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4886|回复: 116

【上海商品房、经适房、保障性住房、廉租房之路】连载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30 06:55:36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HGYG 于 2012-6-28 06:55 编辑

【上海商品房、经适房、保障性住房、廉租房之路】连载版
上海公租房1万套年内供应 面积小功能齐全 (2011年9月22日)




    无论是商品房还是保障性住房,上海城规城建均要认真对待、认真规建,借此把它们打造成城市美好景观的壹部分,打造成美好城市这壹整体金质品牌的壹部分,不懈地向全中国、全世界推介。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6:57:51 |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闵行马桥景城基地正式开工( 2011年9月29日 )
  9月28日,上海市保障性住房闵行马桥景城基地正式开工。副市长沈骏参加开工仪式。

  9月28日开工的马桥基地新建住宅建筑总量约186.86万平方米,规划人口约6.85万人。其中市属保障性住房建筑总量约91.28万平方米,套型建筑面积平均为66平方米,可安置约3.73万人。10月,闵行区浦江镇鲁汇等基地将有部分市属保障性住房项目相继开工。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07:11:59 |
保障民生20年上海城投扎实推进保障房建设( 2011年9月28日 )
  “住房紧张”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上海这座城市飞速发展的一大矛盾。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在鼓励市民通过市场渠道改善居住的同时,始终把解决住房困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点。拓宽思路、创新机制,建立健全“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保障性住房”这个名词也因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作为国有骨干企业,上海城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不遗余力地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在1992年成立至今的这20年历程中,建设保障性住房一直是上海城投服务城市的基本职能,是上海城投保障社会民生的主要阵地,是上海城投履行社会责任的庄严承诺。镌刻在每一个保障性住房项目上的企业标志,正代表着上海城投建设保障性住房“让政府放心,让百姓满意”的信念和追求。

  一张建设地图和三代保障性住房

  20年间,上海城投已经在全市东、南、西、北各大区县先后建成了超过500万平方米的动迁安置房、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等各类保障性住房。“十一五”期间,上海城投累计投入52亿元,建成共120万平方米、约2万套保障性住房,超过6万名市民受惠。

  从东陆、黄山、平阳第一代保障性住房开始,到松江、浦江、江桥第二代保障性住房,再到如今的松江大型居住社区、徐泾、江湾、三林第三代保障性住房,上海城投想政府所想、急百姓所急,不断寻求创新突破,在实践中,走过了从单一模式向多种形式并存、从解决基本居住需求向全面提升居住质量、从小规模零星基地建设向大型居住社区成片开发的“三大跨越”。

  一个“以人为本”核心和三大创新

  在长达20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上海城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低碳、绿色、生态理念,坚持人性化思考、专业化开发、精细化施工。

  创新的产品开发理念。凭借对政策和市场的深刻理解,上海城投始终奋战在保障房项目建设的最前沿,先行先试,松江二期、杨浦江湾等项目率先成为全市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首批的试点项目。杨浦江湾公租房成为上海市住房公积金中心投资收购的首个公共租赁房项目。松江新凯家园二期经济适用房试点房源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全市百姓的热捧,签约率超过90%,近千户居民入住,赢得了百姓口碑。

  创新的规划设计思路。把打造“宜居家园”作为设计宗旨,从总体形态、道路水系、绿化景观、公建配套、商业布点、教育卫生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设计,形成一整套的产品设计标准。通过对使用者生活习惯和居住心理进行细致的分析,落实于设计中的每个细节,确保产品的内在、外观及环境都经得起市民百姓挑剔的目光,成为首选。

  创新的资金融资渠道。近年来,上海城投与各大金融机构紧密合作,通过银团融资、发行债券、信托融资等渠道将12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项目,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利用上市公司平台,2011年5月,与中国平安携手推出七年期“保障房项目债权投资计划”,募集不超过30亿元的资金用于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该计划是我国保险资金投资保障房领域的首个签约项目,在我国保障房建设融资创新领域迈出重要一步。

  一个检验标准和三个全方位控制

  “百姓满意不满意”是上海城投检验保障性住房建设得好不好的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靠的就是三个全方位控制。

