机制,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鼓励科技型企业上市。发展市场化新型研发机构。推动重大科研设施、基础研究平台开放共享。倡导创新文化,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 加强技术攻关转化。加大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支持力度。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推进人工智能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建设。出资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实行科技项目揭榜制。实施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扶持工程

◎ 建设创新人才高地。实施楚才引领计划,培养更多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进一批世界级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大力发展院士经济。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全力为科研人员加油减负,最大限度降低各种表格、报销、“帽子”“牌子”等对科研的干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2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全球有20多家“灯塔工厂”,武汉开发区这些企业在创建


什么是“灯塔工厂”?它是全球工业标杆!它是世界经济论坛与咨询巨头麦肯锡合作评选的,是从全球1000多家工厂中挑选出了在大规模采用新技术方面走在世界最前沿的领先企业,希望其在制造业整体生态体系中发挥领头作用。目前,全球有26家。

“当前,我们正处于产能爬升期,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远超预期。”日前,武汉华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学介绍。

华培动力位于武汉开发区,其生产的涡轮增压器关键零部件,是汽车发动机的核心零部件,目前工厂生产的放气阀小件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约为25%。2019年是这家企业投产第一年,2020年产值预计可达到3亿元,明年的目标是15亿元。


2019年11月,该公司与格创东智公司签约,投资约2.5亿元,建设智能化工厂,将打造“灯塔工厂”标杆项目。“要实现快速增长的目标,工厂的智能化建设是重要保障。”刘学表示,希望通过技术改造、智能化升级,达到生产提速、效率增加、成本降低的效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这家开发区企业的动作,在全市具有示范意义。前不久,武汉市将工业智能化改造推广交流会放在了该公司召开。



当前,武汉开发区正大力推进工业技改提升,5家企业承担市2019年智能化改造示范任务,兑现区级67个“支持企业转型升级”项目资金1.2亿元。美的新一代空调等123个技改项目进展顺利。


据悉,企业对技术改造的投入正不断加大,不少企业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多的甚至过亿。

比如,格力电器武汉工厂投资建设了控制器智能车间,建设无人生产线,可实现空调遥控器自动化生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又如,泛博制动公司对现有工艺进行智能化改造,完善了信息系统,改造完成后,新增了300万套产能规模。

武汉开发区内另一家空调巨头——美的武汉工厂,落户15年来,累计投入2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如今已成为一家数字化智能标杆工厂,拥有全球智能化率最高的空调外机装配线,工序自动化率达到70%,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2010年左右,我们的月生产峰值是40多万台,那时有职工1万多人,而现在,月峰值达到90万台,职工却减少至4000多人。”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美的还将继续投资技改和扩产,将产能提升至1000万套以上,并引入家用ZY空调等高端产品。

“我们将进一步支持企业投资技改项目,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促进开发区产业转型。”武汉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7月,武汉开发区发布“黄金三十条”升级版,其中对于技改推出了鼓励政策:投产两年以上的企业“零土地技改”,按投资额的8%进行奖励,最高可奖励1200万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国广旁边定位为国际级高端商业综合体的恒隆广场也要开业。但这个武汉顶级商圈,很多人关注的、代表国际顶尖大牌的香奈儿却迟迟未进入。

感觉香奈儿还是没有搞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创新十一载 击楫再出发

光谷“驱动核”引领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光谷生物城生物创新园全景图(摄于2019年12月)。


喜康生物全球首个符合国际标准的模块化生物制药工厂。


湖北省干细胞库。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禾元生物创始人杨代常教授(左二)在工作中。


人福医药制药车间。


生物医药园诊断试剂公共加速服务平台。


2008年,光谷生物城在荒烟蔓草的二妃山下奠基。人们寄望,这粒生物之种,能改变光谷单一的光电子产业结构,构筑面向未来的经济新优势。

根据当时国际生物产业发展趋势,光谷选定了生物制药、新药研究开发外包、生物能源、生物农业、医疗器械等几个重点方向,为生物产业撑起“四梁八柱”。

11年过去,生物产业已成为光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柱之一,光谷东昔日那片30平方公里的荒地上,也已崛起生物创新园、生物医药园、医疗器械园、生物农业园、医学健康园、生命健康园、智慧健康园等光谷生物城七大生物产业园区,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农业、精准诊疗、智慧医疗、生物服务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尤其在大力培育精准诊疗产业方面,光谷生物城选取基因检测、医学影像领域,以个性化靶向药物、细胞免疫治疗为重点布局精准诊疗,结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医疗应用,构建智能化健康医疗新模式,抢占技术高点和行业发展新阵地,裂变出一个全新的千亿产业。

