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xiaochuan77

[时讯] 46个部委派人现场指导,海南还有尚未公开的大动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00:58:18 | 显示全部楼层
2020年中组部选派来琼挂职干部培训班举行 沈晓明作辅导报告


      海南日报海口10月16日讯(记者况昌勋)10月16日,2020年中组部选派来琼挂职干部培训班在海口举行。省 长 沈晓明以“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题作了辅导报告。

      2020年10月16日下午,2020年中组部选派来琼挂职干部培训班在海口举行。省 长 沈晓明以“海南自由贸易港背景下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题作了辅导报告。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 摄

      沈晓明指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体现了 习 总 书 记 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战略研判和对海南未来发展的深邃思考。自贸港建设的本质是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靠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三税”“五自由便利”“一安全有序”等自贸港核心政策和社会治理、法治制度、风险防控等三大支撑,为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服务保障。

      沈晓明介绍,海南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投资和贸易自由便利为重点、高水平开放和国际化、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人民至上等原则,重点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热带高效农业。海南将用好自贸港政策,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推动全域旅游、金融、航运服务、康养医疗、教育国际贸易、会展、油气、互联网信息、生物医药、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三棵树”、渔业等产业发展。

      沈晓明指出,园区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海南将坚持产城融合的理念,重点建设洋浦经济开发区、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江东新区等重点产业园区,承接好自贸港政策。营商环境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海南将从效率和成本、信用和良序、宜居和乐业、机会和盈利等四个维度改善营商环境,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人才是现代产业体系中的第一资源,海南将通过安居型住房等海南特色政策吸引外地人才,建设具有海南特色的教育体系培养本地人才。招商引资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海南将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引进对环境影响小、用地少、投资额大、税收多、拉动就业多的好项目。

      倪强参加活动。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0/16/032436272.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17: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沈晓明:支持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做实做大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2日讯(记者况昌勋)10月22日下午,省 长 沈晓明主持召开省 政 府 专题会议,研究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建设工作。

      会议听取了先导性项目和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建设推进情况汇报,并就交易所战略定位与建设路径、夯实知识产权交易基础、加强知识产权全产业链招商、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建设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研究。

      沈晓明指出,建设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是一项规范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重大体制机制创新,有利于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相融合,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对尊重知识产权、扩大知识产权应用具有极大推进作用,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方面的支持。要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完善建设方案,以积极而审慎的态度,坚持不懈推动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建设。要支持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做实做大,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鼓励企业入场交易知识产权,为知识产权交易所建设夯实业务量支撑。

      沈丹阳、倪强参加会议。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0/22/032439764.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0: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社部印发《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正式印发《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突出政策制度集成创新,支持海南先行先试,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若干政策措施。

      就业创业方面提出,指导海南创新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支持海南省建设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推进海口、三亚一园两区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支持三亚筹建“中国海南旅游人才市场”。支持中国(海南)留学人员创业园(筹)建设。指导海南实施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支持海南市县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建设。

      社会保障方面提出,指导海南探索建立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创新企业年金集合计划管理模式,畅通为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建立企业年金的机制。将海南全省纳入养老保险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先期实施范围。指导海南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失业保险新模式,探索建立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制度。加大对海南企业养老保险补助资金的支持力度。

      人才工作方面提出,支持海南创新人才流动便利机制。支持海南开展国际人才服务管理改革试点。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进一步扩大国际职业资格认可试点。支持海南创新柔性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支持在海南开展国际组织人才培训。共同举办中国(海南)人才交流大会暨“一带一路”人才发展论坛。

      事业单位管理方面提出,支持海南建立更加科学灵活的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指导海南组织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在事业单位设置特设岗位引进急需的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支持海南探索完善与自由贸易港相适应、体现工作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政策。

      劳动关系方面提出,指导海南制定劳动用工条例,在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完善劳动合同制度等方面进行探索。指导海南优化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指导服务。指导海南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创新,完善争议多元处理机制,探索建立调解仲裁、诉讼有效衔接机制,加强仲裁机构队伍建设。

      公共服务方面提出,指导支持海南开展人社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支持海南建立全省统一的信息资源库,强化部省信息互联互通、协同共享。指导海南推行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的“一卡通”服务管理模式。

      《实施意见》还提出加强部省联络机制建设、组织开展人社工作改革创新研究、选派干部挂职交流等工作指导和支持措施。

      《实施意见》的发布实施,是贯彻落实 党 中 央、国 务 院 关于支持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推动海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网站

http://www.mohrss.gov.cn/SYrlzyh ... 0201023_39300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00: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省 委、省 人 大 与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海南自贸港法起草工作专班举行会谈 刘赐贵讲话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3日讯(记者彭青林)10月23日下午,省 委、省 人 大 与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海南自贸港法起草工作专班举行会谈。省 委 书 记、省 人 大 常 委 会 主任刘赐贵,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委 员、全国 人 大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郑淑娜,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委 员、全国 人 大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王超英出席并讲话。

      10月23日下午,省 委、省 人 大 与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海南自贸港法起草工作专班举行会谈。海南日报记者 李英挺 摄