  第一是全方位控制质量。目前,上海城投在建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共有160万平方米。为造出最安全的“放心房”,上海城投建立了全过程的质量检查体系,全程不间断检查、抽查,事前有效防止质量问题的产生。上海城投率先向社会公开承诺:“对自身的住宅建设质量全面负责,为用户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住宅”。2010年竣工交付的浦江项目,至今入户率已超过九成,房屋质量问题投诉率为“0”,深受百姓信赖。

  第二是全方位控制进度。近年来,上海城投不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2011年,计划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1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每个项目的建设速度均有提升。

  第三是全方位控制成本。对大宗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大幅降低建设材料成本。采用全过程的动态成本控制:事先预测成本目标,事中动态数据分析,事后项目结算审价。上海城投向管理要效益,用“商品房”的理念管好钱,算好保障性住房这本帐。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十二五”期间,上海城投将秉承“让都市生活更美好”的企业精神,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计划投入135亿元,建设和筹措250万平方米、超过4万套保障性住房,为上海市民造出更多“理念新、品质高、质量好、配套全、环境美”的“满意房”。
 楼主| 发表于 2011-9-30 12:04:26 |
本市中心城区最大保障性住房---“彩虹湾”一期项目开工( 2011年9月28日 )
  本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性住宅项目“彩虹湾”一期项目9月28日上午举行开工仪式,这也是虹口区的大型保障性住房社区。

  “彩虹湾”项目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性住宅项目,社区由4个相对独立的小区组成。整个社区地块北至安汾路,东至水电路,西至江杨南路,南至三门路。总建设用地面积3056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9万平方米,一期项目位于社区东北角,北临现有的虹北公寓,东至水电路,西至凉城路,南至规划(彩虹)路,总用地面积约505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3368平方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 11:07:23 |
申城今年保障房完成逾90% 航头拓展基地开工韩正出席( 2011年10月1日 )
  9月30日,“纪念世界人居日暨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航头拓展基地开工仪式”在浦东新区基地开工现场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仪式并宣布航头拓展基地开工。

  1985年,第40届联大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旨在倡导实现人类良好的居住环境和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基本权利。近几年上海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构建“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有效缓解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十一五”期间,本市符合廉租住房条件的申请家庭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超过1000万平方米,在徐汇、闵行两区试点的基础上,全市现已全面推开;开工建设动迁安置房3250万平方米,竣工2960万平方米,完成搭桥供应2985万平方米。

  今年,根据国务院与上海签订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责任书,上海将新开工建设、筹措与完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6.6万套。其中新开工5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800万平方米动迁安置房、建设和筹措2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此外还包括廉租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截至9月底,完成率已超过90%。

  今年的“世界人居日”主题为“城市与气候变化”。近期,上海chutai了关于加快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指导意见,将着重聚焦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建设,推广以建筑节能为主的“四节一环保”技术。昨天开工建设的航头拓展基地,在规划之初就秉承“低碳环保”的设计理念,努力创造一个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不仅致力于优化交通出行条件,形成配套齐全、优质高效的设施配置,而且在保持完整的水生态环境下,有机结合水系、绿地和公共开敞空间,提供符合环保节能生态要求的多样化的活动空间和宜人的居住空间。航头拓展基地规划新建住宅面积176万平方米。9月30日开工约43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约27万平方米,动迁安置房约16万平方米。

  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副市长沈骏,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出席了开工仪式。

避免服务功能缺胳膊短腿,避免仅睡仅卧功能,注重与城区景观的整体结合,注重娱乐旅游文化的结合.
 楼主| 发表于 2011-10-7 12:52:12 |
按期完成全年目标没问题——上海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纪实( 2011年10月7日 )