2019年4月1日,武汉市**常务会审议通过《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提出按照“一城一园三中心”布局,打造武汉第5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谋划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

“一城”即光谷生物城,主要聚焦大健康产业总部经济建设、创新药物、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农业产品研发、创新企业孵化、产业链协同出新、技术平台支撑等,打造成武汉大健康产业驱动核。

2019年,“三十而立”的中国光谷拉开新征程的序幕:以创新光谷、富强光谷、美丽光谷为目标,全面统领新时代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争当“一芯驱动”产业布局排头兵。东湖高新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挂帅,推动了深圳迈瑞、上海联影等多个重大生物项目落户光谷。

朝着“三个光谷”目标奋进,至2019年底,光谷生物城已集聚企业2400余家,创新创业者逾6万人。植物源提取人血清白蛋白、肿瘤治疗性双抗体药物、体外控制胶囊内窥镜、小口径仿生人造血管等产品和技术世界领先。

在省生物产业领导小组的大力推动下,按照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光谷生物城积极发挥驱动核作用,辐射带动全省生物产业发展。

眼下,宜昌、十堰等9个地方已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分园区,初步构建了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1+9”差异化分工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生物产业辐射带动“湖北模式”。

迈瑞落户,联影封顶,组建国家级生物样本库

重大生物项目支撑创新引领

在2018年度中国医疗器械企业排行榜上,位居榜首的深圳迈瑞、位居第二的上海联影、位居第六的深圳华大基因等一批医疗器械龙头企业,均已落户光谷。光谷医疗器械产业正迈向继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第四极”。

人福集团、国药集团、迈瑞医疗等多家百亿乃至千亿规模龙头企业,辉瑞、费森尤斯卡比、美纳里尼、CSL、联影医疗、药明康德、华大基因、明德生物、安翰科技等一批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及重大项目,为光谷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支撑,也注入核心动力。

目前,光谷生物城已有30个1类新药进入临床,500余个二类以上医疗器械、59项新兽药、69项国审作物新品种获批上市,149个产品进入武汉市创新产品目录。

中国最大医疗器械企业落户

2019年12月24日,我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光谷注册成立武汉迈瑞医疗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光谷生物城医疗器械园。

这是迈瑞在全球的第9个研发中心。

据介绍,迈瑞武汉研究院主要方向为生物原材料和试剂研发、手术设备研发、大健康技术研发,以及全球服务支持中心、工程技术转化中心等五大板块。整体竣工后,员工规模约为2000人,其中高端研发人员1200人。

作为我国医疗器械的“龙头”,成立于1991年的迈瑞,总部位于深圳,市值超过2000亿元。目前,迈瑞医疗器械等产品已入驻国内11万家医疗机构和95%以上三甲医院,全球员工近万人。2018年,迈瑞实现销售收入137.5亿元。

此前,迈瑞已在深圳、北京、南京、西安、成都,以及美国硅谷、新泽西、西雅图等8地设立研发中心,主要瞄准生命信息与支持、临床检验及试剂、医学影像三大领域,武汉将定位为超大研发中心。

“迈瑞的到来,对光谷乃至武汉的生命健康产业,都是一个里程碑。”光谷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迈瑞专利总申请量超过2900项,19%为美国发明专利。未来,迈瑞将在武汉释放头部企业的磁极效应,拉动上下游产业链快速聚集。更重要的是,在这里研发的一系列领先成果和专利,将为光谷在医疗器械领域争取极大的创新话语权。

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封顶

2019年7月30日,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主体结构,在光谷生物城封顶。

据介绍,联影医疗武汉总部项目投资约50亿元,建成后预计将成为中国医疗设备整机系统、医疗设备核心部件、医疗级可穿戴智能设备、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规模最大、特色鲜明的研发、生产和运营中心之一。

早在6年前,联影就已开始在光谷布局,致力于打造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的全智能化医疗健康生态体系,推动武汉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发展。

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敏表示,联影还将在光谷建一座工业互联、数字驱动的高端医疗设备智能工厂,开展包括高端医疗设备整机、核心部件、智能手术机器人、全智能超声设备、医疗级可穿戴设备、3D打印等一系列创新产品的研发及智能制造。