      刘赐贵对工作专班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给予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说,海南认真贯彻落实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重要讲话精神和 党 中 央 重大决策部署,专门成立自贸港法协助调研工作组,全力配合和协助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做好自贸港法立法工作,双方不断凝聚共识,加快海南自贸港法立法进程,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刘赐贵对海南自贸港法提出了四点认识和建议。一是制定海南自贸港法是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作出的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彰显了“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决心。二是海南自贸港法应坚定表明坚持中国 共 产 党 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道路的鲜明态度,严格落实“六个不允许”,建设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制度下生态环境更好、发展质量更高的自贸港。三是海南自贸港法是一项特殊的制度安排,起草过程要更加深刻领会 党 中 央 的战略意图,紧紧围绕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局,深入贯彻落实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对海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体现 习 近 平 总 书 记 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四是海南自贸港法应体现中国特色、体现高水平开放形态、体现海南“三区一中心”定位、体现与内地的良好互动、体现“宜粗不宜细”原则、体现充分授权,支持海南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充分发挥海南在自贸港建设进程中的主体责任,确保海南自贸港建设行稳致远。

      郑淑娜表示,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坚决贯彻 党 中 央 重大决策部署,对海南自贸港法立法工作高度重视,将立法工作写入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工作报告,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常 委 会 领导两次亲自率队到海南实地考察调研,全力推动立法进程。此次工作专班赴海南调研,目的是深入了解自贸港建设实践的需求,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为起草好海南自贸港法打好基础。

      王超英表示,海南自贸港法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的全新课题。工作专班将不断深化对海南自贸港法的认识,打破常规思维,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发扬“一天当三天用”的精神,努力做好起草工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省领导孙大海、许俊、胡光辉及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海南自贸港法起草工作专班成员参加会谈。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0/23/032440464.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6:4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海南自贸港法起草工作专班举行调研座谈会 沈晓明出席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4日讯(记者况昌勋)10月24日上午,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海南自贸港法起草工作专班在海口举行调研座谈会。省 长 沈晓明,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委 员、全国 人 大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郑淑娜,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委员、全国 人 大 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王超英出席。

      会上,工作专班介绍了调研背景,听取了海南省直部门和 中 央 驻琼单位关于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建议,表示将发扬“一天当三天用”的精神,及时研究调研情况和各方建议,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共识,认真起草好海南自贸港法。

      沈晓明说,工作专班在琼调研期间,以扎实和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自贸港建设一线调查研究,为起草好海南自贸港法打下了基础,他对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和工作专班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表示感谢,要求海南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和协助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做好自贸港法立法工作,积极加强沟通协调和汇报请示,最大程度形成共识,为立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孙大海、许俊、胡光辉、林泽锋及全国 人 大 常 委 会 海南自贸港法起草工作专班成员参加座谈会。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0/24/032440959.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01: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琼桂两省区座谈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共建陆海新通道 共促湾区双循环


      海南日报南宁10月14日电(记者周晓梦)10月14日,琼桂两省区座谈暨项目签约仪式在南宁举行。赴桂参加第十一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2020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合作峰会的海南代表团与广西壮族自治区 政 府 就深化琼桂合作深入交换意见,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形成务实合作。

      海南省 委 常 委、常 务 副 省 长 毛超峰,广西壮族自治区 副 主 席 周红波证签并讲话。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分别与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服务合作协议;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与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海口市裕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广西湘桂糖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南南海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与数字广西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此次签约的五个项目是落实2020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期间琼桂两省区签订的深化开放合作共谋发展框架协议的具体举措。下一步,琼桂两省区将继续携手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强海南自贸港与内陆经济腹地产业的互联互通、务实合作,重点加强临港产业、海洋经济、农业等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深化在旅游、会展、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构建海南自贸港与北部湾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0/15/03243513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15: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省代表团赴桂考察 发挥双方优势特色深化务实合作


      海南日报南宁10月17日电 (记者周晓梦)10月14日至16日,赴桂参加第十一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暨2020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合作峰会的海南代表团在广西进行实地考察交流。

      省 委 常 委、常 务 副 省 长 毛超峰率队考察,广西壮族自治区 副 主 席 周红波陪同相关考察。

      在桂期间,海南省代表团先后到广西南宁、来宾、防城港、钦州等地,实地考察中国—东盟金融城区片区的中银香港东南亚业务运营中心、广西来宾裕同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广西湘桂糖业集团、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中国)、防城港港务集团20万吨级码头项目、中马钦州产业园、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钦州港集装箱3号泊位码头、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详细了解当地招商引资、政策落地、产业发展以及有关项目和产业园区建设、运营、管理等情况。

      毛超峰指出,希望今后能进一步加强与广西的交流,注重结合两地区域优势和特色,进一步加强谋划对接项目、深化双方务实合作,让“企业得益、合作双方当地ZF满意、百姓受益”,切实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共赢,高水平推进区域协作,建设好海南自贸港、西部陆海新通道,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0/18/03243674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9 01: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任务清单(2020-2022年)公布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26日消息(记者 王子遥 汪慧)26日,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年)》新闻发布会上,海南正式发布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任务清单(2020-2022年)》(下称“《清单》”)。

      记者了解到,《清单》围绕《海南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行动方案(2020-2022年)》中提出的18项行动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列举了60项具体任务,并设置了相应的完成时限,以促进各项任务高效扎实推进。具体包括:

      一、党政机关的设置、职能权限、管理方式等制度集成创新

      1.推进大部门制改革。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二、法治化领域制度集成创新

      2.创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统一的类案裁判指引制度。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3.拓展和开放律师、公证等法律服务领域。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4.建立健全多元化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和国际商事纠纷案件集中审判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诉讼有效衔接机制。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5.建设全岛同城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前

      6.推进海事审判“三合一”改革。

      完成时限:2021年底前

      三、贸易自由便利制度集成创新

      7.实施进出口商品管制负面清单管理。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8.高标准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完成时限:2021年3月底前

