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9455|回复: 16

[江城资讯] (武汉市)**工作报告(全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 13:54:19 | |阅读模式
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01月11日 来源: 市政府办公厅


  ——2020年1月7日在武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周先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武汉发展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开幕,对军运会成功举办作出重要指示,极大地鼓舞了全市人民。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稳中求进、高位求进、克难奋进,较好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取得新进展,呈现新亮点。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圆满成功。109个国家9308名军体健儿同台竞技,赛事规模、竞技水平创历届之最,实现了“办赛水平一流、参赛成绩一流”。军运会展示了武汉形象,激扬了城市自信,加速了武汉国际化进程。武汉,前所未有地站到了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发展前景为各界看好。

  ——高质量发展势头良好。主要指标保持全国同类城市前列,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8%左右。新动能加快成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经济总量比重达24.5%,数字经济占比40%左右,“芯屏端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五大产业基地建设全面提速,构筑起高质量发展强大支撑。

  ——三大攻坚战再扩战果。脱贫攻坚年度任务全部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新识别的174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销号。非法集资、重点企业债务等地方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污染防治有力推进,“三湖三河”流域治理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对照国际标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企业开办、工程建设审批、企业信贷获得、水电气报装全面提速,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降低10%,减免各类税费428亿元,武汉营商环境评价跻身全国前十、中西部第一。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市直部门一般性支出压减10.8%,部门项目支出压减18.5%,民生投入增长14.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低保、居民基础养老金等民生保障水平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办军运使命光荣,促发展责任重大,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合成一股力,顶压前行,加压奋进,一场硬仗接着一场硬仗打,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中展现了武汉作为、贡献了武汉力量!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精益求精,向世界奉献一场精彩非凡卓越的军体盛会。本届军运会首次在一个城市举办所有赛事,首次集中兴建军运村,首次走出军营、军民联合办赛。我们秉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赛理念,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筹办工作。立足节俭办赛、简约办会,在全市均衡布局、统筹建设35处、54个场馆设施,维修改造和临时搭建占60%以上,赛时满足比赛需求,赛后向公众开放,体现了“近迎军运、长期惠民”。军地协同,高水平策划组织开闭幕式等重大活动,生动演绎中国梦、强军梦,传递了和平薪火,连接起友谊纽带。建立赛事运行和城市运行一体化指挥体系,实行“迎大庆、保军运”战时机制,实施军运会专用道等临时管理措施,为赛事组织和城市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军运会筹办过程中,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热情参与、积极奉献,“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成为全民自觉。最“燃”武汉人,成就了最“燃”军运会。荣耀属于千万市民,功劳归于武汉人民!在此,要真诚感谢全体市民的参与和奉献!

  二是顶住下行压力,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强调度,抓运行,全力以赴稳增长。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打好工业项目、工业技改、工业“小进规”攻坚战,湖北电力成为新的千亿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8户。在全国率先颁发自动驾驶车辆商用牌照,我国首款64层三维闪存芯片实现量产。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下一代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四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加快融合,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新增上市企业6家,以软件信息为代表的营利性服务业增长20%以上,加快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首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在海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推动全域旅游,大力发展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接待海内外游客3.1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570.8亿元。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稳步推进。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东风日产“云峰”、航天科工卫星产业园、汉阳科技总部港、国华金融中心等551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华星光电T4、京东方10.5代线、东风本田三厂、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小米武汉总部、泰康楚园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投产投用,民间投资增长11%左右,占比达51%以上。高位推进招商引资,签约总金额突破2万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600亿元以上,引进各类500强项目404个,在汉投资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突破300家,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5%。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进出口总额增长8%以上,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迅猛,服务外包执行额、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分别增长34%、15%。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木兰大道等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乡村旅游综合收入185亿元。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创建取得新成效。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三是全域推进自主创新,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落实“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带动全市创新发展,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增长10%,净增高新技术企业900家左右,创历史新高,3家企业登陆科创板。加快推进精密重力测量、生物医学成像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工业技术研究院4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重大项目研发,成功研制9纳米光刻实验样机等重大科技产品。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工程,举办各类对接活动220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0亿元,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1.64万件,占全社会比重提高到55.7%。加快建设中国(武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强化人才第一资源,引进外籍外地院士50人、“黄鹤英才计划”人才610人,评选首届“武汉工匠”23名,人才总量突破260万人。

