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553|回复: 4

城乡规划--临海杜桥镇柴爿巷历史街区保护规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3 09:28:30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海台tāi州 于 2018-9-23 09:30 编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09:32:47 |
前言

柴爿巷历史文化街区是杜桥乡镇百年历史的物质载体和见证场所,也是当地民俗民风记录和传承的平台,包含柴爿巷、新街、半边街、龙浦河等传统街巷、水巷以及数座历史建筑和历史遗迹。为保护柴爿巷历史文化街区,整治街区环境,改善街区居民生活条件,复兴和延续街区功能,特编制本次规划。
一、规划范围
杜川路、杜东路、南大路、解放路所围合的区域。面积约 9.59 公顷。
二、规划定位
结合柴爿巷与总体规划中城市总体发展节后与周边区域未来发展规划,本次规划将柴爿巷历史街区的功能定位是:以商业、居住为主兼具文化、休闲等复合功能的城镇区域,是以保留及展示传统居住建筑、商市文化和特色民俗的历史街区,也是服务镇区及周边居民的休闲休憩场所。
三、 分区结构
规划确定的柴爿巷历史街区的功能结构为“两轴、四区”两线是指柴爿巷商市轴线和龙浦河生活轴线,四区是指传统民居体验区、居住及配套服务中综合区和现状功能保留区。
四、道路交通
1.  道路系统规划
街区道路系统以既有城市道路为依托,以保护街巷肌理为前提进行规划。
街区及相关范围道路分为三级,其中一级为城市道路,后两级为主次街巷。
城市道路:杜东路、南大路、杜川路、解放街。
主要步行街巷:柴爿巷、铺东路、菜场路、老牛场路(北)、下桥路。
次要步行街巷:新街、铺西路、菜场路北侧道路、缸炭巷、老牛场路。
2. 交通组织规划
a. 道路通行控制:
机动车通行:允许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包括杜东路、南大路、杜川路、解放街。
应急机动车通行:道路尺度可以通行机动车(净宽大于 3.5 米,转弯半径大于 6 米),一般情况下用于步行,不允许机动车通行,在紧急情况下允许救护车和消防车单向通车,包括下桥路局部段。
一般步行:街区内其余道路平常仅允许必行,管控时间外可用于中小型非机动车通行。街道在入口设置明显的步行及限时通行标志
3. 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在街区周边小规模集中、适度分散布置公共停车设施,以提升交通系统整体效能。规划公共停车场 4 处。
4. 公共交通措施
外围应增设公交线路和公共站点,合理利用公共交通,鼓励游客、居民绿色出行.
五、保护规划
第一条.  整体格局保护措施
维持柴爿巷历史街区与龙浦河共同形成的“一巷一河横连通”的空间整体格局,维持柴爿巷、新街、龙蒲河两岸道路、下桥路、菜场街、老牛场路形成的两纵两横的网状街巷结构。保持街巷与传统建筑共同形成的以及保护建筑自身存在的有价值平面肌理。保持并适当恢复历史街区有机而又和谐的总体风貌特征。核心保护范围内建设控制地带的内建设活动应不破坏街区整体格局、二且应顺应、延续货参考原有肌理特征。如有足够建设空间,则应考虑采用传统院落的组织方式。
第二条.  风貌特征保护措施
1.  建筑风格
除现存传统风貌建筑外,位于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筑必须完全符合传统民居风格,建设控制地带内现存小体量建筑,其立面要求采用传统民居风格,屋顶形式和色彩上与历史风貌相协调。
2.  屋顶造型
传统建筑屋顶形式皆为坡屋顶形式,且多为硬山顶。位于核心保护范围内的新建建筑必须完全符合坡屋面形式。
3.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应当以木材、卵石、土泥、砖为主,建筑结构宜采用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外墙应为夯土墙或白色粉墙,门窗应选用木质,屋顶宜用灰色瓦全铺。规划要求保护传统材料特色,对历史建筑的修复以及新建筑的兴建,其使用的材料应在外观上与传统建筑材料风貌相协调。
4.  色彩:
传统建筑色彩以白、黑、砖、木色为主,保护区内的建筑色彩应控制在此色调范围内;砖墙面应以白灰、砖墙面等建筑材料的自身色彩为主,黑色花纹点缀,木质门窗扇、隔板等应使用木材本色,屋顶应采以小青瓦灰黑色为主。商业店面如确需使用卷帘门,应使用栗褐色系的卷帘门。
第三条.  建筑高度控制
依照控制力度不同,将柴爿巷历史街区划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高度控制,并制定相应措施。
1. 维持原高区
即现有建议历史建议及核心保护范围内传统风貌建筑轮廓范围。
2  传统风貌高度控制区(6  米檐口高度)
包括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以及龙浦河河道区域。该范围内建筑在整治更新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建筑高度,逐步拆除、改造不协调的超高建筑,以保护传统空间尺度和风貌特征的完整性和协调性。范围内需要修缮、改善的建筑应保持其原有的建筑高度。新建建筑不得超过周边建议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高度一般高度,且檐口高度不得超高 6 米。总高度不得超过 9 米。