      9.建立“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口岸监管新模式。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10.推动各类贸易融合发展,建设区域性离岸新型国际贸易中心。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四、精简行政许可、深化“极简审批”的制度集成创新

      11.全岛实施“极简审批”制度改革。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五、投资自由便利制度集成创新

      12.建立以过程监管为重点的投资便利制度。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13.高标准建设国际投资“单一窗口”。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14.开展境外投资便利化综合试点,实施对外投资告知备案制。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六、优化营商环境的制度集成创新

      15.在具有强制性标准的领域试点“无条件准入、登记式备案、免审批准营、信用制监管”的合格假定监管模式。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16.创设“自由贸易港营商环境体验官”。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17.创新设立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建设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的制度集成创新

      18.分阶段开放资本项目,建立自由贸易港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开展QFLP和QDLP试点,建立健全新的跨境融资管理体制。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19.围绕海南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中的重点产业,创新发展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涉海金融等。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20.实施银行真实性审核从事前审查转为事后核查。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21.探索开展金融综合监管试点。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22.建立新的外债管理体制,试点合并交易环节外债管理框架,完善企业发行外债备案登记制管理。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八、人员进出自由便利的制度集成创新

      23.建设人才服务管理“单一窗口”。

      完成时限:2021年10月底前

      24.建立市场导向的人才引进和认定机制。

      完成时限:2021年3月底前

      25.建立外国人来海南工作许可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26.建立外国人工作居留许可一体化管理模式。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九、运输来往自由便利的制度集成创新

      27.创新海南保税航油管理体制,形成多元化主体充分竞争的航油供销体系,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航油价格体系。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28.建立国际高水平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船舶登记制度。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29.实施 中 央 和海南垂直双管的民航行业管理和军民联合空域管制体制机制。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十、数据安全有序流动的制度集成创新

      30.创新数据资源确权、开放、流通、交易等相关制度。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十一、重点园区制度集成创新

      31.以十一个重点园区为试点,对标国际先进经验,在产业导入、项目落地、人才服务、管理体制等方面,各园区探索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标准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完成时限:2021年9月底前

      32.建立重点园区项目联评联审机制,实现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各类许可一次性办理。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33.实施跨境服务贸易(出口)便利化制度。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34.建设洋浦港保税油供应中心,创新保税油加注资质管理和综合监管。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35.建立特许进口药械综合监管体系。

      完成时限:2020年11月底前

      36.创新跨境医疗保险综合服务机制。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十二、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强化用海用地等要素保障的制度集成创新

      37.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健全统一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体系,推进国土空间用途审批改革。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38.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十三、社会治理领域制度集成创新

      39.深化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40.稳步推进市县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41.高标准建设海南“码上办事”平台。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42.推行中介服务网上交易综合性信息化服务和信用管理。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43.创新医生医疗责任互助保险机制,构建海南自由贸易港全健康建设体系。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44.推动理工农医类国际教育创新岛建设的制度集成创新。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45.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自由贸易港住房保障体系。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46.创新海南自由贸易港行政区划管理服务。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十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制度集成创新

      47.创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

      完成时限:2022年6月底前

      48.健全环境信用评价机制,提升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十五、财税体制改革的制度集成创新

       49.推进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50.分步骤推进简化税制改革。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十六、国有企业改革制度集成创新

      51.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实施分类监管和精准监管。

      完成时限:2022年12月底前

      52.健全国有资本监督管理机构,构建国资监管大格局。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十七、督查、考核、评估、容错纠错等抓落实的制度集成创新

      53.创新督查检查、考核评价机制。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54.建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容错纠错机制。

      完成时限:2020年12月底前

      55.完善全省综合绩效管理机制。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十八、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制度集成创新

      56.打造实时、精准、无感的反走私联防联控机制。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57.创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相适应的网络舆情研判及应急响应机制。

      完成时限:2021年6月底前

      58.建立健全进出岛资金流动监测体系,建立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宏观审慎评估和联系协调风险监控机制。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59.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交互试点专用网络及风险防控平台。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60.构建具有自由贸易港特色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

      完成时限:2021年12月底前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0/26/032441671.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0 01: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海南自贸港政策,奖励加大研发投入


      10月28日,海南省人民 政 府 发布《海南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以下简称“政策”),提出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从奖励加大研发投入、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保障产业用地、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方面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政策指出,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和生产所需进口的原辅料、设备等按规定进入自贸港相关政策的“正面清单”或者不列入“负面清单”,享受“零关税”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根据相关规定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政策提出奖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增量给予奖励,每年额度为企业年度研发经费增量的30%,规模以上企业(纳入省统计局一套表网报平台企业)不高于200万元人民币,其他企业不高于100万元人民币。

      政策指出奖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和引进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各市县、洋浦经济开发区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不低于20万元人民币的认定奖励。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海南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企业完成迁入注册后12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入等给予奖励,额度为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5%或研发投入1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

      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方面,政策提出,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发生严重亏损,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申请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

      政策还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申报海南省重点产业扶持奖励。在海南省重点产业扶持政策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一旦签订“对赌”协议,要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对赌”条款。

      
以下为《海南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全文:


      海南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若干政策(试行)

      为贯彻 习 近 平 总 书 记“4·13”重要讲话和 中 央 12号文件精神,加快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按照省委、省 政 府 有关工作部署,做好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和培育工作,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政策。