系列布局可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与资源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仅仅一款核心部件的本地研发生产,就涉及到1800多种、近3万个底层元件,能带动周边近百家供应商的联动发展,进而推动芯片、传感器等相关产业的共同升级。”

战略性组建国家级生物样本库

生物样本库又称“生物银行”,主要是指标准化收集、处理、储存和应用健康和疾病生物体的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和器官等样本,以及与这些生物样本相关的临床、病理、治疗、随访、知情同意等资料及其质量控制、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对基因的研究引发了新的方法和研究手段,密切了基础医学与药物研发、临床医学之间的联系,使人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环境和人类遗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精确地描绘疾病发生的本质,从而改进对于疾病的诊查和治疗。

2016年6月24日,***印发《关于武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的批复》,同意武汉市创建国家级生物样本库。

2018年,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共同出资3亿元,组建武汉生物样本库有限公司,聚焦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利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和数据共享,全力打造国家级生物样本库,支撑湖北省生物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样本库一期已启动建设,规划面积3万平方米,实现样本保藏能力1500万份,并将于2020年上半年正式启用。

建成后,武汉样本库在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方面,将聚焦华中地区自然人群队列研究、湖北省钟祥地区长寿人群队列研究、湖北省富硒地区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等方向;在疾病研究方面,将重点开展肿瘤生物样本库和华中区域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库的建立,主要聚焦宫颈癌、肝癌、乳腺癌、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光谷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生物样本库是生物科研的基础工程,是谋长远的重大项目,有利于生物样本存储的规范化,也将为武汉地区生物领域的新药研发、疾病治疗等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7月,武汉生物样本库先后完成国际生物与环境样本库协会(ISBER)、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的入会申请,成为本领域国内外两个主要协会的会员单位。

嘉必优敲钟,科前生物过会

光谷生物“金种子”接力上市

2019年12月19日,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总发行数量3000万股。

另一家生物企业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19年10月21日获首发通过。

2018年7月,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光谷生物城创建10年培育的第一家本土生物医药主板上市公司。

自2008年破土创建至今,11岁的光谷生物城,正密集迎来一批“金种子”“银种子”接力上市,开启一个全新的产业发展期。

隐形“独角兽”接连出水

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生物产业培育时间周期长、经济回报慢、创新风险高。

明德生物,2008年创业,至今11年;科前生物,2001年成立,至今18年;嘉必优生物,2004年诞生,至今15年。

光谷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从开荒到成林,从零到跨千亿,历时十年。

这些上市或正在冲击上市的企业,几乎都是在各自细分领域奔跑了十几年的隐形“独角兽”。

光谷生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光谷培育生物企业上市潮的序幕,是从明德生物上市开始的。此前,作为湖北和光谷生物产业一面旗的本土上市公司,仅有人福医药。

明德生物主要从事POCT现场快速诊断试剂与快速检测仪器的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构建了国内先进的高通量智能POCT定量检测平台。其快速诊断试剂涵盖感染性疾病系列、心脑血管疾病系列、肾脏疾病系列、糖尿病系列、妇产科优生优育系列、健康体检系列等六大领域、20余类疾病检测产品线。

嘉必优是国内最早从事以微生物合成法生产多不饱和脂肪酸及脂溶性营养素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主营业务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ARA、藻油DHA等多个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膳食营养补充剂等领域,达能、伊利、蒙牛、汤臣倍健等企业均是其客户。

科前生物是一家动物疫苗龙头企业,专注动物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兽医技术服务,拥有猪伪狂犬病疫苗、猪流行性腹泻变异毒株疫苗,猪用疫苗成为其主营收入的主要来源。

作为科创板第一批企业中唯一一家生物企业,2017年,该公司在国内非国家强制免疫兽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收入排名第二,在非国家强制免疫猪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收入排名第一。

过去三年,科前生物营收复合增长率37.24%。

当好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红娘”

截至目前,光谷生物城注册企业已达3000多家,其中75%为中小企业。

在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的同时,缺乏现金流,融资难、少、贵、慢,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资源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也成为生物企业发展路上的绊脚石。

为了当好企业与资本市场的“红娘”,把更多“潜力股”扶上马、送一程,光谷生物城2016年开始举办“生物创赢汇”,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省上市办及知名金融机构等合作,为园区企业和金融机构牵红线。截至目前,“生物创赢汇”已累计举办132期。

