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6367|回复: 8

[经济发展] 哈尔滨正在规划建设卫星制造与应用产业园、北斗导航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5-18 21:16:49 | |阅读模式
      哈尔滨市将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分别规划建设卫星制造与应用产业园、北斗导航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采用“一区多园”的总体布局,将哈尔滨新区打造成为卫星数据信息的汇集和交换地、规模化人才的集结与锻造地、高精尖技术的创新与创业孵化地、军工技术的转化与创新地,引领哈市成为东北乃至全国的卫星产业发展集聚中心之一。
     卫星制造与应用产业园立足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孵化区、加速区和产业区。其中,孵化区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拟打造创新型卫星企业孵化基地,已建成的北斗物联网大厦入驻了哈尔滨大地勘察测绘公司等10家企业;加速区占地12万平方米,已建成加速器2处,拟重点发展卫星产业培训交流中心、中俄乌卫星技术合作交流中心、智慧城市应用,已入驻哈工大数据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产业区占地面积54万平方米,拟重点发展小卫星研发与制造、卫星载荷元器件高端制造、卫星文化产业基地,已入驻包括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哈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重点开展智慧城市应用,采用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时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卫星数据以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的一站式应用和综合信息服务,推进城市规划管理、位置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工程项目,打通卫星数据从接入、融合、服务到应用的链路。
      在哈南工业新城启动区内规划77万平方米,建设北斗导航产业园区。主要发展卫星导航芯片制造、导航终端设备制造、北斗导航位置数据服务、北斗军用产品研发与制造、北斗导航应用等。推进卫星导航领域关键技术和重大项目的成果转化,发展终端设备和应用软件,提供行业应用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加快形成以北斗导航为主的卫星导航产业上游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带动发展中游系统及产品集成,拓展延伸下游综合运营服务领域和规模,逐步构建完整产业体系,将园区打造成全国的卫星导航领域重要的研发中心、制造中心、服务中心。
      黑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2003年建立,位于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教育集中区,总占地面积24.5万平方米,是全国首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目前共有22家企事业单位入驻。园区已开发完成7.8万平方米,累计孵化出站企业36家,实现年服务总值5亿元。园区积极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在产业园区设立分支研究机构,积极建设遥感数据信息服务中心、遥感产业创新孵化基地,主要发展地理空间大数据中心、对地观测导航技术中心、地理信息应急保障中心、卫星导航定位服务中心、卫星综合利用等,开展卫星遥感应用示范工程。
发表于 2019-5-21 12:17:16 |
非常期待的消息。加快步伐吧!
发表于 2019-5-21 23:24:13 来自手机 |
哈工大好累啊……几乎全市所有高科技产业都围着它转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0 13:27:27 |
哈尔滨新闻网
国内首个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基地与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落户道里区|临空经济区崛起“数字哈尔滨”…2019-12-08 00:00

零下20多度的低温挡不住项目落户的信心,银装素裹的哈尔滨再次迎来“投资争过山海关”的签约热潮。
7日,“数字哈尔滨”建设高层论坛暨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哈尔滨基地与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签约仪式在哈举行。中科院在全国范围建设的第一个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基地和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签约落地道里区。未来,冰城西部将崛起“数字哈尔滨”产业高地。
活动仪式上,中科院东北亚空天大数据资源研究院揭牌。中科数遥公司等6家企业签约入驻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
“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和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的落地,会吸引遥感和数字地球领域企事业单位和学术机构的共同入驻,将为道里区乃至哈尔滨市插上商业航天与地球大数据的产业翅膀。”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在致辞中说,“依托这里的区位优势,该项目将使哈尔滨将成为东北亚区域的核心空天大数据中心和产业园区,为哈尔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腾飞奠定坚实基础。”

