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xiaochuan77

[时讯] 46个部委派人现场指导,海南还有尚未公开的大动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2-28 17: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口江东国际教育新区启动招商 将为4类进驻学校匹配千亩以下教育用地


      海南日报海口2月21日讯 (记者张期望)海南日报记者2月21日从海口市江东新区管理局获悉,江东国际教育新区(江东新区科教组团)启动招商工作,面向国际一流高等学校(QS排名前100名)、国内知名高等院校(与QS排名前100学校合作办学)、国际知名K12学校、国际知名幼儿园等4类学校招商,并为进驻学校需求匹配100亩至1000亩不等的教育用地。

      江东国际教育新区位于江东新区东部地区,规划范围面积22.16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7.53平方公里,净开发建设用地面积11.8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约15万人,紧邻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海口哈罗学校、海口大学城均处于江东国际教育新区内。

      此次招商旨在大力发展江东新区教育,邀请国内外知名院校与江东新区共同设立一流高等院校、国际高中和国际幼儿园,同时支持境外理工农医类大学在江东国际教育新区独立办学。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1/02/22/03251273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02:3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口 政 府 工作报告


政 府 工作报告

——二〇二一年二月四日在海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海口市 市 长 丁晖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 政 府,向大会报告 政 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 政 协 委 员 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及“十三五”工作回顾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坚持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 党 中 央 决策部署,在省委、省 政 府 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在应对“三个大考”中交出优异答卷。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91.6亿元,增长5.3%;固定资产投资1221.4亿元,增长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9亿元,增长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1亿元,增长0.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049元,增长2.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5元,增长8.0%。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省占比分别达到32.4%、35.2%、42.3%,坚决扛起了全省经济发展主阵地的责任担当。

      一年来,我们坚守底线思维,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先后召开196次疫情防控指挥部会议,切实做到“四早”“四集中”,率先实现100%入户筛查,仅28天成功控制疫情蔓延,至今无新增本土病例。坚持关口前移、跨省协同,319名干部派驻徐闻守牢入琼防线,严把机场、“三港一站”,坚决守住海南“北大门”。组织7批、100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599吨瓜果菜支援荆州。全球采购紧缺医疗物资设备,八天建成全省首条口罩生产线,第一时间调运1500万只口罩、4.4万件防护服,帮助兄弟市县解决燃眉之需。用好用足抗疫特别国债,加快公共卫生与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落实“六稳”“六保”,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应对疫情15条、旅游企业复工复产17条、建筑行业复工复产18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渡难关12条等政策措施,较早实现复工复产复市复学,经济运行逐月向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优于全省。

      一年来,我们抢抓自贸港政策机遇,加快落实早期安排取得早期收获。制定实施《海口市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行动方案》,率先完成事后审核离岸贸易、航材贸易原辅料“零关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等15项“首单”业务。离岛免税新政落地,免税品销售110.9亿元,增长2.3倍,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深免观澜湖免税城开业运营。组建海南国际清算所,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额突破千亿,国际热带农产品交易中心、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投入运营。首条洲际全货运航线开航。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新政落地,为238家鼓励类产业企业减税7.65亿元。引进人才3.4万人,增长84%。压实各区(园区)招商主体责任,招商签约项目198个、实质合同金额463亿元,超额1.2倍完成全年任务;外向型经济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值368.3亿元,增长11.2%,占全省39.5%。新增外资企业662户,增长170%,占全省62.9%;实际利用外资17.2亿美元、增长157%,占全省56.8%,超额实现连续三年翻番目标。

      一年来,我们夯实产业发展阵地,加快重点园区建设。江东新区、综保区、高新区、复兴城产业园跻身自贸港重点园区,完成园区控规编制,引导承接省市审批权限下放,推动园区高效运行。江东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吸引16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起步区生态CBD签约引进总部企业37家,海口金融中心等6家总部大楼加快建设;临空经济区多点突破,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等29个产业项目签约落地,9家头部公务机运营总部进驻;首条南渡江越江隧道建成通车,社区、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加快完善,《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口江东新区条例》出台。综保区免税、融资租赁和跨境电商三大外贸新业态竞相发展,吸引6家免税持牌企业入驻,融资租赁实现税收4871万元,跨境电商申报清单、货值分别增长6.4倍、6.7倍。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7亿元,税收47.7亿元、增长11%。30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签约引进产业项目42个,协议投资强度、产值和税收分别是全省标准的212%、182%、260%。探索开展“加工增值”政策压力测试,引进全省首家一站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复兴城产业园总部企业聚集效应明显,首个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正式设立,园区企业营收530亿元、增长330%,税收突破30亿元、增长116%。在产业园区的带动下,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2.12万户、增长26.6%,其中新设企业5.94万户、增长42.3%,新增市场主体税收、就业等指标稳步提升。

      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过程管控,加快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严格落实“五个一”目标责任制,形成月例会、周调度机制,设立前期经费资金池,实施重大项目用地、资金、审批“三优先”,建立“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竣工一批”项目滚动建设机制。强力推进四批54个项目集中开工,投资总额279亿元,产业项目占51.7%。梳理并建立投资500万以上项目“一本账”,每季度“红黄绿”督办推进,有力推动国际免税城、空港综合保税区监管设施、机场配套路网等382个项目加快建设。重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9%,对全省贡献率达42.9%。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非房地产投资增长23.4%、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3.7%,工业投资增长59.2%。成功承办全省推进高质量高标准投资现场观摩会,扛起了全省经济发展“顶梁柱”“压舱石”的责任。

      一年来,我们强化制度集成创新,加快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制定实施《海口市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5年)》,建立营商环境季度评估评比机制,全力争创投资兴业优选地。龙华区和美兰区入选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优化用水用气服务入选《中国营商环境报告(2020)》最佳实践篇。加强制度集成创新,“离岛免税进口化妆品抽样即放行”等4项成果入选全省制度创新案例。江东新区全面取消施工图审查。高新区“立法推行重点园区极简审批改革”项目获全省改革和制度创新一等奖。建成网上办事大厅与掌上办理平台“海好办”,推出城市大脑智慧政务服务“秒批”215项,上线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事项131项,提供套餐式集成服务。在全省率先推出免费刻制首套印章服务,为30479家新设企业提供免费印章121916枚。推广“12345+营商服务”,设立“重点园区企业帮办窗口”“外国人服务综合窗口”和人才服务“单一窗口”。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商事纠纷调解机制,成立海口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全面落实涉企优惠政策,全口径减税降费83.3亿元。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获 国 务 院 通报表扬。

      一年来,我们赶超进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旅游消费快速复苏,全年接待游客1620.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1.4亿元。举办海口跨年狂欢季,持续打造跨年之城。海口作为“新兴黑马目的地”跻身全国热门旅游城市前十。长影环球100获评国家4A级景区,冯小刚电影公社老北京街建成迎客。中 共 琼崖一大会址获评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经典案例,琼山泮边村等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完成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标牌规范化建设。现代服务业加快布局,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总部企业数量占全省70.5%。吸引广发银行等10余家金融企业落地,葫芦娃药业成功上市,金盘智能科创板首发获批,新注册金融和类金融企业946家,注册资本金456亿元。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建成使用,成功举办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中国绿公司年会等品牌展会。高新技术产业明显提速,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新申请和授予专利分别增长51%和90%,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0家,总数达680家,占全省近70%。5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全省零突破。医药制造扩能增效,对接引进新药品种25个,吸引修正药业、香港中玉等7家知名药企进驻,首例“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产品落地上市。互联网产业跨越发展,实现营收570亿元,增长59%,占全省51%。新增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贸港网红孵化示范基地揭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速发展,累计核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个,火山荔枝产区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海口农业由资源要素驱动向品牌引领发展加快转变。牧原、新希望、罗牛山等大型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东海岸海洋牧场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一年来,我们狠抓生态环境改善,加快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第一轮和第二轮 中 央 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543项转办件全部办结,国家海洋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96.3%,省生态环境百日大督察问题整改基本完成。海口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点火投产,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8.6%,提高4.9个百分点,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河湖“四乱”问题全部整改,启动蓝色海湾项目建设。湿地修复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西海岸南片区生态修复工程快速推进。成功创建省森林城市。启动64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龙华仁里村等8个村获评国家森林乡村。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布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4.4%,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实施全面“禁塑”,引进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项目8个。全面实施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资源化回收利用率提高18.8个百分点。推广装配式建筑263.5万平方米,增长2.9倍。完成132个老旧小区改造,205个城中村电力配网顺利推进,入选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

      一年来,我们秉承为民服务宗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做到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实现无返贫和新增贫困。公办园学位占比从14.6%提升到56.2%,普惠园学位占比从47%提升到86.7%,超额完成学前教育“两个比例”目标任务。哈罗学校建成招生。探索开展中小学校午餐午休及课后托管服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公办学校教室空调全覆盖,惠及29万在校中小学生。市人民医院国际医疗部、市国际中医中心、市妇幼保健院江东院区等开工建设。社会文明大行动深入开展,助力省图书馆二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开工建设。《海口年鉴》获评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秀英施茶村等3个村获评全国文明村镇,琼山云龙镇、美兰演丰镇获评国家卫生乡镇。首批5380套安居型住房加快建设,琼山上丹村集体建设用地租赁房项目开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事故起数下降25.4%。“米袋子”“菜篮子”安全有效供给,全省最大的“菜篮子”批发市场投入运营,15种基本蔬菜每斤均价从4.23元下降到3.88元,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中按高低排名从年度第5名下降到第11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低于3.3%的控制目标。新建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3个,实现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信访系统“人民满意窗口”创建经验全省推广。严打免税套购等走私行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海口城市大脑获IDC亚太区智慧城市行政管理领域大奖和中国 政 府 行业技术应用场景创新奖;椰城市民云APP获评中国智慧城市十大科技产品。

      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提升 政 府 效能。自觉接受 人 大 法律和工作监督,认真办理 人 大 代表建议213件,提请市 人 大 常 委 会 审议法规议案4件,制定修改 政 府 规章9件。主动接受 政 协 民主监督,办理 政 协 提案405件,广泛听取各 民 主 党 派、工商联、无 党 派 人士的意见建议。探索建立统一共享的立法专家库,完善 政 府 规章立法后评估工作机制,法治 政 府 建设考核实现“十三连冠”,入选第一批全国法治 政 府 建设示范市。持续转变作风,深化拓展基层松绑减负。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全市非重点非刚性支出预算压减10%以上,“三公”经费压减3%以上,进一步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管理,集中财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格公共工程和土地出让项目跟踪监督,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加大案件查办,政 府 执行力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各位代表,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五年来,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践行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思想,落实省委、省 政 府 和市委工作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充分把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勠力同心、实干担当,推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改革开放取得重要突破,民生事业得到有力保障,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过去五年是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建立四级战斗体系,完善“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责任机制,824名 干 部 270个乡村振兴工作队覆盖所有镇村。22个贫困村均达标出列,4342户1.9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收入达到15935元,年均增长超过30%,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连续两年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大比武和年度考核第一名。加快补齐“三农”短板,实现100%自然村通硬化路、100%建制村通客车、100%危桥完成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加快推进,建成54个美丽乡村、10家椰级乡村旅游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3项涉农指标全部达标。

