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打造长三角联动海西区的桥头堡和重要节点枢纽。

温州作为长三角与海西区交汇城市、大陆距离台湾空中直航距离最短城市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联通长三角与海西区的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构筑,

区域之间的产业合作、经贸往来、要素流动在温州充分集聚融合,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深入推进,

浙南闽北合作发展区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温州作为长三角联动海西区的桥头堡地位不断巩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重点任务

(一)聚焦“两区”建设,打造长三角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1.协同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集群。充分借鉴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路径,共同编制长三角产业地图。

对接上海电子信息、汽车两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培育计划,推动培育世界级智能电气产业、千亿级时尚智造产业和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等优势特色集群。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5000亿培育计划,共建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链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加强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合作,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一代集成电路等未来产业。

深化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阿里巴巴等战略合作,推进国家北斗产业基地、智慧物流等产业项目建设。

加快电气、鞋业等五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构建“5+N”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打造长三角高端汽摩配产业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2.加快构筑长三角创新协同生态圈。

实质性对接G60科创走廊,加快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建设。

抓好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温州研究院、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拓展“技术在上海、转化在温州”合作模式。

主动融入长三角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扩大温沪两地科研仪器设备共享范围,推动长三角高新技术企业互认和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

支持在温企业、高校与长三角重点院校开展科技联合攻关,筹建长三角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温州站、上海(温州)技术转移协作中心,打响“温州拍”品牌。

吸引长三角地区重点院校、高端规划设计单位在温设分支机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3.共建高能级重大产业平台。

加快建设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乐清-南翔科创合作基地、瑞安市(安亭)飞地创新港等一批“科创飞地”,推动跨区域平台协同发展。

加快建设嘉定工业区温州园、平湖-文成飞地经济产业园,加强与上海漕河泾开发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合作,争取与我市园区合作或在温设立一批“产业飞地”。

依托“3+12”重大产业平台,积极打造“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加快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瓯江口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

发挥甬台温高速复线、甬台温福高铁、浙南港口群等通道和地缘优势,推动甬台温沿海产业带平台互补共生。

积极推进与宁德共建浙南闽北合作发展区,打造省际区域合作新平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4.深化长三角民营经济制度创新。发挥温台民营经济先发和集聚优势,积极开展民营经济跨区域发展政策协同试验,加快打造温台民营经济协同发展合作高地。

深化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持续推出一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创新政策举措,建设长三角民营经济制度创新策源地。推广惠企政策“直通车”,

推动跨区域数据共享和政策互认,加大对民营企业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聚焦能级提升,打造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区域中心城市

5.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以交通廊道、科创廊道、生态文化廊道为纽带,加快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积极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

主动融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高质量完成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联动推进温州都市区格局拓展、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和品质提升。

深化温州与上海嘉定等地全面战略合作,打造一批重点合作示范项目,全面开启温州与上海大都市圈重点城市的高质量战略合作新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6.全面拉开都市区框架。按照“一主两副三轴四带”都市区空间布局,统筹推进城乡资源要素配置、公共设施建设和生产力布局,

进一步拓展环大罗山区域发展空间,构建北跨瓯江与永嘉沿江片一体化发展,南联温瑞平原、飞云江与瑞安组团式发展,

向东与洞头、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协同化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加大东部新区规划建设力度,引导人口、产业和基础设施集聚,推动温州都市区由“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迈进。

加强南北副中心建设,推进环乐清湾城镇群和鳌江流域一体化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

加快西部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重点镇、中心镇转型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7.全面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联动推进“大建大美”“精建精美”,着力抓好都市区“十五个1”选配要素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

加快推进“两线三片”、高教新区、高铁新城等城市重点功能板块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城市名片和城市地标。

高水平推进七都生态新城开发建设。

高标准、快节奏推进未来社区建设。持续实施城市单元有机更新,统筹推进城中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深化市区道路综合整治。

