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江城资讯] 2019年9月20日武汉新闻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0 08: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19-9-20 08:26
武汉打造国家级信息安全中心,衣食出行只需一个APP就能搞定
2019-09-20 00:24 来源: 长江网  调整字体
...

座谈会的效果初现,中国电子新子公司落户武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8:43: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理工大通道终于通车了。。等了多少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8: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8: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9: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9: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间不断有机场硬件提升通过等信息传过来,就是航班数没怎么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9: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9: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anson908 发表于 2019-9-20 08:23
武汉理工大学地下通道正式投入使用
作者: 来源: 日期: 2019-09-19 09:22
    9月17日,从武汉理工大学 ...

就差丁字桥南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9: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9年9月19日,世邦魏理仕于近日发布《亚太科技城市:新硅谷的竞逐》报告显示,北京是亚太地区最可媲美硅谷的城市,而上海、杭州、深圳为亚太地区领先的科技枢纽。成都、南京、武汉和西安等城市亦蓬勃崛起,成为中国“新兴科技城市”。

报告显示,北京和上海在亚太科技城市排名中分列第一和第三位,并入围“领先型城市”之列,是传统和新兴科技公司建立亚太业务基地的首选目的地;杭州和深圳分别占据第六和第七,对于为特定业务单元或运营需求寻找经营场所的科技公司而言,这两个“胜任型城市”已成为极具吸引力的选择。成都、南京、武汉和西安在价值链升级过程中,各自拥有独特的优势和专业领域。

近年来,亚洲科技行业在风险资本加码布局的助力下呈现迅猛扩张势头。这一趋势不仅持续推升亚太区市场写字楼需求、刺激高标准总部写字楼开发,还促进多地市场着力打造对标硅谷的科技公司聚集区。2018年,科技类公司在亚太区全部写字楼租赁活动中占比达到23%,并在过去两年间,新建约74万平方米的总部办公空间。

在此背景下,人才、成本、商业环境等因素都成为了影响科技企业选址的重要考量。同时,科技公司越来越青睐那些既可以容纳业内顶级科技巨头,也能够惠及初创公司和独角兽的生态系统。为此,世邦魏理仕发布《亚太科技城市:新硅谷的竞逐》研究报告,根据“营商环境”、“创新环境”和“成本优势及办公空间可得性”三个主要维度下的 20 多个因素,对亚太地区15个成熟门户城市(科技行业在写字楼总租赁面积占比达到10%及以上)进行综合评估及排名,并对中国蓬勃兴起的科技中心进行深度观察。


世邦魏理仕大中华区顾问及交易服务部董事总经理黄蔚表示:“中国的科技行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就创新环境而言,中国目前以85家的独角兽公司数量排名亚太地区首位,并有望于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科技经费投入的全球第一大国。中国还拥有庞大的科技人才储备,每年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毕业生数量达到400万人。此外,为获得顶级科技人才,**正在通过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归国财政激励措施鼓励海外留学人才归国。就运营成本和办公空间可得性方面,未来三年,中国将有充沛的新建写字楼供应,其中包括多个大型科技园区,而最近开始实施的灵活工业用地政策也有望带动更多科技园区的开发。”

北京:亚太地区最接近硅谷的城市

作为中国的研发中心,北京是科技公司的一个主要办公目的地。北京拥有亚太地区最多的独角兽公司,自2012年以来,北京的初创公司已获得约1,200亿美元融资。北京在创新理念、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等各方面的突出表现使之成为“创新环境”方面排名第一的亚太市场。

从具体板块来看,中关村和望京是科技巨头、独角兽和初创公司的两个主要根据地。中关村商务区邻近拥有大量人才和研发资源的著名高校,望京商务区地理位置良好、拥有充足的新增供应量和具有竞争力的租金。除此之外,新兴商务区和商务园区的办公地点也是科技公司租户的考虑重点。

