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70年前烧光了的长沙,现在又显得拥挤了。
1938年11月17日,老长沙只剩下湘雅医院、原谘议局大楼、中山亭、岳麓书院(局部)、国货陈列馆(框架),加 上几个教会,总共不到10栋挺拔的建筑。
由此,开始70年的大兴土木。
1956年修了平面规矩、中心对称的仿苏式建筑中苏友好馆,现在大家去那里拔牙。
90年代,欧陆风情洋房被移植到并没有殖民历史的长沙,有人说在里面做辣椒炒肉感觉别扭。
本世纪初,在世界级大师陆续来到长沙之前,我们已经有了像盒子、像水、像积木一样跳跃的建筑,依旧争议 不断。
“世界上可能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汇集如此多的建筑流派和风格”,安藤忠雄自问自答,“可能是因为 中国地大物博””。我们的设计师却承认,跑得太快了,如果不照抄,怎能跟上盖楼的速度。
所以,出现了那些不是基于让人愉快、舒适、长久地居住在里面的楼,不想打破公共建筑庄重、严肃面目的楼 ,连设计师也不忍把图纸张贴在自家墙上的楼。
在其中穿行的我们,只觉得压抑、难耐,无法获得好心情。
没有人会天真得想要依赖外国设计师吧。他们在中国完成前所未有的建筑实验,不顾它与周围气场是否协调, 却在家乡的镇子上,只是用鹅卵石砌最适合人居的住宅。
我们的责问显得虚弱无力,如果可以重来,这些长沙的设计师会不会小心一点,让每一栋楼长高得慢一点呢?
(导语)
还是在3月份的时候,《晨报周刊》请陈丹青到长沙来演讲。这是陈丹青第一次来长沙。
“长沙就是这个样子啊!”陈丹青很失望,他想象中的长沙应该是一副历史文化名城的样子,但是他看到的长 沙和别的城市没有两样。
每个人都有他想像中的长沙,也都有他眼中的长沙,尽管每个人的长沙不尽相同,但长沙就这么生机勃勃、蠢 蠢欲动地矗立在湘江的边上。
()改变和不改变都还刚刚开始
烈士公园的东大门要改了。
11月19日,一份来自烈士公园的邀请函摆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魏春雨教授的桌上。与此同时,长沙别的知 名设计师也收到了这份重新设计烈士公园东大门的邀请函。
现在的烈士公园东大门很明显的一个标志,是两只临风飘举的钢结构凤凰。重新设计之后,这两只凤凰可能不 再。
早年曾设计年嘉湖上迎丰桥的阎家瑞不喜欢这两只凤凰,认为“雕塑不像雕塑,建筑不像建筑”,和烈士公园 的其他几个门“不协调”。阎家瑞很喜欢烈士公园的其他几个门,它们“古朴、庄重”,很适合烈士公园。而 民俗村外的东门则“太现代了”。阎家瑞觉得东门应该也是古朴的,庄重的。
82岁的阎家瑞退休多年,但是因为经常“顾问”某些项目,设计界的消息也还很灵通。东大门要重新设计的消 息,是他几天前参加一个会议时知道的。
阎家瑞听到这么个传言:某一天,市长张剑飞在烈士公园转了一圈后,感觉东门不大对劲,之后,烈士公园决 定重新规划、设计东大门。
关于张剑飞市长,在设计方面,还有一个传言。说的是张剑飞下车伊始,召集长沙设计界的精英开了个会。会 上,张剑飞先很谦虚地说初来乍到,对长沙不大了解,如果有说错的地方,请大家多多包涵。话说完,打开电 脑,把他自己拍摄的长沙立交桥的图一一打开、评点。长沙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专家组成员刘叔华参加了这 个会议,他说张剑飞一下就把在座的专家折服了:长沙来了个专家市长。
2008年11月,张剑飞来到70年前烧光了的长沙一周年。改变和不改变都还刚刚开始。
()“好建筑应该让人觉得它不是建出来的,而是从地里头长出来的吧”
对在定王台某文化公司做策划的李政来说,长沙在他印象中的改变等同于河东到河西之间的改变。
“长沙丑死了。”说这话的时候是五年前,石家庄来的李政刚到长沙。到长沙之前,李政觉得长沙应该很漂亮 :有湘江,有橘子洲,有岳麓山。到长沙后,工作、生活都在河东,他之前就了解到的湘江和橘子洲、岳麓山 都被一层又一层的建筑挡在城市的那一边。
五年过去,把家安在河西阳光100的李政终于每天都有一半时间不在让他感到拥挤和压抑的河东。10月份的一 个周末,阳光很好,他和新婚的妻子在河西风光带漫步,“第一次发现河东被高高低低的建筑撑起来的长沙城 原来也很漂亮”。
但是,第二天,认为长沙“原来也很漂亮”的李政回到河东上班,还是觉得“丑死了”。李政感慨:长沙就像 个身材很好但五官不好的女人,远看漂亮,近看不过如此。
让李政觉得不过如此的,是他没发现有哪栋建筑让能让他兴奋一下,“可能有些好建筑吧,但我实在是没有看 出来。”李政认为自己有点苛刻,因为其实他判断不出什么是好建筑,“好建筑应该是那种让人觉得它不是建 出来的,而是从地里头长出来的吧?”
