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3-1 08: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12月17日,长沙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长沙“两型社会”先导区——长沙新区建设。
三天前,国家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两型社会”试验区。蓄积在长沙决策者心中的“扩城”激情,如开闸的洪水,奔涌而泻!
摆上长沙市委常委圆桌会上的新区建设规划多大?选址何方?这,决定长沙乃至湖南的前途与命运,也检验着长沙市决策者的胆识与气魄!
几番热议,几轮磋商,长沙新区规划出炉:一个规划120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570平方公里的新城在湘江西岸、岳麓山下开建。这个定位于“两型社会”示范区、高新产业集聚区、城乡统筹样板区、生态宜居新城区的新区,要求到2020年,实现建成区面积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0万、GDP3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00亿元,它取名为大河西先导区。
大河西先导区规划一出,满城热议!
悠悠古城长沙,2400年至此,才长成区区180平方公里,今起短短12年,要再造200平方公里新城,此举是否为异想天开!
城池自古向东不向西,长沙城建浪潮从来不过湘江,今日新城舍繁华富裕的河东,选贫瘠荒芜的河西,是否风险太大?
向风险而行、逆常规而动,方显英雄气概!
曾经,因地缘所制,与城市群崛起机遇一次次失之交臂的长沙,在机遇再次降临时,他们聚光的是浦东、是滨海,追赶的也是浦东、滨海,如同一只时刻想与鹰为伍的小鸟!
据说,19世纪末的浦东,在人们的镜头中留下的仅只一棵树!
18年前,它虽与大海的繁荣一江之隔,却是荒烟蔓草,农田遍布,作为开发区比深圳晚了10年!
短短的18年,它从大上海的“后卫”一跃为“前锋”,成为一个300万人、570平方公里、GDP跨上4000亿元的新城!
滨海新区曾经是天津埠外一片盐碱荒滩,从1993年天津市开始在此建新区,仅仅10余年,城市人口从区区几年人,到2008年的202.88万人,年创GDP4000亿元,为天津的半壁江山。
有梦,才有飞翔的翅膀;与鹰为伍,才能万里鹏程!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城市,是产生经济增长极的容器,做大容器,才能储藏能量,产生增长极!
中部的崛起,需要大城市的支撑;湖南的振兴,需要长株潭城市群的扩张;长沙的发展,更需要河西的壮大!
长沙新城落子河西,是对长沙定格千年的“西文东市”的大胆突破!实现这一突破,才会有长沙城市的跳跃与升华。作为长沙发展重心的河东,中心区48.19%的土地面积集中了72%的人口和74%的就业岗位,难堪负重。而经济薄弱的河西,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生态环境好、拓展腹地大,好绘新篇!
大河西先导区的宏伟蓝图,是长沙决策者高瞻远瞩的战略之举!她彰显着21世纪奋力追赶的三湘儿女的鸿鹄之志!
跨江,拓出一个新时空;跨江,造就一片艳阳天!
短短三年多,大河西先导区建起90余条近300公里的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了6条过江通道和7个城际交通工程,形成了100平方公里的新区雏形,构筑了长沙以湘江为中轴、一江两岸、互动共进、两翼齐飞的城市新格局。去年先导区GDP达1512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245亿元,增幅达62%。
统筹, 演绎复兴奇迹
长沙的经济,呈现的是又快又好的发展趋势,长沙的发展,又是城乡协调,市、县(市)区齐头并进、你追我赶竞相发展。
长沙市瞄准省内率先、中部领先、全国争先,五年超越5个同类城市、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由12位跃升到第7位,而统计数据表明,长沙市的四个县,全部跨入全国百强。而年年排位前移,此种现象,全国少有!
长沙县域经济“四小龙”,活力四溢,精彩不断。“三湘第一县”的长沙县,1993年在一片荒山上建城,结束自己“寄人篱下”之史。在荒芜的星沙,靠买2000个户口开锣,2003年财政过10亿,跨入百强。8年来,长沙县由“三湘第一县”,跨入“中部第一县”。连续三年,财政收入以每年新增一个“百强县”的速度奔跑,2010年,排名第18位,跨入全国20强;2011年,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实现120亿元,增幅为60%!
曾为长沙贫困户的宁乡县借大河西先导区建设东风,一路赶超,创出中部崛起的“宁乡速度”。
宁乡,在全国1800多个县(市)中,2010年的排行榜,位居73位,在今年的排名中,跃至第68位;就在中部强县中,宁乡也不占魁首,排名第六,今年排名第五!
宁乡的引人注目之处,是排位前移的幅度,是后发赶超的速度。从2006年至2010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5年跃升96位,平均每年超越19.2个县!
翻开宁乡“十一五”统计报表,这么一串数据音符般跳出:5年,GDP从2006年的159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490亿元,年均增幅15.9%;财政收入从2006年的7.1亿元增至2010年的25.5亿元,年均增幅达29.1%;工业产值由153亿元跃至2010年的830亿元,增长5.4倍,年均增幅40%!数字佐证发展速度。宁乡的速度在中部、在全国尚为罕见!2008年,宁乡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县;2010年位居68位;2011年宁乡财政收入增幅高达56%!
已华丽转身的长沙第六区望城,两年前,在划走5个经济强镇的变数下,当年财政收入还增幅达50%!去年跃居全省“经济十强”的“老二”!
县域经济“四小龙”你追我赶互不相让,城区经济“五小虎”也在竞争中跌宕起伏。“三湘第一区”的芙蓉区,十年稳居魁首,在42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创出了每平方公里创税1亿元的惊人纪录!
雨花区坐拥武广、沪昆两条高铁十字交叉宝地,勇争中部强区,连续多年GDP在中部39区中列居前茅,去年,财政总收入76亿,为“五小虎”中第一!
开福区,原为长沙穷区,有“南帝北丐”之称。开福区万众一心拓城,心无旁骛推进城市化,硬是把芙蓉路,这条最长的城市大道牵进长沙北部广袤的农村腹地,一直延至湘阴境地,长沙城市向北推进10公里,新城上托起中部最大的物流园、火车北站、湖南最大的服务外包基地、亚洲最大的计算机车间……
拓城,让开福大开福门,该区去年财政收入突破50亿,创下56.8亿元,长沙的金融中心崛起城北,外资银行纷纷抢滩……
“五小虎”生龙活虎,各展新招。经济强街星罗棋布,群星璀璨,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侯家塘,谁能想到,去年财政收入过3亿元!
市、县(市)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共同演出长沙财税“千亿元”的壮丽大戏!
千亿元,在沿海、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不足为奇,而在中部内陆的长沙,却是意义非常。它是一曲发展的协奏曲,它是一个华章的结尾,也是一幕大戏的开头!
数字没有色彩,但,它写真着非同寻常的“长沙速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