      一、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

      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和生产所需进口的原辅料、设备等按规定进入自贸港相关政策的“正面清单”或者不列入“负面清单”,享受“零关税”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根据相关规定享受海南自由贸易港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境外直接投资取得的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责任单位:按《海南自由贸易港总体方案》分工落实)

      二、奖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增量给予奖励,每年额度为企业年度研发经费增量的30%,规模以上企业(纳入省统计局一套表网报平台企业)不高于200万元人民币,其他企业不高于100万元人民币;研发经费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中“可加计扣除研发费”为准。(责任单位: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海南省财政厅)

      三、奖励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鼓励各市县、洋浦经济开发区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不低于20万元人民币的认定奖励。(责任单位:各市县人民ZF、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四、奖励引进高新技术企业

      有效期内整体迁入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按企业完成迁入注册后12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研发投入等给予奖励,额度为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5%或研发投入10%,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责任单位: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海南省财政厅)

      五、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申报海南省重点产业扶持奖励

      在海南省重点产业扶持政策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主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高新技术企业一旦签订“对赌”协议,要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对赌”条款。(责任单位: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海南省财政厅)

      六、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高新技术企业经营发生严重亏损,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按规定申请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税。(责任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七、保障高新技术产业用地

      将高新技术产业用地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鼓励市县创新用地供给,实行带项目招标或者挂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等供应方式供地,同时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和城镇低效用地,保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用地需求。在新一轮产业用地基准地价标准出台前,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用地的基准地价,可按照相对应土地用途现行基准地价的60%确定,经省招商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具有重大产业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的基准地价,还可结合全国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由市县ZF按照集体决策方式确定产业用地出让起始价和底价。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推行实施标准地制度,支持市县 政 府 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或者入股方式,向园区平台供应标准厂房、科技孵化器等用地。(责任单位: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各市县人民 政 府)

      八、加大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支持力度

      用好、用足现有的金融扶持政策,依托银行金融机构和ZF性融资担保机构,创新开发科技贷款保险资金池、融资担保、科技保险、贷款贴息等符合我省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的科技金融产品,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信贷和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责任单位: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九、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

      申报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课题的企业一般应为高新技术企业或在本领域国内、省内具有技术优势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不受限项限制。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省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省级创新券加大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服务力度。(责任单位: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本政策适用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为了做好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衔接,2019年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按本政策第二条、第三条,由省财政在2020年进行奖励。省 政 府 原有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相关政策与本政策不一致的,按本政策执行。

      本政策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至2022年12月31日结束。政策期满后,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

      本政策由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商海南省财政厅解释。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7430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1 14: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批准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每年在海南举办 首届消博会将于明年在海口举行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31日消息(记者 王子遥)国家近日批准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每年在海南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将于2021年5月7日至10日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主办单位为商务部和海南省人民 政 府,承办单位为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和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

      今年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方案提出,举办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国家级展会境外展品在展期内进口和销售享受免税政策。

      首届消博会以“开放中国,海南先行”为主题,围绕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定位,集聚全球消费领域资源。同时,发挥我国超级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断展现海南自由贸易港最新成果,与全世界分享中国机遇,为全球经济提供新动力。展览总面积10万平方米,拟重点围绕时尚生活、珠宝钻石、食品、汽车、消费电子、文化创意、旅居生活、医疗保健品、宠物用品等消费品类,邀请全球知名消费品品牌参与展会,打造多业态、多品类的高端交易平台。

      目前,首届消博会邀请了全球顶尖奢侈品行业巨头、国际知名奢侈品牌百余家、知名免税经营行业巨头等世界级高端消费品企业齐聚展会。除展会境外展品享受免税政策外,消博会展商还可享受离岛免税特殊通道。首届消博会力争聚集超过1000家参展商、超过5万名专业观众、超过100家行业媒体,将举行奢侈品、免税行业峰会论坛,开展专业买家一对一配对洽谈活动,让全球伙伴一睹自贸港国际消费盛宴。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0/31/03244496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14: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点子 | 关于设立“中国海南自贸港跨境商事法院”的建议


      根据《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自贸港实施范围覆盖全岛,将成为全球最大自贸港。未来,随着自贸港的建成封关,商品、服务、资金、人才、运输、数据等要素流动将更加频繁,商事主体间的纠纷更会呈现出数量几何级增长和矛盾交织复杂化的特点。

      现今,国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一般为法律诉讼和非法律诉讼两种途径,主要依托诉讼、仲裁、调解三大机制。随着海南自贸港的建设,商事间的纠纷将呈现出双边、多边和全球性的特点,国内现有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途径难以适应海南自贸港建设发展后,国际交流及经济活动日益频繁,跨国商事活动纠纷日益增多的客观现实。同时,自贸港的设立也在更高层面上提出了商事司法实践解决国际间商事活动纠纷应遵循的国际惯例,在国际商事纠纷解决需求诉讼机制上做到与国际先进接轨。

      为解决上述矛盾,实现高水平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建议在海南组建设立“中国海南自贸港跨境商事法院”(以下简称商事法院)。商事 法 院 应体现自贸港商事活动开放性、市场化和国际化特点,强化与他国 法 院 增进司法互助,促进 法 院 在判决承认与执行方面的权威地位,逐步将商事法院塑造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商事纠纷诉讼解决中心地位。在组织架构及审判活动方面应当体现出国际视野,法 官 原则上要求具备法律和商科双学历背景,司法裁判文书论证应体现出国际化,更好地增进 法 院 的公信力。其相对独立的司法体系,将使国际社会公认的法律价值、国际法一般法律原则得到充分体现和重视,有助于消除司法判决中本土化消极因素的影响。(作者:冯亚智)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1/01/03244547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13: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海南自贸港QFLP暂行办法出台 投资实施负面清单管理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0月26日消息(记者 汪慧 通讯员 彭一鑫 龙一鸣)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精神,加快我省外资企业集聚。10月26日,省金融监管局会同省市场监管局、人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证监局联合印发《海南省关于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暂行办法》 (以下简称《暂行办法》)。

      《暂行办法》明确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的设立程序和经营范围,并从扶持政策、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支持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海南。

      一、什么是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ualified Foreign Limited Partner,简称“QFLP”)是指境外机构投资者在通过资格审批和其外汇资金的监管程序后,将境外资本兑换为人民币资金,投资于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

      二、《暂行办法》都有哪些亮点?

