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0752|回复: 42

[保府时讯] 梦中清水长流的府河,正在归来(保定晚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6-28 15: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保定主城区最主要的河网水系,府河全长29公里,上游有一亩泉河、侯河、百草沟等支流,由西向东穿越超百万人口的古城市区,一路蜿蜒向东流入白洋淀最西侧的藻杂淀。随着上世纪60年代一亩泉断流,府河成为常年排污排沥的一条河道,“脏乱臭”一度成为府河标签。还清家门口这条河,还市民一片水清岸绿,成为古城人的梦想。

  6月19日上午,在安新县桥北村段,60多岁的陈洪正在府河边整理自己的小船。小船旁边的地笼里,五六只肥硕的小龙虾挥动大螯。另一个地笼内,七八条细长的白条鱼若隐若现。
  老人告诉记者,近两年府河水质越来越好,他不用进淀区深处捕鱼,每天只在府河里下地笼,也能抓到三四公斤鱼虾,一天有近百元的收入。
  “前几年,每到下大雨的时候,总有黑水从府河上游流下来。流一次黑水,10多天都没法捕鱼。”陈洪称,最近两年,黑水基本看不到了。

曾经浇地都被嫌弃,而今白鹤重现鱼虾众多
  在府河入淀口的藻杂淀附近,成片的荷花和芦苇连绵不断,接天绿意一直向东延展。
  沿着府河河道一路向西,记者从安新县东向阳村一带的藻杂淀,一直来到紧挨着清苑区的安新县建昌村附近。河道始终保持着10—20米宽的水面,河道两侧荷花和芦苇越来越少,麦田越来越多。
         在河边遛弯儿的建昌村村民邢老转对记者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边的府河水质最差。“那时候抽府河水浇玉米,地里一层泡沫,把麦茬都盖住。河水特别臭,除了泥鳅,河里连鲫鱼都少见。”邢老转称,最近这些年不断补水,府河变得越来越好。
  “尤其是这两年,河里的鱼虾越来越多,不少外地人来这里捕鱼。河边芦苇丛里,连过去很少见的白鹤灰鹤都能经常看见。”邢老转称,**新区成立,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态越来越好。

垃圾和淤泥都清走,碧波荡漾在归来路上
        曾几何时,缺水是府河最大的危机,也是污染愈发严重的原因之一。随着2008年我市大水系建成,水量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此后,私排的各类污水、成堆的生活垃圾、历史积淀的污泥,成为府河水质的三大“杀手”。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们到下闸那边的府河玩。用两米多长的竹竿往河里淤泥用力一插,竹竿就没顶不见了,你说这淤泥得有多深。”平陵村村民贾聪告诉记者,府河黑臭除了早年污水排放的原因,跟历史积存的淤泥也大有关系。此外,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也是重要原因。这让记者想起2016年2月,焦庄大桥东侧的府河,河面垃圾密布油污横流的场景。
  19日中午,记者沿府河逆流到下闸大桥处,看到多台大型挖掘机正在河道里忙碌。
  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刘祥银告诉记者,此次府河清淤河段是从东二环下游200米处至京珠高速桥,河道长度3323米,清淤量约23万立方米,工程总投资4083.79万元。此次清淤将有效改善府河市区段“脏乱差”的现状,提升河段内水质。
  “这次施工属于府河清淤整治二期工程,去年市**已经投资了2300多万元,清理了胜利桥至东二环下游200米段的河道,清淤量约12万立方米。”刘祥银称,年底前二期工程完工后,将为府河实现“水清岸绿”打下基础。