这个标准太高。
让李政例举他印象最深的长沙建筑。李政想了半天,还只有火车站,“就长沙的火车站有那个红辣椒”,别的 ,李政都觉得“似曾相识”。
()“发展速度太快了,以至于摔得这里青一块紫一块”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主任邱灿红教授认为长沙“还不至于坏到什么程度”。邱灿红用很宽容的眼光看 待包括长沙在内的众多中国城市,“国外的很多城市是通过几百年时间慢慢形成的,而中国的城市大多是这几 十年来才迅猛形成的,发展速度太快了。”邱灿红想到了跑步,“你用几十年的时间跑完人家几百年的路程, 难免会磕磕碰碰,摔得这里青一块紫一块。”
不止是向前跑会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向后跑也会。太平街是摔青的一块。虽然长沙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建筑规划 管理处处长易卫平认为太平街的改造,“从规划和建筑这个角度来看还是成功的,它的尺度,色彩,旧房利用 都做得很好”,但是综合来看,还是很失败的。改造前太平街有店铺日进斗金,改造后,有店铺半年只卖出去 一件货物。很多人怀念改造前的太平街。长沙理工大学的欧阳国辉副教授说他改造前去过太平街,看到街边小 院里有两个老太太,一个说她来太平街有56年了,另一个比她年长的说不对,你只来了40年。欧阳国辉说这样 的太平街才是真正的太平街,“你把原住民迁走了,这条街就不是原先的那条街了。”
()“中国几千年来就认为政府应该有一副威严的形象,是高高在上、和人民群众有一定距离的”
尽管太平街改造失败了,但邱灿红还是觉得我们还是应该宽容对待,“不这么改怎么会知道不好”。作为这 城市为数不多的规划专家,邱灿红对很多事情都很宽容。
1.很多城市、很多建筑长得很像?
因为发展速度太快,需要大量的规划和设计人才,这些人才又良莠不齐,为了 尽快拿出一个像样的规划或设 计作品,抄袭便成了捷径。即使不是直接的抄袭,我们的先进理念和模板又都来 自发达国家或发达地区,你 学习它,就或多或少地模仿了它。要有自己是想法,不是三天五天,也不是三年五 年就可以的事。这个城市 的发展等不及。
2.高楼太多?
高楼气派。中国的官员,不止是官员,很多百姓都喜欢气派,大多数老百姓都喜欢的事,为什么不去做?土地 紧张,人口众多,为什么不建高楼。今年的冰灾是个教训,如果没有电,没有水,你高层的人怎么 生活。认 识是有个过程的。
3.有特色、地标性建筑太少?
建筑不是花,要争奇斗艳。都有特色就都没特色,都成地标就不是地标。有些建筑可以张狂,但有些建筑就必 须懂得谦让。有些可以高昂着头,有些就必须低调。
4.老建筑太少?
中国人本来就以盖房子住新房为荣。能盖房是有能力的表现,住在老祖宗屋子里的人是被人看不起的。还有, 我们中国人好面子,觉得破破烂烂是最丢脸的事情。不盖新房子,面子怎么解决,GDP怎么解决?
5.政府建筑不像白宫和唐宁街那样亲民?
中国几千年来就认为政府应该有一副威严的形象,是高高在上、和人民群众有一定距离的。
6.没有城市色?
一个城市的色彩是慢慢形成的。选择哪种颜色,不选择哪种颜色,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没有自觉或不自觉地 选择哪种颜色为城市色之前,行政颁布一种城市色是不科学的。
7.没有想象力、比不上北京上海广州?