      过去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的五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和7.5%,圆满完成“两个翻一番”目标任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4%、7.6%、6.5%。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4.5:15.0:80.5,服务业占比提高1.3个百分点、全省占比达到43.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非房地产业经济增长贡献度超九成,医药和互联网产业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企业、专利授权量分别增长4.4倍和3.2倍,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五年。完成“多规合一”改革,高标准编制完成江东新区“1+6+13+16”规划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极简审批”获得推广,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农垦、国有农场公司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与流转、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试点等重点领域改革基本完成。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完成市属一级国企公司化改革。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海港和空港航线覆盖东南亚主要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国际友好城市增至42个,遍布全球五大洲34个国家。柬埔寨驻海口总领事馆正式开馆,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驻琼领事机构。

      过去五年是基础设施加快完善、城市面貌绽放新颜的五年。“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主城区“四横五纵”骨干路网基本形成,南渡江引水工程建成通水,光网实现城乡全覆盖,城市燃气普及率超过95%,电网防风抗灾能力及供电可靠性不断增强。琼州海峡客滚运输实现班轮化运营,南岸港航资源整合如期完成。美兰机场二期建成、三期加紧谋划,新海港综合客运枢纽加快建设,自贸港门户枢纽地位巩固提升。海秀快速路、江东大道建成通车,开通全国首辆高铁公交化市域列车,“海澄文定”加快互联互通。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7个,惠及12万群众。推进“五化”提升,五源河体育场、市民游客中心、海口湾演艺中心建成使用,海口湾畅通工程19.6公里全线贯通,打造最美城市客厅,连续六年获评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过去五年是污染防治成效显著、生态文明试验区扎实推进的五年。中 央 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明显,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消耗上线,累计植树造林11.2万亩。全面推行“河长制”“湾长制”“林长制”,创建五源河、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农村卫生厕所基本覆盖,完成587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禁塑”、新能源汽车和装配式建筑推广取得明显进展,在全省首批实施垃圾分类。主要污染物排放、能耗、碳排放强度提前完成省下达控制目标,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

      过去五年是民生福祉明显增进、社会治理开拓创新的五年。财政支出72.5%以上投入民生领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新增城镇就业1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左右。持续提升教育水平,年均教育投入超过35亿元,新建16所、改扩建16所中小学校,新增4.5万个公办学位,全面消除“大班额”。积极引进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高水平医院加快布局,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同城同待遇,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65岁。成立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公办养老机构23家、日间照料中心93家,建成长者饭堂51家,实现城乡全覆盖。文化惠民和全民健身工程深入实施。全面完成公交民营企业整合,城市公交回归民生本位。加强房地产综合调控,房地产市场保持总体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升。打掉涉黑组织、涉恶犯罪团伙63个,首轮禁毒大会战圆满收官,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创建工作先进城市。集中打造12345智慧联动平台,服务质量走在全国前列。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实现建省以来文明城市创建突破。

      过去五年,我们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统计、气象、三防、保密、档案、史志、科协、工商联、外事侨务、民族宗教、海防口岸、对台事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我们深切地感到,成绩来之不易,是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 政 府 科学决策,是市委有力统筹,是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团结奋战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 政 府,向辛勤付出的全市人民,向人 大 代表、政 协 委 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 中 央、省驻市单位,向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海口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广大侨胞和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十三五”规划共设置46项指标,20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26项预期性指标中21项达标。“十三五”发展成就令人鼓舞,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与高质量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仍有差距。产业基础和配套能力仍然薄弱,破解要素成本高、营商环境不优、人才不足等瓶颈需付出艰辛努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价水平较高、居民收入较低问题依然突出,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短板明显;工作作风、专业能力和执行能力有待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把人民期盼作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把人民满意作为我们施政的标准,以实际成效增强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二、“十四五”主要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市扛起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省会担当、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五年。围绕贯彻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关于海南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 央 12号文件、《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按照省委、省 政 府 工作部署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 政 府 制定了《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

      《规划纲要(草案)》围绕“十四五”主要目标,明确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突出八个方面:

      (一)着力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初步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制度体系。探索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政策落地实施路径,建设人流、物流、资金流自由便利和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开放新高地,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核心承载区。实施部分进口商品“零关税”政策,推动“一负三正”四张清单落地见效。落实日用消费品免税、离岛免税、离境退税政策,打造免税购物天堂。推进货物贸易“零关税”和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制度率先落地实施,建设区域性离岸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积极落实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做大数字经济。培育一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提升国有企业战略支撑作用。健全与“多规合一”相适应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监管机制。深化强区扩权赋能,统筹推进产业园区与属地协同共赢发展。以制度集成创新突破投融资等瓶颈,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 政 府 更好结合,确保2025年营商环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做好封关前后监管措施衔接,按时按质完成封关准备。

      (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做强重点产业园区,推动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面提升旅游业国际化水平,高水平建设精品旅游景区和文体项目,创新文化演艺、邮轮游艇、水上运动、低空飞行、房车露营、婚庆旅拍等旅游消费业态,构建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休闲度假为重点、文体旅游、健康旅游和研学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城市,年旅游总收入突破380亿元。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国际新型离岸贸易、离岸创新创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创新发展离岸航运服务业,规划布局临空临港物流产业园,建设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支持江东新区聚焦服务经济、总部经济、临空经济,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办好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品牌展会,打造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积极发展影视动漫、文化创意、设计等产业,建设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建设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打造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新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速培育千亿级信息产业集群。

      (三)着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服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努力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城市。深化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联动协同发展,构建立足海南、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经贸合作网络。实施更加开放的船舶和航空运输政策,加快美兰机场三期建设,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国际航空枢纽。扩大第五航权,用好第七航权开放,推动开通与东盟十国中心城市航班,提升国内国际通达能力。着力打造“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强化陆海空交通体系衔接,积极扩展航空货运市场,建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加强海口港区域航运枢纽服务功能,推动实现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把新海港建成琼州海峡客货滚装门户港。完善南海维权、航运、渔业等重点基础设施,打造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保障基地。
(四)着力强化创新驱动,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集聚创新资源要素,加快构建以 政 府 投入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高水平建设创新型城市。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快人才、技术、成果等创新资源要素跨境自由高效便捷流动。抢抓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支持高新区打造成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鼓励高科技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高等院校等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打造离岸创新创业中心。高质量完成城市大脑建设,开展数字孪生海口试点,推动5G、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产业发展,打造智慧海南建设的示范标杆。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扩容提速行动,高新技术企业力争突破1200家,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

      (五)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共享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区域公共品牌战略,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延伸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做优做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筹建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支持现代种业发展,鼓励发展种业成果转化和展示贸易。培育发展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新业态。大力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优质社会资本合作,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探索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六)着力优化发展空间格局,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集聚发展战略,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新机制,全面提升省会城市和全省门户功能辐射带动能力。协同推动江东新区“一港双心四组团”建设,完善国际化高端服务设施集群,打造海南自由贸易港集中展示区。加快新海生态临港新城“一枢纽、三中心、两地”建设,推动国际免税城早日建成营业,打造“港产城乡”开放创新发展新亮点。做优北部滨海发展功能带,促进南渡江两岸优化提升。依托海榆中线、海榆东线等南北轴,推动城市功能向南扩展,优化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支持以“一镇一业”为支撑的镇域经济发展,提高各类资源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效率和质量。加快完善“五网”基础设施,实施机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城市干道、口岸基础设施等一批重大项目,超前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海澄文定”综合经济圈做大做强。以绣花功夫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更新行动,加快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更精致,全力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海口样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努力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让海口成为海南绿色发展的一张名片。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陆海统筹保护发展格局,持续开展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扎实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设适度超前的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加快完善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全面推进“禁塑”工作,形成全生物降解材料及制品完整产业链。大力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双控行动,建设清洁能源城市。完善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导向的评价考核体系。

      (八)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持续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服务保障省会城市十大标志性文化公共设施加快建设。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强化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提质工程,持续推进“两校一园”建设和重点园区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工程。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支持发展特殊教育、现代职业教育。扩大教育开放合作,发展国际教育。推进健康海口建设,率先构建“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优化卫生健康机构布局,推进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群,打造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社会保障能力,统筹完善社区治理、养老服务、优抚安置、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殡葬管理等制度体系。切实做好“米袋子”“菜篮子”保供稳价惠民。加快安居型住房建设,健全多层次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高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军民融合创新试点示范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开展“八五”普法,深化平安海口建设。持续完善重大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之年,也是海口“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今年 政 府 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重点,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把制度集成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扩大内需,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切实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坚决扛起全省经济发展主阵地的担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左右,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控制任务。
我们要突出做好以下五个方面、22项具体工作:

      (一)聚焦自贸港建设,不断开创开放发展新局面

      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加快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促进各类要素便捷高效流动,实现自由贸易港建设早期收获。

      1.蹄疾步稳推进自贸港建设。盯紧自贸港早期安排,只争朝夕推动政策落地,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重点任务。围绕“一负三正”四张清单精细产业项目策划,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推动更多自贸港“首单”“首创”在海口落地。服务保障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成功举办,打造国际消费精品全球展示平台,带动更多国家级展会落地。

      有效推动本地居民免税购买进境商品政策落地,持续优化免税店布局,加快国际免税城建设,用好“邮寄送达”等便利化服务措施,力争免税品销售规模超过400亿元。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领军型创新人才、团队和机构。加快海口区域性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建设,探索开展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试点,打造国际数据中心。以“逢单月”集中开工、“逢双月”集中签约为抓手,优化项目服务。紧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力争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8%,货物、服务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15%和18%。

      2.加快打造产业发展主阵地。做好政策承接和先行先试,将江东新区、综保区、高新区、复兴城产业园等4个重点园区打造成自贸港政策落地见效的窗口。细化园区年度目标,完善园区招商机制,打造园区高效团队。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强力解决影响产业和项目落地的“卡脖子”问题。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共谋园区发展。加快江东新区建设,推动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空港一站式飞机维修基地等33个项目建成使用,力争恒力、京东等82个项目开工,确保投资增长15%、纳税增长30%。加快推动跨国企业开展离岸贸易试点,力争交易额突破200亿美元。强化跨国企业、航空租赁、航空物流、航空维修、航材贸易、临空制造企业招商,加速产业集聚,新设企业增长60%,吸引2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强化综保区跨境电商平台功能,探索设立“境内海外仓”,搭建国际珠宝玉石交易平台,培育发展免税品、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先进制造、融资租赁等产业及其功能性总部,确保外贸进出口增长17%、税收增长13%、新设企业增长50%。推动高新区更多“加工增值”项目探索落地,实施医药产业倍增计划,加快全生物降解材料产业集聚,实现10个工业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完成园区工业产值320亿元、税收50亿元。支持复兴城产业园争创数字经济发展主阵地,加快西海岸互联网总部基地、未来产业园建设,引进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设立总部和研发中心,确保互联网产业营收超600亿元。加快推进市属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力有序推进国有资本布局和结构调整,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促进国有企业竞争力和贡献力显著提升。