“卫星站+产业园”:打造“数字哈尔滨”产业高地
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项目由中科院遥感所旗下的北京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中科星桥空天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进,重点布局国内重点区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计划五年内全球建设25个基地,其中国内7个,国外18个。
签约仪式上,道里区**与北京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中科星桥空天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就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哈尔滨基地与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落户道里区签订了正式协议。
依据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等相关专项支撑,作为全球遥感卫星站网中的核心节点之一,哈尔滨卫星站将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及辐射俄、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空天大数据应用服务重要平台,为占领空天数据源头和建设地区级空天大数据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将为“一带一路”、“数字地球”、空天地一体化产业、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高效、实时的空天大数据支撑。
哈尔滨卫星站选址在新农镇,计划占地60亩,分2期建设。全部建成后将具备年接收40-80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和处理、分发100000TB高分辨率空天数据的能力,并建立地区空天大数据库。卫星站总体投资3.1亿元,其中一期投资1.15亿元,计划占地30亩,包括1部卫星固定接收设备、卫星测控中心、空天大数据应用中心,计划于2020年底前建设完成并接受验收,开园运行。
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选址在临空经济区,总投资15亿元,计划占地150亩,分2期建设,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将建设国际空天大数据交易中心、多领域空间数据湖、院士工作站、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国际空间资源联合研究院、空天数据企业总部基地、空天数据深加工基地、空天科技旅游与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
“‘卫星站+产业园’模式将构建道里区空天地一体化产业集群和空天大数据科创引擎。”刘嘉麒院士说,“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将使道里区成为我国东北亚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空间大数据的核心节点,助推当地产业转型与升级,促进‘数字道里’建设及哈尔滨数字经济的发展,打造服务于‘一带一路’和全息智慧城市的空天大数据产业链条。”

从对接到签约仅6个月“道里速度”磁吸项目落户
“在争取卫星站及产业园项目落地的地方**中,道里区不是第一个与我们洽谈对接的,但却是第一个实现签约落地的,全部过程仅用了6个月时间。”北京中科数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郭海良说,“道里区**主动服务,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帮助选址,让我们非常感动,以‘道里速度’促成了项目落地的最快纪录。”
郭海良表示,哈尔滨是***确定的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道里区作为哈尔滨市主城区,基础完善、交通便利、经济潜力巨大、营商环境优良、人才资源丰富,具有辐射东北以及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区位优势。
“根据全球商业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网的总体布局要求,在道里区布局商业遥感卫星接收基地和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既符合全球站网的总体布局要求,更是与道里区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高度契合,道里区也具备空天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和产业集群汇聚的条件。”郭海良说。
“作为中科院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的第一个签约项目,我们将全力以赴为项目如期开工运营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道里区委**肖彬说,“道里区抢抓国家支持东北振兴战略和黑龙江自贸区获批重大机遇,全面开发建设哈尔滨临空经济区,推动临空产业发展,将为项目提供更加优良的政策环境,更高效能的政务服务环境,更有活力的产业发展环境,更具竞争力的人才环境和更加优质的法治环境。”

“数字经济”激活振兴引擎,集聚200亿“大数据产业链”
一个项目,拉动一条崭新的产业链。卫星站及产业园的落户,为哈尔滨植入“大数据产业”的强劲经济增长点。
本次活动上举行了首批入驻空天大数据产业园的企业集中签约仪式。中科数遥公司、山西迪奥普科技有限公司、九天无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触景无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城建智控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菌益粮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签约入驻。
据道里区委**、常务副区长周长河介绍,哈尔滨卫星站和产业园总体占地300亩,总投资20亿元。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引入国内外空天数据领域领航企业和公司总部50家以上,打造哈尔滨遥感与空天大数据产业集群,建设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全部建成后将实现总产值200亿元以上,预计年税收可达8-10亿元。
周长河表示,该项目是占据“数字中国”、“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智能化、信息化城市管理和数据信息服务数据源头的高精尖项目,将极大提升哈尔滨在空间遥感信息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哈尔滨空天地一体化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哈尔滨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城市”建设打造新的动力引擎,牵动哈尔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同时,该项目计划大量引入院士、专家和高级人才,创造直接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形成吸引高级人才和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引力场。
当天活动中,还同期举行了“东北亚空天大数据资源研究院”揭牌仪式、“第三届空间大数据及国际标准化高层论坛”会旗交接仪式。
东北亚空天大数据资源研究院是以我国东北及东北亚区域为研究对象,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空天大数据综合分析与应用、智慧城市建设为一体的国际化研究院。该院将引入国内外空天大数据领域的院士、专家研究团队入驻,共同申请国内国际合作计划,将为哈尔滨“招才引智”搭建起又一个高端智库平台,提升哈尔滨在遥感领域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空天大数据与国际标准化高层论坛是由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中委会空间信息产业化专委会主办,是我国目前在空天大数据和国际标准化研究领域权威的国际会议之一,至今已成功举办两届,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巨大影响。经过同专委会深入沟通交流,最终确定第三届空天大数据与国际标准化高层论坛将于2020年在哈尔滨道里区召开。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记者:刘姝媛 姜雪松文/摄
原标题:《国内首个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基地与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落户道里区|临空经济区崛起“数字哈尔滨”产业高地》
发表于 2019-12-10 17:50:50 |
hlstjjlhy 发表于 2019-12-10 13:27
哈尔滨新闻网
国内首个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基地与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落户道里区|临空经济区崛起 ...

