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6381|回复: 54

[经济资讯] 2017深圳辖区公共财政收入8624亿,一般预算收入3331.6亿元!完美收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 09:5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吴剑平 于 2018-1-1 12:15 编辑

日前召开的深圳市财税年终结算会议透露,经初步统计,2017年来源于深圳辖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8624亿元,首次突破8600亿元。其中,中央级收入5292.4亿元,增长11.1%;地方级收入3331.6亿元,同口径增长10.1%,凸显出深圳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持续展现了深圳坚持质量优先的发展特色。常务副市长刘庆生出席会议,市财政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发展有速度、有质量、有效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财税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会议透露,2017年我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595亿元,增长9.1%。(记者 段琳筠)



同时深圳的减税力度同样增长迅猛!!!




人民网深圳12月28日电(王星、实习生项陈洪)本网日前从深圳市地税局召开的地方税收工作会议上获悉,深圳地税2017年预计减免税505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落实小微企业减免1.8亿元,为高新技术企业和重点软件企业分别减免59.3亿元和42.2亿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29亿元,连续9年位居全国地税系统第一。

深圳市地税局党组书记、局长钱勇表示,近年来,深圳市地税局坚持以质量提升为主导的税收工作指导方针,全面深化数据化管事模式改革。全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突出风险管理核心地位,打造现代税收征管体制,实现了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协调增长,各项工作质量显著提升。

数据化征管模式以“管事为中心”

近年来,深圳地税探索打破长期以来沿用的“划片管理”“分户到人”的“管户模式”,建立起数据化管事模式。今年,深圳地税在全市推广“以管事为中心”的征管模式,统一“按事划分”的业务架构,以事为中心、多岗位分工协作、突出风险管理;也统一“与事相适”的岗责体系,“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搭建职责清晰、边界明确、工作均衡的岗责体系。

在数据化管事模式下,深圳地税坚持“用数据说话、听数据讲话”,依托大数据决策平台,实现智能化、可视化展示,完成国、地税数据通道建设并交换数据30亿条,梳理近8年2500宗稽查案件,从沉睡档案中挖掘“活的数据”。同时,用数据为个性化纳税服务提供精准导向,向纳税人推送政策提醒近2万户次。

此外,深圳地税全面推进“一门一网式”政府服务,电子税务局与市网上办事大厅实现互通。上线个人房屋出租税收委托代征系统,提供私房租赁自行申报、微信缴税服务,建立“互联网+双代”发票新模式,率先全国推出跨境电子支票缴税。

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地税网上办税业务量占比达 91%,网上开具税收证明占比达97%,绑定手机的电子税务局用户量达148万。与此同时,深圳首次开通个税12万微信申报渠道,30.7万户纳税人实现“一键申报”。

标准化建设与风险管理并行

据了解,为使标准化建设实现广覆盖、深拓展,近年来深圳地税以事项梳理为基础,形成全面覆盖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一系列标准。包括399项征管标准,涵盖征管、税政、风险管理、稽查等主要领域; 33类61项所得税后端管理事项工作标准,实现税收政策、税收征管和风险管理的有机融合;以及基层结合税源特点,自定义建设207项标准。

同时,标准化建设向现代税收征管前沿领域延伸。着眼于质量提升,建立涵盖经济税收协调增长等5方面41项指标的收入质量评价体系;着眼于税收共治,制定税警联合执法、税务中介参与税收治理等方面。

钱勇表示,今年基层局到区局,开展标准化建设专题讨论2000多场,初步构建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标准化建设消除了管理‘难点’‘痛点’‘堵点’‘盲点’,实现对改革成果的巩固提升。”

随着风险管理核心地位进一步彰显,深圳地税以税收风险管理为核心,推送风险任务11.9万户次,补税 71.3亿元,在风险任务推送减少48%的情况下,补税额增长124%。2017年建设遵从类风险指标93项,覆盖地税所有税种。运用风险管理手段,汇算清缴申报率达99.5%,征收税款突破200亿大关,均创历史新高。