中国的鸟巢和水立方各只有一个。想象力很多时候是要花大价钱的。长沙的经济上不来,建筑自然也上不来。
不过,事情正慢慢发生改变。追求个性的人有了,喜欢自然的人有了,讲究节约能源的人有了,追寻和缅怀城 市记忆的人有了。邱灿红对长沙的将来还有很乐观的:城市是慢慢敲打出来的,以前我们下猛力气,现在有人 累了,有人醒悟了,是慢慢打点的时候了。
(他们都挺有个性)
好点子最初可能只是出于解决某个现实问题的需要,因为资金而改头换面的设计也曾让大师们垂头丧气,如果 不是规划在起作用,长沙明年可能突然冒出100多栋灰色、黑色的建筑,不要忘了,还有很多想法被永远留在 了图纸上……长沙太需要想象了,我们期待马上就改变,但如果能按照安藤忠雄所说,“都把建筑当环境来做 ”,即使慢一点,也好啊。
(1)最风险设计
湖南大学法学院教学楼
设计者:魏春雨
特点
1.外形刚毅,由棱角分明的框架构成,和法律的严肃、庄重、不容侵犯非常合拍,竹井里的凤尾竹和上上下下 点缀着的花圃又亲近人。
2.整个楼墙里墙外粘贴的,是湘江里的灰红色水刷石。
3.省钱。整个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从打地基到可以搬进去办公上课,花了700万不到。同济大学同期(2004年 )一教学楼,1万5千平方,光毛坯就花了近4000万。
故事:
魏春雨的法学院教学楼一开始并没得到多少认同,魏春雨立了军令状:如果建出来不好,湖大的项目我都不接 。在建的时候,还有些老教授说“这是世界上最丑的建筑”。魏春雨的研究生听了,想反驳,被魏春雨制止了 。
这栋楼建成的第二年,魏春雨借阳光100请著名设计师安藤忠雄到长沙宣传之际,把安腾忠雄请到该楼讲学了 两天。
魏春雨说,因为地域和经济的限制,湖南请不来好的设计师。类似的借人事件,魏春雨之前还干过一次。2004 年12月上海复旦大学请埃里克森讲学,被他凭借私人关系,先把埃里克森“打劫”到了湖南。
和法学院教学楼类似的还有湖南师范大学的音乐楼,像个方盒子,也是魏春雨设计的。
(2)最颠覆设计
简牍博物馆
设计者:欧阳国辉、吴良镛、关肇业
特点:
1.很好地利用了地形。一楼在白沙路上,二楼在建设路。
2.现代框架的里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庭院。阳光从玻璃屋顶通透直照,园中青松翠竹不离参观者视线。
故事:欧阳国辉是长沙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吴良镛、关肇业是从清华大学请来的外援。欧阳 国辉中标的设计并不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简牍博物馆的样子。在他中标的设计里,是一个汉朝风格的古建筑。 主体在地下,屋顶是个绿化草坪和市民广场。这个风格和建设南路上面的天心阁一脉相承。
欧阳国辉的最初设计,最后并没有实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吴良镛、关肇业参与进来后三人合作的产品。欧阳 国辉认为天心阁是一个磁场,现在天心阁周边的建筑,包括他参与设计的简牍博物馆都在削弱这个磁场,“好 在它矮,即使突出了自己,并没有影响天心阁的皇帝的地位”。
欧阳国辉喜欢用的色彩是红和白,他主持规划的长沙理工大学云塘校区的建筑就是以藏红为主体,白色为点缀 。但简牍博物馆是以黑白为主。
(3)最风水设计
华天贵宾楼
设计者:马清运
特点:
上大下小,从高空俯看,恰似“水”字形状,从侧面看,便是象征胜利的英语大写“V”字母。
争议:
杨建觉教授认为在周边都平淡的街区,需要华天贵宾楼这么个兴奋点。欧阳国辉副教授认为这个贵宾楼上大下 小,侵占了属于公众的领空。
故事:
据欧阳国辉说,传言通程大酒店建成后,华天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后来华天请了个擅看风水的先生来看风水 。该先生说通程楼顶有把“刀”面向华天,华天自然生意不好了。后来华天为应对通程,特意请来美籍华人设 计师马清运设计了“三把刀”,大楼从侧面看像三把刀,以应对通程的一把刀。
