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5368|回复: 31

[时讯] 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下半年将重点推动国家级滨湖新区获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1 08: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6-9-13 10:46 编辑

2016年08月30日 21:00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合肥8月30日电(刘甜甜)今天举行的合肥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合肥市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按照该《报告》统计的数据,上半年,合肥市实现生产总值2575.5亿元,增长9.4%。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合肥生产总值居第12位、增幅居第4位。上半年的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99.1亿元,增长11.3%,总量超过全年目标任务的一半。消费规模也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66.3亿元,增长11.4%。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合肥市积极稳妥去产能,马钢合肥公司共计淘汰炼铁产能160万吨、炼钢产能204万吨、焦炭产能30万吨。创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力,4个省首批战新基地绩效评估均位居全省前五,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478.9亿元;扎实开展第二批省级战新基地申报工作,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两个基地顺利获批。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上半年,168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39项已经完成或者基本完成,形成53项制度性成果,简政放权进一步惠及民生。

《报告》指出,下半年,合肥市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不动摇,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推动国家级滨湖新区获批,启动新区总体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全球招标,建立新区管理体制机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09:0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gguo 于 2016-9-13 10:44 编辑

关于合肥市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http://zwgk.hefei.gov.cn/zwgk/pu ... 990773/201609-00006

——2016年8月30日在合肥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朱  策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市201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向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总书记视察安徽、合肥时重要讲话精神,强化落实中央、省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按照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为蓝图,以“新跨越、进十强”为目标,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抓手,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稳健运行态势,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75.5亿元,增长9.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7和0.8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5.4亿元,增长9.1%。财政收入613.6亿元,增长12.4%,总量占全年目标任务5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1.8亿元、增长16.7%,总量占全年目标任务58.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99.1亿元、增长11.3%,其中工业投资1098亿元、增长1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66.3亿元,增长11.4%;完成进出口总额83.17亿美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2.4%。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我市生产总值居第12位、增幅居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居第9位、增幅居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居第8位、增幅居第9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居第3位、增幅居第14位,其中工业投资总量居第3位、增幅居第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第15位、增幅居第4位;进出口总额居第9位、增幅居第15位。

(二)投资消费出口好于预期。上半年,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99.1亿元、增长11.3%,总量占全年目标任务50.8%;其中工业投资1098亿元、增长12.3%,房地产开发投资696.5亿元、增长15.5%。1178个市“大新专”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42亿元,占年度计划53.5%,820个列入省“大新专”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48.8亿元,占年度计划55.4%。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166.3亿元,增长11.4%。对外贸易“向好”趋势明显,完成进出口总额83.17亿美元,占全省41.2%;增速下降14%,较一季度、5月份分别收窄2.1、0.9个百分点。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积极稳妥去产能,马钢合肥公司共计淘汰炼铁产能160万吨、炼钢产能204万吨、焦炭产能30万吨,职工分流安置平稳顺利,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评价。分类指导去库存,优化土地供应结构,加大城区住宅用地供应。综合施策去杠杆,本外币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8%、17.9%,其中新增贷款占全省45.3%。直接融资922.7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81.4%,占全省46.8%,推动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改制上市、并购重组和再融资。鼓励各类股权投资基金落户,加大天使投资基金投入,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集群。多措并举降成本,大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扎实推进“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四)创新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深入实施省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和市创新转型升级“586”行动计划,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等“八大工程”实施方案及2016年工作要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力,4个省首批战新基地绩效评估均位居全省前五,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478.9亿元,总量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30.3%,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扎实开展第二批省级战新基地申报工作,生物医药、文化创意两个基地顺利获批。出台加快建设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施意见,启动市级基地申报工作。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76.1亿元;启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创建,获批国家级“合肥再制造产业集聚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98.3亿元,增长10.6%,总量占GDP比重42.6%,对GDP增长贡献率达46.6%。制定现代服务业提速工程实施方案,谋划服务业发展全局。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准。举办展会100场,其中全国性展览会8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加快建设,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稳步推进。完成农业增加值90亿元,同比增长2.7%,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第一。