  四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新优势进一步增强。大力推进“四办”改革,加快“证照分离”“多证合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减至83个工作日以内。率先在全国取消政府采购投标保证金,中小微企业合同份额占全市政府采购总规模的80%以上,加大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清欠力度。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突破口,推进中商、汉商等国有控股企业开展战略性重组。组建“3个100亿”专项资金,加大企业帮扶纾困力度。新登记市场主体21.8万户,其中企业占比超过一半。完成市政府机构改革。大力推动对外开放。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综保区、中法生态示范城建设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世界集邮展览、男篮世界杯等国际性赛会节展40场。对外通达能力持续增强,新开通4条国际及地区航线,总数达63条,国际客运吞吐量保持中部第一,武汉至日本集装箱江海直达航线实现首航。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效应初显。

  五是坚持办赛事与建城市相结合,“精致武汉”展现新姿。以筹办军运会为契机,大力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落实共抓长江大保护,优化调整长江汉江岸线资源,实现“一无一化一提升”,长江灯光秀成为城市新亮点。聚焦“五边五化”,整治提升示范片区20个、重点道路221条、老旧建筑3.4万栋、户外广告招牌6万多块,拆除违建182.8万平方米,建筑立面更加整洁,城市天际线更加清爽。突出水质提升,着力改善生态环境,长江汉江武汉段保持Ⅱ类水质,东湖水质稳定在Ⅲ类至Ⅳ类之间,新增海绵城市40平方公里。大力实施“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城乡污水治理、垃圾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拓展绿色公共空间,建成各类公园45个,新建绿道303公里,新增绿地650万平方米,打造花田花海600万平方米。加快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完成天河机场第一跑道大修、T1航站楼改建,武十高铁正式通车。地铁2号线南延线、蔡甸线、8号线三期开通试运营,地铁运营总里程达339公里,居全国第五。杨泗港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形成“十桥两隧过江”新格局。汉江大道、四环线南段、光谷广场综合体等项目建成投用。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推进,5G基站建设规模居全国前列。新建停车泊位21.9万个、充电桩10.7万个。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六是坚持“民呼我应”,市民高质量发展获得感不断增强。多措并举稳就业,城镇新增就业24.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0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万人,扶持创业3.6万人,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获批国家级产业园。推进全民参保,落实降低社保费率政策,社会保险净增参保102.7万人次,城乡低保综合提标9.3%。国防动员、优抚安置、双拥工作深入开展,退役军人四级服务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做好保供稳价工作,为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1.5亿元。新增养老服务设施634处,“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400万人次。各项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新增入园入学学位3.5万个。实施棚户区改造3.5万户,建成保障房2.7万套,落实大学毕业生保障性住房41.5万平方米,完成5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300处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建成智慧平安小区500个,实现老旧小区“红色物业”全覆盖。实施“明厨亮灶”提升工程,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新建改造社区足球场地263块,开展文化惠民活动3100场次。创新开展“鼎星”平安城市创建工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新战果,刑事警情持续下降。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有效化解还建房办证、老旧小区管线改造等一批历史遗留和复杂疑难信访问题。强化源头治理,深入开展燃气、成品油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推进化工企业设计复核,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

  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步,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国家安全、消防救援、民防、仲裁、保密、气象、供销、参事、文史、档案、地方志、公积金等工作扎实推进。

  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我们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依法行政,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87件、政*协提案687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5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88%。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加强审计监督,坚决纠治“四风”,开展“大调研大落实”,着力建一流机关、创一流业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成之惟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在武汉落地生根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拼搏赶超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8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在汉单位和各类驻汉机构,向驻汉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参与城市建设的劳动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武汉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稳增长压力加大,新动能支撑还不足,营商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还不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仍需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够充分,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担当精神不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足等现象依然存在。我们将认真对待这些问题,切实推进解决。

  二、2020年重点工作任务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

  当前,武汉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集中精力做好武汉的事情。我们要看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叠加聚焦,为武汉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特别是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成功举办,极大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城市认同、城市自信空前高涨,武汉高质量发展进入“高光时刻”。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加速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化完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奋力谱写新时代武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7.8%,城镇新增就业22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各位代*表,今年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们要把困难估计充分,把措施准备周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着力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以重点战役带动总体推进,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夯实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