(4)最领袖设计
恒隆大厦
设计者:魏春雨
特点:
1.立面上点窗的运用和墙体的深灰色使整栋楼显得形象整齐、肃静。
2.耐脏。
3.有空中庭院。
故事:
这是长沙第一栋强势挺立的深灰色建筑。此后,别的楼也争先效仿用深灰或浅灰或更深的黑色。长沙市城市规 划管理局建筑规划管理处处长易卫平说,“年初审批报建建筑,100余栋有60多栋是灰色或黑色,后来我们觉 得太多了,会影响整个城市的心情,最后只批准20多栋做灰色或黑色”。
杨建觉是灰色和黑色的支持者,认为应该把这两种色定为长沙的城市色,“长沙很浮躁,用深色会让人心平静 下来”。
有空中庭院的还有喜来登酒店和亚大时代。魏春雨说,亚大时代的投资方开始不同意搞空中庭院,“挖那么一 大块去,可以建多少房子,卖多少钱”,后来,魏春雨坚持,才让空中庭院保留了下来。建成后,临空中庭院 的房子都好卖,而且价钱高于别的不靠庭院的房子。
(5)最节约设计
长沙市26中体育场
设计者:刘叔华
特点:
操场在一楼房顶,有篮球场、简易足球场,有跑道,共1万多平米。一楼是食堂、停车场等。
故事:
这个体育场是2004年建成的。当时教学楼、宿舍等规划好后,所剩的地皮不多了,但是必须安排下一个体育场 和食堂、体操房等,另外买地的话,要多增加投入。雨花区教育局找到了刘叔华。刘叔华就做了这么个省地的 设计方案,刘叔华画了草图后交给设计公司。建成后,雨花区教育局很高兴,说替他们省了另外买地的钱。
(6)最不实用设计
晚报大厦
设计者:杨明
特点:
大厦独特的不对称倒立的圆柱形仿佛一张随意卷起的报纸
争议:
刘叔华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设计,大胆,前卫,有想象力。欧阳国辉在肯定上述优点后,道出了它的不足 之处:容易旧,才过几年,就像是过了十多年的老建筑了。而在大厦里头工作的小杨则认为这个大厦只是好看 ,因为每个办公室都有一面是弧形,很不好摆放办公桌,造成空间浪费。
(7)最大师设计
长沙火车站
设计者:王绍俊等
特点:
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主楼高耸,典型的苏式建筑。
故事:
据阎家瑞老先生回忆,长沙车站建于经济困难的70年代初。当时的建筑都很简单,讲究省。怎么省钱怎么建。 建筑设计师很难碰到有发挥自己设计才能的机会。所以,当新的长沙火车站批准开建后,当时湖南的设计师很 高兴,“打着建设好毛主席家乡火车站的旗子”精心设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以,即使30多年过去,长 沙火车站还一点都不过时,像个慈祥长者,迎来送往,让人倍感亲切。
类似经久弥新、大方素雅的建筑还有湖南图书馆和东塘的冶金设计院大楼。
(8)最爱心设计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设计者:魏春雨
特点:
把之前就存在的一棵大樟树保留了下来。
故事:
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现在所在的位置原来是湖大印刷厂。印刷厂院内有棵高20余米的大樟树。印刷厂拆除后 ,魏春雨觉得让这棵年龄比自己还大的樟树迁离故土是件很残忍的事,就让它保留了下来。为了不让这棵樟树 觉得孤独,又把面樟树的墙面改成是玻璃的。虽然只一棵樟树,但看上去却有三科四棵或者更多。
(9)最冤枉设计
汇源大厦
设计者:略
特点:
有一只“脚”踏在了沿江大道上。从南往北的车辆得穿它而过。
冤情:
竣工于1998年。当年在规划局任职时的刘叔华参与了汇源大厦的批建。当时沿江大道没有拓宽,它并没有一只 “脚”跨在沿江大道。而且,当时的设计是一个双子座。后来,因投资方资金跟不上,双子座中西边的那座没 有建原先设计的那么高。更不幸的是,2000年后,沿江风光带拓宽,没建高的那半边或者中间掏空给车辆过道 ,或者拆毁。两相比较,选择了掏空。所以,形成了今天这个被人诟病的局面。
长沙城市规划管理局的易卫平说,江边“除劳动路口到解放路口这段为保护天心阁到岳麓山之间的观光走廊不 得建超过30米的楼盘外,别的并无硬性规定”。