(五)科技创新驱动力强劲。上半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56.9亿元、增长11.5%,增加值627亿元、增长11.1%,增加值占GDP比重24.3%。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达增长,明显,授权量由全国省会城市第10位跃升至第7位。精心举办39家企业、79项科技产品参展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展,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肯定。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已报送国家部委待批。六大平台实现常态化推进,建设方案启动编制。重大科技项目加快推进,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稳步实施。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合肥先进能源装备研究院、北航合肥科学城、哈工大(合肥)机器人中央研究院签约落户。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认定和管理办法,积极争取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创新示范城市国际合作项目”。

(六)城市综合功能日趋完善。上半年,续建、新建大建设工程661项,完成投资222亿元,增长34.1%。庐铜铁路、合芜铁路电气化改造加速推进;商合杭铁路合肥段征地拆迁进入收尾阶段,土建工程全面开工;合安客专前期有序推进;合肥—南京、合肥—新沂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合肥—巢湖—马鞍山城际铁路完成可研。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持续加快,S316巢湖段、S103(上派至庐城段)、新桥大道等一批重点项目基本建成,望江西路、环巢湖大道三条连接线等续建项目快速推进,G329合相路(一期)等新开工项目全线展开,合宁、合安、合巢芜等高速公路改扩建和绕城高速集贤路、南淝河路互通立交出口项目有序推进。23处、3000多个泊位的公共停车场开工建设,1502个泊位建成使用。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并试运营、2号线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3号线全面开工。智慧合肥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评审,入选国家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城市,主城区新增8162个无线“热点”,累计实现35万人网上免费认证。成功跻身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编制完成《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2016—2030)》,启动地下管廊PPP项目招标。海绵城市积极推进,逍遥津、杏花初期雨水调蓄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新站少荃湖湿地公园等工程启动实施。信用合肥建设加快推进,全省首个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成运行,“一库一网五系统” 建设扎实推进。

(七)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上半年,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环巢湖生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完成实物量87.8%,三期工程加快建设,四期工程开展前期,五期工程完成可研编制,环巢湖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实验区“增点扩面”。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21天,同比增加3天。建立蓝藻监测预警机制,建成投运藻水分离港2座,配置打捞船140只。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综合治理方案基本完成,双桥河治理全面启动,城区4处黑臭水体治理项目开工建设,15套监测预警系统建成投用。纳入15个国家及省考核的河流水质断面中,11个达到年度水质目标要求;董铺、大房郢水库水质稳定达标。午季秸秆禁烧全面完成,合肥联合发电、华能巢湖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加快实施,黄标车淘汰工作有序推进,完成大气污染治理项目463个,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和修复正式启动。积极争创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方案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启动修改《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意见》,基本完成《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修改完善《生态红线保护规划》。在全省率先启动节能量交易、工业能耗在线监测、城市楼宇能耗在线监测“三大”平台建设,启动重点企业(单位)能耗在线监测、能源消费利用状况现场监察和能源审计。

(八)民生社会事业持续改善。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66元、增长10.5%,高于年度目标0.5个百分点。强力推进“32+9”项民生工程,实际到位资金88.5亿元,到位率达94%。促进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3.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104%,城镇登记失业率2.8%,低于4%的年度控制目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长丰县、巢湖市获得全省先进县市。深入实施“创业江淮”行动,孵化各类创业组织10454个。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程,出台《合肥市农村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构建精准投向政策体系。截至6月底,市、县两级安排扶贫资金10.3亿元,38个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基本完成,66个贫困村光伏电站启动招标。农村低保标准全部提高至年人均3600元,超过省定扶贫标准。开展35个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治理,惠及人口3.76万人。全面启动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防汛抗洪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首批6000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开工建设,完工率达83.1%。已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9967套,占目标任务98.6%,完成率连续位列全省第一。积极发展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继续深化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城区47所幼儿园、21所中小学建成投入使用。启动编制《“健康合肥”建设规划(2016-2020)》。统筹建好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提升服务水平,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继续开展“大湖名城·悦读合肥”全民阅读活动,合肥居亚马逊中国发布的2016年全国最爱阅读城市榜单榜首。积极承办国际赛事活动,全面唱响环巢湖“四季歌”,2016环巢湖全国自行车公开赛暨国际骑游大会、全国热气球挑战赛、中国青年帆船帆板精英赛等赛事成功举办。“青春毅行”、迎新年健身走等市民体育生活深入开展。