3. 外围高度控制区(9  米檐口高度)
具体范围详见图则。这一范围内以控制现代建筑高度为主。现有高度较高、尺度较大。在未来城市建设、更新过程中,应逐步进行整治、改造,采用降低建筑层数等方式。新建建筑的高度应进行严格控制,层数应在三层及以下,建筑檐口距地面高度不超过 9.0 米,总高度不超过 12 米,以满足核心保护区外周边风貌的控制保护要求。
第四条.  建筑保护与整治模式
1.  建筑历史文化价值评估分类
本规划通过调查、勘察以及评估柴爿巷历史文化街区的建(构)筑物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其保护价值、建筑风貌、建造年代、保存现状等因素,综合分析将其划分为四类: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其他建筑(与历史格局风貌想协调)和其他建筑(与历史格局风貌不协调),并采取相应措施,实行分类保护。
a. 历史建筑
按照历史建筑保护规划内容实施。
b. 建议历史建筑
地方特色显著、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保存基本完好但尚未被公布为文物建筑、文物点、不可移动文物的建(构)筑物,本规划将其列为建议历史建筑。
c. 传统风貌建筑
能反映出街区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筑(构)筑物,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和艺术建筑,街区内共存。
d. 其他建筑
除上述建议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之外的所有建筑。具体可分为与历史格局风貌想协调以及与历史格局风貌不协调两类。其中相协调建筑是指建筑高度、形体、立面材质、门窗形式等大部分与传统风貌想近似的建筑类型,不协调的则指建筑高度在三层以上,非坡屋顶,立面采用现代材质,门窗形式大小与传统建筑风貌冲突的的类型。
2.  建筑保护与整治措施
a. 修缮
主要针对街区内 5 处建议历史建筑的保护整治,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关于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修缮,具体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四类工程,适度改善内部设施,提高生活质量。
b. 改善
针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的加固和保护性复原活动以及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建设活动。重点是恢复其传统建筑与院落的布局,保护和修缮外观传统风貌特征,特别是保护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细部构件或装饰物恢复其立面被改变的部分。建筑内部可以进行不改变其结构特征的装修和更新,配置水电和卫生等基础设施,以改善居住条件,适应现代的生活方
式。
c. 保留
针对与传统风貌基本相协调、建筑主体结构完好的其他建筑,可以作为保留类建筑。在保留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日常修护以及局部不协调部位的门窗更换、立面涂刷、内部布局及基础设施改善等活动。
d. 整治改造
针对与传统风貌不协调,但是能够通过降层、立面整体改造、平屋面改坡屋面等措施从而达到与街区传统风貌协调的一般建(构)筑物。对范围内整治改正及修复建筑的格局、形式、高度、体量色彩及细部做法应参照当地风貌特征和做法,尽可能采用原材料、原工艺。
e. 建议拆除
针对严重影响肌理和传统风貌的建筑以及建筑主体结构很差、改造难度较大或无法通过整治改造完成的其他建筑,建议予以拆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09:34:09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18-9-23 09:35:02 |
来源:http://www.linhai.gov.cn/art/2018/6/8/art_1475715_18485967.html



图片也是渣渣。。。我也很绝望的。。。
发表于 2018-9-23 10:30:51 |
山海台tāi州 发表于 2018-9-23 09:35
来源:http://www.linhai.gov.cn/art/2018/6/8/art_1475715_18485967.html

源文件就如此啊  难为你了  话说这种规划征求意见也是走走形式  图都看不清  提个毛线~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19:30 , Processed in 0.07509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