      3.持续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六要六不准”,倡导“店小二”精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完善“网上办”“掌上办”,优化“一证办”“一件事一次办”,强化政务窗口服务能力建设,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优化12345流程和资源整合配置,完善企业诉求全时响应机制。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率先在江东新区、高新区等园区建立“标准制+承诺制”投资制度。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完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加快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过程监管体系。简化外资企业设立程序。提高海外人才就业创业便利度。建立完善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突出市场主体说了算,完善营商环境评价考核机制。力争全年新增注册企业增长100%。

      4.加强封关运作软硬件准备。加快推进新海港、美兰机场等口岸基础设施、监管设施和信息化系统规划建设。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在综保区、高新区争取试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启动美兰机场三期扩建,力争美兰空港综保区3月底完成海关验收。用足用好航权开放政策,开拓加密境内外航班航线。推进马村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加快新海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创新“无感知”信息化监管模式,建立边际管控体系,强化近海、岸线、岛内三道防控圈有效管控。持续完善沿海治安管控和综合执法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三无”船舶整治。建立风险防控体系,有针对性防范化解贸易、投资、金融、数据流动、生态和公共卫生等领域重大风险。

      (二)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效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把准产业发展方向,加快特色支柱产业培育,聚焦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提升,大力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夯实自由贸易港产业基础。

      5.加快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积极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力争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25%以上。推动火山口地质公园、野生动植物园等景区提档升级,支持观澜湖度假区创建5A级景区,打造集影视制作、国际演艺、免税购物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创新旅游消费业态,开发通用航空体验、火山口探秘等旅游新产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以及帆船、帆板等水上运动。打造体育旅游示范区,推动中国足球(南方)训练基地建成开放。加快旅游演艺、影视制作产业发展,丰富跨年狂欢季活动,持续擦亮跨年之城品牌。加快智慧旅游新业态开发,提升旅游智慧体验。

      6.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强化创新驱动,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支持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传感器、高端装备等高精尖产业的研发和制造,培育“单项冠军”“小巨人”。推动重大新药创制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建设美安“新药谷”。谋划引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数字经济企业和项目。推动建设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推广清洁能源汽车1.4万辆。推动云龙产业园环保新材料集聚区建设。着力引进“大院大所”,争取国家级创新平台和重大科技项目落户。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社会主体创新创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50家,产业产值增长10%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2%。

      7.加快现代服务业培育。持续完善自由贸易(FT)账户功能,充分利用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政策,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加快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机构落户。支持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加快发展保税仓储、物流配送、转口贸易等国际贸易业务。推进冷链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各区探索建设现代服务产业园。盘活存量商业地产,推出一批行业主题商务楼宇,构建楼宇经济生态圈。培育发展国际艺术品展示交易拍卖、国际知识产权(版权)交易业务,建设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三)聚焦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不断完善城市功能,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突出生态、宜居、韧性、智能,全力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

      8.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推动南渡江第二越江隧道、新火山口大道、长天路南延等骨干道路建设工程,构建“海澄文定”区域一体、城乡统筹的交通网络。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加快江东新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试点。推进城乡电网升级改造,构建安全、稳定、绿色、智能的电力网络。加快燃气管网和储配设施建设,推进燃气管道向乡镇延伸。完善供水管网,加快永庄水厂、江东新区水厂建设,提高供水能力。实施清污分流工程,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3个,提高“建管用”一体化运作水平。

      9.提升城市品质。完善片区建筑师责任联动机制,编制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导则,建立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库,清单化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加快推进省图书馆二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海南艺术中心、省美术馆、省科技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规划建设一批高端商务中心、商业娱乐休闲中心、旅游购物中心。推动江东新区国际社区建设。加快推进海口湾贯通工程,强化价值提升和多元业态注入,打造“时尚体验”新空间。建设美食文化街区,发展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实施花园商街改造,合理布局城市广场,推进城市驿站、售货亭、公交站台等“城市家具”整治,加快老旧小区改造,推动街面业态提升,建设具有热带滨海特色的城市风貌与宜人的公共空间环境。加快推进骑楼老街品质提升工程和府城历史文化街区修复保护工程,努力让每位市民记得住乡愁。

      10.突出生态提升。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改造提升现有公园绿地服务设施,推动贯通滨江滨海绿道、中心城区绿道,打造珍珠链条式的休憩体系。高标准规划建设南渡江最美岸线。推进环岛高铁、海秀快速路沿线生态环境优化整治,鼓励引导建筑屋顶绿化,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加快全面“禁塑”、垃圾分类、装配式建筑等标志性工程建设。强化内河湖水体治理,加快南渡江、迈雅河生态修复。加强建筑道路扬尘等空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高质量加快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及海岸带等专项规划,持续推动全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确保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整改落实。

      11.打造“智慧海口”。加快推进智慧城市立法,规范和完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依托城市大脑二期基础平台,统筹推进智慧城市共性基础网络、通用功能平台和大数据体系建设,创新提升政务、交通、医疗、生态、旅游、教育等应用场景,促进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打造全国领先的5G时代智慧城市示范工程。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体系,维护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多维度安全。支持大数据核心技术研究、创新应用服务,形成数据生产、数据交易、数据应用的产业链条,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强化智慧监管,加快完善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进出岛物流管理平台建设。推动执法监管信息上图入库,建立“互联网+执法+监管”的综合行政执法联管共治机制。加强建设用地动态巡查监管,推动存量土地“批供用管查”全过程上图入库,完善闲置土地预防和处置机制,确保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下降15%以上。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推广应用“人工智能+红绿灯”,提升路网通行效率。加快推进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开展白驹大道自动驾驶示范项目建设。着力提升社区治理智能化水平,完善物业小区公共事务决策平台。

      (四)聚焦乡村振兴,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12.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强化政策性兜底保障和救助,实现对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常态化管理帮扶。加大产业帮扶力度,补齐技术、设施、营销短板,确保增产增收。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人以上。

      13.大力发展热带特色高效农业。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工程建设,稳固38.1万亩粮食种植规模。抓好龙湾土地复垦,新增耕地(含水田)5385亩以上。完善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机制,深挖农业优势资源,积极申报火山凤梨、火山沙姜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继续拓展火山荔枝月活动,打响海口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适销对路、优质优价的农产品营销体系,推进1万亩火山荔枝、2万亩优质蔬菜、80万头生猪养殖等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推进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和大致坡、谭仙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积极发展国际农产品加工和贸易。规划建设种业成果转化与展示基地,承接良种引进和南繁育种成果转化。力争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

      14.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百镇千村建设,做好实用性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有序实施农村建筑风貌整治,每个区至少创建1个乡村振兴优质示范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因地制宜推进共享农庄建设。加快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建成运营4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59.4%。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持续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加快完善农村“五网”等公共基础设施。加快农村产权流转综合交易市场建设,推进琼山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试点。开展集体经济“空壳村”清零两年行动,年内消除50%以上。改进宅基地审批管理制度,持续整治“两违”、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土地领域突出问题,确保违建增量归零、存量降低50%。

      (五)聚焦群众所思所愿所需,全面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一件件具体的民生项目、民生工程做起,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15.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强化疫情分析研判,从严落实防控措施,做好人物联防,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坚决扛起责任担当。加强进口物品检验检疫,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加强发热门诊标准化改造,设置3家哨点医院,实现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全面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发动群防群治,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确保疫情防控“四早”措施落实。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

      16.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统筹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4所,新增学位1.18万个。开展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试点,全面推进城区公办学校校内课后服务。探索校长职级制,推进全市“一校一外教”国际化人才引进工程。积极发展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和终身教育。引进国内外知名院校合作办学,推动一批品牌国际学校落地建设。

      17.加快卫生事业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市人民医院西院、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好省公共卫生中心、省人民医院南院、省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海医江东院区等项目服务保障。探索推进疾控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加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施基于5G物联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示范工程,推进分级诊疗系统应用。抓好传染病、地方病、青少年近视防治,加强妇幼保健服务。

      18.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文化馆、展览馆公益化服务水平,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机制配套。丰富公共文化供给,繁荣文艺创作,鼓励社区特色文化团队建设。持续提升万春会、冼夫人文化节、府城换花节等特色节庆品牌。加快推进15分钟全民健身生活圈建设,让群众文体活动更加便利。

      19.做好“菜篮子”保供稳价。全面落实省“菜十条”、市“菜二十六条”,建立降低菜价目标责任制和督查考核机制。严格落实5万亩常年蔬菜基地保有面积,提高常年蔬菜基地种植率,确保蔬菜自给率达70%以上。推动“菜篮子”公益性批发市场三期建设,完善生鲜超市和农贸市场布局,继续推进“农改超”工作,加密平价菜销售网点。积极发展微店、生鲜电商、社区团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加强“菜篮子”价格监测,做好常用储备蔬菜和本地叶菜调运,确保15种基本蔬菜均价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按高低排名下降至中等水平。

      20.开展“交通”拥堵治理。强化系统思维,强力推进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工程,集中开展拥堵路段及节点整治,打通一批“断头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完善市政道路项目建设,优化省人民医院等周边路网交通,推动城市东西向、南北向交通干线快速化改造。实施立体交通系统,加快推进国兴大道人行通道、龙昆南延长线立体过街工程。大力推进公交枢纽和公交场站建设,加快公共交通专用道“连线成网”,完善智能公交系统,保障公交信号优先、路权优先,促进公交出行分担率显著提高。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集中开展交通违法专项整治行动,着力构建更加便捷、畅通、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

      21.强化基本社会保障。坚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实施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55万人以上。深化医养结合,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养老机构。加快社保卡发放,持卡人数超过220万人。加强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优抚对象、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新建安居型住房6500套,探索存量空置住房进入租赁市场。稳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抄表到户”实现应改尽改。

      22.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强化基层基础,推进居委会、村委会“减负增能”。完善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健全 政 府 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机制,激发社区自治共治活力。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打好新一轮禁毒三年大会战,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动城市安全发展建设。

      四、全面提升 政 府 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 政 府 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决贯彻落实 党 中 央 决策部署,在省委、省 政 府 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加快提升 政 府 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走在前、做表率。

      (一)加强治理能力建设。着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政治眼光观察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用改革的方法和市场的力量破解发展难题。强化学习意识,更加崇尚学习、积极改造学习、持续深化学习,切实增强建设新时代自贸港的专业化能力。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注重深入一线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期盼诉求。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

      (二)推进法治 政 府 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把 政 府 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完善重大决策法律专家咨询机制,推进公众参与重大行政决策,使各项政策更接地气、更合民意。梳理修订与自贸港政策不符的地方性法规、 政 府 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完善行政复议工作。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强化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促进执法公开透明、严格规范。

