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27 21:23:56
来自手机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走丢的孩子 于 2016-6-27 21:25 编辑
邯郸市城乡规划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 闫欣欣
一、开展五期总规修编,强化城乡规划引领
1、科学定位城市功能,合理确定发展规模。作为京津冀联动中原的区域中心城市,环渤海辐射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城市,重新明确城市定位,获取新一轮城市发展动力;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研究并落实新兴服务和产业功能的承载空间,提高城市吸引和辐射能力。
2、发挥省际区位优势,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强化邯郸作为京津冀南部门户和中原经济区北部门户的纽带作用,极化邯郸枢纽地位。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形成京广、京沪与太(原)郑(州)客运专线的东西向联络线;在强化“环形+放射”的公路网格局基础上,加密延伸路网,合理处理与高速公路互通,强化中心城区、外围城镇、产业园区之间的相互联系,构建方格网状干线公路框架,促进中心城区、周边城镇、产业园区之间的
相互融合,适应区域一体化发展。
3、优化发展空间,统筹城乡发展。打造“西部生态循环优化带、中部城市特色提升带、东部城镇产业聚合带”的空间结构。
4、落实多规合一,严格空间管制。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科学合理确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比重,适当压缩传统工业用地规模,提高创新型、智慧型产业用地和生活性用地比重。最终形成“一张蓝图”,构建“一个平台”,推行“一张表”审批,创建“一套制度”。
5、突出城市双修,加强城市设计。以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为重点,恢复区域生态环境,推广垂直绿化;修补老城区问题,恢复老城活力。加强总体设计,创造呼应山水格局的城市形态、宜人宜居的城市空间。
6、推进街区制改革,落实发展新理念。按照“小街区、密路网”的发展
理念,完善路网级配,重构交往空间,提升土地价值,创造邻里环境,增强街区活力。
二、突出东区核心作用,推进新型城市建设
1、构建高效节能的综合交通。优化道路断面,尊重公共交通和慢行(自行车和步行)交通路权。
2、打造富有活力的居住街区。倡导混合布局,降低开发规模,居住用地容积率控制在2.0左右,实现传统邻里生活方式的回归。
3、营建优美健康的生态环境。重点建设“两高两口”、支漳河、新开河生态景观廊道;开展场地风环境模拟分析,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
4、推广低冲击开发的“海绵城区”。统筹建设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小型“海绵体”,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
5、积极采用新技术、新产品。开展管道直饮水试点;利用清洁能源,
对非全天候使用大型公建项目进行分布式供冷供热试点。
三、完善老城各项功能,优化城市发展环境
1、优化用地布局,强化城市修补。启动并完成邯郸热电厂、纵横钢铁等城区重点污染源,解决中心城区环境污染问题。
2、突出生态修复,塑造城市绿肺。一是划定生态隔离空间,二是规划北郊生态控制区、西北部生态控制区,三是总结各类园林博览会选址建设的特征和要素,结合我市实际,谋划提出东湖、广府湿地、凤凰山溢泉湖等选址方案及相关建议。
3、提升城市品质,产教城融合发展。在东区规划建设高教园区,在城区南部,发展综合性职业教育园区,在冀南新区漳河园区,大力发展有关装备制造、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应用型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