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3313|回复: 2

[鸠兹古韵] 《中国气象报》 芜湖气象站:江城两甲子 风云百余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 09:45:39 | |阅读模式
“诗中长爱杜池州,说著芜湖是胜游。”在长江沿线的重要航运城市芜湖,坐落着一座由中国气象局认定的“中国百年气象站”——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

诞生:近代中国最早观测站之一

1876年,清政府被迫签署不平等的中英《烟台条约》,芜湖被辟为通商口岸。1886年,在外国商团的授意下,传教士在芜湖天主教堂内建立了测候站,开展了降雨等观测项目。很多人认为,这是芜湖百年气象观测记录的“开篇”。但事实上,芜湖气象站的历史可能远不止于此。据吴增祥先生所著《中国近代气象台站》一书记载,早在清朝同治八年十月(公元1869年11月),清政府就根据时任海关总税务司赫德(Robert Hart,北爱尔兰人)提议,开始在我国沿海、长江重要口岸海关及近海岛屿建设气象站,其中就包括芜湖气象观测站。这一说法也在中国气象局档案馆中得到印证。遗憾的是,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芜湖气象观测站被迫停止工作,连续数十年的观测记录因此中断。

重生:在艰苦环境下执着前行

1952年,芜湖气象站在人民手中获得重生;1954年,芜湖市首个符合国家气象观测规范的观测场,在镜湖区张家山的一块平地上建成。

建站之初,全站上下只有7名职工。在那个年代,气象工作者的生活如同“苦行僧”。他们在简陋的工作场所里,用着较为落后的设备,过着几乎与 世隔绝的生活。据曾在这里工作的老同志回忆,当时台站里除了观测仪器,办公用品就只剩算盘和各类查算表。测报人员要在规定的短短十几分钟内,在观测场内读取各种仪器的数据,并进行订正、查算,随后要编辑密码电文,最终完成资料传输。

发展:新技术带来自动化变革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中国特色气象事业飞速发展起来。一直在坚持中成长的芜湖气象工作者也把握住机遇,将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事业发展的快车道。

芜湖气象部门1986年正式使用PC1500A 袖珍计算机开展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人工编报成为历史;1995年,启用“286”计算机,观测资料处理开始逐步迈入自动化时代。

1993年4月1日,芜湖气象站安装了安徽全省第一台卫星云图接收机,建立能够接受日本GMS卫星资料的地面站,实现卫星云图的实时接收和气象资料的“一机多屏”显示;1996年,建成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VSAT小站;2005 年,建成“风云二号”C星中规模卫星云图接收站。

进入新世纪,雷达资料综合应用、短时强对流天气监测预警等业务系统在芜湖相继投入业务使用;当地建成自动气象站网络;气象观测数据开始深度服务防灾减灾、森林防火、交通出行等领域。

2006年元旦,芜湖气象观测站正式搬迁到芜湖长江大桥气象科技园。从那时起,气象要素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自动采集,并实现连续观测和资料实时上传。大部分人工观测业务在芜湖告一段落,而气象观测密度和数据应用时效则得到大大提升。

腾飞:借现代化东风发展智慧气象

在新时代,有着上百年历史的芜湖气象事业,迎来了“二次腾飞”的机遇。2012年5月,安徽省气象局确定芜湖为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试点市,为芜湖市推进气象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六年来,芜湖市建成16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建成64个交通气象观测站,全天候提供能见度等数据;建成由4个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4个农田小气候观测仪、两个水汽观测站、1 套气溶胶观测系统等组成专业气象观测网;建成全省首部固定式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建成由车载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和气象应急指挥车组成的应急指挥系统。

目前,芜湖24小时天气预报空间分辨率精细到各乡镇,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6.7%,温度预报准确率达 80%;开展短临预警预报,发布逐6小时、可精细至未来1小时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各类智慧化、针对性强的生活气象指数得到开发。芜湖气象科技能力也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该市局共完成 35 个科研项目的研发,发表论文近80篇,3 项工作被评为全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

2013年6月,芜湖市气象局搬迁至城东新区大阳垾湿地公园南侧,新址规模相比之前扩大了近三倍。芜湖国家气象观测站也于2016年元旦再次搬迁至大阳垾公园内。该站在现站址至少可确保30年可持续观测,保证外部环境不受影响。

张丽 段昊书

                                                        转载自3月30日《中国气象报》 本报有删节
发表于 2018-4-3 10:19:41 |
对张家山气象站有深刻印象
发表于 2018-4-3 23:42:31 来自手机 |
那首诗真是狗屁不通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5 16:34 , Processed in 0.05625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