上海:营商环境名列前茅

上海在传统上被视为中国的金融中心,获得庞大人才储备和充裕资金的支持,目前正在发展成为领先的全球科技中心,是多家国际科技巨头的研发中心所在地。庞大的经济体规模、风险资本融资资源和竞争性优势使得上海成为亚太区“营商环境”前五名中唯一的中国大陆城市,在“创新环境”方面位居第四。此外,由于在办公空间的提供和科技园区两项指标中获得极高得分,上海在“成本优势及办公空间可得性”方面高居亚太首位。

杭州:领衔亚太地区“胜任型”城市

相比于排名前五的“领先型”城市,“胜任型”城市是科技行业中一些细分领域的聚集区,在各项评分指标中均有稳健的表现。凭借在租金这一指标中的得分优势,杭州在“成本优势及办公空间可得性”方面仅次于上海,排名亚太区第二。报告认为优质的科研机构、研究开发能力、大量快速成长的初创公司和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使杭州在研发和创新方面优势突出。而**对科技行业的政策支持、多渠道融资可得性、优良的地理位置和流利的英语水平也让杭州成为亚太地区最适合设立市场营销和销售部门的城市之一。

深圳

作为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新公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望为深圳及其周边的香港与广州提供进一步发展创新和科技产业的机会。优质的科研机构、强大的研发能力、大量快速成长的初创公司以及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使得深圳在研发和创新方面表现突出。

成都、南京、武汉、西安:中国“新兴科技城市”

由于中国致力建设成为技术强国,许多二线城市正在进行价值链的升级,以完成传统制造中心的逐步转型。除了在研发方面进行大量投入,因高铁网络等基础设施项目带来的人才可得性及交通通达性改善,也是部分二线城市发展成为新兴科技中心的主导因素。其中,成都、南京、武汉和西安被世邦魏理仕界定为“新兴科技城市”。以成都为例,为吸引高科技人才落地扎根,成都在户口方面给予高学历人才政策优惠,并为初创企业提供政策扶持。借助在研发、科技制造和新媒体领域形成的市场优势,加快打造中国西部领先的科技中心,吸引全球领先企业不断向此聚集。

黄蔚表示:“对于寻求在一线城市以外建立第二总部的科技公司而言,这些新兴科技城市在基础设施、**政策、优惠措施、人才可得性、运营成本和宜居性等方面的竞争力与日俱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湖北sw关于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里面没有提到长江新城,看来是还没上升到省级战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9: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宣了,9月25日 武汉直通 Berli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9: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25日四号线延长线蔡甸线开通试运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09: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是军运会专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10: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stmelody 于 2019-9-20 10:01 编辑

**湖北**关于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一、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力

(一)加快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推进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做实“一产业一基金”,推进创新平台全覆盖。加快存储器、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天产业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支持建设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先进存储器产业等创新中心,打造“芯屏端网”和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数字经济,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转化应用。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专项行动,推进关键工序核心装备升级换代。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支持武汉等地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用好质量、环保、能耗、安全“四把尺子”,鼓励企业开展市场化兼并重组,淘汰化解落后过剩产能。开展质量提升攻坚行动,实施工业千项精品和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程,推进湖北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二)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国家及省级智能制造、“双创”平台、“两化融合”试点示范,持续推进“万企上云”工程。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类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高带宽光纤网络接入,到2021年实现武汉市全域和有条件的市州主城区5G全覆盖。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供应链、信息技术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要素在制造业投入产出中的比重。

(三)积极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发挥我省区位、交通、科教、产业等优势,不断提高在技术、配套、服务、市场方面的竞争力,打造中部地区承接产业布局和转移首选地。支持各地加强同东部沿海和国际相关地区对接,建好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开展产业链招商,探索创新飞地经济、园区共建等合作模式,加快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推进“稳链、强链、补链”建设,抢抓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机遇,补齐补强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链。

二、加快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增强科技驱动力

(一)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着力发挥高校科研领军作用。面向重大战略需求,瞄准科技前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统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海军工程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等高校院所科研力量,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大力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升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支持武汉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支持襄阳、宜昌创建区域创新中心。