“酱油色”河水成为过去时,小村有了污水处理站
  6月24日,记者驱车沿府河上游的一亩泉河、百草沟、环堤河、黄花沟等支流采访。
    在黄花沟北湖公园内,记者看到水清藻绿、鱼虾嬉戏。垂钓的市民韩大爷告诉记者,如今河水清澈,最多的时候一天能钓到100多条鱼。
    在西环堤河南章村段,流淌的碧水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来此垂钓。记者清楚地记得,去年5月,这段河水因出现“酱油色”而引发市民关注。
    在百草沟畔的竞秀区四台村,一个生活污水处理站吸引了记者目光。
  “这个污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为40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站项目负责人唐克告诉记者,四台村有70余户300多人,这个污水处理站完全能满足需要。“我们在村里安装了管道,将村民生活污水汇集到这儿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到百草沟里。”唐克介绍,竞秀区生态环境局在靠近河道的四台村、南奇村、张海庄村、束鹿园村都建了生活污水处理站,其中,南奇村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500吨。
  如这般的黑臭水体治理,保定在2016年就已经开始。  
  “2016年整治了护城河、一亩泉河、清水河,2017年整治了黄花沟、府河,2018年整治了侯河。如今正在治理21公里的环堤河,预计今年底完工。”市水利局工作人员称,这两年为治理市区黑臭水体,我市投入了8000多万元。
  上游支流黑臭水体越来越少,穿城而过的河水愈发清亮,伴随着府河中下游清淤和垃圾清理,曾经水清岸绿的府河,正从老一辈古城人的梦里,一点点醒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府河——少有人了解的保定古城母亲河的历史
太行人家 18-06-08


序言:每天都会从保定大大小小的桥头经过,看着桥下被污染的府河以及护城河的水,大都熟视无睹,每天疲于应对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压力,苟且的活着。也不曾去想大地赋予我们身边的这条不断东流的逝水。记得康德说过“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其实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切都有其蕴藏背后的深意,但愿今日夜晚,我们背起行包去大山深处看一看漫天的星斗,或者就在今夜我们走到遍布古城各地的桥头去感受一下府河边的夜凉如水,感受下心的温度。(慧献)

保定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为京畿重地,有“都南屏翰,冀北干城”的美称。千百年来,保定依托于京畿重地之位,得益于府河水运之利,从宋、金时的保州到元朝的保定路,到明朝的保定府,最后到清朝的直隶总督驻地,成为直隶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府河原名一亩泉河,明朝置保定府后始称府河,是一条以所流经的城市而命名的河,在1997年出版的《中国地名录》上,府河全国只有一条——那就是保定府河。

河流是城市诞生的摇篮,发展的灵魂,府河与保定古城的建立,与保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休戚相关,古城保定因府河而发展壮大,府河因古城保定而兴盛不衰。府河见证了古城历史发展的足迹,养育了勤劳智慧的古城人民,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为古城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古城人民心中的母亲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BU_David 于 2019-6-28 15:37 编辑

一、河流溯源与河道变迁

保定市境内的府河水系,包括一亩泉河、候河、白草沟、府河、护城河、徐河沟、黄花沟等河流和防洪排涝的水利工程设施——防洪堤等,河流密布,水网纵横。府河为干流,一亩泉河、候河、白草沟、护城河、徐河沟、黄花沟为支流。

古城保定的母亲河——府河,古代名称甚多,诸如卢水、沈水、一亩泉河、鸡距河、清苑河、府河等,其源头就是一亩泉及鸡距泉。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沈水,后又称沈苑泊或西塘泊。北魏太和元年(477),北魏划新城(今徐水)南部地置清苑县,因府河在清苑县境,所以它过去在史书中又称清苑河。郦道元《水经注》里称:清苑河发源于“北平县(今满城)”,“俗渭之泉头水也”。又因其发源于一亩泉和鸡距泉,故又称为一亩泉河、鸡距河。明代洪武元年(1368),保定路改设保定府后始称府河。

府河最大源头一亩泉河,历史上随着洪水或人工改造多次改道。原一亩泉河经高屯、周庄、张庄、边坨、西鲁岗、廉良、四里营、保定城北;后由一亩泉东南流,经南奇村北,至谢庄与南章村之间与鸡距河相汇(光绪《畿辅通志﹒舆地》);后又改一亩泉河道经南奇村南(称奇村河)、贾庄村西,与发源于孙家塘联宝泉和夏庄的鸡距泉汇合,经大车辛庄、崔闸、水埝头、西大园,过京广铁路,一亩泉河流到灵雨寺附近时,河水被一分为二,一股向南流入府河,一股向东绕西城、北城,徐河汇入,再绕东城、南城后流入府河称为护城河(1952年改由刘守庙西入府河)。