(九)改革红利加速释放。上半年,168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39项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形成53项制度性成果。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产业间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形成,结构性减税措施得到有效落实,8.7万户营业税纳税人享受税改优惠。截至6月底,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6万户、增长41%,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超过49万户,增长23%,新登记和实有市场主体户数均居全省首位。出台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定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取消基层医疗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初步建立城市、县域、专科医联(共)体制度。出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权力事项精简率达到73.7%、县级精简率达到30%,制定政府权力运行监管细则。审核公布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精简率近40%,制定合肥市公共服务清单制度建设试点和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工作方案,启动教育、农业等6个系统公共服务清单编制。公布2016年涉农价格收费目录,提高涉农价格收费透明度。构建省市合一公共资源综合交易平台,实现市县两级制度规则、交易平台、服务标准、信用管理、信息发布、评标专家等“六统一”,开通71个乡镇和8个园区农村产权服务站。输配电价格改革扎实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稳步实施,企业和群众用电成本进一步降低。

(十)开放合作再创佳绩。上半年,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招商引资总量达到1952.8亿元,增长11.2%,外商直接投资16.18亿美元,增长5.5%。与央企合作新签约项目27个,总投资436.1亿元,占全市目标任务60.6%。开放平台建设力度加大,加快对德项目交流合作,与韩国瑞山市签署经济技术合作交流谅解备忘录。“合新欧”国际货运班列逐步加密运行,“广州—合肥—美国洛杉矶”(往返)国际货运航线开通,空港水果、冰鲜水产品进境指定口岸完成验收。中国(合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安徽省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获批设立。对外经济合作服务中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安装调试。积极融入长三角,着力打造副中心,参加长三角区域经济协调会第十六次市长联席会议;参加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第四届会商会,组织召开合肥都市圈党政领导第七次会商会和第四次常务副市长协调会;扎实推进与寿县、霍邱县结对合作重点事项;积极推动阜阳合肥、寿县蜀山、临泉庐阳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援疆援藏、支持重庆渝北区工作扎实推进。