发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带动作用,建设“光谷科学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中国科学院东湖科学中心。吸引海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在湖北建立研发中心。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技术攻关,谋划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项目实施,加快在存储芯片、先进制造、人工智能、5G、北斗导航等领域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高校院所面向产业开展技术应用研究,支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行业龙头企业和科学家组建重大产业创新联合体,支持市州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构建成果转化中介服务体系,打造“互联网+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加快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湖北技术交易大市场”,促进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

(三)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加大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倍增计划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建设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实施“楚才引领计划”,支持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赋予科研机构在岗位设置、用人安排、薪酬分配等方面更大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探索高校院所、研发机构、企业科研人员“互聘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水平运用、高效率保护,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查处快速反应和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三、扩大高水平开放,增强经济合作与竞争力

(一)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湖北自贸试验区,加强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带动全省开放发展。推进自贸区产业创新发展,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稳步推进金融开放,增强对国际国内资本的吸引力,提升产业国际化水平。加强自贸试验区与省内经开区、高新区等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共享创新成果和政策红利,构建“湖北自贸试验区+全省开放大平台”整体发展的开放新格局。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品牌,办好中国中部国际产能合作论坛、世界500强对话湖北、华创会等高层次活动。

(二)培育开放型经济新优势。推动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着力培育外贸主体,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激发进口潜力。加强产业开放合作,开展引资、引才、引贸工作,推动央企、民企、外企入鄂。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精准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吸引外商投资。推动跨国公司在湖北设立总部、区域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加强对外合作,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支持企业实施一批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重点项目,鼓励发展对外承包工程投建营一体化新模式。推进交通强国湖北示范区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建设,支持武汉打造国际门户枢纽机场,推动武汉新港建设内河国际港,提升中欧班列(武汉)市场化运营质量,全面建成中国(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三)加强区域开放合作。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化与中部地区省份交流,在战略规划、产业协同、要素配置、生态环保、口岸通关等领域全面合作。加强与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地区合作联动,继续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推进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协同发展。加强与对口支援和协作地区、省际毗邻地区交流合作。健全区域合作新发展机制,完善多层次地方**(部门)间定期协商沟通制度。

(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持续推动“证照分离”“照后减证”,扩大“先建后验”试点范围。落实减税降费节本政策,发挥好“三个一百亿”资金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的中长期融资。鼓励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加强监管帮扶,提高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建立长效机制,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完善市场监管、执法监督和责任追溯制度,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加强涉外法律服务。稳步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

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实力

(一)打造中部强大市场。大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打造中高端消费载体,开展质量提升、服务升级、品牌培育行动,加快发展家政、养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拓展扩大最终需求。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和“荆楚优品”工程,健全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有效启动农村市场。加强消费品安全监管和服务消费维权,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围绕把湖北建成中部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谋划布局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项目。支持武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持有条件的市州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重点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民生改善、生态环保、自然灾害防治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拓展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

(二)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一芯两带三区”区域和产业发展布局实施,聚焦产业集群、产业带,谋划和推动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武汉建设新一线城市,强化“一主两副”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武汉城市圈、襄十随城市群、宜荆荆城市群建设,促进城市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公共服务、改革创新等协调联动,提升城市群功能。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品牌。支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用5年时间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三)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力打好长江大保护十大战役,加快落实绿色发展十大举措,统筹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和钢铁、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环保设施提标改造,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实行特别排放限值。坚持和深化河湖长制,整治劣Ⅴ类水体和黑臭水体。持续抓好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和土壤污染防控,加强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和集中处置能力建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立足生态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大力推进“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进重点产业绿色转型,培育节能环保低碳产业,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

(四)切实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决战决胜精准脱贫攻坚战,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深入推进“我选湖北”“湖北就业提升”计划,促进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积极稳妥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大幅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推进健康湖北建设,增强公共卫生保障能力。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纵深掘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突出违法犯罪,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大力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完善矛盾纠纷“四级联排”和多元化解机制,提高平安湖北建设水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9-20 10:05: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ustmelody 发表于 2019-9-20 08:37
座谈会的效果初现,中国电子新子公司落户武汉

叫什么名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19 16:06 , Processed in 0.100705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