  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推进扶贫产业园建设,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等社会帮扶活动,鼓励社会力量采购脱贫村产品和服务,推广“农超对接”,促进贫困人口就业增收。注重帮扶边缘户,积极解决相对贫困问题。推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继续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加强机动车排放、建筑工地扬尘等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推进“三湖三河”流域系统治理,加快消除劣Ⅴ类湖泊,推动全市河湖水质稳步提升。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提高固废集中处置和综合利用能力。积极开展污染地块治理修复。

  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深入开展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非法校园贷等领域风险排查与分类处置,全力推进非法集资陈案、新发案件持续下降,全面出清P2P网贷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二)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功能

  把握发展要素向大城市和城市群集聚趋势,加快提升武汉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更好地服务全国全省改革发展大局。

  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大力培育引进总部机构,建设一批总部经济示范产业园,培育引进各类500强企业总部和“第二总部”。积极举办国际性赛会节展活动,搭建商业、科技、文化等领域高层次交流合作平台,办好第二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推动大健康博览会交易平台建设,扩大国际影响力,举办全球供应商大会、国际性学术论坛等100场以上重点赛会节展活动,完善武汉国博中心功能配套,建设武汉空港国际商务会展新城。加快推动中部大市场建设,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争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大力推动要素市场建设,提升农村综合产权、航运、金融资产、城市矿产等交易所能级,重塑新时代“货到汉口活”。对接国家“十四五”规划编制,争取国家级重大生产力项目在汉布局。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国家战略和重大改革试点任务为牵引,先行先试,勇于突破,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聚焦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实施“双十工程”,探索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加快建设六大绿色发展示范先行区,推进长江新城起步区建设。聚焦中部地区崛起,更好发挥战略引擎作用,在持续保持发展势头上,在推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重大突破上,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上走在前列。聚焦高质量发展,争创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级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区、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等,着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

  履行好“主中心”责任。落实“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壮大产业之“芯”、强化区域之“心”、培育动能之“新”,更好发挥武汉在全省“主中心”作用。加快推动武汉城市圈建设,促进武汉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为依托,探索联合招商、飞地经济、园区共建等机制,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车都先进制造大走廊、临空经济大走廊,推动产业链向周边城市拓展。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实施一批与周边城市基础设施对接工程,加快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深化“一城一港一主体”整合,打造天河—鄂州航空客货双枢纽,积极推动武汉城市圈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推进《武汉铁路枢纽规划》项目落地,加快武汉对外高铁通道建设。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资源共享。拓展长江中游四省会城市合作领域。认真做好援*疆援*藏、对口支援与帮扶等工作。

  (三)保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坚持稳字当头、以进促稳,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完善重大项目储备库、建设库、达效库转化机制,统筹推进230个市级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52%以上,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围绕产业升级,加快实施一批“芯屏端网”重大项目,推动光谷生物创新园二期、汉江湾科创总部基地、阿里巴巴武汉产业社区等265个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加快建设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吉利路特斯、天马G6等1020个投资亿元以上续建项目。围绕强功能、补短板,推动“路桥隧”交通项目、“洁绿美”生态项目、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民生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开展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项目清查,提高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效率。保持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产业招商、市场化招商,力争实际到位资金8600亿元以上。

  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实施“消费促进工程”,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武汉购”品牌,完成江汉路步行街改造提升,推进汉正街、楚河汉街、光谷步行街等重点商圈提档升级,大力引进首店、品牌店、旗舰店,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发展。推动武汉名优特产进商圈、进超市、进展会、进电商。大力发展新零售,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培育500家新型连锁便利店。繁荣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发展全域旅游,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振兴武汉老字号,提升户部巷、吉庆街等特色街区品质,扩大武汉地方小吃知名度。激发潜在消费,出台促进消费政策,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等更新消费。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服务领域,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消费供给,争创综合性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推动城乡消费联动发展,加快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促进外贸稳中提质。积极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大力培育外贸企业和品牌,引导企业开拓多元化出口市场,进出口总额增长8%。积极培育外贸新动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汉口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推动服务外包向高附加值业务转型升级,力争服务外包执行额增长10%以上。拓展外资来源地,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

  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加快建设中部金融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积极对接创业板和新三板改革,进一步做好科创板上市工作,力争新增上市企业10家。深入开展“万企千亿”行动,发挥企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作用,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满意度。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大力推广投贷联动、科保贷等新业务,支持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