府河上游除一亩泉河外还有两条支流:一是发源于满城县李铁庄村北洼地的候河,二是方顺河北支——白草沟(又名小清河、清水河)。白草沟河在西五里铺村和候河相汇,继续东流汇入一亩泉河。

一亩泉河纳入两河后,始称府河,府河起始端是今动物园西侧的一亩泉河、白草沟汇合处,终端为白洋淀入淀处。府河东流经天水桥、刘守庙、下闸、仙人桥,在平陵东黄花沟汇入,1960年前,经东安、南刘口村南、臧家湾汇入白洋淀。1960年,从莲花闸下800米处改道东北流,经小望亭、米阳村在南北刘口两村中间穿过,汇入白洋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城池建立与防卫边关

府河在历史上对保定古城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战国中期,燕昭王筑的广养城(明弘治《保定郡志》),西汉柏陵侯建的柏陵城(清同治《清苑县志》)均建于府河之阳的东、西高庄附近,俗称空城。府河的最终成型是和古城保定行政区划沿革相伴生的。《隋书·地理志》载:北齐天保七年(566),废清苑、樊舆、北新城、乐乡四县,并入永宁(原在满城县界,后移治今省监狱一带),旋改名乐乡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名清苑。

宋代建的保州城(明、清时代称保定府城)亦沿府河沿岸而建。

北宋建隆元年(960)因地处宋、辽边界,改清苑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又因该县为赵宋王朝祖陵所在地,故又升为保州。宋代十分重视对保定河流的治理,据现有的资料看,《宋史·河渠志》载:太平兴国六年,遣八作使郝守浚,“分行河道,抵于辽境者,皆疏导之。又于清苑界开徐河,鸡距河五十里入白河(即宋辽界河白沟)。自是关南之漕,悉通漕焉。”

明代万历《保定府志》称:宋淳化三年(992),宋将李继宣任保州知州、又转庄宅使(宋代武官迁转的阶次)时,曾“筑城关、设外濠、葺营舍千五百处,造船百艘,入鸡距河以运粮,人咸便之”,曾大规模地疏浚一亩泉河。杨延昭任保州防御使时,曾凿河渠为水障,防敌骑入寇。

真宗咸平六年(1003),保州知州赵彬分徐河水南注运区,谓之赵彬堰,并置水陆屯田。

景德元年(1004),北面都钤辖(宋代掌一路或兼二路、三路的统兵官)阎承翰引徐河加大鸡距水的水量,“以息挽舟之役”《宋史.河渠志》)。

天禧末(1022),河北屯田岁收39400余石,保州逾其半(《宋史食货志》)。在当时,府河出于军事目的,既被用于加固城防,又被用于水运,疏浚一亩泉河,沿城外围浚壕,成为北部边防的水路交通枢纽。应该说保州自建城之始,水系基本就有了雏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40: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古城重建与引水进城

金贞祐元年(1213),蒙古军陷保州,屠城三日,史书有“蒙军攻陷保州,举城罹锋刃,老幼无孑遗”,“北兵屠保州,杀众数十万”的记载。当时的保州成了一片瓦砾废墟。太祖铁木真二十二年(1227),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从满城移驻保州, “重辟保城,画市井,定民居,置官廨,引水入城,疏渠立闸,建学立师,通商惠工,保以重兴,升州为顺天府,”“遂为燕南一大都会”。

特别应提出的是,大规模地疏浚一亩泉河和开挖城内河道,“度地之势,作为新渠,凿西城以入水,水循市东行,由古清苑几百举武而北。别为东流,垂及东城,又折而西,双流交贯。由北水门出”。鸡距泉和一亩泉水入城,解决了当时保州城井水苦涩,难以饮用的问题,环绕保州城开通了护城河,城内水面达十分之四。

