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billy_2009

温州非遗美食地图出炉 看看今年你家年夜饭都有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5 12: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上河乡有丰富的米与水的资源,使当地酿酒成风。在众多的米醴琼酒中,瓯海郭溪项家的米醴琼酒可以算正宗。

清末时期项公宁己是上河乡一带赫赫有名酿造世家,在温州和上海分别开设了两家分店,专门销售自家酿造的米酒。

项云飞就是从祖先那里继承了这种酿造技艺,使之发扬光大,成立了温州米醴琼酒业有限公司。

产品含有21种人体中需要的氨基酸和微量元豢,适量常饮能改善人体微循环,通筋活血的保健作用。

1995年度“消费者最喜爱的温州好酒”称号,第二届中国科技博览会金奖;1996年3月又荣获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2007年被评为温州市名牌产品;2010年被评为浙江老字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2、泽雅乌豆酒
  
温州民间素有补品泡酒的做法,泽雅乌豆酒的酿制在温州因品质优良,颜色深黑,色纯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深受百姓的喜爱。

一时“泽雅乌豆酒”成了泽雅土特产的代名词。泽雅乌豆酒酿制技艺独特,由于淳厚美味,不但有着丰富的营养,具有健脾肾、

化淤血、美容养颜之功效,泽雅乌豆酒又是家庭请客佳酿,在当地的销路较好,而且远销国外。

2014年,泽雅乌豆酒酿制技艺被列为第八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洞头区

1、鱼生
  
鱼生,也叫“白大生”,是海岛人用小鱼(状如带鱼)腌制的,风味独特的一道海鲜家常菜。特别是在过去,在洞头的定置张网地区,鱼生几乎成了渔村人家饭桌上长年的必备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腌制鱼生的小鱼叫“白大”,是定置张网小花罾作业的特产。能腌制“鱼生”的有两种。

一种是农历五月生产的,这种小鱼生长快,过了五月就太大了;

另一种是在夏末秋初生产的,鱼头稍尖,大小均匀,当地渔民把这种鱼叫“浮丝”。
  
鱼的腌制方法:先将鱼身上的粘膜洗净,放入盐拌均匀,装在容器内腌几天。

然后沥掉水分,加少许盐,拌入鱼糟(鱼糟用酒糟和粥搅拌而成),再装入容器,铺上竹片,压上石块,然后密封。

腌制时间约需3个月左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2、海蜇
  
海蜇是一种巨型食用水母,自古以来被列为“海产八珍”之一。洞头洋的海蜇生产历史悠久,很早就形成全国闻名的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海蜇市场。

清代诗人王步霄专为洞头写过《海蜇诗》:“美利东南甲玉川,贩夫坐贾各争先。南商云集帆樯满,泊遍秋江海蜇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瑞安市

1、莘塍五香干
  
莘塍五香干始创于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又名“庚春园”五香干。

它选用当年的新豆,经过浸水、磨细、滤净、煮浆、结冻、压挤、切块等工序,用双缸酱油和香料制成,并经通风螺旋晾干,成就名闻遐迩的瑞安风味小吃。

莘塍五香干呈块状,半寸大小,酱红色,以口感和回味鲜美而远近闻名,精装的莘塍五香干已在超市露脸。
  
莘塍五香干已被列入第五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2、素面
  
素面是一种用手工拉成晾干的面,又称“坠面”,俗称为“长寿面”,是瑞安方言“纱面”的谐音,说的是细可与棉纱相比的特点。

素面又细又匀、颜色白净、性平和温补、口感柔韧、易消化,是浙南地方特产,历史悠久。

无论城里乡村,凡老人寿辰,儿女和亲戚们都送素面贺之,以祝健康长寿。家里生了孩子,主人则要请亲戚、朋友、邻里来吃素面,分享添丁的喜悦。

索面制作工序复杂,按季节、气温不同将面粉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和盐发酵到一定程度后,便索成粗条挂杖,然后插杖上架,

拉成不同规格的细丝在太阳下晾晒,待干到一定程度后从架上收下,绞成绞线形放进竹匾内,再经包装即可。
  
2017年12月,被列入第九批瑞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2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乐清市

1、雁荡毛峰
  
雁荡毛峰产于雁荡山风景区内龙湫背、斗蟀室洞以及雁湖岗等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山顶,其中尤以龙湫背所产者为佳。

北宋时期即传播四方,明代列为贡品。雁荡毛峰外形秀长紧结,汤色浅绿明净。

一闻浓香扑鼻,再闻香气芬芳,三闻茶香犹存;滋味头泡浓郁,二泡醇爽,三泡仍有感人茶韵。有“三年不败黄金芽”之誉。

2009年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2、芙蓉麦饼
  
芙蓉麦饼是芙蓉当地的特色小吃,当地还流传着做麦饼的口诀:“麦饼好吃手艺精,要学三关难得成:

一关用水来拌粉,二关配料咸淡真,三关烤火要留心,拌粉要用蛋当水,葱肉盐菜各样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永嘉县

1、番薯枣
  
永嘉民间制作番薯枣的历史非常悠久,始于何时已不可考究。冬天晴朗有风的日子是制作番薯枣的最佳时节,其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一是宜选用松脆甘甜、多水分、少淀粉的品种。二是将红薯洗净人工去皮。三是用锅炉以最快的速度蒸熟以保全成色,同时用特制不锈钢锅采集红薯在高温中流失的糖分。

四是切片后在通风的太阳下风干(现在往往用特制烤房,高温85°C—95°C烘烤12小时以保全成色)。五是将烘干后的番薯枣再重蒸,并将初蒸中采集的番薯糖加回去便可。

这样使番薯枣吃起来更加香甜可口又不使红薯的营养流失,保证其原汁原味。
  
2014年,永嘉番薯枣制作技艺被列为第八批永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2、永嘉米糖
  
米糖又名麦芽糖。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村头巷尾常常能听到挑着担儿的打糖客的叫卖声:“铜丝箍,布帐钩,猪头骨,破布末,打糖打‘大粒’”。

农村逢年过节,米糖常被作为馈赠亲朋的礼物。米糖制作相当费工、费时、费力,最快也得花上个3-5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平阳县

1、平阳黄汤
  
平阳黄汤(亦称温州黄汤),属黄茶类中的黄小茶,属轻发酵茶。始于清代,清朝贡品,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清乾隆年间(公元1798年前后),平阳盛产茶叶,由于当时茶场设备简单,绿茶在杀青或揉捻后,不能及时进行烘干,便使揉捻叶长时间闷堆,再进行烘干,

结果产品到天津、营口等地销售,因其刺激性减弱,滋味醇厚反而更受顾客的喜爱。平阳茶商发现这一情况,产生新的认识,再去实践,就创制了平阳黄汤。

后来泰顺、永嘉、瑞安等县也纷纷学制,因产品大都通过平阳茶商收购装箱外销,故商品名“平阳黄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2、怀溪番鸭

清末,怀溪番鸭烧制技艺开始在怀溪形成,由于怀溪番鸭味道好、营养高,受到百姓青睐。当地村民每逢过年过节、结婚上梁办酒宴、家有贵客等通常都要烧制番鸭款待客人。

20世纪80年代,多位怀溪村民在当地开设餐饮店,怀溪番鸭成为特色菜,一般顾客来者必点,不少人还提前预定。

20世纪90年代,以“怀溪番鸭”为招牌的餐饮店在水头、鳌江等地开张,生意兴隆。

之后怀溪番鸭店陆续在温州、杭州等城市出现,知名度进一步扩大。2008年,怀溪番鸭烧制技艺进入平阳县非遗大普查名单。
  
2009年列入平阳县非遗名录,成为当地文化品牌。其中怀溪阿荡番鸭店的烹饪技艺已经传承三代,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名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苍南县

1、苍南敲鱼燕
  
苍南敲鱼燕结合了温州敲鱼和苍南当地肉燕的做法,“燕皮”采用敲鱼制作出来的敲鱼片,再包进肉馅,形状圆头散尾恰似飞燕,故名“敲鱼燕”。

其味鲜嫩爽滑,色泽调和,独具风味,相传已有百余年历史。直至今日,在苍南地区,逢年过节、亲朋相聚,仍常用以款待客人。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5 12: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敲鱼,还有一段传说。温州某古刹有一位老方丈,孤身一人赴福建取经,不幸途中遇难,葬身鱼腹。小和尚获知噩耗后,悲痛万分,便带上念经用的木鱼,到师傅遇难的地方超度。

过了49天,发现海面上浮起了许多鳞光闪闪的黄鱼。小和尚猛然想起师傅走时穿的那件黄色袈裟,心想这些鱼肯定是吃了师傅的肉体才显出黄色,于是怒火中烧,

立即把这些黄鱼捞起来,剥去皮,净内脏,抽了骨,把鱼剁成肉糜,放在木鱼上狠狠地敲起来,把鱼肉敲成一片片薄饼状的鱼片。再把这些鱼片放在船上晒干,带回留念。

由于数量过多,多余的就留在船上。

船翁吃饭时,拣了些鱼片切丝熬汤,没想到味道异常鲜美。消息不胫而走,“敲鱼”的好名声迅速传开了,人们争相捕捞食用。

久而久之,“敲鱼”这道制法奇特的菜肴也就流传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0 03:18 , Processed in 0.074453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