      一是“免联审”,登记注册简便高效。不设联审机制,企业申请设立流程较短,所需提交材料较少。

      二是“七不得”,实施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QFLP基金的经营范围采取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明确了“七不得”,不在清单内的业务均可开展。同时通过采取例外的方式为QFLP基金投资二级市场股票和进行企业债券交易的部分投资标的预留了空间。

      三是“零门槛”,准入要求全国最低。根据《暂行办法》,QFLP企业的登记注册无最低准入门槛要求。

      四是“无差别”,内外资平等待之。《暂行办法》对内外资QFLP管理企业的要求一致,且明确允许“内资管外资”和“外资管内资”的业务模式,灵活性较高。

      五是“优惠多”,配套支持政策力度更大。《暂行办法》从个人所得税、配套优惠措施和园区落地奖励等方面明确了优惠政策,同时省金融监管局将积极推动QFLP业务纳入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QFLP企业将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



      ◇◇◇入账9998万美元!海南自贸港首支QFLP基金正式实质运营

      前段时间,交通银行引进的海南自贸港首支QFLP基金9998万美元资本金足额到位,标志着海南QFLP实质运营进入新阶段。

      海南自贸港首支QFLP基金——交银国际科创盛兴QFLP股权投资基金于由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交银国际”)、交银国际股权投资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主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科技、高端装备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扶持国内相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交银国际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设立的证券类金融服务综合平台,是首家在港独立上市的中资银行系券商,致力通过股权投资助力科创企业发展。【点击看详情>>】

      【延伸阅读】

      省金融监管局 省市场监管局 人行海口中支 海南证监局印发《海南省关于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暂行办法》


      《海南省关于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暂行办法》 明确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的设立程序和经营范围,并从扶持政策、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举措支持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海南。



海南省关于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积极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促进金融业对外开放,规范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业务,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强化市场主导。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契机,统筹引资、引智,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尊重市场规律,鼓励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海南。

  第三条 加强政府指导。由省、市(县)各级金融工作部门会同同级市场监管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南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等相关单位,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的设立、运营加强指导,各相关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监管,市(县)政府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引导和督促企业规范运作、健康发展。

  第四条 有效防范风险。完善风险预警监测、化解处置工作机制,利用监管科技手段,做好对于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风险防控,做到“早发现,严打击”,有效防范出现以股权投资名义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包括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和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可以采用公司制、合伙制等组织形式,按照一般外商投资企业进行管理。

  本办法所称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是指在海南省依法由境外的企业或自然人参与投资设立并实际经营的,以发起设立或受托管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为主要经营业务的企业。

  本办法所称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是指在海南省依法由境外的企业或自然人参与投资或设立并实际经营的,以非公开方式向境内外投资者募集资金,投资于境内非公开交易的企业股权的企业。

  第六条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以下简称“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可向符合相关规定的境内投资者募集设立人民币基金。

  境内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可发起设立或受托管理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以下简称“股权投资企业”)。

第二章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


  第七条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注册资本或认缴出资币种可为人民币或可自由兑换的外币。对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和发起设立或受托管理股权投资企业的境内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或认缴出资金额限制,在首次出资比例、货币出资比例、出资期限等方面无限制。

  第八条 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市(县)人民 政 府 或重点产业园区管委会可为符合该部门、该地区、该园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向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推荐函并抄送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予以登记注册。市(县)人民 政 府 可以授权同级金融管理单位出具推荐函。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申请出具推荐函时,需递交如下申请材料:

  (一)《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申请表》(附件1)或《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申请表》(附件2);

  (二)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

  (三)法定代表人和董事会人选名单、身份证复印件;

  (四)至少2名高级管理人员名单、简历及相关证明材料;

  (五)经所在国家公证机关公证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的外国投资者的注册登记证明或身份证明文件,香港、澳门或台湾地区投资者应当依法提供经当地公证机构公证的注册登记或身份证明文件;

  (六)申请人出具的上述全部材料真实性的承诺函。

  第九条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下列登记事项变更手续:

  (一)企业名称;

  (二)经营范围;

  (三)变更股东或合伙人;

  (四)增加或减少认缴或实际缴付的出资数额、缴付期限;

  (五)变更公司组织形式;

  (六)变更高级管理人员;

  (七)公司分立或合并;

  (八)解散、清算或破产。

  第十条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应当每半年向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报告半年投资运作过程中的下列重大事项:

  (一)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和股权投资企业投资项目的运作情况;

  (二)修改合同、章程或合伙协议等重要法律文件;

  (三)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要求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可按照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的约定进行利润分配或清算撤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进行利润、股息、红利汇出时,需向银行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经审核通过后方可汇出境外。

  第十二条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散、清算、注销、退出。

第三章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


  第十三条 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应按照以下程序登记:

  (一)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市(县)人民 政 府(或授权同级金融管理单位)、重点产业园区管委会为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向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推荐函,并抄送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二)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凭推荐函,依法予以登记注册;

  (三)在银行办理外汇登记手续;

  (四)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进行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第十四条 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行业表述应当标明“股权投资管理”字样。

  第十五条 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应当具有至少2名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

  (一)有5年以上从事股权投资或股权投资管理业务的经历;

  (二)有2年以上高级管理职务任职经历;

  (三)有在境内从事股权投资经历或在境内金融机构从业经验;

  (四)在最近5年内无违规记录或尚在处理的经济纠纷诉讼案件,且个人信用记录良好。

  本办法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型企业的董事、监事、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约定的其他人员,以及合伙型企业的普通合伙人和合伙协议约定的其他人员。合伙型企业的普通合伙人为法人机构的,则该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一并视为高级管理人员。

  第十六条 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可以委托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具备资金托管能力和资质、在海南省设有分支机构且为二级分行级以上(含二级分行)的银行机构作为主办资金托管银行。

  第十七条 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的主营业务为发起设立并管理股权投资企业及与其相关的业务,也可按照相关规定发起设立或受托管理境内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

第四章 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


  第十八条 股权投资企业应按照以下程序登记:

  (一)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市(县)人民 政 府(或授权同级金融管理单位)、重点产业园区管委会为股权投资企业向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出具推荐函,并抄送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

  (二)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凭推荐函,依法予以登记注册;

  (三)在银行办理外汇登记手续;

  (四)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进行私募基金备案。

  第十九条 企业名称应当由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依次组成,行业表述应当标明“股权投资”字样。

  第二十条 股权投资企业或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管理的境内人民币基金应当委托经 国 务 院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具备资金托管能力和资质、在海南省设有分支机构且为二级分行级以上(含二级分行)的银行机构或具备资金托管能力和资质的券商作为项目资金托管人。

  第二十一条 股权投资企业不得从事以下业务:

  (一)在国家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投资;

  (二)二级市场股票和企业债券交易,但经过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南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管理部门认可的投资标的除外;

  (三)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交易;

  (四)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

  (五)挪用非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六)向非被投企业提供贷款或担保;

  (七)国家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其他事项。

第五章 扶持政策


  第二十二条 积极推动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纳入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和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落户在重点产业园区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可享受重点产业园区落地的地方优惠政策。相关部门应引导和鼓励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注册在我省重点产业园区和投资于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行业。

  第二十三条 股权投资管理人才可按相关规定申请认定海南省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可享受人才落户、购车购房、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和住房保障等优惠政策。

  第二十四条 各市(县)人民政府和重点产业园区管委会应出台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落户奖励、办公用房补贴、经济贡献奖励等相关扶持政策。

  第二十五条 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南监管局和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应切实推进私募股权转让,充分发挥各交易场所的平台作用,依法合规地为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的托管、交易和退出提供服务。

  
第六章 风险防控


  第二十六条 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南监管局、海南省高级人民 法 院、海南省 公 安 厅、海南省 司 法 厅、海南国际仲裁院和各市(县)政府落实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做好金融风险防控工作,防范打击以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私募基金等名义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第二十七条 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海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南省商务厅、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南监管局和海南省 公 安 厅 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新,建立以信用为基础的事前信用核查、事中分类监管和事后联合奖惩的监管机制,开展联合监管和动态监管。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相关部门应根据职责进行调查,情况属实的,责令其在30个工作日内整改;逾期未改正的,可向社会公告,依法进行查处;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海南证券期货业协会应完善行业协会运行机制,开展会员服务,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管理功能,督促引导会员规范运作、合法经营。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投资者以及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在本省投资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条 对于经营情况良好的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类企业,后续可探索实行更加便利的外汇收支管理措施。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海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1

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申请表




      附件2

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申请表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0/26/032441857.shtml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13: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中华民族 致 公 党 主 席 陈柏光一行访琼 共促琼台两地交流合作


      海南日报海口10月21日讯(记者昂颖 特约记者何光兴)10月21日下午,省 委 统 战 部 与台湾中华民族 致 公 党 主 席 陈柏光一行在海口座谈,就进一步深化琼台经贸、文化、体育等方面合作进行交流。

      省 委 常 委、统 战 部 部 长 肖杰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肖杰对陈柏光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对台湾中华民族 致 公 党 长期以来致力于增进两岸共识、传递两岸同胞友谊所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肖杰表示,琼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在现代农业、旅游、海洋渔业、医疗健康、文化和少数民族等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当前,海南正在全力推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琼台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希望台湾中华民族致公党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牵线搭桥,促进台胞台企在推进海南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发挥积极作用。海南将以实施“惠台30条措施”为抓手,大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一流营商环境,为台胞台企提供暖心服务,与台胞台企共享发展成果和机遇。

      陈柏光表示,中华民族 致 公 党 一直致力两岸和平发展,为两岸同胞谋福祉,积极推动琼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接下来,中华民族 致 公 党 将积极鼓励和推动两岸青年的交流与往来,架起台胞来琼就业创业的桥梁,积极推动台企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用实际行动诠释两岸一家亲的理念,共促琼台两地交流合作。

      省 政 协 副 主 席、致 公 党 海南省委会主委侯茂丰参加座谈会。

      来源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20/10/22/032439212.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14: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 共 中 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