  (四)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激发创新第一动力,推动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全域推进自主创新,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增长10%。增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加强前沿科技布局,大力支持脉冲强磁场中心、生物安全与技术四级实验室等开展原始创新,加快推进精密重力测量、生物医学成像、生物样本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鼓励高校院所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共性技术平台,支持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先进存储等创新平台开展科技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新建一批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引进20家以上一流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技术市场建设水平,力争举办各类对接活动200场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850亿元以上。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支持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转化。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更大力度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壮大,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以上。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工业技术研究院改革,高水平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平台。深入推进招才引智,面向海内外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面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制造业稳增长,深入推进“万千百工程”,持续打好工业项目、工业技改、工业“小进规”攻坚战,推动产能利用不足的重大项目满产达产,确保武汉新芯二期、康宁玻璃基板等项目投产量产,擦亮“新武汉造”品牌。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全产业链智能化改造,建设100个高水平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绿色工厂。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00家、总数突破3000家。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创新提升,加快建设五大产业基地,推动各区扩大主导产业优势,做大做强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产业,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下一代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氢能、新材料、工业控制软件等关键环节,实施稳链强链补链工程,强化产业带动和产业配套,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推广工业互联网、柔性化定制等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创建国家标准化改革创新先行区。

  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深化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聚焦物流、软件信息、金融、文化创意设计、大型专业市场、人力资源、检验检测认证等领域,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聚焦“一城一园三区”,推动大健康产业突破性发展,提高世界“设计之都”影响力,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新增3栋纳税亿元以上商务楼宇,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聚焦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鼓励扶持“互联网+服务业”,大力培育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规范发展线上经济,做大做强动漫游戏、视频直播、互联网教育等产业。

  (五)更大力度改善营商环境

  坚持以改革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对标一流,持续发力,不断提高市场主体活跃度。

  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深化“四办”改革,推进政务服务“一事联办”“多审合一”,推行“证照分离”、联合验收、告知承诺、“好差评”等制度。加大政务协同力度,加强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全城通办”,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

  增强市场主体竞争力。深化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3家市属国企战略性重组,推动市属平台企业市场化转型改革,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进一步完善国企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国资国企改革综合成效。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民营经济支持政策,定期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积极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继续做好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清理工作,持续推进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与民营企业对接沟通常态机制,提高对接实效,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加大市场主体梯次培育力度,新增市场主体20万户以上。

  优化公平竞争市场环境。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精准服务各类企业,增强企业扎根武汉、长期发展的信心。加大一体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力度。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我们将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着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武汉茁壮成长、竞相发展!

  (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推进对外开放,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

  着力打造三大开放品牌。高质量建设中法生态示范城,突出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示范引领、面向未来、模式创新,大力引进法国及其他国家企业,打造城市可持续发展样板。高水平推进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建设,突出贸易功能,加快实现贸易投资便利化,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推动综保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与自贸区联动发展。高起点规划建设中日、中德、中美、中印等国际产业园。

  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对接合作,支持更多企业抱团出海“走出去”,推动建设境外产业园和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国际工程总承包,在境外举办武汉名优产品推介会。巩固提高国际友城合作实效,进一步推动多领域交流合作。规范提升城市外文标识,加快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国际人才公寓。加强城市国际营销。

  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巩固现有国际及地区航线,新开通2条以上,大力发展航空货运,建成航空物流服务中心等设施,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建设阳逻港铁水联运二期、汉口北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港等项目,开辟国际联运新通道,打造港口枢纽集群。提升中欧(武汉)班列市场化运营水平。优化口岸通关服务,开通花山港、汉南港口岸,深化与沿海、沿边通关协作,继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和成本。