      (三)深化 政 府 作风建设。着力把强执行、抓落实作为履职尽责的本分,建立重要工作、重点项目跨部门联动机制,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工作落实。带头过紧日子,今年 政 府 一般性财政支出统一再压减5%,盘活并用好财政存量资金,集中财力保发展、保民生。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突出问题。持续推动基层减负,坚决反对和整治一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四)强化权力运行监督。依法接受市 人 大 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市 政 协 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聚焦政策支持力度大、投资密集、资源集中的领域和环节,完善制度、严格执行、加强监督。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着力构建 政 府 资金、资产、资源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完善审计结果运用和制度化整改“闭环”管理。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美好蓝图催人奋进,阔步向前再创伟业!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周围,在省委、省 政 府 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开创新时代海口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名词解释

      [1]三个大考: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良好开局。

      [2]四早、四集中: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

      [3]三港一站:秀英港、新海港、南港和火车站。

      [4]六稳、六保: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5]“加工增值”政策:对鼓励类产业企业生产的不含进口料件或者含进口料件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超过30%(含)的货物,经“二线”进入内地免征进口关税,照章征收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6]“五个一”目标责任制:每一项工作任务有一名市级领导主抓、一个责任落实部门、一套实施方案、一个目标管控机制、一个效果评估机制。

      [7]“红黄绿”督办推进:按季度实行挂牌管理制度,绿牌为按计划节点顺利进行、黄牌为滞后提醒、红牌为严重滞后警告。

      [8]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符合条件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可以单独申请医疗器械注册证,然后委托给有资质和生产能力的企业生产,从而实现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的“解绑”。

      [9]四乱:乱占、乱采、乱堆、乱建。

      [10]禁塑:2020年2月,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 员 会第44号公告公布《海南经济特区禁止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规定》。

      [11]学前教育“两个比例”:公办园就读幼儿比例达到5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

      [12]三大攻坚战: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是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表述。

      [13]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14]美丽海南百镇千村:指海南省开展的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和千个美丽乡村建设。

      [15]多规合一:指在一级 政 府 一级事权下,强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与耕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社会事业规划等各类规划的衔接,确保“多规”确定的保护性空间、开发边界、城市规模等重要空间参数一致,并在统一的空间信息平台上建立控制线体系,以实现优化空间布局、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提高 政 府 空间管控水平和治理能力的目标。

      [16]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枚印章管审批指在政务中心的基础上,组建行政审批局,把本级部分或全部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划入行政审批局,由行政审批局依法履行审批职责,审批通过后加盖“行政审批局”的印章,不再盖原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批印章,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一支队伍管执法指严格按照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求,除涉及国家安全、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外,全面整合行政执法职责和执法队伍,将 政 府 各工作部门所有的行政执法事项划归综合行政执法局承担。

      [17]极简审批:深化“放管服”改革,最大限度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简化行政审批流程、下放行政审批权限、提高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

      [18]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19]五网:路网、光网、电网、气网、水网。

      [20]五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彩化。

      [21]六大专项整治: 违法建筑整治、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土壤环境综合治理、林区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

      [22]大班额:中小学“36-45人”为正常班额,“46-55人”为偏大班额,“56-65人”为大班额,“66人以上”为超大班额。

      [23]“一负三正”四张清单:对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实行“零关税”负面清单管理;对岛内进口用于交通运输、旅游业的船舶、航空器等营运用交通工具及游艇,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岛内进口用于生产自用或以“两头在外”模式进行生产加工活动(或服务贸易过程中)所消耗的原辅料,实行“零关税”正面清单管理;对岛内居民消费的进境商品,实行正面清单管理,允许岛内免税购买。

      [24]四小时八小时飞行经济圈:从海南出发,4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21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47%的人口、所达经济体GDP约占世界的30%,8小时飞行时间可以覆盖亚洲、大洋洲和欧洲、非洲等59个国家和地区约占世界67%的人口、所达经济体GDP约占世界的41%。

      [25]数字孪生:即数字孪生理念和技术在社会治理尤其是城市治理领域的应用,在网络数字空间再造一个与现实物理城市匹配对应的数字城市,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和虚拟化、全状态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治理的协同化和智能化,通过模拟、监控、诊断、预测和控制,解决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服务等治理领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问题。

      [26]智慧海南: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发挥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全面引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机制、新应用,充分运用先进技术和前沿科技,以打造“数字孪生第一省”为主要手段,以国际信息通信开放试验区、精细智能社会治理样板区、国际旅游消费智能体验岛、开放型数字经济创新高地为四大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引领支撑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实现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27]江东新区“一港双心四组团”:“一港”即大空港,指以美兰国际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双心”即滨海生态总部聚集中心、滨海国际活力中心;“四组团”即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组团、国际综合服务组团、国际文化交往组团、国际高教科研组团。

      [28]一枢纽、三中心、两地:“一枢纽”即海南陆岛综合交通枢纽;“三中心”即海口市港航现代服务中心、购物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两地”即海口市全域旅游集散地和精品旅游目的地。

      [29]省会城市十大标志性文化公共设施:海南科技馆,省图书馆二期,海南国际艺术学院,省艺术中心,省美术馆,省琼剧会馆,省群众艺术馆,省新闻中心,海口湾演艺中心(海口人民剧场暨海口演艺新空间),海南革命军事馆。

      [30]六要六不准:“六要”:一要关心、包容和鼓励市场主体发展;二要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三要科学决策,对因政策调整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要依法依规予以补偿;四要依法行政,“无事不扰”;五要畅通沟通;六要大胆正常交往。“六不准”:一是不准滥用职权干预和插手企业招投标等市场经济活动;二是不准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市场主体参加评比等类似活动或收费;三是不准以行政区划调整、 政 府 换届、机构或者职能调整以及责任人更替为由,不履行对市场主体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以及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或者违约拖欠市场主体的货物、工程、服务等账款;四是不准为市场主体制定或者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五是不准对企业乱检查、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募捐;六是不准借工作与企业打交道之便利谋取个人利益、获取报酬、收受财物。

      [31]标准制+承诺制: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对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建立健全备案制度,市场主体承诺符合相关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进行备案,即可开展投资营商活动。

      [32]“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一线”放开即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设立“一线”,“一线”进(出)境环节实行便捷高效的海关监管;“二线”管住即在海南自由贸易港与中国内地之间设立“二线”,货物从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内地,原则上按进口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照章征收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33]“三无”船舶:指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的船舶。

      [34]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按照“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理念,建立动态实时感知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创新应用,加强对进出岛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的全天候、实时性、可视化精准识别监管,实现海陆空立体快速反应。

      [35]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来源海口网

http://www.hkwb.net/news/content ... ?spm=0.0.0.0.uIKjk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2 11: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chuan77 发表于 2021-3-2 02:35
海口 政 府 工作报告

政 府 工作报告

闲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20:3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3 02: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个开曼:海南作为注册地的红筹回归方案


      (一) 背景

      考虑到海南自贸港的上述众多优惠政策,在红筹回归过程中,红筹企业可首选海南作为境内主体注册地,带动境内运营主体整体上市。

      为方便论述,本文暂以股权红筹模式且拆除红筹架构为例,简述红筹回归方案。

      (二)重组前基本示意图



      (三)基本重组方案

      1. 第一步:在海南设立拟上市主体。由创始人A、创始人B、ESOP被激励员工组成的员工持股平台、财务投资人或其境内关联主体(例如与美元基金关联的境内人民币基金)在海南设立公司,作为回归境内上市的拟上市主体。

      2. 第二步:香港公司将其持有的WFOE 100%股权转让给海南公司。

      3. 第三步:香港公司在获得股权转让价款后,可以通过分红方式将资金划转至开曼公司回购创始人、其他投资人在开曼公司所持股份,从而实现境外投资人的退出。



      一、选择海南作为境内上市主体注册地的优势

      (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的应对策略

      2020年以来,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受中美关系紧张影响,中概股在美发展前景面临非常多的不确定性。红筹企业回归A股资本市场上市,不失为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的一个应对策略。而海南自贸港作为当前国内开放程度最高、优惠政策最多的地区之一,为众多有意回归A股的红筹企业提供了一个有益选择。

      (二)新设的海南拟上市主体结构和资产清晰

      由创始股东在海南新设公司作为回归A股的拟上市主体,由于是新设公司,拟上市主体股权结构和资产清晰,有利于未来上市审核。

      (三)有机会享受海南自贸港税收优惠及其他税收优惠

      如上文所述,在海南公司作为境内上市主体开展实质性运营的情况下,有机会享受上文所述的企业所得税15%优惠税率、特定行业新增境外直接投资所得免税,以及资本性支出折旧摊销优惠等。

      海南自贸港推出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对于高收入人群具备特殊的吸引力。按照目前的规定,满足特定条件的在海南自贸港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其个人所得税实际税负将不超过15%,且其未来有机会享受更低的3%或5%的个人所得税优惠税率。同时,目前纳税人只需进行年度汇算清缴即可享受上述15%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操作简便,为纳税人省去了额外的程序性负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

      此外,在创始人股东、员工持股平台或财务投资人为中国税收居民个人或企业的情况下,在原先的境外红筹架构下,境内WFOE向香港公司分配股息时,需要在中国缴纳5%或10%的中国股息预提税,该等税负成本为额外的税负成本,创始人股东、员工持股平台或财务投资人不能就该等税负成本进行境外税收抵免;而红筹回归后,未来的境内上市主体(海南公司)从境内原WFOE取得的股息属于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权益性投资收益,可以享受中国企业所得税免税待遇。

      (四)CRS和反避税背景下离岸地的税务优势被削弱

      在全球反避税浪潮下,税收情报交换作为一国(地区)税务主管当局获取跨境税务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打击反避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CRS(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CRS”)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制定的一种税收情报自动交换的统一报告标准。

      通过CRS下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税收居民国(地区)的税务主管当局可以充分掌握该国(地区)税收居民的域外金融资产情况,并可就此展开对税收居民纳税义务履行情况的审查。

      目前,约100个司法管辖区的信息会被交换回中国,百慕大、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常见避税地均在其列。

      2019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简称“新《个人所得税法》”)引入了针对个人所得税的反避税规则。据此,对于个人实施的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而获取不当税收利益的安排,税务机关将有明确法律依据按照合理的方法进行纳税调整。

      比如,根据新《个人所得税法》第八条第二款的规定,针对中国税收居民个人控制的,或者居民个人和居民企业共同控制的设立在实际税负明显偏低的国家(地区)的企业(简称“受控外国企业”),其无合理经营需要而未分配的利润存在被税务机关视同分配给中国税收居民个人进而征收个人所得税的税务风险。

      因此,如果创始人为中国税收居民个人,则其持有的BVI公司或其他境外主体可能被视为受控外国企业,进而可能对创始人产生中国税务影响。

      比如,创始人持有的BVI公司取得的来源于上市公司的股息收入即使没有被分配给创始人也可能会被视同创始人已取得所得,需要在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特别是在CRS的背景下,创始人域外金融资产的信息被交换回中国税务机关的可能性大,税务机关可以借此展开对创始人纳税义务履行情况的审查。

