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Y有理,遐想无罪。
梅溪湖二期没有梅溪湖。早期规划中,三环外是个以雷锋湖为中心的放射性开发区域,和梅溪湖并称梅雷服务核。13年把三环埋了,搞出个中轴,当时的报道仍然是:“长沙高新区今年将向南联合先导区,对接梅溪湖,开发雷锋湖,建设生态商务区,打造大河西城市主轴,通过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把雷锋湖建设成为集高端人才基地、公共创新平台、总部服务基地和智慧型产业于一体的生态创新城。”。至少在13年初,雷锋湖不是梅溪湖,雷锋镇是高新区的雷锋镇。后来,出现了梅溪湖二期的概念,梅溪湖及金茂的成功,让大众相信并希望雷锋湖是梅溪湖的延续。
然而在上位规划者的眼中,或许三环外的开发主体从来没变过,高新区是这片土地的主人。准确的说,要不是梅溪湖打包给金茂,以及后来的湘江新区的出现,梅溪湖本该也是高新区的。
15年湘江新区成立,“湘江新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以梅溪湖国际新城为核心规划建设未来科技城”,当然发改委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在长沙已经被含浦用了,于是长沙在16年搞出了长沙科技城的概念性规划,后又变迁为大学城西核,在这个规划中,明显可见枫林路以北的麓谷新区和以南的梅溪湖二期西半部分,是作为整体拉通考虑的。


那么这个在规划区域上跨麓谷及梅溪湖二期的全新科技城,由谁来建设呢? 很明显,这是高新区的菜。梅溪湖的开发虽然成功,但金茂在产业发展及商务区域开发上确实不够给力,承载更多产业及服务业需求的雷锋湖片区,注定不会像梅溪湖一样打包给金茂。湘江新区的嫡系部队,湘江集团梅溪湖投资公司或许是一个备选,但论科技创新产业上的经验,明显比不过深耕多年的高新区。于是现在可以看到,大学科技城的西核建设领导小组,是高新区搞的,产业规划及控规修编招标也是高新区组织的。比较有意思的是,高新区在规划招标文件中对枫林路以南区域的说明为与湘江新区合作开发,这样的说辞,可见高新区并不把湘江新区当领导,而是合作的平级。也难怪,湘江新区成立相当于给高新区、岳麓区、望城、宁乡上面扣了个大帽子,实际运作的前两年,能指挥得动的,恐怕也就是梅溪湖和大王山的2个城投开发公司,牛逼了二十年的高新区不服也正常。随着今年取得市级经济管理实权,湘江新区与高新区的上下级关系,应该要理顺了。
高新区搞的大学城西核规划,还没见着,梅溪湖二期的规划倒是有流出,从完善程度看,八九不离十了。雷锋湖以西部分,思路上继承了之前的长沙科技城概念规划。与14年的规划比,最大的变化在于西边的南北向发展主轴,14年版是从雷锋湖往上沿雷锋河两岸发展,现规划已经改到了更西边的夏鹃路,与北边的麓谷新区有了更好的对接。夏鹃路两厢是高规格开发的商务及科研地块,从隧道下穿雷锋湖西边的高地公园(叫智慧公园,和科技城也挺配的),连通整个麓谷新区以及雷锋湖以西的区域,形成整个科技城的中轴,与雷锋湖以东的商务中轴片区有了明显的区隔。重要交通节点方面,枫林路以南,西边中运量站场边有麓谷综合交通枢纽,东边雷锋湖上边,有城际麓谷站(有可能停高铁),一般来说,交通枢纽的命名需要与地名一致。由此可以推测,高新区或有意正本清源,将麓谷的大名在雷锋湖发扬光大,考虑到麓谷新区的名字已经被用了,叫新新区又不好听,麓谷南区是个合适的名字。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