  (七)加快建设美丽武汉

  推进“精致武汉”建设,提高现代化城市运行水平,着力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深入推进安澜、清洁、绿色、美丽、文明长江“五大行动”,巩固长江汉江岸线资源优化调整成果,落实长江全面禁渔工作部署,建设绿色港口。深入开展“清源、清管、清流”行动,建立全市雨污管网“一张图”,加快管网混错接改造,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扩容,推进东湖争创全国示范河湖。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际湿地城市,实施四环线生态带、长江绿道示范段、长江两岸造林等绿化工程,加快推进北湖产业生态新城建设。新建各类公园30个,新增绿地700万平方米,建设林荫道110公里、绿道100公里,植树造林1.5万亩。扎实做好矿山治理修复。深入推进生态环境机构垂直改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基本生态控制线生态补偿制度改革,落实河湖长制。坚决做好中*央和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建设城市亮点片区。凸显特色、传承文脉,在每个中心城区(开发区)建设亮点片区。打造沿江文化休闲带,推动两江四岸江滩提档升级,提升夜游长江、夜游汉江品质,盘活沿江核心区空间资源,优化布局观光旅游、美食购物、休闲娱乐、时尚创意等场所设施。打造环湖主题功能区,因“湖”制宜、分类推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环湖公园、环湖绿道,丰富文化、体育、创新等功能。打造武汉文化传承区,挖掘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加强历史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推出一批“街头历史博物馆”。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积极推进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建设和T2航站楼改扩建。开工建设武汉西站,加快推进武西高铁武汉枢纽直通线,沿江高铁武汉至合肥段、武汉至宜昌段等项目。建成四环线全线、青山长江大桥,力争开工建设白沙洲公铁长江大桥。优化“快干支微”路网,完善慢行交通体系,加强非机动车道规划建设,保障非机动车路权。优化调整公交线网,打造微循环公交系统,完善公共出行体系。全面实施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开通地铁8号线二期,续建5号线等11个项目。开展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新增停车泊位20万个、充电桩5万个。持续提升防洪排涝抗旱能力,新建海绵城市56平方公里。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电网。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建筑立面整治,优化美化“第五立面”,规范提升商圈户外广告和道路门面招牌。加强天际线管控,强化城市色彩引导。提升城市照明效果。开展道路反复开挖综合治理,持续推进道路修复提升,整治道路附属设施。做好控违拆违工作。加大背街小巷、铁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环境整治力度。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公共机构和相关企业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社区和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85%以上,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和生活垃圾分类“两网融合”。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善提升城市管理作业标准,推行精致环卫,创新“门前三包”机制,创建机动车停车秩序示范路,打造精致交通样板路。整合各类智慧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将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坚决巩固军运会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努力为市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八)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建设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先行区。推动“菜篮子”增产提质、保供稳价,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打造农产品高质量供给体系。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培育280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000亿元。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50个以上。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建4个都市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民宿、共享农庄、康养基地等新业态,确保乡村旅游综合收入稳定增长。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深化“三乡工程”,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及地上房屋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探索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积极稳妥推进村湾集并,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企业家、农业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等到农村创新创业。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力争涉农电商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入乡转化。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塑造良好乡风乡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化“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开展156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90%以上。改善农村供电、信息、冷链物流等基础设施,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小微水体管护,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做好农业面源污染和白色污染治理。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村卫生室条件。实施“千场演出万场电影进农村”,推动行政村健身设施全覆盖。开展100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传承农耕文明,打造一批农耕文化特色村。

  (九)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聚焦民生大事难事急事,精准发力,补上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扶持创业3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大力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进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试点,健全企业、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和培训机制。拓展居民增收渠道。做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进一步巩固和谐劳动关系。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精准推进全民参保,社会保险扩面新增45万人次。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为全市贫困妇女购买特定医疗安康保险。做好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保障工作。提升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水平,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积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开展老旧小区改造行动,完成26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任务,着力破解脏乱差、公用设施老化等突出问题,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新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住房2.5万套、建成2.5万套。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建设筹集公租房3000套,筹集租赁房源10万套(间)。落实城市主体责任,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

  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老年友好城市。推进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要求,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实现中心城区“三助一护”服务体系全覆盖,健全高龄、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推进医养结合,改善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积极创建儿童友好型城市。服务全面“二孩”政策和大学生留汉,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新改扩建一批社区照护机构和设施,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进80所公益普惠性幼儿园新改扩建,进一步提高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坚决取缔无证幼儿园。加强校园安全和儿童安全保障,让家长放心、社会放心。