      基于以上,在CRS和反避税的大背景下,红筹架构下税收居民创始人和高管可能受到税务机关更密切的监管进而税务合规风险增加,而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如能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则可能实现税务成本优化。

      二、选择海南作为境内上市主体注册地的限制

      (一)拟上市主体需注册运营满三年

      A股上市首发办法基本规定发行人应当为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因此如选择海南作为境内上市主体注册地,需要提前着手准备。

      (二)同一控制下的业务重组指标超100%需运营一个会计年度

      从开曼公司层面和实际控制的角度来看,新设的海南公司与开曼公司下属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同一主体。因此,海南公司收购香港公司持有的WFOE100%股权很大程度上能够被认定为构成同一控制下重组。

      根据《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3号》,对于同一控制下重组的,被重组方重组前一个会计年度末的资产总额或前一个会计年度的营业收入或利润总额达到或超过重组前发行人相应项目100%的,为便于投资者了解重组后的整体运营情况,发行人重组后运行一个会计年度后方可申请发行。

      由于海南公司为新设公司,其收购WFOE 100%股权时的相关指标预计超过100%,因此海南公司存在前述收购完成后运营一个会计年度后才可申请上市的可能性。由于海南公司作为上市主体本身应当注册运营满三年,可以考虑在等待期内即进行红筹回归的业务重组。

      (三)红筹回归可能产生税务成本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否以海南公司作为红筹回归的境内上市主体,红筹企业回归A股进行股权重组等交易均可能存在一定的税务成本。比如,香港公司将其持有的WFOE 100%股权转让给海南公司,属于直接转让境内公司股权,香港公司需就股权转让所得缴纳10%的中国企业所得税。

      此外,红筹架构拆除后、境内上市之前,企业可能需要对境内业务进行重组和整合,通常会涉及到股权转让、资产剥离、合并、分立等交易形式。在不能适用税收优惠的情况下,这些交易的标的额往往较高,因此可能产生较高的潜在税负。

      (四)适用海南税收优惠需满足一定条件

      如前文所述,海南公司享受税收优惠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比如,31号通知要求,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的前提条件包括企业的实际管理机构设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并对企业生产经营、人员、账务、财产等实施实质性全面管理和控制。同时,海南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60%以上必须来源于鼓励类产业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公告2020年第4号)的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需要留存备查企业进行实质性运营的相关情况说明,包括企业资产总额、收入总额、人员总数、工资总额等,并说明在自贸港设立的机构相应占比,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在红筹回归过程中,股权转让、资产剥离、合并、分立等交易可能可以适用税收优惠,但应满足相应的条件。

      三、总结

      总体而言,即便红筹企业选择海南作为回归A股的上市主体注册地存在一定限制要求,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确为 党 中 央、国 务 院 为打造我国对外开放高地的重要举措,其重大的税收及投融资领域红利必将吸引众多国内外企业,为有意回归A股的红筹企业提供了一个优质的上市主体注册地选择。

      海南自贸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制设计,必然成为海南吸引投资和高端人才,发展总部经济和离岸业务的重要保障。

      来源:金杜研究院

      来源海招网


https://www.contacthainan.gov.cn/detail/5664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4 02: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一个开曼?——海南自贸港离岸金融与离岸公司制度设计的思考


      作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南自贸港相关制度设计不可能照搬传统离岸法域的离岸公司法和离岸金融制度。不妨先从本地离岸做起,成为红筹离岸公司注册地,充分发挥相对于传统离岸法域的区位优势,从而在中国企业境外红筹私募、上市及跨境并购中承担重要角色。

      近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通过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作为中国首部将诞生的自贸港法律,草案对之前 中 央 发布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顶层设计予以法律化和制度化,更首次明确授予自贸港变通性立法权,并从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财政税收制度等各个重大方面为自贸港建设奠定了基本的法律基础。在该法生效之后,海南自贸港将实行封关运作,与内地之间实行关境管理,做到人员、资金、商品、数据、技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这意味着相对于内地而言,海南将不仅是物理的离岸,更实现具体制度上的离岸,从而成为一个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贸港或所谓“离岸岛”“离岸法域”“离岸金融中心”“离岸中心”等。

      传统的“离岸法域”“离岸中心”等有着种种美丽的称谓:风险投资的“软猬宝甲”、曲线上市的“优美拐点”、兼收并蓄的“变脸之地”、合法节税的“风水宝地”。不管其称谓如何,都以低税率(甚至很多方面是零税率)、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主要即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外汇兑换和进出的高度自由)为核心特征。[1]举凡离岸银行、离岸基金、离岸信托、离岸公司等不同法律形式的离岸活动载体或主体,其中最主要者无疑是离岸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现今世界范围内离岸公司数以百万计。不管是跨境投融资并购,还是跨境商品贸易,抑或跨境知识产权流动等等,多通过离岸公司进行。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离岸公司已成为现今世界经济金融体系实现有效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此而言,英属维尔京群岛(BVI)、开曼群岛(Cayman Islands)、百慕大群岛(Bermuda Islands)、美国特拉华州(Delaware)等著名离岸法域的离岸公司法共通的离岸特质内涵对于海南自贸港的离岸公司的制度设计具有重大参考意义。

      当然,考虑到我们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也尤为重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自贸港相关离岸金融、离岸公司制度设计更不可能完全照搬这些离岸法域的离岸金融制度和离岸公司法,也不能重走其历史上朝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的老路,海南自贸港不会也不应成为另一个维尔京、开曼。考虑到中国目前数以万计的境外红筹企业(已上市的数以百计,其中相当部分还都是国企)其上市主体都是在维尔京、开曼等离岸法域注册的离岸公司的实际情况,一个可期待的发展目标是,海南自贸港不妨先从本地离岸做起,成为中国红筹离岸公司注册地从而在其境外红筹私募及上市、跨境并购承担重要角色,进而部分取代维尔京、开曼等离岸法域在此方面承担的相关功能、地位。理论上而言,海南自贸港背靠祖国内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泛南海经济合作区的桥头堡,相对于传统离岸法域区位优势明显。而在境内资本市场已放开红筹企业境内上市的新形势背景下,海南自贸港这方面的发展前景就更值得期待了。为此,海南自贸港应适时推出相关迁册(re-domiciliation)等制度安排以便利满足原注册于维尔京、开曼(红筹)离岸公司以及离岸基金(回归)迁册的需求。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反避税、反洗钱以及反恐怖主义融资等浪潮及监管压力推动下,传统离岸法域原来具有的过度自由、不透明以及诱导不当避税乃至逃税的特质也在改变。一方面,相关离岸法域相继出台了经济实质法案,区分不同主体和情形,该等法案要求在当地注册成立的离岸公司等相关实体须通过相应的“经济实质(Economic Substance)”测试,相关实体区分不同情形而在当地需开展相应的实际经营业务,否则可能面临罚款甚至被注销的风险。另一方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制定了税收情报自动交换的统一报告标准(“CRS”),通过CRS下的金融账户涉税信息自动交换机制,税收居民国(地区)的税务主管当局可以充分掌握该国(地区)税收居民的离岸公司持有的权益以及其他离岸金融资产情况,并可就此有效展开对税收居民离岸公司的反避税工作。中国已于2017年加入CRS,2019年1月1日起生效新的《个人所得税法》也引入了针对离岸公司个人所得税的反避税规则。根据该法规定,一旦中国税务机关掌握相关信息并判定相关离岸公司是该法项下的受控(个人)外国企业,就可能将该离岸公司已归集但未进行分配的投资收益视同该个人已取得利润分配,进而要求该个人就该等境外所得进行申报并缴纳个人所得税。总体而言,提高透明度、加强合规监管已成为现今离岸金融、离岸公司发展的最新趋势,在这种趋势之下,离岸主体面临从空心化向实体化、离岸运营面临从离岸化向在岸化、离岸运作面临隐匿化向透明化的三大转变,其合规成本也将适当提高。这是对原来离岸金融、离岸公司缺乏监管而过度放任的纠偏和回调。只有管得住才能真正放得开。这些无疑都是海南自贸港离岸金融、离岸公司的相关具体制度设计需要注意的。

      为便利相关自贸港离岸商事活动,海南自贸港相关商事主体登记管理、交易、金融服务等制度等基础设施亟待迭代更新。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等相关内容,海南全岛封关运作后,区别于岛外内地,岛内的人、财、物、数据将具有离岸属性,相关归属性质认定与交易流转将按离岸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相关主体及其资金、账户开立、收支、汇兑、结算、清算、托管、登记、监督管理以及税收征管等制度安排和基础设施在功能上都必须满足服务、支持和便利该等离岸经济金融活动的需求。而现今已是数字经济新时代,自贸港的相关制度和基础设施毫无疑问应该利用好新时代区块链、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从而充分发挥其相对于传统离岸法域的后发优势,同时也考虑新时代的特有要求。比如自贸港场景下对作为互联网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数据存储、跨境流动以及关键基础设施设置,还需要考虑与《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以及《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相关规则的协调等等。必要时可能还需要运用变通性立法权作灵活变通处理。

      实际上,除高度自由、便利的金融基础设施之外,高度发达、高度尊重离岸商业实践需要公正、高效的法治体系以及成熟的法律服务体系,这也是传统离岸法域及其离岸公司发达至今的不二法门。“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自贸港在法治建设方面无疑应以打造世界一流营商友好型、投资友好型和生态友好型法治环境为目标。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海南自建省以来这方面的历史教训不可不汲取。最近海南省通报了六起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就很有警示意义。最高人民 法 院 近日发布的《关于人民 法 院 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也从完善审判组织体系改革、推动涉外民商事审判机制创新、推动建设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中心等八个方面着力推动构建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相适应的法治体系。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 法 院 也已经挂牌并开始正式收案。接下来,海南自贸港金融法院的成立无疑也应提上议事日程。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我们更期待相关司法实践最大程度肯认、保护、尊重离岸公司、离岸金融等离岸商业实践的内在规律和要求,在大量离岸民商事案件审判基础上为离岸民商事活动提供先例和规则遵循,增强其确定性和可预见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灵活、实用并独具一格的离岸法治规则体系而屹立于中国乃至世界法治之林。就此而言,海南自贸港的目标当是星辰大海,而不止是开曼。  

      来源中伦律师事务所

http://www.zhonglun.com/Content/2021/02-10/1008106504.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5 02: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新!单独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贸港法(草案)》深度解析


      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法律体制,新加坡和迪拜自贸港早期便是通过立法先行,打响自贸港建设第一枪。海南对标并汲取国际成功经验,于2020年4月9日十三届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关于授权 国 务 院 在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适用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被列入十三届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立法工作计划。2021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草案)》(以下简称“海南自贸港法草案”)开始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本次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自贸港法(草案)》从战略定位到战略解读,有哪些亮点提炼,未来机遇如何,普华永道将在本期文章带来最新解析,为决策者、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益参考。