  屋内,客厅、卧室、厨卫采光充足,间间“全明”;屋外,单元之间有绿地小径相连、天然水系相隔,外墙立面还使用了时尚的咖啡色墙砖。走出小区,步行十来分钟便到地铁站……在松江泗泾保障房基地“新凯家园”二期,经适房申请户王友林喜上眉梢。国庆假期,他最紧要的事不是走亲访友,而是“来这里,看看未来的家”!
  为了困难家庭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上海庄严承诺:再难,也要确保今年保障房开工、筹措1500万平方米,供应1150万平方米,让17万户困难家庭直接受益!
  千金一诺为民生。“十一”长假里,上海各大保障房基地无一休息:虹口“彩虹湾”社区、闵行马桥基地、浦东航头基地……一片隆隆施工声。保质保量,加班加点,保障房首次成为这座城市百年房地产开发史上的主角与亮色。纵使保障房建设有一百个困难,在使命的驱使下,上海努力寻找一百零一个答案。
  “加快保障房建设,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确定的目标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明确指出。他要求上海17个区县和各部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千方百计突破瓶颈,想方设法解决困难,认认真真落实,切切实实推进,确保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掐着“时间表”实打实推进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今年上海计划新开工和筹措的1500万平方米保障房,已完成90%。“按期完成全年目标没有问题。”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说。
  一句“没有问题”,看似平常。殊不知,新开工和继续施工房源之多,使今年上海保障房建设任务之重堪称历年之最。多个新建保障房基地的土地来源以拆迁地为主,动拆迁任务繁重,如何在规范、有序前提下加快推进,是严峻考验。再加上银根收紧等因素,上海的保障房建设可说是一场“攻坚战”。
  事艰更有为。因为创新,各项工作在有序中加速推进。在规范操作的前提下,上海采用“多部门会审”“并联审批”等方式,加快土地报批、项目核准、规划审批等“全过程手续”。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为表示,优化流程之后,不少环节可以缩短50%以上的时间。
  针对资金难题,上海银监局等部门联合建立信贷支持保障房建设的“名单式”管理制度,由各商业银行对符合要求的大型居住社区土地储备贷款和保障房开发贷款予以优先支持。原则上,今年各银行保障房贷款增量占其全部住房开发贷款增量的比重,不低于60%。保障房建设加快,黄浦区山西小区的住房困难户虞国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申购了!”他已通过摇号,买到一套经适房,一家四口从此告别10多平方米的“亭子间”。
  供“现房”以解“近渴”
  像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保障房的供求矛盾尤为突出:房价高企,中低收入人群靠市场改善居住条件的难度越来越大;外来常住人口比例不断提高,部分区外来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其住有所居、融入城市的愿望日益迫切。而且,这种矛盾经过多年累积,亟待破解。只有加快把保障房的美好蓝图化为现实房源,才能让人吃上“定心丸”。
  加快供应!今年,上海保障房的供应目标是个“大单子”:1150万平方米、约17万套,其中经适房(共有产权房)约8万套,公租房1万余套,动迁安置住房约7.5万套。
  目前,经适房供应已在全市全面启动,年内首批13个区将基本完成购房签约工作。第一批次受理申请家庭合计33052户,最终通过户籍年限、住房面积和经济状况核查的家庭有28700余户。
  保障房配售能否公开、透明、规范,是能否让群众满意的硬标准。上海市房管局副巡视员李东说,市里正在建立健全严格的规范,一方面,准入“门槛”不断放宽,比如经适房申购者的月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财产限额标准已从“2300元、7万元”放宽至“3300元、12万元”。另一方面,审核过程不断从严,申购家庭要经历两次审核、两次公示,时间跨度达两三个月,以最大程度杜绝虚报冒领。徐汇区田林街道的许有若,通过层层审核、轮候摇号,最终选择了浦东城林美苑的一套两居室经适房,“配售很公正,这下心里踏实了”。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是上海保障性住房集中供应阶段。除经适房外,首批5000余套市筹公租房年内将向社会供应,动迁安置房的供应也正在按计划进行。
  配套同步保“宜居”
  “房子户型虽小,功能一个都没有少。你看,卫生间还设计成干湿分离的。”已入住保障房基地“新凯家园”二期的居民张飞达说,他从家走十分钟,就到了地铁九号线佘山站,出行方便。
  记者在大型保障房社区“彩虹湾”规划图上看到,小区内的商业设施或集中、或分散;地下停车位也前瞻性地考虑,一般配置每户0.7个车位。虹口区委书记孙建平说:“即使是住房保障基地,我们也争取把它建成较高品质小区。”
  房屋质量、市政公建配套设施直接关系保障房社区的宜居性,也关系到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记者采访发现,不管是已建成使用的保障房基地,还是刚动工的保障房小区,“宜居”都成为上海保障房的关键词。
  “确保保障性住房的每一个基地、每一幢楼、每一平方米的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这是当前大规模建设过程中必须牢牢铭记的原则。”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强调,保障性住房的各项配套还须同步,如果基本配套不到位,即使房子建得再好,群众入住后也不会完全满意。
  眼下,上海陆续开工的保障房项目中,学校、社区卫生中心、综合交通枢纽、菜场、商业等各类配套设施一般都与住宅同步开工建设。大型居住社区的外围市政配套采用“市区分工、以区为主”的机制,市级财政对先期启动的13个大型居住社区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安排补贴资金达60亿元。
  “我们希望通过保障性住房的推出,能够使上海面向广大市民的住房改善进一步加大力度,使市民真正得到实惠。”上海市市长韩正说。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2:18:08 |
中心城区最大保障房项目开工 虹口“彩虹湾”将惠及1.2万户( 2011年10月9日 )
  虹口区大型保障性住房社区“彩虹湾”日前开工,一期项目预计两年内建成。“彩虹湾”是“十二五”中心城区开建的最大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之一,公建配套面积占近两成,体现此地打造宜居社区的决心。