  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义务教育优质扩容,推进80所中小学配建项目建设,新增入园入学学位4万个,推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继续推广校园足球,加强近视防控工作,做好青少年寒暑假社区托管服务,让孩子们阳光快乐健康成长。办好特殊教育。支持市属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建设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一批名医名院名专科。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扩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和品种,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切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实施农贸市场建设达标工程,加强市场环境卫生改造,提升管理能力和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建成琴台美术馆。提升武汉戏曲大码头影响力,开工建设武汉戏曲艺术中心,办好中华戏曲艺术节、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加紧筹办中国戏剧节。组织文化惠民活动3000场次。大力培育文创企业,推动影视演艺、游戏电竞、赛车等文化产业倍增发展。放大军运会效应,加强文化国际交流,推动武汉文化“走出去”。办好武汉马拉松、国际渡江节等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1200场次以上。做好军运会场馆赛后综合利用。建设空港国际体育中心,积极筹备世俱杯赛。推进全国社区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试点,力争社区足球场地实现全覆盖。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完善“民呼我应”工作机制。完善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切实减轻基层负担。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创建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推进500个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纵深掘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行为。深化互联网综合治理。创建信访接待服务“人民满意窗口”,及时就地化解信访矛盾。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促进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加强国*防动员,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全面完成“七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紧盯“一无一降”目标,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消防管理体制,大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加快构建应急管理体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我们将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更多财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政府过“紧日子”,确保人民群众过“好日子”!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的一年,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用我们的负重前行,换取人民群众的岁月静好。

  依法全面履职。遵守宪法法律,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城市前列。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推进重点领域政府立法工作。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问责制。健全政务公开、公示听证、决策咨询、专家论证等制度,进一步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创新行政方式。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以政*府作用的更好发挥,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围绕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政*府治理广泛深度融合,加大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应用力度,提高数字化治理水平。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加强和改进督查工作,提高政*府执行力。

  勇于担当作为。把党和人民事业摆在第一位,始终保持干事激情。发扬军运会筹办过程中的好做法、好作风,高标准推进工作,拼搏赶超,争创一流,在新台阶上不断有新作为。不避事、不畏难,越是艰险越向前,不断增强解决问题的真本事、硬功夫,创造性推进工作。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理直气壮为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大力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

  恪守清正廉洁。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以及省、市实施办法,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坚决反对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加强公共权力运行、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金分配等领域廉政风险防控,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各位代*表,行者方致远,奋斗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而努力奋斗!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3:56:38 |
本帖最后由 ttyy1122 于 2020-1-12 14:26 编辑

武汉市116个重大项目同日开工 总投资2712亿元


2020-01-11 21:01:42 来源: 新华网




  图为武汉市2020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新华网发 周超摄


  新华网武汉1月11日电(连迅 余凌云)武汉市11日举行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全市116个亿元项目同时开工,总投资2712.5亿元。

  “这次集中开工项目总体呈现质量高、结构优、活力强、惠民生等特点。”武汉市发改委党组**、主任孟武康介绍说,本次开工的100亿元及以上项目4个,总投资1104.1亿元;50亿元至100亿元项目8个,总投资536.2亿元;10亿元至50亿元项目35个,总投资857.6亿元。

  从行业看,本次集中开工项目中重大工业项目40个,总投资292.4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31个,总投资992.9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8个,总投资1162.3亿元;生态环境整治项目16个,总投资145.5亿元;民生项目11个,总投资119.4亿元。

  本次开工项目涉及光谷生物创新园二期、坤鼎国际智能医疗产业化基地、高分子静电防护材料项目等生命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涵盖武钢有限能源系统管理改造工程(二期)、武汉汉南“中国种谷”项目、亘星国际等工业技改、乡村振兴、总部经济领域;还包括轨道交通、一流城市电网、生态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等一批补短板和民生项目。

  从区域来看,武汉市各区十分重视重大项目建设,提前高质量谋划此次开工活动。武汉市14个区中集中开工总投资过100亿元的区达11个,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新洲区194.5亿元、武昌区172.6亿元、临空港经济开发区171.6亿元。

  武汉开发区的同济现代医药生态产业园、SEW-传动设备(武汉)有限公司二期扩建、武汉汉南“中国种谷”等3个大型项目今天同时开工,总投资101.3亿元。武汉开发区工委委员、汉南区委**张德华说,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必将有力促进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的资本、技术、人才向开发区加速集聚,为开发区打造多元产业支撑体系、实现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新动能,为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澎湃新动力。“武汉开发区将精心营造良好环境,竭力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按期竣工、尽早投产。”



  
图为武汉市2020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现场。新华网发 周超摄




  
图为武汉市2020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现场。新华网发 张敏摄


————————————————————————————————————————————


武汉116个亿元以上项目集中开工 总投资逾2700亿元


2020-01-12 09:26中国新闻网评论(0人参与)



  中新网武汉1月11日电 (周钢 洪文胜 张珊妮 徐金波)武汉市116个1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日集中开工,项目总投资达2712.5亿元,进而打响新年重大项目投资的“第一枪”。