二、下半年形势及重点工作任务

下半年,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依然趋紧,新动能孕育与传统产业下行相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减。从国际看,经济持续疲软,下行风险凸显,复苏仍在延续但力度差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都下调了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预测。美国大选、欧洲难民问题、英国脱欧等非经济因素的压力也对全球经济活动造成影响,需要我们做好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变化的准备。从国内看,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培育新的经济结构,壮大新的发展动能,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我国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着民间投资增长势头下滑等压力,国家将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增强政策实施成效,通过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民间投资门槛和限制,鼓励更多民间投资出现,以此来增强市场和企业的信心,稳定市场预期,创造出更好的发展条件和市场环境。从我省看,经济运行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在预期合理区间。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提速、产业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动能新活力不断增强,延续了稳中有进的态势,全省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蓄积,稳中向好的态势基本巩固。从我市看,面临的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多变,但经济增长的动能正缓慢集聚,不利因素正积极化解,发展潜能将叠加释放,左右经济增速的力量相互博弈制衡,经济增长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科技创新的动力作用进一步发挥,消费、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国际国内宏观环境不确定、不稳定、不平衡等因素依然较多,我市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对待,突出表现在:一是投资增长压力较大。特别是受市场前景不明、市场主体盈利状况不佳等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呈现增速比重双下降、资金意愿双趋紧的格局,上半年增长6.6%,虽然分别高于全国、全省3.8、0.2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回落26.4个百分点、低于固定资产投资4.7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0.6%回落到67.8%。二是部分主导产业贡献减弱。受部分龙头企业生产下滑影响,过去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较大的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仅增长7.4%,较上年同期大幅回落;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持续低迷,同比下降5.3%,对全市工业增长形成负拉动。这些问题,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苗头性的,我们将深入研究,突出重点,实化对策,着力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有效防止苗头变趋势,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努力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势头。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一大目标、五大任务”总体要求,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创新转型升级发展不动摇,精准施策,主动作为,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强化政策执行情况督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专项工作意见。落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好全省“三个排头兵”40条意见,抓好“1+3+5”扶持产业发展、新一轮技术改造、促进外贸发展、稳定房地产等配套政策落实。密切跟踪国家和省政策动向,积极做好重大政策研究谋划,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精准有效帮扶企业。聚焦问题、责任、措施三个关键,持续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及时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努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社会保险、用地用能、物流成本等。创新政策性融资担保模式,积极扩大“4321”政银担业务规模,稳步推进“税融通”业务,有力化解资金链、担保链断裂等金融风险隐患。着力激发社会投资活力。落实中央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继续推进PPP试点示范,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参与轨道交通、生态环保、养老医疗等重点项目。

(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抢抓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安徽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方案》获批机遇,制定实施合肥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实施方案,着力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全国产业创新中心。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落户,推动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准。大力推进磁约束核聚变中心、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联合微电子研究中心、离子医学中心、智慧能源集成创新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七大平台建设,推进质子和重离子癌症治疗、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微小型燃气轮机研发与产业化等重大科技项目。进一步研究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定位、重点领域、保障措施等问题,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搭建全国产业创新平台。完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政策,大力推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和发挥作用,加快北航合肥科学城、哈工大(合肥)机器人中央研究院等平台项目建设。制定科技小巨人企业管理办法,加强科技研发机构培育管理,全年新建各类研发平台100家,继续支持产业链上下游、高校院所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持续激发“双创”活力。持续实施小微企业“双创示范”行动计划,推进高新区国家首批“双创”基地建设,深入开展“全国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巡回接力等系列活动,培育各类创业创新主体。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探索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深入落实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意见,建设小微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健全完善“1+13+X”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三)深入实施“调转促”计划,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以省“调转促”和市“创新转型升级”行动计划为统领,全面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工程实施方案》等八大工程实施方案及2016年工作要点,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强力推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扎实推进省第一、二批战新基地建设,启动市第一批战新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市级基地,与国家、省级基地建设形成梯度推进和配套联动。围绕精准医疗、先进光伏等潜力较大的重点产业申报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围绕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燃气轮机等前沿性、先导性领域申报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把军民融合产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申报建设国家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依托在肥重点军事院校及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加快打造新站区军民融合智能制造基地、高新区军民融合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经开区军民融合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合巢经开区军民融合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扎实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300个技改项目,力争为60户以上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对标诊断”,建成20家智能工厂、200个数字化车间、2000条数字化生产线。加快中国(合肥)工业设计城等工业设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品牌示范企业等载体建设,提升工业供给体系质量效率。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落实现代物流业等十大重点服务业推进组工作机制,兑现2016年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积极申报一批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建设一批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围绕提升对制造业的服务支撑能力,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围绕服务居民需求,创新商贸流通、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养老、体育健身、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商业模式。深入推进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加快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积极开展旅游标准化、城市共同配送、金融一卡通等试点建设,探索推进快递集中式服务试点。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突出抗灾复产与秋季农业生产两手抓,确保伏缺菜生产和市场供给、粮食生产恢复和稳定。坚持“优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联动”建设,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发展新兴业态,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加快农业加速转型升级。
(四)突出供需两侧协同发力,着力扩大投资消费。以省、市“大新专”行动计划为抓手,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消费需求。推进项目提质提效。严格执行《重点项目“四督四保”协调推进办法》,深入落实市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制度。加快重大项目智能管理系统二期建设,持续实施挂图作战,组织开展专题调度、现场观摩、集中开工活动,重点推进京东方10.5代线、万达文化旅游城、轨道交通、商合杭等重大项目建设,掀起项目推进新高潮。比对项目计划形象进度,督办项目投资序时进度,确保按计划建成投产、发挥预期效益。对专项基金项目进展进行专项督查和按周通报,帮助落实开工条件,督促提高基金支付率、项目开工率。抓好项目谋划储备。积极筛选一批符合投向的重大项目争取新一轮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对照国家“十三五”100个重大项目(事项),逐项比对推进我市50余项重大专项。积极推进DRAM存储器、恩智浦射频芯片、中重型燃气轮机、骆岗机场复航、中电科智慧城市、强基薄壁铸造等项目。大力培育消费供给。落实国家“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促进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分享经济。深入推进信息、绿色、住房、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健康家政等六大消费工程,延伸消费产业链条。举办好2016合肥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铁人三项赛、2016徽商大会等重要活动。发挥国家首批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效应,抓好信息消费创新产品推广和信息消费体验中心建设。