金末元初的文学家、著名诗人元好问《顺天府营建记》载:“保州城内,水占十之四,渊锦舒徐,青柳弥望,为柳塘、西溪、南湖、北潭、云锦口,舟行其中,投网可得鱼,有鱼儿洲渚之想。……当夏秋之交,荷芰如绣,水禽容与,飞鸣上下,若与游人共乐而不能去。”其风情堪与江南媲美,令人浮想联翩。综上所述,可知古代的保定,曾是河流纵横的丰水区,众多的河流对保定古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农田灌溉与城市水源

府河上游的一亩泉河流域,是历史上有名的鱼米之乡。直到20世纪60年代都是泉水喷涌、河塘绕村,稻花飘香。这一带产的白莲藕、大荸荠很有名气,有民谚说,“有女要嫁南北奇,又吃莲藕又吃鱼”。

府河不仅为保定古城一带发展渔业、水稻提供了水利条件,还发展了这里的桑麻纺织业。

《大明一统志》对保定民俗有“质朴劲勇,不浮HW习,而耕织为生”的评价。陈正在他的《东皋春雨》诗中对当时保定古城近郊繁茂的桑麻,这样描述:“细雨东郊润落花,田夫携手话桑麻。”郭棻也有“郡南百里时而春,携结伴采桑也。”“郊好雨浴桃花,新无波偃筚麻”的佳句,这里的“郡”是指历史上保定曾是清苑郡治。古代保定一带养蚕织丝,种植业相当发达,至明代中叶,开始引种棉花,才用棉织品代替丝织、麻织品。而这里的丝织、麻织工艺为发展棉织工业打下良好基础。

府河对城内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是须臾离不开的。当年,府河清水常流,虾游鱼跃,投网可得。那时,大清早儿,府河沿岸居民担着水桶到南门外天水桥取水,经过一夜的沉淀,清早儿的河水最为清冽甘甜。也有人拉水到城里卖,三枚铜钱一桶,而井水只卖一枚铜钱。蝌蚪正多的时节,有人就做卖蝌蚪的营生。卖主用细绳提着一只水罐,盛着活的蝌蚪。买主付了钱,就将抄到小茶盅里的绿豆粒大小的蝌蚪连水喝下肚,据说能消内热……在很多“老保定”遥远的记忆里,澄澈如洗、绿意荡漾、跃然灵动的府河,是他们童年最宝贵的记忆。府河不仅是这座古城的生存之源,更是保定人恋乡情感的归依之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水路交通与货物集散

明朝实行“招商输粮与之盐”及“长运制”,顿使漕船大增,保定曾为南北粮盐运输的重要码头。明代保定知府查志隆修建府河两座桥梁,修桥记中描绘当时的保定繁荣,“闹市商贾肩相摩,车辙马蹄日夜不绝。”明末漕政腐败,水运衰落下来。

清代乾隆年间直隶总督高斌、刘于义、方观承开启“引唐(河)济府(河)”的工程,同时疏浚一亩泉河、候河、白草沟河及以下数十里河道,增加了府河水量;同治年间直隶总督李鸿章等曾多次进行开源节流,综合治理府河系统。为发展保定通往外地的水路交通,动用了庞大的人力和物力,仅清同治十年(1871)的一次疏浚府河上游诸泉和下游河道、堤、闸,花费白银26970多两。城南的府河码头,出现了“舳舻相接,樯帆如林”的繁盛景象。

直隶总督李鸿章在向清**《奏修治府河摺》中写道:“府河来源,常年畅旺,天津及南、北运河,米、盐、百货樯集省城。”修治府河成了历任直隶总督、清河道、保定知府等官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修建京(芦)汉铁路北段时,建南关府河码头火车站,运送修建京汉铁路用的物资,从天津港用木船运到府河南关码头下站装火车,再由京汉铁路保定南关支线运往修路工地,以至于府河码头两岸货栈、商店生意兴隆,河内舳舻相接,樯帆如林,保定和天津之间货物运输频繁。