  当天武汉市集中开工主会场设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生物创新园二期项目现场,武汉各区设立了分会场并同步举行集中开工活动。

  据武汉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天开工重大项目涉及服务业、工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等五大领域。其中,既有生物创新园二期、坤鼎国际智能医疗产业化基地、高分子静电防护材料项目等生命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有武钢有限能源系统管理改造工程(二期)、武汉汉南“中国种谷”项目等一批工业技改、乡村振兴、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还有轨道交通、城市电网、生态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等一批补短板和民生项目。



图为武汉市2020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 周超 摄


  本次集中开工项目质量高、结构优、活力强、惠民生等特点,亘星国际(武汉工业控股集团总部项目)等100亿元及以上项目有4个,总投资1104.1亿元;生物创新园二期、汉南“中国种谷”等50—100亿元以上项目有8个,总投资536.2亿元;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华夏世嘉动漫城等10-50亿元项目有35个,总投资857.6亿元;10亿元以下项目有69个,总投资214.7亿元。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中发挥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会有力的推动武汉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从行业分类来看,工业项目40个,总投资292.4亿元;现代服务业项目31个,总投资992.9亿元;基础设施项目18个,总投资1162.3亿元;生态环境整治项目16个,总投资145.5亿元;民生项目11个,总投资119.4亿元。

  为进一步夯实城市建设,今年武汉市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长59.9公里的地铁12号线等一批项目将开工建设。为进一步提升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电力供给能力,打造“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绿色低碳、 智能互动”的世界一流城市电网,武汉市计划2020—2022年建设变电站97座、电力通道410.6公 里,其中2020开工建设项目70项,通道里程159.5公里。

  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今年武汉市还有一大批生态环境项目也将开工。青山北湖长江森林项目位于武汉市青山区北湖片区,西侧为南北八支渠,东接八吉府明渠,南邻四环线道路,今年通过造林工程,构建沼泽林地、陆域林地和坑塘岸带林地三类生态林带,造林面积共200公顷,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武汉市各区也高度重视重大项目建设。当天开工的2712.5亿元投资中,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武汉市区级**就达9个,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新洲区194.5亿元、武昌区172.6亿元、临空港经济开发区171.6亿元。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3:59:02 |
武汉“高位求进”喜迎开门红

开建首条地铁环线 串起7个中心城区



2020年01月12日 来源: 长江日报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正当市**结束、省**召开之际,1月11日11时,全市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16个,总投资2712.5亿元。

  新年伊始,武汉“高位求进”奏凯歌,唱响“开门红”,在全市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高位求进集中开工116个重大项目,奠定首月、首季“开门红”基础

  1月11日11时,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主会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谷生物创新园二期项目现场举行,与此同时,各区设分会场并同步举行集中开工活动。

  市发改委表示,1月11日一天,全市集中开工116个重大项目,总投资2712.5亿元。长江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这样的单日集中开工数量和总投资额,在我市历史上少见,在全国各大城市也属罕见。由此,武汉实现了2020年“开工红”。

  多位专家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武汉2019年取得了全国瞩目的发展成就,2020年一开年又取得“开门红”,体现了武汉经济发展不仅是“稳中求进”,更是“高位求进”。这为武汉确保首月、首季“开门红”奠定基础,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开门红”凸显全市“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

  刚闭幕的市**提出,武汉高质量发展进入“高光时刻”,武汉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加速迈向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

  “乘势而上”的武汉,只争朝夕。市**一结束,就举行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凸显出全市“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状态。

  市委市**表示,希望各区各部门以此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为新起点,以昂扬饱满的精神状态,拼搏赶超的进取意识,奋发有为的责任担当,振奋精神,全力冲刺,以一流的工作实绩勇担全省发展“主中心”作用。

  集中开工放大投资乘数效应,在全市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市委市**认为,重大项目建设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坚实底盘,是放大投资乘数效应,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迫切要求。由此,我市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争分夺秒、时不我待,在全市掀起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

  市发改委介绍,此次集中开工的116个重大项目,在服务业、工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农业五大范畴全涵盖,呈现了质量好、结构优、活力强、惠民生的特点。既涵盖生命健康、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也包括一批工业技改、乡村振兴、总部经济等重大产业项目,还有轨道交通、城市电网、生态环境整治、社会事业等补短板城建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将极大提升我市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水平,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4:09:03 |
重磅!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武汉今年的机遇在这里