(五)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合肥都市区。坚持以“四化同步”为动力,把“一尊重、五统筹”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强化城市功能提升。优化主体功能布局。贯彻落实好合肥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完成新型城镇化规划及试点方案,启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四规合一”成果应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推进大建设,建成运行轨道交通1号线,全线贯通2号线,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争取庐铜铁路、合芜铁路电气化改造建成运营,推动合安客专全面开工建设,积极推进骆岗机场综合开发利用。启动G206、S319、S351、S311等国省道建设。全面开工新站区、高新区和肥西县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完善城镇供水设施,提升城市防洪防涝能力。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建,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智慧合肥建设。加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以深化智慧应用为主线,强化网络安全,营造智慧生活,发展智慧经济,深化智慧城管,建设智慧政务,启动一批智慧城市示范工程。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建设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文化演艺场馆等公共设施,启动国际化城市外语标识体系建设,满足城市的多元需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工业发展主战场作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加大县城建设力度,形成区域经济中心,坚持特色发展,有序建设一批特色经济强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抓好灾后生产恢复和重建,加快水毁工程修复,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城乡排涝设施、湖泊防洪综合治理等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乡镇、环巢湖美丽乡村示范区、巢湖市整市美丽乡村创建。

(六)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着力建设生态文明。以巢湖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加大生态系统修复和环境保护,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和集约高效循环的资源利用体系。深入推进巢湖综合治理。落实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加快实现环巢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二期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三期工程全面开工,四期工程具备开工条件,五期工程贷款获批,六期工程争取年内贷款获批。全力推进引江济淮工程,深入落实“河长制”,加强南淝河、十里河、派河等重污染河流综合治理,深化排污口和污染源排查整治,强化饮用水源保障和蓝藻防控。推进环湖生态农业带建设,有效控制点源面源污染。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继续以“三厂两尘两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专项治理,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以水泥制造、城镇污水处理厂、危险废物产生和处置单位为重点,组织实施重点行业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深入推进国家新能源示范市建设,切实抓好“气化合肥”和“油改气”示范推广,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大力建设“森林合肥”。深化“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完成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积极推动滨湖、三河、庐阳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获批。按照省“三线三边”整治总体部署,加大城市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快绿色低碳发展。以争创国家第三批低碳城市试点为抓手,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再制造产业,深入推进国家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建设。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广中水回用、探索分质供水等,强化水资源保障。扎实开展重点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在全省率先启动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对百户以上重点耗能单位开展全面能源审计,确保年度能源消费“双控”和节能目标完成。