迈维代谢是一家专注于提供代谢组学技术开发与服务的生物企业。2017年的一场创赢汇上,该公司与广州比邻股权投资公司擦出“火花”,获得1200万元股权投资。同年,迈维代谢营收达到1950万元,比2016年1000万元增长95%。

此外,光谷生物城还与深交所联合举行培训及路演,推动30多家生物企业通过深交所“隧石星火”路演平台,向全国5091投资机构、14796位投资人推介展示,成果显著。

如今,光谷生物企业的融资能力明显提升,不少企业通过一级市场获得股权融资,友芝友制药获得石药集团3.56亿元投资,中美华世通也获得乐普控股1400万美元投资。

三年推动企业融资近118亿元

2016年至2019年,光谷生物城累计推动投资机构对企业股权投资190笔,总金额达117.87亿元;银行对企业信贷支持316笔,总金额94.45亿元;引进注册、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基金共计78家,管理资金总规模达400亿元。

2019年4月,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投资武汉凯德维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000万元,积极推动该公司肿瘤治疗创新药物、治疗性宫颈癌疫苗等产品的研发。

截至目前,光谷生物城共有150家企业登陆多层次资本市场,入选省级“金种子”企业11家,省级“科创板”种子9家,省级“银种子”企业30家。

院士团队、海归人才、高校教授扎堆创新

“人才红利”,生物产业第一竞争力

《2019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显示,光谷生物城在“2018年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前50强”中,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人才竞争力位居第一。

本次报告的评价指标体系,共调查了各园区近3年在产业现状及成果转移转化、研发投入及技术产出、人才、企业、产品、环境等方面共计198项数据,设置了环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技术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和龙头竞争力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及增幅、生物医药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等24个二级指标。

截至目前,光谷生物城已集聚6位诺贝尔奖得主、29位国内外院士、32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3位湖北“百人计划”专家和601个“3551光谷人才计划”等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团队。园区6万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约占比达22%。

过去11年,邓子新、陈焕春等院士领衔的海内外顶级研发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重大专项。全省生物领域“千人计划”专家中,一半以上在光谷生物城。

“兽医院士”带领科前冲击科创板

他蹲着给动物看病,一蹲就是一上午。

他是大山的儿子,年轻时见耕牛病死、无牛耕地人拉犁,遂将毕生投入家畜传染病的研究,希望农民不再受这种苦。

他制定了“伪狂犬病检疫”国家标准,研制了灭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为我国动物疫病有效防控、养殖业健康发展、动物生物制品产业技术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仍爱听农民兄弟唤他一声“兽医院士”。

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从科学家到企业家,“兽医院士”终将成果转为生产力。

为实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跨越,陈焕春2001年带领团队创办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用生物技术为农民和养殖户撑起“保护伞”。

目前,该公司拥有病毒悬浮培养生产线、细胞毒灭活疫苗生产线、胚毒灭活疫苗生产线、细菌灭活疫苗生产线、细胞毒活疫苗生产线、胚毒活疫苗生产线、细菌活疫苗生产线、诊断液生产线等8条生产线,已获得31个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30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9年10月21日,科前生物冲击科创板获首发通过。

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成功转化

近日,湖北盛齐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共同申报的“肿瘤细胞来源的微颗粒作为新型生物靶向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研究”,被列入《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

盛齐安生物的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利用来源于肿瘤细胞的囊泡与微量的化疗药物结合,将化疗药物富集于囊泡内,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是当前我国原创的新型肿瘤治疗技术代表之一。而这项技术成果的发明人,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黄波教授。

2006年,黄波教授回国后,相继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北京协和医学院建立自己的独立实验室,致力于肿瘤免疫、肿瘤生物治疗等前沿医学研究。至今,黄波团队已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承担了20多项国家、省级重大科研项目。

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癌症患者420万人左右,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提高,医学研究上不断在探索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载药囊泡治疗肿瘤技术”已在盛齐安生物成功转化,并在湖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深圳和天津7省市获批上市。

久久为功,自主创新企业捷报频传

截至目前,光谷生物城集聚企业达3000家,绝大多数都是自主培育的生物医药企业。11年间,这些企业从零起步,坚守在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也坚守着科技报国的初心。

波睿达:利用CAR-T技术向肿瘤亮剑

武汉波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是由武汉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院长张同存教授领衔,与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牛津大学、匹兹堡大学、军科院、武汉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免疫学、临床医学、细胞生物学专家联合创建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致力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