2020-01-12 11:41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今日上午9时,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省*长王晓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长江融媒出品 记者:鲁珊 华智超 制图:张莉 制作:朱佳琪 实习生:王昕怡 校对:蔡扬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14:12:30 |
一图读懂丨2020年湖北**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2日10:33 来源: 湖北日报



发表于 2020-1-12 20:01:50 |
工作报告没有提到中碳登和美国总领事馆签证、俄罗斯总领事馆,而这些是我很关心的。
发表于 2020-1-12 20:37:26 |
科技创新大走廊,科学岛应该加快建设。
发表于 2020-1-12 20:52:37 来自手机 |
hubeilili2081 发表于 2020-1-12 20:01
工作报告没有提到中碳登和美国总领事馆签证、俄罗斯总领事馆,而这些是我很关心的。


绿色发展先行区就包括中碳登
发表于 2020-1-12 21:29:13 来自手机 |
hubeilili2081 发表于 2020-1-12 20:01
工作报告没有提到中碳登和美国总领事馆签证、俄罗斯总领事馆,而这些是我很关心的。

领事馆不是我方的事 是对方的内政
发表于 2020-1-12 21:51:06 来自手机 |
今日(1月12日)上午
湖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
**王晓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提出:
支持长江新城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
加快建设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
发表于 2020-1-12 22:27:43 |
没太理解不容易在哪里,每年不都是这样的么?如果我说一条极不容易——武汉新建开工(通)一条地铁极不容易。
发表于 2020-1-13 09:02:49 |
经济要发展,工资要增长(否则物价要稳定)。不涨工资何以消费,何以刺激经济长期良性发展。
发表于 2020-1-13 09:14:29 |
就说了报告全文没提什么1400万人口吧。这个数字只是湖北日报当时报道的时候记者自己加上去的。

原文一直提的是“在军运会筹办过程中,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热情参与、积极奉献,“当好东道主、热情迎嘉宾”成为全民自觉。最“燃”武汉人,成就了最“燃”军运会。荣耀属于千万市民,功劳归于武汉人民!在此,要真诚感谢全体市民的参与和奉献! ”

说的千万人口。
发表于 2020-1-13 09:31:38 |
本帖最后由 楚之游侠 于 2020-1-13 09:40 编辑
hubeilili2081 发表于 2020-1-12 20:01
工作报告没有提到中碳登和美国总领事馆签证、俄罗斯总领事馆,而这些是我很关心的。


俄罗斯总领馆设立的事情,其实问题一直不在我们这。


2017年外事办汇报,协调汉阳区物色合适物业,作为俄领馆落户武汉前期租用办公场地的优先备选。经考察,初步选定“中海大厦”作为俄领馆落户武汉前期租用办公场地。与省外办保持沟通,持续跟进俄驻汉总领事馆,做好服务工作。


2018年外事办的汇报,此前与外交部行政司联系,已在汉阳区选择了两处作为俄罗斯驻武汉总领事馆临时办公的备选地点。与外交部行政司保持联系,持续跟进俄罗斯在汉设立领事馆进展情况。


2019年外事办汇报,与外交部行政司保持联系,持续跟进俄罗斯在汉设立领事馆进展情况,目前俄方由于内部原因,在汉设领一事暂无新进展。


我们能做的都做了,最后什么正式设立还是得看俄罗斯人,这次工作报告怎么提?




至于美国总领馆签证的事情,这也是美国那边的问题。


2016年计划的挺好,持续跟进美领馆装修工作的进展情况,协调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装修工程事宜,预期于2018年中期提供签证服务。


但是,后来美国总领馆装修承包商与中方承建公司人员合同纠纷的事情谁想得到?

市维稳办还出面了,开紧急协调会,就经济纠纷与美方保持积极沟通。


所以美国人说,我们的新馆正在建设当中,暂时不提供领事服务,预计2019年完工。但是到了去年吧,又说2020年完工。


毕竟美国总领馆也不是武汉市下属单位,对于他们办事的落实督促,能做的也有限。



发表于 2020-1-13 10:08:09 |
hubeilili2081 发表于 2020-1-12 20:01
工作报告没有提到中碳登和美国总领事馆签证、俄罗斯总领事馆,而这些是我很关心的。

领事馆怎么可能在湖北省zf报告中出现。。。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6 06:16 , Processed in 0.08962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