辛亥革命以后一直到20世纪60、70年代,直隶(以及以后的河北省)省会屡次在天津、保定之间变换,两地的内河运输越来越重要。津、沪、青岛及国外生产的工业品从天津运至保定,分流入各个县乡及察南、雁北,保定地区及察南、雁北汇集的农副土特产品,也从保定的刘守庙码头装船向东运往天津;尤其是高阳、清苑、蠡县的土布由此运往西北、东北及河南、江苏、外蒙古等地区,带动了华北地区棉纺织业的发展。

若上溯府河,可通白草沟河,向西经著名的古镇大汲店到方顺桥,通满城、顺平等县。昔日水上樯帆往来,码头上商贾云集,异常繁忙。府河码头成为历代冀中水陆交通枢纽。

津保内河客运有了很大发展,筹建了机轮船航班业务。在近代史上,由直隶省行政公署和北洋**海军部大沽造船所合资创办的直隶全省内河行轮局,在1913年筹备,1914年正式成立。行轮局正式通航的第一条航线即津保内河航线,于1914年6月3日试航,6月15日,搭客航行到文安县苏桥,从此,正式开始了旅客轮船运输,后很快延伸至保定。货运方面的机轮船拖带运输亦非常重要。总之,保定内河航运对这一带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府河给保定人打开了一扇“向外看”的天窗,荡涤了原本保守的传统观念,人 们的生产生活也随之悄然变化,使保定迈上了现代化城市的发展进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4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鸡水环清与水系园林

滔滔鸡水自西北而来,环绕保定古城,构成“上谷八景”之一的“鸡水环清”。古代文人讴歌上谷八景的诗、词、文章很多,唯“鸡水环清”既有自然景观的特点,又有人文景观的风貌,更多的诗人为之挥毫。

清代内阁学士郭棻,顺治九年(1652)进士,他“工诗善书,为文华瞻,”与当时名家沈荃齐名,有南沈北郭之说。当年郭棻曾在月下,登保定古城眺望“鸡水环清”有感赋诗:“城下珠泉泉外城,激湍凝沫若相倾,穿田鹅栅金沙细,近水人家石磴精,苇墅牵麻波上过,渔船载网月中行。两三闸向城隅转,遥见东皋种马绥。”

清康熙年清苑知县时来敏有《鸡水环清》诗:“鸡距泉流绕郡城,潆洄合抱又东倾。涌珠泣学鲛人泪,澈鉴魂消牛渚精。鹭影翩跹云里泛,橹声欸乃镜中行。渔歌互答多幽兴,且对沧浪濯我缨。”

两诗都描述了一亩泉、鸡水泉水环绕当时的保定府城(也是清苑郡城)的美景,既看到用芦苇和麻搭起的渔家“别墅”,在月中载网波上行的清贫和勤劳的场景,又可听到渔歌互答的幽兴。尤其天空中在云里飞来飞去的鹭鸟的影子,当听不到护城河行船的橹声的时候,人们看到的则是鹭影和船影恰似行进在明镜里的画境。这是多么美妙的写照。

如今保定做为国家园林城市,其亮点是与府河水系园林密切相关的,自元代起引一亩泉水进城经古莲池后汇入府河,使这座享有“涟漪夏艳”美誉的全国重点园林历久不衰;民国时期曹锟在府河两岸建城南公园(俗称曹锟花园),后改称人民公园;建国后在护城河沿岸相继建立东风公园和滨河公园,从而奠定了我市园林城市的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4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两岸文明与文化传承

沿岸的文化遗存,增添了府河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但有众多的古迹,更是近代工业和教育的发源地之一。

广养城位于东高庄村东现长途客运中心处,城周五里,相传为燕昭王以善养马而筑此城,保定解放后废墟尚存。柏陵城位于今长城大街以东,至今红星路小学,北临东关大街,南逾红星路(今裕华东路),相传汉代赵敬肃王子刘终古(一记为吉)为柏陵侯,修筑此城,封域属中山国,保定解放后城市建设时毁。