张同存带领团队研发出原创技术病毒感染性HIV CAR-T、血液肿瘤CAR-T、实体肿瘤CAR-T,完成了40多项国内外专利申请,并已拥有11项授权专利。

CAR-T是一种基于改造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的疗法,这个免疫疗法已问世多年,被用于血液肿瘤、实体肿瘤的治疗。

4年前,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迪拜女孩麦吉在辗转全球各地治疗,骨髓移植后再次复发,在获知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和武汉波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进行CAR-T临床试验研究的注册信息后,求治于武汉同济医院。麦吉在同济医院完成CAR-T治疗后,一直定期随访。同济医院血液科周剑峰教授认为,像麦吉这样CAR-T治疗后超过三年持续缓解的,临床治愈的可能性非常大。

武汉同济医院血液科与波睿达生物利用CAR-T产品,在2015年就开展了临床试验研究,现已经完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试验研究500多例,目前随访超过3年的白血病和淋巴瘤缓解、健康生活的病人有接近20例。

翰雄生物:4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

2014年,拥有生物药工作背景,同时又看好生物药前景的席甘,在武汉光谷生物城的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了武汉翰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该公司创立初期,团队只有3个人,在研究院一间很小的办公室起步。刚入驻的时候,没有大量资金购买实验设备,而武汉光谷生物城的生物技术研究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设备齐全,企业可以共享,创业初期的翰雄生物是靠着生物技术研究院的平台成长起来的。

该公司成立后,项目也迅速启动,首先开展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PD-1创新抗体药研发,不断探索该抗体药物在治疗胃癌、食管癌、三阴乳腺癌等疾病治疗中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发展,翰雄生物从原有的3个人到现有员工50多人,研发办公场地900多平方米,而且已有4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其中用于治疗晚期胃癌、黑色素瘤和晚期实体瘤的1.1类新药HX008于2017年8月获得CFDA临床试验批件,目前已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已完成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整体安全性及疗效良好。

未来,翰雄生物将继续开展多个针对多种恶性肿瘤的免疫单药以及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其一系列以 PD-1抗体为基础、利用特有双功能抗体融合蛋白平台构建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新药,也将相继进入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阶段。

致众科技:专注医疗器械转化的创服平台

2018年,华中首个医疗器械创新技术转化服务平台——致众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及CMO平台在光谷落地。该平台由“光谷3551人才”企业致众科技打造,是国内首个提出专注于医疗器械转化为主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致众科技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史国齐院长介绍,致众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下设五大实验室: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通用电气安全检测实验室、环境与可靠性检测实验室、洁净室(区)检测实验室、无菌包装检测实验室,都通过了审核并取得授权。

五大实验室在医疗器械监管纵向技术领域,可为医学检验设备、数字成像设备、光学仪器、监护设备、超声类设备及部分非医疗器械产品提供完整优质的检测认证和咨询与培训服务。

而致众科技的“成名作”,是协助光谷生物城引进华大基因的国内首个二代测序仪项目。

致众科技在产品检测、产品技术要求的制定、体系搭建、组装流程的建设、临床方案的设计等环节,为华大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其顺利拿到注册证。

除了华大基因,致众科技还为安翰科技、武汉博激、明德生物等多个光谷生物城明星企业在注册合规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提供支持,为武汉杨森人工血管、杭州微泰胰岛素泵等高风险器械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法规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20-1-15 08:23
名品单柜销冠撑不起国际商都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多有几个“国广”

这篇真是振奋人心 希望今年能有更多首店进入武汉 更希望武汉人能够自己拿下品牌总代理权 希望zf能够多在外交中拉品牌进来 以zf名义出面搞首店、搞全国总代理权 真正把握住这些品牌在国内布局的主动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15 09: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烽火通信:20年的坚守与变革

  
证券时报
7小时前 · 证券时报官方账号


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烽火通信成立的第20年。这20年间,中国通信市场上演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企业沉浮录:曾经的领跑者轰然倒下了,曾经的小巨人偃旗息鼓了,曾经的西方巨头风光不再了……但脱胎于老牌科研院所的烽火通信却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中国光通信产业的一面“旗帜”。

回眸二十载,烽火通信扛过了光通信的冬天,穿越了金融危机的雾霾,正如同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在人生的跑道上全面加速:销售额从1999年的5亿元,到2009年的50亿元,再到现在的近300亿元。

是什么力量牵引了烽火通信的持续稳健发展?近日,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巡礼”采访团走进武汉,听烽火通信总裁戈俊讲述通信行业浮沉往事与烽火通信的坚守与变革……