(七)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认真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努力破解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认真落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2016年工作要点,继续深化“放管服”、三个清单和商事制度改革,完成“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制定出台《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目录》。完善省市合一公共资源综合交易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严格落实《合肥市大建设项目流程优化实施意见》、《合肥市公益性项目流程优化实施意见》,依托国家在线项目审批平台加速推进项目在线审批。落实国有资本营运机构调整方案、国有资产分类监管办法、市属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和评价暂行办法。同时,加快推进医药卫生、社会信用、金融体制等领域改革。拓展对外合作平台空间。积极对接推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四港三区一中心”建设,着力形成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发展格局。推动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获批,启动新区总体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全球招标,建立新区管理体制机制。加大开放招商力度,争取将我市更多开发区纳入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推动合肥都市圈深度纳入长三角、中四角发展。参加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合作协调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和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七届市长联席会议;继续做好上海合肥双城合作推进工作。推进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中德(合肥)智慧产业园、中德(合肥)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等重点项目建设;落实第十四次中韩经济部长会议成果,加快建设中韩(合肥)国际合作示范区域;依托中俄“两河流域”和中美绿色环保等合作机制,推动更多项目取得实质性成果。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八)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继续把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促进民生改善。围绕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深入落实“32+9”项民生工程,做好资金保障、后续管理和绩效评价等工作,探索多元化供给机制。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防控体系,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推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房建设力度。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深入落实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优化教育、卫生、文化、旅游、体育等社会事业资源布局,积极发展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继续实施薄弱学校、师资队伍、素质教育“三大”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确保合肥国际马拉松赛、合肥世界铁人三项赛圆满成功。加快合肥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国家信用城市建设试点年度建设任务。大力实施脱贫攻坚。不断健全精准投向政策体系和精准施策机制,确保2016年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的21.6万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脱贫,112个省级贫困村全部出列。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当前,我市正处在“十三五”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做好下半年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确保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09: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尽快批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09: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流传的微信截图看来是假的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0: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时间一直在传黄了,真假不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1: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该批的都批完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核心区城市设计不是有过一次了么,还要再招标规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1: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传的是某地方在造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2: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熊貓燒萫 发表于 2016-8-31 11:26
核心区城市设计不是有过一次了么,还要再招标规划?

这是490平方公里的国家新区核心区,会有很大范围,不单单指现在滨湖的核心区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2: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戴卫 发表于 2016-8-31 11:39
之前传的是某地方在造谣的

我也听到这样的说法   说被驳回了  黄了的消息   还是政府层面透漏出来的  这年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2: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消息满天飞   姑且听之       你是上派人吗?恩字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3: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熊貓燒萫 发表于 2016-8-31 11:26
核心区城市设计不是有过一次了么,还要再招标规划?

同问,难道是新区新核心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3: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haifeng0551 发表于 2016-8-31 13:40
同问,难道是新区新核心区??

是的,不是指原来的核心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8-31 14: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肥的国家级滨湖新区要是获批真的是中国的悲哀,实在不明白由哪个国家级新区的设置是为了炒作房地产的,本届政府既然要倡导“”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就不应该允许各地政府打着各种口号炒作房地产,作为安徽来说应该申请国家级新区的是以合芜蚌高新区为主体的国家级新区,对于合肥来说应该是包含高新区、经开区、新站高新区和未来的空港新区的国家级新区,其中合肥高新区作为核心承载区,这也和未来合肥的国家综合科学中心相一致,里面有滨湖是毫无疑问的炒作房地产,应该查一下这些规划、申请的政府公务人员在滨湖有多少房子,抓到一个枪毙一个,这样合肥崛起可期,安徽崛起可期,否则这个国家级新区除了炒作房地产毫无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14: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dpd2008 发表于 2016-8-31 14:03
合肥的国家级滨湖新区要是获批真的是中国的悲哀,实在不明白由哪个国家级新区的设置是为了炒作房地产的 ...

现在申请的国家新区就是这个范围,无疑高新区也会是核心区范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26 03:44 , Processed in 0.047103 second(s), 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