      战略定位

      海南自贸港法被赋予史无前例的变通权,以实现创新改革的使命。海南自贸港法草案第10条明确规定:海南省 人 大 及其 常 委 会 制定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经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及 国 务 院 备案说明后,可以对现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作变通规定”。海南自贸港立法属于典型的变通性立法,区别于几十年前深圳经济特区为代表的先行先试立法。深圳当年是在国家法律法规仍存在空白的情况下,先行在地方立法,成熟后再以国家立法的形式推广。但此时建设海南自贸港,我国法律法规已经相对成熟,需要地方变通性立法,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以达成真正的制度创新、自主改革。

      海南自贸港被赋予的变通权主要体现在对 中 央 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变通权限。中 央 立法专属权为充分确保和维护 中 央 立法权统一性和权威性,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 委 会《立法法》第八条的十一项法律制定专属事权,一般地方立法活动只能在这十一项内容范围之外开展,即使是经济特区立法和自贸区条例也未能涉足这些事项。从目前发布的海南自贸港法草案中分析,中 央 可能将在《立法法》第八条中的(六)、(九)事项范围内尝试下放或授权一定权限,在立法内容上涉及征税体系创新、贸易投资自由、金融货币自由、出入境自由等方面进行法制改革,促使海南自贸港行使创新的任务与权利,充分调动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新体制的立法主动性。

      《立法法》第八条

      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

      (一)国家主权的事项;

      (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 政 府、人民 法 院和人民 检 察 院 的产生、组织和职权;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四)犯罪和刑罚;

      (五)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

      (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

      (八)民事基本制度;

      (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

      (十)诉讼和仲裁制度;

      (十一)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 常 务 委 员 会 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

      亮点提炼

      日前发布的海南自贸港法草案分为八章,共五十六条,涉及贸易自由便利、投资自由便利、财政税收制度、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与人才支撑以及综合措施的六大方面,总体而言是对 习 近 平 总 书 记“413”讲话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的具体法制安排,将 党 中 央 关于建设海南自由贸易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规范,从立法层面明确日后将建立的制度、机制、具体办法等立法事项以及对应的立法主体。

      贸易自由便利:海南自贸港法草案明确了将由国家层面建立封关运作后的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制度;境外货物、物品及跨境服务贸易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货物、物品进出“二线”实行监管手续;通关手续和海关监管方面均进行程序简化。相关清单、具体办法将由 国 务 院 有关部门和海南省共同制定。

      投资自由便利: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实行自由便利化投资制度,建立投资促进制度,投资保护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场主体设立便利、经营便利、注销便利的制度,破产程序等法规。同时,放宽海南自由贸易港市场准入,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市场管理制度,并且制定针对海南自贸港的准入特别清单,逐步实施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对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在健全备案制度和企业诚信的基础上,将原则上取消许可和审批,充分放开企业和其他市场主体的活力。相关清单、具体办法由 国 务 院 有关部门会同海南省或海南省 人 大 及其 常 委 会 制定。

      财政税收制度:首先,“零关税”政策在海南自贸港法草案中得到充分明确,全岛封关后,目录之外的商品免征进口关税,目前中国只有港澳台享受独立关税区。其次,明确了货物、物品进出“二线”的税收管理,相关税收管理办法由 国 务 院 有关部门会同海南省制定。此外,草案还明确了“低税率”和“简税制”的法制建设。最后,特殊财税体制确立的同时,建立相应的税收征管体系。

      生态环境保护:海南自贸港法草案提出建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制度;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实行严格的进出境环境安全准入管理制度;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从而得以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产业发展与人才支撑:针对产业,海南自贸港法草案提出建立开放型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扩大数字领域开放,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据经济发展,探索数据跨境流动的有序安排;建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立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完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推进金融改革创新,率先落实金融业开放政策,打造与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相匹配的跨境资金流动机制;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产业;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制定运输政策、航运制度、船舶管理制度,完善海洋服务体系。针对人才,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建立高效便利的出境入境管理制度,逐步实施更大范围适用免签入境政策,延长免签停留时间。

      综合措施:海南自贸港法草案还提出重要的保障举措,包括土地、金融、信用体系、纠纷解决机制、风控等,以保证自贸港建设所需的综合措施。

      未来机遇

      对于企业和个人而言,认识到海南自贸港立法的战略意义至关重要。海南自贸港有极高的战略定位,中 央 下放到海南自贸港的权限更是史无前例,可见我国对建设自贸港的信心与决心。本次出台的海南自贸港法草案进一步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法制进程,加速了 中 央 重大决策部署落地,使得海南自贸港建设于法有据、有法可依,同时,为企业和个人带来利好与广阔机遇。

      自海南自贸港法草案出台起,中 央 政 府 先后采取一系列举措,为海南自贸港投资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助力。例如,于2021年2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新版海南自贸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贸区版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相比进一步减少限制,放宽了采矿、汽车整车制造等领域的准入,并在增值电信、教育和商务服务等市场主体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做出了更为开放的安排。另外,海南自贸港知识产权法院已于2020年底挂牌成立,是在全国范围内继北京、上海、广州后设立的第四个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力图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为鼓励科技创新、发展数字经济、维护中外权利人合法利益、促进投资和服务保驾护航。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海南自贸港法草案明确规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海南着力发展的三大核心产业。商务部正在会同海南省和有关方面积极制定海南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为上述三大产业的腾飞提供更多政策支持。该跨境服务贸易清单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又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一旦颁布实施,将成为中国在跨境服务贸易领域公布的第一张负面清单,预期将给海南在服务贸易领域带来更高水平的开放,为海南自贸港营造更加国际化和法制化的营商环境。有鉴于此,建议有关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密切关注未来的政策和监管动态,普华永道也会适时提供信息更新。

      在税收制度方面,总方案所提出的零关税、低税率、对部分行业境外投资所得免税、简税制等具有空前突破性的税收创新举措,也将会通过自贸港法而被赋予法律效力。普华永道建议企业和个人持续留意后续税收细化政策的出台,结合自身情况和商业战略,合理调整运营模式和人员安排,切实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新政的优惠和便利。

      对于海南省的各个机构和园区而言,也有必要事先研究海南自贸港法,抓住在自贸港法的顶层设计下搭建制度体系的良好契机,度身定制配套的实施细则,为服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营商环境的进一步提升推出创新政策,并且提前做好企业入驻的招商政策设定等规划和产业辅导工作。

      作为最早入驻海南的国际化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海南办公室将继续扎根海南,持续关注海南自贸港的发展动态,保持与海南各级 政 府、企业的密切合作与沟通,深度参与并为推进海南自贸港的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本文来源:普华永道

      来源海招网



https://www.contacthainan.gov.cn/detail/565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6 02: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部委出台重磅政策!这些船舶可在海南加注“不含税油”→


      日前,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外贸同船运输境内船舶加注保税油和本地生产燃料油政策的通知》,主要内容如下:

      全岛封关运作前

      对以洋浦港作为中转港从事内外贸同船运输的境内船舶,允许其在洋浦港加注本航次所需的保税油;对其在洋浦港加注本航次所需的本地生产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

      对不含税油(上述保税油和本地生产燃料油)免征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01什么是内外贸同船运输的境内船舶?

      获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颁发的《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船舶营业运输证》(经营范围均含“国内水路货物班轮运输”),并向海关备案,同时承载内贸和外贸集装箱货物的船舶。

      02本航次是指?

      从装载外贸货物的始发港至洋浦以及从洋浦装载外贸货物至目的港的航次。

      始发港:首个装载至洋浦中转的外贸货物的境内港。

      目的港:最终卸载自洋浦中转的外贸货物的境内港。

      03加注量如何计算?

      本航次所需不含税油加注量=本航次里程×(燃油消耗率×额定功率÷额定航速)

      航次里程以《中国沿海航行里程表》为准。

      燃油消耗率以《船舶推进机器轮机说明书》中数据为准。

      额定功率以《船舶检验证书》中数据为准。

      额定航速以《船舶实验综合报告》或《船体及设备说明书》中数据为准。

      
全文如下

↓↓↓

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

内外贸同船运输境内船舶加注保税油

和本地生产燃料油政策的通知


海南省财政厅、交通运输厅、商务厅、海口海关,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海南海事局:

      为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现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内外贸同船运输境内船舶加注保税油和本地生产燃料油政策通知如下:

      一、全岛封关运作前,对以洋浦港作为中转港从事内外贸同船运输的境内船舶,允许其在洋浦港加注本航次所需的保税油;对其在洋浦港加注本航次所需的本地生产燃料油,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海南省本地燃料油生产企业凭燃料油出口货物报关单(备注栏注明“用于内外贸同船运输境内船舶加注”字样)等有关材料,向税务部门申报岀口退(免)税。上述保税油和适用出口退税政策的本地生产燃料油统称为“不含税油”。本条规定的境内船舶加注的本航次所需不含税油,免征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二、内外贸同船运输的境内船舶,是指获交通运输主管部门颁发的《国内水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和《船舶营业运输证》(经营范围均含“国内水路货物班轮运输”),并向海关备案,同时承载内贸和外贸集装箱货物的船舶。本航次,是指从装载外贸货物的始发港至洋浦以及从洋浦装载外贸货物至目的港的航次。其中,始发港为首个装载至洋浦中转的外贸货物的境内港;目的港为最终卸载自洋浦中转的外贸货物的境内港。

      三、本航次所需不含税油加注量=本航次里程×(燃油消耗率×额定功率÷额定航速)。航次里程以《中国沿海航行里程表》为准。燃油消耗率以《船舶推进机器轮机说明书》中数据为准。额定功率以《船舶检验证书》中数据为准。额定航速以《船舶实验综合报告》或《船体及设备说明书》中数据为准。

      四、洋浦港交通主管部门按照上述公式,对符合条件的船舶核定本航次不含税油加注量。不含税油经营企业按照交通主管部门核定加注量加注不含税油。船舶可申请累计多航次加注。不含税油经营企业应当将不含税油加油有关信息资料报送税务部门。

      五、不含税油的操作、监管流程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六、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后至本通知公布前,内外贸同船运输境内船舶已试行加注的燃料油,可参照本通知政策有关规定执行。

  
财政部 交通运输部 商务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1/03/04/03251823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7 02: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财政部发布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


     
财政部今日发布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的通知。以下为全文:


海南省财政厅、海口海关、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

      为贯彻《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经 国 务 院 同意,现将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通知如下:

      一、全岛封关运作前,对海南自由贸易港注册登记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进口自用的生产设备,除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明确不予免税、国家规定禁止进口的商品,以及本通知所附《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负面清单》所列设备外,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二、本通知所称生产设备,是指基础设施建设、加工制造、研发设计、检测维修、物流仓储、医疗服务、文体旅游等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设备,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第八十四、八十五和九十章中除家用电器及设备零件、部件、附件、元器件外的其他商品。

      三、符合第一条规定条件的企业名单以及从事附件涵盖行业的企业名单,由海南省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主管部门会同海南省财政厅、海口海关、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确定,动态调整,并函告海口海关。

      四、《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负面清单》详见附件。清单内容由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会同相关部门,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实际需要和监管条件进行动态调整。