啥也不说了,感动!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19:53:00 |

何止是感动,更多的是激动、欣慰!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19:56:58 |
希望哈尔滨能够以国内首个全球商业遥感卫星接收站网基地与国际空天大数据产业园为核心,整合正在规划建设卫星制造与应用产业园、北斗导航产业园、地理信息产业园及哈工大哈工程等企业高校与园区,打造全球顶级航空、航天、大数据与信息技术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11:08:00 |
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迈上新台阶
哈工大研制卫星已成功发射19颗

□本报记者衣春翔

2019年9月19日14时4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声巨响震撼大地,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成功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珠海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一年多之前,哈工大师生联合设计研制的“珠海一号”02组5颗卫星也在这里成功发射。多颗高光谱卫星多轨组网运行,大幅度提高了我国高光谱卫星数据采集获取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全球农林牧渔、水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现代金融等行业提供卫星大数据服务。这一组又一组卫星,开启了我国卫星商业化的新局面,也标志着哈工大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迈上了新台阶。

多年来,哈工大发挥自身在航天领域的科研特色和优势,把产学研融合融入东北振兴当中,融入服务龙江高质量发展中。为更好转化科技成果,哈工大孵化大量科技型企业,其中相当部分围绕航天开展业务,在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民用化、商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助力龙江在卫星导航产业中闯出了新天地。

哈工大之所以在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中成果频现,离不开其过硬的技术实力。经过20余年的求索与积淀,哈工大卫星技术研究所积累了丰富的微小卫星研究和工程研制的技术基础,完全掌握了微小卫星平台的核心技术,并建立了完整的微小卫星研制的管理规范和质量保障体系。

截至目前,哈工大研制卫星已成功发射19颗。这些卫星中,无一不是立足航天、服务国防、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哈工大卫星产业化奠定了基础,“快舟一号”和“快舟二号”就是其中代表。

快舟一号、二号卫星采用了国际首创的星箭一体化技术,创造了我国航天发射的最快纪录,初步形成了我国亟需的空间快速响应能力。

抗震救灾、突发事件支持、监测环境,快舟一号、二号十分“全能”。2014年云南鲁甸地震灾害中,快舟一号为地震灾害监测及灾情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巴基斯坦阿瓦兰地震、台湾地区花莲地震、新疆于田地震等灾害发生后,快舟一号、二号卫星都及时实施了灾情监测,快速获取了灾害信息。

不仅如此,快舟一号获取的图像数据还在农业监测方面得到应用,在钱塘江流域水质监测中小试身手。另外,小煤窑分布、融雪型洪水、敏感基础设施与区域及环境污染源等都在快舟一号的监测范围内,通过地理环境信息获取,为气象和环境监测部门提供信息支持。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有了核心技术、有了代表产品,哈工大在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方面越走越快。通过技术、市场双拳出击,哈工大积极释放卫星技术研究所20年来雄厚的技术积累,依托核心技术团队成立了卫星技术公司,打造具有天地一体化设计、研制、集成和运营服务能力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根据遥感、通讯、GPS定位等不同民用用户的需求进行小卫星的研发,并主动融入我省北斗导航及卫星应用产业。