(10)最哭笑不得设计
某洋名字的住宅楼盘
设计者:略
特点:
欧美风情
争议:
受访的大多数专家认为这种类型的楼盘外形漂亮,但长沙没有殖民历史,这种楼盘的出现让人感觉怪怪的。刘 叔华说了件好玩的事,他有个朋友,住到某洋名字的楼盘后,一直感觉不是在自己家里了。他甚至觉得,在欧 美风情的洋房里做辣椒炒肉或呼朋唤友打麻将是件很不合时宜的事。这个人住进洋房后一直很郁闷。
(消失的建筑)
建筑是有生命的。会老,会死。
所以,当它们在我们眼前消失或毁容,我们会难过,伤心,甚至痛心疾首。
问了很多建筑设计师,为什么长沙的建筑显得很杂乱,毫无章法。得到的回答几近一致:70年前一场大火,把 长沙烧成了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画,不要顾忌原先就有的图画,大家都是同一个起跑线,都想表现自己,谁 有钱谁又有表现欲望,谁就会显得很张狂。
但建筑毕竟不是画画,画错了可以擦掉重来,或者不小心擦掉不该擦掉的,也可以重新补上。建筑是有生命的 ,你毁了它,它就再也回不来了。
可惜的是,这个道理,我们总是要在难过、伤心甚至痛心疾首后才会明白。
1.中山纪念堂
建筑时间:1927年
死亡时间:1995年
建筑风格:西式会堂。大堂正面为五开间爱奥尼克式门廊,石作精美。
历史:为纪念孙中山而建。抗战初期,是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驻地,抗战胜利后成为湖南省政府的大礼堂。 1949年8月,程潜和陈明仁在这里宣布湖南和平起义。1949年后,这里一度也是湖南省人民政府的大礼堂, 1950年湖南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死亡原因:湖南省农业厅建家属宿舍。
2.老贺龙体育场
设计者:于均祥
建成时间:1952年
死亡时间:1985年到1987年
建筑风格:“旱桥”是当时体育场最有个性的标志,“旱桥”的3个拱门,有点像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又有点 像中国传统的庙宇、城池的拱门。
历史:现在贺龙体育场这个地方,以前叫回龙山。当时回龙山不高,大概只有二十几米,形状像个回椅,山谷 比较宽。利用这个天然地形,在山谷口子上用砖石砌了个“旱桥”,这就是体育场的围墙了。把谷底整平,就 是体育场了。1950年开始建,1952年竣工,是以工代赈建成的一个大项目。
补充一句,烈士公园纪念塔也是于均祥的作品。
死亡原因:改建新体育场。
3.国货陈列馆
设计者:欧阳淑
建成时间:1932年
毁容时间:抗战时期,1986年
建筑风格:新古典主义。建筑整体为四合院型,前后两进,中设天井,两侧为偏房,16跟爱奥尼克圆柱雄伟高 大。
历史:1928年长沙抵制日货,湖南模范劝工场场长刘廷芳建议省建设厅在原劝业场的基础上扩建湖南省国货商 场。1932年,主楼部分建成并营业。是当时湖南最大的国货商场。1935年商场后半部分建成,有餐馆、浴室、 电影院等。1938年部分被烧毁,此后,上三层阁楼被炸毁。1949年后修复,成为全长沙最大的百货商场。1986 年,用方砖将圆柱砌成方柱,并改为中山路百货大楼,此后没落。
4.它根本就没存在过,是被擦掉的设计。
湖南建科园林的范俊芳是最早的那段湘江风光带(橘子洲大桥南北两侧100米内)的规划者之一。她还有整个湘 江风光带的规划,可惜后来没被采用。
在她没被采用的规划里,湘江大道不及现在一半宽,它不是为了缓解这个城市的交通压力而出现的一条快车道 ,它也通车,但是只通来江边游玩的车辆,它会限制车速,不至于让在这散步的人感觉到不安全,更不会让想 过马路的人战战兢兢半天不敢移动一步。
这条风光带,会很宽,湘江大道的东侧,有宽为40米左右的无高大建筑的绿化带,市民可以很随意地在这里散 步。也有杜甫江阁,但没现在这么高。也像现在杜甫江阁茶楼一样卖茶水的茶楼,但茶楼的档次会很低,一块 钱一杯的茶很多人都可以坐下来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