中 共 中 央 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0月29日中国 共 产 党 第十九届 中 央 委 员 会 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 共 产 党 第十九届中 央 委 员 会 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 共 产 党 领导和我国 社 会 主 义 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粮食年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一万三千亿斤以上;污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六千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 会 主 义 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2.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度优势显著,治理效能提升,经济长期向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 社 会 主 义 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

      3.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远景目标。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强国。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 政 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和主要目标

      4.“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 马 克 思 列 宁 主 义、毛 泽 东 思想、邓 小 平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5.“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 中 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6.“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国内市场更加强大,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 会 主 义 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 会 主 义 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

      ——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 会 主 义 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国家行政体系更加完善,ZF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自然灾害防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迈出重大步伐。

      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7.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健全 社 会 主 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支持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

      8.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9.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诚信。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健全创新激励和保障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支持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构筑集聚国内外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

      10.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优化国家科技规划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扩大科研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幅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加大研发投入,健全 政 府 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对基础前沿研究支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健全科技伦理体系。促进科技开放合作,研究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

      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11.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环境,强化要素支撑。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12.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1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14.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化,提高农村和边境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推进能源革命,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加快油气储备设施建设,加快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15.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加强数字社会、数字 政 府 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建设国家数据统一共享开放平台。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实现信息服务全覆盖。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

      五、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16.畅通国内大循环。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促进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门类关系协调。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完善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17.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优化国内国际市场布局、商品结构、贸易方式,提升出口质量,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实施贸易投资融合工程,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18.全面促进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以质量品牌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鼓励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无接触交易服务,降低企业流通成本,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发展服务消费,放宽服务消费领域市场准入。完善节假日制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改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19.拓展投资空间。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物资储备、防灾减灾、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支持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星际探测、北斗产业化等重大工程,推进重大科研设施、重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重大引调水、防洪减灾、送电输气、沿边沿江沿海交通等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发挥ZF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

      六、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 社 会 主 义 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和完善 社 会 主 义 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 政 府 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ZF更好结合。

      20.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推进能源、铁路、电信、公用事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政策体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1.完善宏观经济治理。健全以国家发展规划为战略导向,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执行机制,重视预期管理,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高逆周期调节能力,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内外均衡。加强宏观经济治理数据库等建设,提升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治理能力。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

      22.建立现代财税金融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增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对预算编制的宏观指导。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明确 中 央 和地方 政 府 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省以下财政体制,增强基层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地方税、直接税体系,优化税制结构,适当提高直接税比重,深化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健全 政 府 债务管理制度。建设现代 中 央 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普惠性。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支持中小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金融双向开放。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

      23.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基础制度,坚持平等准入、公正监管、开放有序、诚信守法,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的国内统一市场。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实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

      24.加快转变 政 府 职能。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 政 府 治理体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 政 府 权责清单制度。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政务公开。深化行业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改革。

      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25.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适应确保国计民生要求,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智慧农业。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保障粮、棉、油、糖、肉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2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27.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农业保险。

      28.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在西部地区脱贫县中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

      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坚持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

      29.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优化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生产力和公共资源布局。支持城市化地区高效集聚经济和人口、保护基本农田和生态空间,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增强农业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功能区把发展重点放到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上,支持生态功能区的人口逐步有序转移,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30.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坚持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更好促进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共同发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力支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1.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工程,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社区建设,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强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和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九、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坚持 马 克 思 主 义 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 社 会 主 义 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加强 社 会 主 义 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 社 会 主 义 文化强国建设。

      32.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深入开展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学习教育,推进 马 克 思 主 义 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 会 主 义 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文明创建工程,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33.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加强现实题材创作生产,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版本馆、国家文献储备库、智慧广电等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古籍保护、研究、利用,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加强各民族优秀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

      34.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

      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35.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落实生态保护、基本农田、城镇开发等空间管控边界,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空间的占用。强化绿色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保障,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进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发展绿色建筑。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二〇三〇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36.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继续开展污染防治行动,建立地上地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治理城乡生活环境,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加强白色污染治理。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完成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重视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完善 中 央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等生态环保国际合作。

      37.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加强外来物种管控。强化河湖长制,加强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湿地生态保护治理,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行林长制。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加强黑土地保护,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加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承受力脆弱地区影响的观测,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开展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

      38.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提高海洋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保护水平。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

      十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39.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健全促进和保障境外投资的法律、政策和服务体系,坚定维护中国企业海外合法权益,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营造以人民币自由使用为基础的新型互利合作关系。发挥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

      40.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秉持绿色、开放、廉洁理念,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安全保障,促进共同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拓展第三方市场合作。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扩大双向贸易和投资。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国际惯例和债务可持续原则,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推进战略、规划、机制对接,加强政策、规则、标准联通。深化公共卫生、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科技教育合作,促进人文交流。

      41.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坚持平等协商、互利共赢,推动二十国集团等发挥国际经济合作功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推动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积极参与多双边区域投资贸易合作机制,推动新兴领域经济治理规则制定,提高参与国际金融治理能力。实施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十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2.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探索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中低收入群体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事业,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

      43.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

      44.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社 会 主 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分类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4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保转移接续,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系和保障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

      46.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健全医疗救治、科技支撑、物资保障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推进国家组织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使用改革,发展高端医疗设备。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全民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

      47.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48.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基层民主 协 商 制度,实现 政 府 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基层特别是村级组织负担,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十三、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49.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人才体系和运行机制,完善重要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制度、政策。健全国家安全审查和监管制度,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加强国家安全宣传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坚定维护 国 家 政 权 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 渗 透、破 坏、颠 覆、分 裂活动。