      五、《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以及《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暂不适用于海南自由贸易港自用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符合本政策规定条件的企业,进口上述三个目录内的设备,可免征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

      六、为便于执行,财政部、海关总署将会同有关部门另行明确第二条中家用电器及设备零件、部件、附件、元器件商品范围。

      七、“零关税”生产设备限海南自由贸易港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企业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内自用,并接受海关监管。因企业破产等原因,确需转让的,转让前应征得海关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其中,转让给不符合政策规定条件主体的,还应按规定补缴进口相关税款。转让“零关税”生产设备,照章征收国内环节增值税、消费税。

      八、企业进口“零关税”自用生产设备,自愿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可在报关时提出申请。

      九、海南省相关部门应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加强监管、防控风险、及时查处违规行为,确保生产设备“零关税”政策平稳运行,并加强省内相关部门信息互联互通,共享符合政策条件的企业、“零关税”生产设备的监管等信息。

      十、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54987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7 17: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完整版 |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新华社北京2月24日电 近日,中 共 中 央、国 务 院 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全文如下。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


      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和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编制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21至2035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一、规划基础

      (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坚强领导下,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础设施网络基本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设施建造、运输装备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交通运输建设现代化加快推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高;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持续扩大,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有效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生产力布局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服务性作用,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仍需完善,结构有待优化,互联互通和网络韧性还需增强;综合交通统筹融合亟待加强,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协同融合尚需深化,全产业链支撑能力仍需提升;综合交通发展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不高,现代物流体系有待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安全智慧绿色发展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二)形势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增强,社会大局稳定,全面建设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国内国际新形势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更加突出创新的核心地位,注重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和智慧发展;更加突出统筹协调,注重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和城乡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注重国土空间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突出高水平对外开放,注重对外互联互通和国际供应链开放、安全、稳定;更加突出共享发展,注重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着力推动交通运输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增强循环动能、降低循环成本、保障循环安全中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三)运输需求

      旅客出行需求稳步增长,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强。预计2021至2035年旅客出行量(含小汽车出行量)年均增速为3.2%左右。高铁、民航、小汽车出行占比不断提升,国际旅客出行以及城市群旅客出行需求更加旺盛。东部地区仍将是我国出行需求最为集中的区域,中西部地区出行需求增速加快。

      货物运输需求稳中有升,高价值、小批量、时效强的需求快速攀升。预计2021至2035年全社会货运量年均增速为2%左右,邮政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速为6.3%左右。外贸货物运输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大宗散货运量未来一段时期保持高位运行状态。东部地区货运需求仍保持较大规模,中西部地区增速将快于东部地区。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 中 央 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一体化融合、创新驱动,打造一流设施、技术、管理、服务,构建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全面建设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好先行。

      (二)工作原则

      ——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立足全面建设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坚持适度超前,推进交通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有效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拓展投资空间,有效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国情、改革开放。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要求和资源禀赋气候特征,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探索中国特色交通运输现代化发展模式和路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ZF作用,深化交通运输体系改革,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互联互通,深化交通运输开放合作,提高全球运输网络和物流供应链体系安全性、开放性、可靠性。

      ——优化结构、统筹融合。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强规划统筹,优化网络布局,创新运输组织,调整运输结构,实现供给和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推动融合发展,加强交通运输资源整合和集约利用,促进交通运输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强化衔接联通,提升设施网络化和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整体效率。

      ——创新智慧、安全绿色。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注重科技赋能,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提升交通运输智慧发展水平。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降低污染物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促进交通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保障国家安全,支撑我国基本实现 社 会 主义现代化。

      ↑图表: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专栏一:2035年发展目标 新华社发

      ↑图表: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2035年主要指标表 新华社发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交通运输供需有效平衡、服务优质均等、安全有力保障。新技术广泛应用,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出行安全便捷舒适,物流高效经济可靠,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全面建成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 社 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

      三、优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布局

      (一)构建完善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连接全国所有县级及以上行政区、边境口岸、国防设施、主要景区等。以统筹融合为导向,着力补短板、重衔接、优网络、提效能,更加注重存量资源优化利用和增量供给质量提升。完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

      到2035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合计70万公里左右(不含国际陆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邮路里程)。其中铁路20万公里左右,公路46万公里左右,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左右。沿海主要港口27个,内河主要港口36个,民用运输机场400个左右,邮政快递枢纽80个左右。

      ↑图表: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专栏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 新华社发

      (二)加快建设高效率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由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最为关键的线网构成,是我国区域间、城市群间、省际间以及连通国际运输的主动脉,是支撑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主轴线,也是各种运输方式资源配置效率最高、运输强度最大的骨干网络。

      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结合未来交通运输发展和空间分布特点,将重点区域按照交通运输需求量级划分为3类。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长江中游、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哈长、辽中南、北部湾和关中平原8个地区作为组群,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山西中部、天山北坡、兰西、宁夏沿黄、拉萨和喀什9个地区作为组团。按照极、组群、组团之间交通联系强度,打造由主轴、走廊、通道组成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实体线网里程29万公里左右,其中国家高速铁路5.6万公里、普速铁路7.1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6.1万公里、普通国道7.2万公里;国家高等级航道2.5万公里。

      加快构建6条主轴。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之间联系,建设综合性、多通道、立体化、大容量、快速化的交通主轴。拓展4极辐射空间和交通资源配置能力,打造我国综合立体交通协同发展和国内国际交通衔接转换的关键平台,充分发挥促进全国区域发展南北互动、东西交融的重要作用。

      加快构建7条走廊。强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极的辐射作用,加强极与组群和组团之间联系,建设京哈、京藏、大陆桥、西部陆海、沪昆、成渝昆、广昆等多方式、多通道、便捷化的交通走廊,优化完善多中心、网络化的主骨架结构。

      加快构建8条通道。强化主轴与走廊之间的衔接协调,加强组群与组团之间、组团与组团之间联系,加强资源产业集聚地、重要口岸的连接覆盖,建设绥满、京延、沿边、福银、二湛、川藏、湘桂、厦蓉等交通通道,促进内外连通、通边达海,扩大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网络覆盖。

      ↑图表: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专栏三: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 新华社发

      (三)建设多层级一体化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

      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枢纽城市及枢纽港站“三位一体”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系统。建设面向世界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及80个左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一批国际性枢纽港站、全国性枢纽港站建设。

      ↑图表: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专栏四: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新华社发

      (四)完善面向全球的运输网络

      围绕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着力形成功能完备、立体互联、陆海空统筹的运输网络。发展多元化国际运输通道,重点打造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中尼印和孟中印缅等7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发展以中欧班列为重点的国际货运班列,促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强化国际航运中心辐射能力,完善经日韩跨太平洋至美洲,经东南亚至大洋洲,经东南亚、南亚跨印度洋至欧洲和非洲,跨北冰洋的冰上丝绸之路等4条海上国际运输通道,保障原油、铁矿石、粮食、液化天然气等国家重点物资国际运输,拓展国际海运物流网络,加快发展邮轮经济。依托国际航空枢纽,构建四通八达、覆盖全球的空中客货运输网络。建设覆盖五洲、连通全球、互利共赢、协同高效的国际干线邮路网。

      四、推进综合交通统筹融合发展

      (一)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

      统筹综合交通通道规划建设。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指导约束作用,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节约集约利用通道线位资源、岸线资源、土地资源、空域资源、水域资源,促进交通通道由单一向综合、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减少对空间的分割,提高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统筹考虑多种运输方式规划建设协同和新型运输方式探索应用,实现陆水空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同、深度融合。用好用足既有交通通道,加强过江、跨海、穿越环境敏感区通道基础设施建设方案论证,推动铁路、公路等线性基础设施的线位统筹和断面空间整合。加强综合交通通道与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统筹,提高通道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推进综合交通枢纽及邮政快递枢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同管理。推动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集中布局,实现空间共享、立体或同台换乘,打造全天候、一体化换乘环境。推动既有综合客运枢纽整合交通设施、共享服务功能空间。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换装设施与集疏运体系建设,统筹转运、口岸、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升多式联运效率与物流综合服务水平。按照站城一体、产城融合、开放共享原则,做好枢纽发展空间预留、用地功能管控、开发时序协调。

      ↑图表: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专栏五: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要求 新华社发

      推动城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建设,并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衔接协调,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实现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加强城市周边区域公路与城市道路高效对接,系统优化进出城道路网络,推动规划建设统筹和管理协同,减少对城市的分割和干扰。完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城际干线运输与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加强铁路、公路客运枢纽及机场与城市公交网络系统有机整合,引导城市沿大容量公共交通廊道合理、有序发展。

      (二)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运输服务网融合发展。推进基础设施、装备、标准、信息与管理的有机衔接,提高交通运输网动态运行管理服务智能化水平,打造以全链条快速化为导向的便捷运输服务网,构建空中、水上、地面与地下融合协同的多式联运网络,完善供应链服务体系。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信息网融合发展。加强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统筹布局、协同建设,推动车联网部署和应用,强化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加强载运工具、通信、智能交通、交通管理相关标准跨行业协同。

      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融合发展。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与能源设施统筹布局规划建设,充分考虑煤炭、油气、电力等各种能源输送特点,强化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减少能源资源消耗。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网与智能电网融合,适应新能源发展要求。

      (三)推进区域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推进重点区域交通运输统筹发展。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进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建设世界一流交通体系,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雄 安 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打造交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提升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巩固提升港口群、机场群的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通枢纽集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提升对外连通水平为导向,强化门户枢纽功能,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东西畅通、南北辐射、有效覆盖、立体互联的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推进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协调发展。加速东部地区优化升级,提高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交通承载力,强化对外开放国际运输服务功能。推进中部地区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更好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功能。强化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东西双向互济对外开放通道网络。优化枢纽布局,完善枢纽体系,发展通用航空,改善偏远地区居民出行条件。推动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提质增效,强化与京津冀等地区通道能力建设,打造面向东北亚对外开放的交通枢纽。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推进沿边沿江沿海交通建设。

      推进城市群内部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构建便捷高效的城际交通网,加快城市群轨道交通网络化,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网络,加强城市交界地区道路和轨道顺畅连通,基本实现城市群内部2小时交通圈。加强城市群内部重要港口、站场、机场的路网连通性,促进城市群内港口群、机场群统筹资源利用、信息共享、分工协作、互利共赢,提高城市群交通枢纽体系整体效率和国际竞争力。统筹城际网络、运力与运输组织,提高运输服务效率。研究布局综合性通用机场,疏解繁忙机场的通用航空活动,发展城市直升机运输服务,构建城市群内部快速空中交通网络。建立健全城市群内交通运输协同发展体制机制,推动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一体化。

      推进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建设中心城区连接卫星城、新城的大容量、快速化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公交化运营,加强道路交通衔接,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推动城市道路网结构优化,形成级配合理、接入顺畅的路网系统。有序发展共享交通,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合理配置停车设施,开展人行道净化行动,因地制宜建设自行车专用道,鼓励公众绿色出行。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推进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提高城市绿色交通分担率。超大城市充分利用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和建筑,优化客流疏散。