为了让微小、微纳卫星产业化进一步发展有保障,哈工大还在哈尔滨松北区科技创新城内统一规划建设了微小型航天器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是我国重要的航天器研发基地之一。哈工大相关学科承担的航天领域重大项目均可在此完成系统集成、仿真、测试与地面环境试验。

正是这个研发中心,支持了珠海一号星座02组卫星,龙江一号、二号微卫星和珠海一号星座03组卫星的地面环境试验,让卫星顺利出厂。

该研发中心还计划今年年底进行未来导航星、新技术试验微纳卫星的总装及试验工作。哈尔滨海特卫星公司也将依托该中心对外承接卫星制造、测试、培训服务。

哈工大主要负责人表示,黑龙江向科技创新要新动能,哈工大责无旁贷。在****大力支持下,哈工大已成立了多家“新字号”高科技企业,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代表。该公司实现了卫星激光通信产品的上下游产业生产链,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家。如今,许多国家都找到该公司购买激光通信产品。

“未来,哈工大会继续把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摆在公司发展的重要位置,把技术优势凝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相信哈工大的小卫星会在‘新字号’的征途中更加璀璨。”这位负责人说。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0 11:09:39 |
 黑龙江日报12月30日讯 27日20时45分,我国长征火箭家族中推力最大的新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点火升空,成功将实践二十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2016年11月3日的首飞成功到如今“胖五”再次升空,哈尔滨工业大学多项技术和设计人员参与其中,功不可没。

  “长征五号”总推力破千吨,哈工大能源学院发动机气体动力研究中心王仲奇院士、冯国泰教授等承担的“助推级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气动设计”项目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王仲奇院士团队承担了助推级发动机涡轮设计任务,对助推级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涡轮进行了气动设计。该设计运用弯叶片技术以及综合优化流型设计方法,设计过程基于哈工大发动机气体动力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涡轮气动设计体系,大幅提升了涡轮的做功能力,解决了涡轮与泵匹配中驱动力欠缺的关键问题。该型发动机前期在“长征七号”“长征六号”首飞任务中表现完美。

  哈工大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赫晓东教授团队承担的“发动机气瓶热防护”项目,成功研制出一种轻质高效隔热毡复合防护结构,攻克“长征五号”热防护难题。

  研究团队采用材料优化设计方法,充分发挥纤维材料性能特点,研制出轻质绝热柔性热防护材料,为发动机气瓶组件及气瓶支架提供热防护,能够减少辐射传热和羽流形成的对流传热,防止气瓶壳体升温过高,成功解决了火箭的热防护难题。

  哈工大机电学院金属橡胶技术研究所姜洪源教授团队为“长五”解决了高真空、大温差、强辐射等极端工况下阻尼减振难题。金属橡胶技术是解决航空航天领域高真空、大温差、强辐射等极端工况下阻尼减振等技术难题的专用技术。依托哈工大的研发基础与优势,金属橡胶技术研究所围绕国家重大需求,瞄准技术瓶颈,制备了满足不同工况和不同结构需求的金属橡胶构件,部分金属橡胶元件成功替代了重要装备上的进口元器件,并在嫦娥三号着陆器等任务中得到成功应用。

  除了提供技术支撑,青年教师朱磊设计团队还为“长五”扮靓妆容。“长五”系列火箭l ogo方案的概念创意源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图案,整体展现出一个动感的“5”的形象——象征着“长五”火箭寻求包括性能、可靠性、经济性和安全环保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优化。其圆形轮廓象征着这个品牌和天空的关系,并寓意着“长五”系列火箭的圆满成功。在全箭涂装的整体色彩处理上,红色的“长五”l ogo与国旗相互呼应,从视觉传达角度强化了中国元素的主导地位。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7 00:23 , Processed in 0.07940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