加强长三角5G网络协同布局,加快5G在城市管理各个领域的场景应用,积极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8.全面彰显诗画山水城市新风貌。制定出台城市设计导则,分层分类推进城市设计全覆盖。

深化“温州学”研究,充分挖掘“永嘉学派”精神内核,加快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

聚焦“一江、一河、一岛、一路、一街区”等关键节点,加快温州月光经济休闲街区和产业带建设,把温州城市经济打造成为长三角新的经济增长点。

充分发挥国家气候标志品牌效应,推进环大罗山-三垟湿地公园、东海滨海带、瓯江-塘河城市生命带建设,着力打造长三角生态福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聚焦交通先行,加快构筑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网络

9.构建便捷通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围绕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建设集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为一体的现代轨道交通体系。

突出“融杭接沪达闽通赣”,建成杭温高铁,加快建设甬台温高铁、温福高铁、温武吉铁路,推进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达速,

探索并开通温州至上海的“大站高铁”,加快形成“521”高铁交通圈。建成市域铁路S1、S2、S3线一期和轨道交通M1线,加快推进轨道交通M2线建设,

构建城市轨道交通“S+M”网络,推动温州与长三角其他中心区城市轨道交通乘坐支付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温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支撑城市向东面海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10.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性国际枢纽机场。加快推进温州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着力抓好机场第二跑道、T3航站楼以及机场综合交通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完善机场集疏运体系,加强与温州东站的联动,大力发展空铁联运。

积极融入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协同发展,加大基地航空公司引进,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城市在航班备降、应急救援、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不断优化空空和空地中转网络。

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产业,全面建成航空物流园,积极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11.建设辐射浙南闽北赣东的重要枢纽港口。

启动温州港总体规划修编,统筹推进港口、航道、集疏运通道建设,推升陆海双向辐射能力。

建成乐清湾港区C区一期工程和温州深水航道,加快乐清湾港区口岸开放,开通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努力打造成为区域重要的海铁联运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

健全状元岙港区邮轮码头基础配套,着力打造我国东南沿海极具影响力的邮轮始发港。加快大小门岛港区能源、石化等临港产业发展。

深入融入全省海港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的业务合作,加速融入长三角港口群,进一步提升沿海枢纽港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12.构筑区域一体的立体交通走廊。

围绕“一环一绕九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建成龙丽温高速瑞文段和溧宁高速文泰段、文景段,确保2022年前甬台温高速复线温州段、金丽温高速东延线建成投用,

2025年前瑞平苍高速、文青高速、甬台温高速三都岭段拓宽工程建成通车,力争建成乐永青高速、温义(宣)高速,深化泰苍高速等项目前期。

围绕“八纵六横”普通国省道网,全面完成G104、G235、G322改建,全线贯通G228、G330。

围绕“七横七纵”城市快速路网,加快推进滨海大道快速路、温瑞大道快速路、七都-乐清快速路等项目建设。

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建成一批美丽交通走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2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聚焦区域合作,推动长三角优质资源汇聚温州

13.推进金融合作创新。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度接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积极引进在沪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在温设立分支机构,推进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回温设立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共同设立长三角产业升级股权投资基金,引导优质、创新型企业和投资机构落户温州。

建立与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上海办事处互动合作机制,提升上交所乐清服务站服务覆盖面。

定期开展企业上市专业辅导,提升企业对接上海国际金融市场和要素资源的能力。

参与长三角金融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积极推广温州指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8 21: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14.推动高端人才跨区域交流。

设立温州人才工作上海联络站,推进科技创新人才政策互认互惠,加快完善长三角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和服务保障体系。

大力吸引长三角地区大学生来温实习就业。

设立温州长三角金融人才服务中心,与上海、杭州等地开展金融人才互动交流。

办好世界青年科学家(温州)峰会,分批组织开展“世界温州人家乡行”活动。

加强温州本地高校与长三角重点院校合作交流,支持成立长三角地方高校创新联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18 19:47 , Processed in 0.069700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