图为证券时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何伟(右四)带队采访团与烽火通信总裁戈俊(左四)合影。宋春雨/摄

刀刃向内,走出行业寒冬

1977年3月,正在武汉邮电学校(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前身)当老师的赵梓森团队拉出一根17米长的玻璃细丝,这是中国第一根石英光纤。1978年,他们的光纤通信项目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项目。

1979年,他们拉出中国第一根具有实用价值的低损耗光纤,揭开了中国光纤通信事业序幕。1982年,中国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线路开通,中国进入光纤数字化通信时代。1999年,武汉邮科院在行业率先开展企业化转制,烽火通信应运而生。

2001年,烽火通信登陆资本市场,上市初期,行业发展并不乐观。2004年,国内光缆产能达4000多万芯公里,约为市场需求的3倍。企业从原来的200多家只剩下70多家。

在市场的倒逼下,烽火通信开始打破事业单位“铁饭碗”,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实行中层干部两年一聘,聘期结束重新竞聘上岗,干部轮岗率达20%以上。

戈俊表示,“这次改革解决了我们的人员身份问题,包括员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彻底完成了由事业体制向上市企业的转型。”

“当时过得非常艰难,一公里光纤1000多块钱,价格下跌非常厉害,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研发投入,因此在后面行业转型中,都能抓住市场机会。2006年,行业开始复苏,随着网络智能化的需求发展,当时只有两家企业能推出OSA产品,我们是其中一家。”戈俊说道。

20年来,烽火通信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走出了一条科研院所转制、依靠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

股权激励留人才

光通信业务属高新技术行业,业务的发展与公司所拥有的专业人才数量和素质紧密相关。

2009年烽火通信公司首次施行股权激励,授予234.4万股期权(占总股本的0.58%),激励人数为147人;2014年第二次股权激励,授予2842.5万股限制性股票(占总股本的2.94%),激励人数为720人。

2018年5月21日,烽火通信发布第三期股权激励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不超过5800万股限制性股票数量,占股本总额的5.48%,激励对象为1999人,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经公司董事会认定的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未来发展有直接影响的核心管理、业务及技术骨干。

草案指出,股权激励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建立并不断完善股东、经营层和执行层利益均衡机制;建立股东、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共享与约束机制,为股东带来持续的回报;充分调动核心员工的积极性,支持公司战略实现和长期稳健发展;吸引、保留和激励优秀管理者、核心业务骨干、核心技术骨干员工,倡导公司与员工共同持续发展的理念,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骨干团队非常关注业绩条件能不能达到股权的激励标准。”戈俊表示,“除了股权激励,我们内部也在积极探索适合内部业务环节的激励措施,基于项目设置不同的节点,在项目工资、奖励上引入局部对赌机制。根据业务特点,实施灵活的机制鼓励人才,让人员和项目相互绑定。在组织层面,经营团队的奖金基于超额利润进行分享。”

戈俊指出,如果没有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骨干力量,烽火通信的产品不可能达到行业内领先。

20年的坚守与变革

20年来,通信行业起起落落,不少企业被淘汰出局。在戈俊看来,烽火通信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越做越大,其中的奥秘在于对核心业务的坚守与对管理的持续变革

戈俊指出,“近20年最大的成就是对数字连接业务的坚守,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行业地位。随着数字带宽不断演进,我们抓住了行业的机会,形成领先的方案,社会服务能力和支撑数字**的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在数字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戈俊认为,这种坚守的力量源自于邮科院时代积累下来的务实和踏实的精神文化。“邮科院时期条件非常艰苦,但我们在被国外技术封锁的情形下完成了创业的积累。在通信行业,一开始我们就处在国际竞争之中,如履薄冰的状态,形成了烽火通信务实的企业作风。”

而变革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戈俊指出,通信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在服务方面,烽火通信做到了以客户为中心,包括从客户问题的提出到解决,从规划设计到产品解决方案的交付,烽火通信能够不断自我变革,提升管理水平。

通过20年的发展,烽火通信在全球50多个国家构建了完备的销售与服务体系,形成11个全球交付中心,产品与服务覆盖100多个国家与地区,拥有武汉、东北、华东、西南、西北、南美、南亚、北非等产业基地,全资、控股、参股等数十个子公司。

戈俊表示,“我们在管理体制上不断进行完善,激烈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发我们的体制活力,20年的发展过程也是不断自我变革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5 23:29 , Processed in 0.08543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