建于金代的刘守真祠,千年以来香火旺盛,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方圆百里群众前来赶庙会,成为保定民间的一大盛事,著名作家苏叔阳《故乡杂忆》、全国妇联**处**田秀涓(孙毅将军夫人)《保定.我的第二故乡》、著名作家纪晓岚后裔柳溪(纪清修)《古城幽思》中,都动情地描述了对刘守庙会的印象。灵雨寺首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07)。崇祯初年(1628)在该寺建僧院,名月潭院,俗称十方院(现十方商贸城至保定二中分校)。清乾隆十一年(1746)敇建为行宫。

府河沿岸也是我国近代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中国最早出现的新学堂——蒙养学堂、中国最早的地方大学——畿辅大学堂(直隶高等学堂)、中国最早的高等农业学校——直隶高等农业学堂、蜚声海内外的教会学校——私立同仁中学、民国河北省综合大学——河北大学、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直隶第二师范学堂(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等等都诞生于府河之畔。

府河沿岸还是近代工业萌芽之地,建于1917年的保定电灯股份有限公司,使我市从此进入电力工业时代;建于1919年的乾义面粉公司采用电力加工面粉,在当时省内生产规模最大,结束了我市历史上用人力加工面粉的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八、过度开发与河水断流

令人喟然长叹的是, 到20世纪60年代,府河的美景开始一点点凋残。昔日鱼跃清流、水鸟飞鸣的画境渐渐消逝了。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古城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保定的兴盛,却逼退了府河的美丽。为了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保定市在府河上游的一亩泉河附近设置了8家包括纺织、印染、化工、造纸、机械等行业在内的大型工业企业,加上人口的增加、农业的发展、气候的干旱,使这里的水位急剧下降。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保定市西部的泉眼干涸,府河水源锐减,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也出现了干淀现象,府河通航能力迅速下降并很快断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6-28 15: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河水还清与美景再现

府河是保定城市发展的见证,过去无尽的繁华,她都曾在默默岁月中细细品味。与新开发的城区相比,如今府河两岸的建筑稍嫌陈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中,她不再是城市生活的重心,但作为保定人的情感所系,府河不能消失,她更需要在重生中体现新的价值。

纵观古今,保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为有丰富水源的滋养而蓬勃发展。府河,日日夜夜,千年奔流,目睹了冀中大地的沧桑巨变。而合理利用水资源乃是进行古城建设,振兴善美保定一份长久而宝贵的财富。通过引进新水源、污水截流、河道护砌、河床清淤及景观建设等措施,在满足雨季行洪要求的前提下,使府河成为保定市区的一道靓丽风景,重现当年“西刹秋涛”、“鸡水环清”的胜景,是保定人的期盼。

近年,市领导关注民生,重新规划,下大力量治理府河。

1996年,保定市城市管理局开始治理西北护城河;

2002年,市**从硬件设施上为河水变清作好了准备;

2003年,保定市城市建设局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2.9亿元,对城区所有河流开始进行全面改造。在《保定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河水还清是任务之一。

2006年,保定市累计投资2.16亿元对白洋淀上游流域进行污染源的治理和改造。对府河污水完成拦坝截流,府河下游泵站8台水泵保持全天运转,将府河污水全部截流到唐河污水库,对府河等河道进行了全面清理。

2007年10月,河道综合整治工程进一步深入,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竣工。

2013年,王快水库与西大洋水库连通,源源清水流入古城。

新建的府河公园已经竣工,府河还清已见成效,随着治理的不断深入,往日古城“鹭影翩跹”,“橹声欸乃”的水城美景,那盈盈碧水绕古城的诗情画意即将实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8 16: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保定市的水利投资应该加强审计,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投资这么巨大,我觉得实际效果同投资比较不成正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6-28 17:5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舒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6 19:23 , Processed in 0.063852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