      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地方高速公路网,加强与国道、农村公路以及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协调,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的省道网。加快推动乡村交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畅通城乡交通运输连接,推进县乡村(户)道路连通、城乡客运一体化,解决好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高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巩固拓展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推进交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推动在铁路、机场、城市轨道等交通场站建设邮政快递专用处理场所、运输通道、装卸设施。在重要交通枢纽实现邮件快件集中安检、集中上机(车),发展航空、铁路、水运快递专用运载设施设备。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邮件快件装卸标准、跟踪数据等有效衔接,实现信息共享。发展航空快递、高铁快递,推动邮件快件多式联运,实现跨领域、跨区域和跨运输方式顺畅衔接,推进全程运输透明化。推进乡村邮政快递网点、综合服务站、汽车站等设施资源整合共享。

      推进交通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加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优化国家物流大通道和枢纽布局,加强国家物流枢纽应急、冷链、分拣处理等功能区建设,完善与口岸衔接,畅通物流大通道与城市配送网络交通线网连接,提高干支衔接能力和转运分拨效率。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和末端网络。发展高铁快运,推动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发展。加快航空物流发展,加强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建设。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升级,依托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打造开放、安全、稳定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

      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交通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国家旅游风景道、旅游交通体系等规划建设,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自然风景线。强化交通网“快进慢游”功能,加强交通干线与重要旅游景区衔接。完善公路沿线、服务区、客运枢纽、邮轮游轮游艇码头等旅游服务设施功能,支持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度假休闲旅游、自驾游等相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通用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健全重点旅游景区交通集散体系,鼓励发展定制化旅游运输服务,丰富邮轮旅游服务,形成交通带动旅游、旅游促进交通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推进交通与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交通运输与现代农业、生产制造、商贸金融等跨行业合作,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支持交通装备制造业延伸服务链条,促进现代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带动国产航空装备的产业化、商业化应用,强化交通运输与现代装备制造业的相互支撑。推动交通运输与生产制造、流通环节资源整合,鼓励物流组织模式与业态创新。推进智能交通产业化。

      五、推进综合交通高质量发展

      (一)推进安全发展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交通运输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城市群、重点地区、重要口岸、主要产业及能源基地、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多通道、多方式、多路径建设,提升交通网络系统韧性和安全性。健全粮食、能源等战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水平。加强通道安全保障、海上巡航搜救打捞、远洋深海极地救援能力建设,健全交通安全监管体系和搜寻救助系统。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提升车联网、船联网等重要融合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交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交通运输装备安全水平。健全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强化全民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水平。建立完善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运行质量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健全交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交通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维护、安全评估,加强长期性能观测,完善数据采集、检测诊断、维修处治技术体系,加大病害治理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使用寿命。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强化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安全风险防控,全面改善交通设施安全水平。

      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多方式协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管理协调机制,完善科学协调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保障预案体系。构建应急运输大数据中心,推动信息互联共享。构建快速通达、衔接有力、功能适配、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网络。提升应急运输装备现代化、专业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应急运输标准化、模块化和高效化。统筹陆域、水域和航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建设多层级的综合运输应急装备物资和运力储备体系。科学规划布局应急救援基地、消防救援站等,加强重要通道应急装备、应急通信、物资储运、防灾防疫、污染应急处置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设施快速修复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建立健全行业系统安全风险和重点安全风险监测防控体系,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全过程、全网络监测预警。

      (二)推进智慧发展

      提升智慧发展水平。加快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推动卫星通信技术、新一代通信技术、高分遥感卫星、人工智能等行业应用,打造全覆盖、可替代、保安全的行业北斗高精度基础服务网,推动行业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构建高精度交通地理信息平台,加快各领域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自主创新应用。全方位布局交通感知系统,与交通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部署关键部位主动预警设施,提升多维监测、精准管控、协同服务能力。加强智能化载运工具和关键专用装备研发,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鼓励物流园区、港口、机场、货运场站广泛应用物联网、自动化等技术,推广应用自动化立体仓库、引导运输车、智能输送分拣和装卸设备。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体系,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完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平台。

      加快既有设施智能化。利用新技术赋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加强既有交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运用现代控制技术提升铁路全路网列车调度指挥和运输管理智能化水平。推动公路路网管理和出行信息服务智能化,完善道路交通监控设备及配套网络。加强内河高等级航道运行状态在线监测,推动船岸协同、自动化码头和堆场发展。发展新一代空管系统,推进空中交通服务、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智能化,推进各方信息共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感知体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台、集城市动态静态数据于一体的智慧出行平台。

      (三)推进绿色发展和人文建设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空间协调,最大限度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避让生态环境敏感区,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实施交通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构建生态化交通网络。加强科研攻关,改进施工工艺,从源头减少交通噪声、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排放。加大交通污染监测和综合治理力度,加强交通环境风险防控,落实生态补偿机制。优化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形成以铁路、水运为主的大宗货物和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格局。加强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装备设施更新利用和废旧建材再生利用,促进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

      加强交通运输人文建设。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功能配置和运输服务标准规范体系,满足不同群体出行多样化、个性化要求。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完善无障碍装备设备,提高特殊人群出行便利程度和服务水平。健全老年人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满足老龄化社会交通需求。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运输服务人性化、精细化水平。加强交通文明宣传教育,弘扬优秀交通文化,提高交通参与者守法意识和道德水平。

      (四)提升治理能力

      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建立健全适应国家综合立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政策体系。推进铁路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深化国家空管体制改革,实现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分业经营。完善交通运输与国土空间开发、城乡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政策协商机制,推进多规融合,提高政策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加快制定综合交通枢纽、多式联运、新业态新模式等标准规范,加强不同运输方式标准统筹协调,构建符合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加强交通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交通组织,推动标准国际互认,提升中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以大数据、信用信息共享为基础,构建综合交通运输新型治理机制。

      加强交通运输法治建设。坚持法治引领,深化交通运输法治 政 府 部门建设。推动综合交通等重点立法项目制定修订进程,促进不同运输方式法律制度的有效衔接,完善综合交通法规体系。全面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交通运输执法队伍能力和水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普法责任制,营造行业良好法治环境,把法治要求贯穿于综合交通运输规划、建设、管理、运营服务、安全生产各环节全过程。

      加强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加强跨学科科研队伍建设,造就一批有影响力的交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体制机制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行业文化建设的治理机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的劳动者大军。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全过程,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在推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发展中的作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全面调动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本规划纲要目标任务提供根本保证。

      (二)加强组织协调

      加强本规划纲要实施组织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实施协调推进机制,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推动各类交通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协同建设。财政、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生态环境等部门要细化完善财政、用地、用海、城乡建设、环保等配套政策及标准规范。健全本规划纲要与各类各级规划衔接机制。

      (三)加强资源支撑

      加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项目土地等资源供给,规划、建设过程严格用地控制,突出立体、集约、节约思维,提高交通用地复合程度,盘活闲置交通用地资源,完善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的相关政策。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规划与交通规划协调机制和动态调整管理政策。

      (四)加强资金保障

      建立完善与交通运输发展阶段特征相适应的资金保障制度,落实 中 央 与地方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确保各交通专项资金支持交通发展。创新投融资政策,健全与项目资金需求和期限相匹配的长期资金筹措渠道。构建形成效益增长与风险防控可持续发展的投资机制,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健全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边境地区支持力度。进一步调整完善支持邮政、水运等发展的资金政策。支持各类金融机构依法合规为市场化运作的交通发展提供融资,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五)加强实施管理

      建立综合交通规划管理制度。本规划纲要实施过程中要加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土空间、区域发展、流域等相关规划衔接,与城乡建设发展相统筹。各地在编制交通运输相关规划中,要与本规划纲要做好衔接,有关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交通运输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本规划纲要实施动态监测与评估,组织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在通道、枢纽、技术创新、安全绿色低碳等方面科学论证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强化本规划纲要实施进展统计与监测工作,定期开展规划评估,依据国家发展规划进行动态调整或修订。重大事项及时向 党 中 央、国 务 院 报告。

      附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

      ↑图表: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附件: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布局示意图 新华社发

      来源交通部官方网站

http://www.mot.gov.cn/2021zhengc ... 210225_3527771.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02: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自贸港海事特区计划于2035年全面建成


      中新社海口3月5日电 (黄艺 石俊 吕东星)记者5日从海南海事局获悉,日前,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出台工作方案,支持海南海事局分两步推进海南自贸港海事特区建设。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海事政策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海南自由贸易港海事特区初步形成;到2035年,形成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相适应的海事管理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全面建成海南自由贸易港海事特区,成为中国海事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型示范。

      《方案》支持海南海事部门出台邮轮旅游特殊海事监管和游艇管理制度、便利化检验登记服务措施,实行“多手段、少手续”的网络监管和“少干预、高效能”的精准服务;建立环海南岛及南海航行船舶全过程动态监管机制,健全船舶登记“一事通办”,逐步推行“24小时不打烊在线政务服务”;增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船舶综合质量管理相应模块,推动海南建立船舶大气污染联合监测监管机制,推动海南绿色航运发展。

      《方案》赋予海南海事局更大的改革创新自主权,强调海南海事部门要加大对水上新业态海事监管服务的研究,跟踪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条例》立法工作,构建更加开放完善的海事法规体系;探索运用船舶远程监督检查方式,做好船舶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工作;探索应用5G、AI、大数据、区块链等在“互联网+监管”中的运用,构建“成图、成链、成网、成云”的海南海事智能监管示范基地,强化国际国内多层次合作交流。(完)

https://www.chinanews.com/cj/2021/03-05/9425475.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8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只有你一个人自娱自乐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14: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xy1998 发表于 2021-3-8 11:13
怎么只有你一个人自娱自乐呢??

我这属于一边复制一边辛苦工作,很辛苦的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3-9 02: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立峰:正抓紧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种堵点难点和卡点


      3月5日上午,十三届全国 人 大 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议结束后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邀请部分列席会议的 国 务 院 有关部委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今年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方面有哪些工作要做?主要抓手是什么?

      全国 政 协 副 主 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制定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顶层设计,也就是“1+N”。其中的“1”是出台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性文件,做好这个顶层设计。“N”是指根据各个不同的领域、专业和区域,推动指向性、方向性更明确的指导性政策和方案。同时,我们正在抓紧梳理、汇总、分类能够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种堵点、难点、卡点,力求推出更有针对性、时效性的解决方式和方法。

      何立峰介绍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要抓的五大方面工作,包括解决企业反映较多的生产流通环节堵点、难点、卡点问题;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推进国内消费;驱动创新,瞄准影响能源长期安全、影响粮食长期安全、影响产业链、供应链长期安全的一些堵点、卡点的重大项目实施攻关;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围绕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有针对性的提出改革的举措和措施;进一步深入推动扩大开放,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15668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3-9 16: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大佬发布"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公开征求意见版"的高清大图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3-28 16:40 , Processed in 0.118247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