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1385|回复: 18

[鸠兹古韵] 新港老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 19:48: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hift 于 2017-3-3 14:38 编辑

以前繁昌人好奇:为什么同一个县,竟然有两个带“县”字的地名?后来才知道,那个叫“旧县”的地方,在古代曾经作过520多年繁昌县的县城。后来县城迁址到现在的繁阳镇,便把老县城称作“旧县”了。到了1958年,又改名为新港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4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0: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hift 于 2017-3-3 15:04 编辑

古镇有一条窄窄的街道一直伸到江边码头,街两旁清一色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前店后宅,青石板路面。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古代的老县城,怎么这么小,竟然连一点城池轮廓的影儿也没有?别的老县城过去都有城墙和四门,即使后来被毁平,也会或多或少留下一些痕迹。可眼前只有江边的高坡上,一座百年老厂“同祥和锅坊”,生产价廉物美的铁锅,远近驰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0: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繁昌与南陵在历史上曾为春谷县。唐天宝年间县治从赭圻(繁昌芦南乡)迁出,至南唐升元年间,划出延载、金峨等五乡,复置繁昌县,县治设延载乡(今新港镇)。明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繁昌知县王珣,因县治濒大江,上下官船来往频繁,邑小接待应酬莫支,民滋消耗太大,便上书朝廷改迁县治,故得以迁县城于金峨上乡,原延载乡故城改称旧县。新县治为繁昌城关镇,亦有繁阳之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1: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有过520多年历史的老县城,在以后的漫长沧桑岁月中,竟无所作为,至宋代仍简陋不可言。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写过一篇《繁昌县兴造记》,文中有:“县百四十余年无城垣,而滨大江,常编竹为障以自固,岁辄更之,用材与力,一取于民,出入无门关,宾至无舍馆。”曾老夫子为此还愤愤然指责过:“历代为令者,恬不知改革,日久于坏,故兴指繁昌为陋县。”看来那个县令王珣是个老滑头,知难而退,将城池迁到春谷盆地,以图安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1: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2: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3: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前兴隆池浴室因司炉工操作不当,导致锅炉防爆管内沸水飞溅,烫伤周边群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家大屋

  清末民初之际,繁昌民间流传着一句俚语“荻港球(仇)踢不得,旧县鼓(古)敲不得,三山窑(姚)烧不得,澛港蛇(佘)盘不得”俚语。皆因四姓家族中有人在朝廷任官,市民仰慕其势,故而有此俚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3: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鹊江路是新港镇的一条老街,据1985年版《新港镇志》载,原名正大街,旁临江段叫鹊江,故名,始建于明景泰八年(1457年)。老街南北走向,有千余米,街中至今还保留许多清末民初的老宅,像王家院、何氏老宅等,但最值得一提的还是那座号称“旧县鼓(古)敲不得”古氏老宅——当地人称之为“古家大屋”。这座豪宅建造之初共有九进,正门开在鹊江路,后门已抵长江边。该屋建于清朝末年,为斗拱式建筑结构,大厅宽阔,屋脊高出地面约8米,屋面置有明瓦,宽敞明亮,大厅地面皆用石条铺筑,中间用青砖。厅前后置天井。左右厢房相对窄小。据居住在这里的古继汉老人告诉记者,原先每进大门的门楣之上都嵌有寓意吉祥文字的砖雕,现在还记得第一进大门上写的是“马到成功”,第三进是“光天化日”、第四进是“鲤鱼跳龙门”。如今,只有“马到成功”得以保存,但也漫灭不清,只能依稀辨认个大概了。2007年,古家大屋入选繁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23: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港的古氏是个很有来历的家族,历史上代不乏人。据《繁阳古氏宗谱》记载:新港古氏一族系明朝天顺年间(1457年),一世祖崇岳公(古崇岳)由江西吉安府安福县迁徙到繁阳之黄浒(现繁昌县孙村镇黄浒街道),二世祖祯公再迁旧县,历经明清两朝,至今已550余年。古崇岳当年迁徙到江东,见那里山川壮美,风物富绕,既能农耕创业,又可读书育人;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还可经商做贾。经四处考察,古公很高兴地看中了这个地方,因而拾起身边石头,投向不远处的梨树,心里私下占卜:如投中了梨果就吉利,就选中此地。结果连续几次都投中击落了梨果,遂决定携全家迁至繁昌。从此,繁阳古氏就以崇岳公为始祖,旧县古氏家族是其中的一支,这个家族是一个书香门第,传至第三代,其中的古尚智、古尚信已在当时的文人士大夫之间声名远播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 07: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心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 08: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爱看这样的帖子,希望老街能继续保存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7:2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7: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3 17: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和祥铁锅厂

  新港镇的同和祥铁锅厂始建于清咸丰4年(1854年),为举人汪醉标创办。该厂生产的铁锅有“摔不烂、久用不生锈、口圆边齐、厚薄均匀”的特点。同和祥铁锅厂最初的兴盛是得益于一个名曰刘子青的人。

  刘子青(1882—1957)名省三,祖籍肥西县刘寿山人。光绪十八年(1892)入私塾读书,因家境困难停学,一年后又复学。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到合肥学经商,后到铜陵县顺安镇童元昌酱坊当学徒。宣统二年(1910)弃商从戎,在曹锟军中任文书,曾与吴佩孚同住一室,遂结为好友。此后随着吴佩孚的不断升迁,刘子青亦升为湖北省、河南省两任财政厅厅长,联军军需总监等职。1923年,辞官归里经商,汪醉标独生子汪吉成请刘子青入股,共同经营,易厂名为“同和祥锅坊”,1926年,刘子青兼并其他股东,独自经营同和祥锅坊,濒临倒闭的同和祥锅坊随之得以中兴。他注重产品质量,改善经营管理,奖优罚劣,奖勤罚懒,每遇高产之日,必备酒添菜犒赏职工。在产品销售上,以薄利多销、价格公道、恪守信誉而取胜。所产大小铁锅,销住苏、浙、皖、赣等地。至1936年,同和祥锅坊由2炉、40余名工人,发展到9炉、300余名工人。1937年,同和祥锅坊被日机轰炸,他将劫余的机器设备迁至磕山村马房冲,继续冶炼浇铸铁锅。次年夏迁回旧县。他善于同各方人士周旋,使同和祥锅坊在夹缝中得以生存和发展。他每逢灾年及年终岁末,必拿出钱粮赈济贫困。1954年12月,刘子青顺应历史潮流,率先公私合营,并担任公私合营同和祥锅厂副厂长。1954年被选为繁昌县出席省首届人代会的代表。1957年1月因病逝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

GMT+8, 2024-5-14 01:37 , Processed in 0.087640 second(s), 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