深入推进现代化税收管理实践

“明年,深圳地税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改革的群众性和实践性,进一步突出以质量提升为主导的税收工作指导方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标准化建设工程为引领,深化数据化管事模式改革,强化风险管理核心地位,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实现税收征管现代化。”钱勇说。

据介绍,2018年,深圳地税将降低车船税适用税额标准,从2018年1月1日起调低排气量在3.0升(含)以下的乘用车以及商用车、挂车等其他车辆适用税额。调整后,预计2018年为全市纳税人减免车船税收入3.6亿元,降低税负约22%。

此外,简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申报期限。自2018年1月1日起将房产税(从价计征)纳税期限从一季度申报一次调整为一年申报一次,将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期限从半年申报一次调整为一年申报一次,预计每年减少纳税人申报次数28.5万次,减少纳税人资金占用45.6亿元,直接降低纳税人资金成本1.3亿元。

与此同时,深圳地税还将进一步扩展移动互联办税功能,在现有的微信税务局、移动税务局等平台的基础上,打造微信企业中心和支付宝企业中心,增加互联网实名办税认证渠道,通过微信实现办税人员实名认证;建设预约办税、智能排队、窗口辅助办税等系统,强化纳税人“黑名单”公开及联合惩戒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09: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剑平 于 2018-1-1 12:19 编辑

http://m2.people.cn/r/MV8wXzEwMz ... 6505884793727615502对国家创造了新的贡献!



上海的减税降费力度!




记者从上海市财政局获悉,2017年上海新增减税降费预计约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新增减税预计330亿元,含营改增减税310亿元,新增降费预计175亿元,含社保降费80亿元。
作为第一批营改增试点城市,上海在减税方面取得了诸多积极的成效。今年1月—10月,全市营改增试点合计减税规模961亿元,预计全年减税规模可达1150亿元,与上年相比新增减税310亿元。另自7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税率由四档减至三档,全市共有约9.3万户企业从增值税税率简并政策中获得优惠,预计至年底整体减轻税负约2亿元。
此外,通过将小微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从应纳税所得额30万元提高到50万元、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高到75%等减税措施,共合计减轻全市企业税负约17.7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和高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上海历来是国内外万商云集、投资贸易异常活跃开放的地区之一,能否持续采取积极措施,有效降低企业成本负担,保持相对合理的商务运行成本,对能否营造高效、法治、便捷的营商环境,能否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至关重要。
因此,近年来,上海不断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清理已经步入了常态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清费工作取得显著阶段性成果。据统计,自2008年建立常态化清费机制以来,截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取消收费项目逾200项,取消相关收费的明细子项目逾100项,每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超50亿元。
其中,在普惠性降费方面,上海主要减免了向企业普遍征收的社会保险费、城市公用事业附加、河道管理费、教育费附加等项目。在涉及特定领域或企业对象的降费方面,市财政局在促进特定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下,主要减免了房地产交易手续费、药品检验费、环境监测服务费等项目。
“总体来看,上海的普惠性降费措施实现了面上企业整体性的降本减负,个性化降费措施能够使企业有针对性的减负并促进其健康发展。”上海市财政局巡视员袁白薇介绍。
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还对优化科学合理的财政收入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历年持续清理规范,2017年上海非税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在全国范围内最低,预计为11.5%,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以上。
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降成本”的呼声日益高涨。市财政局表示,2017年上海行政事业性收费降负规范清理工作取得了符合预期的良好效果,经综合测算,全年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年降费规模约为95亿元,降低社保费率减负规模约80亿元。
“目前,上海地方性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已经较为合理,接下来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工作要求进行收费清理规范,预计2018年全市的减费力度与今年相当。”袁白薇表示。
上海市财政局局长过剑飞接受采访时表示,未来上海市财政局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参与优化构建上海营商环境,“我们将不厌其详地把企业诉求、困难等了解清楚;不厌其烦地将上海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妥善处理解决; 不遗余力地全面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创新水平,增加企业获得感。”
记者还从市财政局处获悉,上海将抓住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良好契机,推动上海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并进一步扩大开放。未来,上海自由贸易港的税制安排会更加符合国际规则,相关法规国家有关部门已着手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09:5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吴剑平 于 2018-1-8 14:04 编辑

http://www.gz.gov.cn/gzgov/s2342 ... 568cc0c4ea5ab.shtml广州市辖区201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47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3亿元,增量140亿元,还是落后于深圳的195亿增量!