      50.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维护金融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生态安全,加强核安全监管,维护新型领域安全。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

      51.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生物安全保护,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提升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防御工程标准,加快江河控制性工程建设,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推进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巨灾保险,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

      52.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信访制度,完善各类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犯罪,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十四、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贯彻 习 近 平 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53.提高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质量效益。加快军事理论现代化,与时俱进创新战争和战略指导,健全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发展先进作战理论。加快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推进军事管理革命,加快军兵种和武警部队转型建设,壮大战略力量和新域新质作战力量,打造高水平战略威慑和联合作战体系,加强军事力量联合训练、联合保障、联合运用。加快军事人员现代化,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完善三位一体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方阵。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聚力国防科技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加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和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

      54.促进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同国家现代化发展相协调,搞好战略层面筹划,深化资源要素共享,强化政策制度协调,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推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新兴领域协调发展,集中力量实施国防领域重大工程。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加快标准化通用化进程。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健全强边固防机制,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十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奋斗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55.加强 党 中 央 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推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 习 近 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 党 中 央 决策部署有效落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深入总结和学习运用中国 共 产 党 一百年的宝贵经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持 共 产 主 义 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共同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干部标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抓改革、促发展、保稳定水平和专业化能力,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锲而不舍落实 中 央 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政治监督,强化对公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56.推进 社 会 主 义 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推进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人大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保障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坚持和完善中国 共 产 党 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人民 政 协 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 社 会 主 义 协商民主独特优势,提高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水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引导 宗 教 与 社 会 主 义 社会相适应。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增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实效。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把各自联系的群众紧紧凝聚在党的周围。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促进 政 党 关系、民 族 关系、宗 教 关系、阶 层 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凝聚侨心、服务大局。坚持法治国家、法治 政 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 社 会 主 义 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运行和监督机制,促进司法公正,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57.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全面准确贯彻“一 国 两 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 中 央 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支持特别行政区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实现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措施。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支持香港、澳门同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58.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 二 共 识”,以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加强两岸产业合作,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完善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和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的制度和政策,支持台商台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符合条件的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加强两岸基层和青少年交流。高度警惕和坚决遏制“台 独”分 裂 活动。

      59.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进各领域各层级对外交往,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和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加强国际法运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积极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60.健全规划制定和落实机制。按照本次全会精神,制定国家和地方“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国家规划体系。健全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确保 党 中 央 关于“十四五”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 党 中 央 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 社 会 主 义 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来源中国 政 府 网

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3:0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习 近 平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全文)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020年11月4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主 席 习 近 平


尊敬的各位国家元首、政 府 首脑,

尊敬的各位国际组织负责人,

尊敬的各代表团团长,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了!首先,我代表中国 政 府 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各位新老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

      本届进博会是在特殊时期举办的。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也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创。中国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办这一全球贸易盛会,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经过3年发展,进博会让展品变商品、让展商变投资商,交流创意和理念,联通中国和世界,成为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的四大平台,成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本届进博会,各国企业参展踊跃,展览面积又扩大了近3万平方米。仅在新设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就有很多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与。这次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各方面都作了周密安排,相信一定能够办成一届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博览会。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中国扩大开放的步伐仍在加快。我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的扩大对外开放系列举措已经全面落实。中国持续扩大进口,一年来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口额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到33条,自由贸易试验区由18个增至21个,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深圳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发布实施,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培育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保护知识产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等举措都取得了积极进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使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历史上看,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

      各国走向开放、走向合作的大势没有改变。我们要携起手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共同加强合作沟通,共同扩大对外开放。

      ——我们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的共同开放。这次疫情告诫我们,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是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携手而不是挥拳,协商而不是谩骂,以各国共同利益为重,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我们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担的共同开放。历史和实践证明,风险挑战面前,各国应该同舟共济、各尽其责,而不应该唯我独尊、损人不利己。大国要率先示范,主要经济体要以身作则,发展中国家要积极作为,通过共同开放、共担责任,推动世界共同发展。

      ——我们要致力于推进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不应该任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而要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好趋利避害。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制,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刚刚闭幕的 中 共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十四五”时期发展作出全面规划。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目标即将实现,从明年起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将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我们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中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广阔的内需市场将继续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潜能。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新冠疫情对各国都是一场大考。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努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经济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前三季度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对外贸易额增长0.7%,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2%,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支持各国抗击疫情,中国人民毫无保留同各方分享经验,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截至10月20日,已向150个国家和7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出口口罩1790多亿只、防护服17.3亿件、检测试剂盒5.43亿人份,展现了中国担当。

      下一步,中国将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正能量。

      第一,建设开放新高地。过去7年来,中国各自由贸易试验区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取得显著成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顺利开局中国将有效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引领作用,出台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在数字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持续扩大开放,深入开展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二,促进外贸创新发展。中国将继续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支持各国企业拓展中国商机。中国将挖掘外贸增长潜力,为推动国际贸易增长、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中国将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培育外贸新动能。中国将压缩《中国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为技术要素跨境自由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第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中国在疫情后出台的各项纾困惠企政策,对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一视同仁。今年,中国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进一步缩减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中国将继续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以优质服务营造更好环境。

      第四,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中国愿同更多国家商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尽快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等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进程,加强同世界高标准自贸区交流互鉴。中国将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改革,积极参与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等机制合作。中国将同相关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中国人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增强勇气、共克时艰。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携手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 政 府 网

http://www.gov.cn/xinwen/2020-11/04/content_5557392.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4-29 07:40 , Processed in 0.11556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