经济发展稳中提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重大项目“攻城拔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行动,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税收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更具活力和韧性。来源于广州地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47亿元,增长14%,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33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增长13.3%,占税收总收入比重达61.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70%左右,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66%左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比重6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3%,进口增长15%、出口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10: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对国家的贡献超过中国很多大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 10: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极苍狼 发表于 2018-1-1 10:15
对中央真正有贡献的省,全国只有广东、江苏、福建和浙江
其余的省份,给中央交的那点税,比中央转移支付 ...

说的有点夸张啦啊,你说其他省份没有发展,还拖后腿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 10: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Fighting_for_U 发表于 2018-1-1 10:21
说的有点夸张啦啊,你说其他省份没有发展,还拖后腿了啊?

人家说的意思是  别的省份挣得少花的多 。如果是个企业的话就是年年亏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10:3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据全省财政收支快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财政收入量增质优;财政收入增幅好于预期,非税收入占比明显下降。
2017年,全省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5.69亿元,同口径增长7.38%(剔除“营改增”收入划分体制调整因素),其中地方收入2756.75亿元,同口径增长4.88%;上划中央收入1808.94亿元,同口径增长11.41%。
从2017年全年走势来看,全省财政收入增幅总体平稳,高于年初预算1.38个百分点。2017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呈高开低走的态势,从1月底增长15.74%回落到6月底增长6.23%。2017年下半年以来,财政收入总体保持平稳,每月增幅基本在7.5%左右波动,呈均衡增长的态势。分级次看,省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19%;各市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为7.08%,较2016年下降2.06个百分点,主要是压减不合理的非税收入造成增幅下降。
税收收入呈现快速增长。2017年,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3567.77亿元,增长14.88%,增幅比2016年提高12.15个百分点。各主体税种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长较快,呈两位数增长,消费税增长较慢,但增幅均快于2016年。
非税收入占比明显下降。2017年,全省非税收入完成997.92亿元,同口径下降12.96%,非税占比36.2%,较2016年下降6.3个百分点。(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通讯员 尹志伟 周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1 10: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剑平 发表于 2018-1-1 10:39
据全省财政收支快报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财政收入量增质优;财政收入增幅好于预期,非税收入占比明显下降。
...

湖南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 10: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ahdxbz 于 2018-1-1 10:57 编辑
北极苍狼 发表于 2018-1-1 10:15
对中央真正有贡献的省,全国只有广东、江苏、福建和浙江
其余的省份,给中央交的那点税,比中央转移支付 ...


幼稚了。这几个强省强市许多钱是从弱省弱市赚来的,离不开落后地区的。钱只是向这几个地方流动多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 11:03: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深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 11: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喜可贺!
这个指标够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 11:3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一个市就把整个湖南省甩没影了。

原来一直觉得湖南也是经济大省啊??这一比吓一跳。这个深圳有点太NB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 12: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这个数据是在为企业大幅减税的基础上取得的,深圳确实牛逼,新的一年继续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 12:05: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圳的人才也是内地省份培养的,大家要大度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 13:1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铁盘圳 发表于 2018-1-1 12:05
深圳的人才也是内地省份培养的,大家要大度一些

这里不是说别省哪里不好,而是仅从账面上来看确实只有七个省市包括深圳财政实力比较强。如果非要这么说,那深圳给这些中西部提供了太多的就业机会,并帮助他们发家致富,如果他们自己省有机会,多半不会来深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2 05:58 , Processed in 0.045678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