  “彩虹湾”项目地块北起安汾路,东至水电路,西临江杨南路,南至三门路,总建设用地30.56万平方米,过去曾是二纺机工业园。社区由4个独立小区组成,总住宅面积89万平方米,公建配套面积21万平方米,全部建成后将惠及住户1.2万户。昨天开工的一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9.34万平方米,住宅面积6.33万平方米,绿化率达30%;一期预计2013年底建成,将提供中小型房源832套,其中230套用作公租房。

  虹口区大型保障性住宅区规划建设小组常务副总指挥陈君鸣介绍,“彩虹湾”项目提供50平方米、70平方米和90平方米三种房型,其建设标准不亚于商品房,小区停车位也按1:0.75配比;同时,社区范围内的社区服务中心及商业、幼教、养老等设施也已完成规划,将与住房同时开工建设。

  虹口区将在“彩虹湾”建设中引入低碳理念,太阳能发电、雨水收集等低碳技术将在“彩虹湾”应用,“一杯水马桶”、智能插座等环保用品也有望进入保障房居民家中。

评:务必与全功能配套,旅游、文化、景观、商业紧密结合,才会是有光明前途的超大型综合社区。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1 11:34:15 |
长兴园区公租房一期年底竣工( 2011年10月11日 )
  10月10日获悉,作为崇明县政府2011年度重点功能性项目之一,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公共租赁房项目顺利推进,一期预计今年底竣工。

  据介绍,该项目建筑总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5.5亿元,可为1.2万名来沪务工人员解决住宿问题,计划分三期实施。目前实施的一期项目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另据了解,今年,崇明县根据市政府下达任务,计划新建和筹措公共租赁住房(单位租赁房)950套。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07:20:25 |
上海首个双限双定商品房项目开工 韩正等出席开工仪式( 2011年10月11日 )
  上海保障性住房建设又迈出重要一步。10月11日上午,本市首个限价商品房项目——临港新城限价商品房开工。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市政协副主席、浦东新区区长姜樑等出席开工仪式。

  限价商品房是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特定区域内建设、面向特定条件对象配售,并限定销售价格、限定交易转让的特殊供应住房,是本市“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和房地产市场体系的补充,是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而实行的特殊措施。选择临港新城地区建设限价商品房,是市委、市政府充分考虑到临港新城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有利于促进临港地区发展,优化临港地区投资环境和城市环境。

  项目选址于临港新城主城区一期开发区域,临港大道-杞青路-铃兰路-规划一路围合地块;总用地面积约为69.6公顷,总建筑面积为6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为58万平方米,共划分为11个街坊,住宅户型以小户型为主。项目配置包括社区中心、商业设施、学校及幼儿园,与轨道交通16号线“滴水湖站”、“沪城环路站”各相距约800米。项目着力体现“以人为本、和谐社区”的设计理念,严格控制高层建筑布局,与新城风貌整体协调;公共空间力求尺度宜人,塑造有序的街道界面;同时,极具特色的围合布局,不但能营造有安全感、归属感的居住环境,还能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该限价商品房项目由上海临港新城投资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建设,项目将按照“今年开工、明年配售”的目标加快建设步伐,建成后定向配售给临港产业区、洋山保税港区、中国商飞总装基地、临港主城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等5个区域的引进人才、技术骨干及专业管理人员,但取得房地产权证后10年内不得上市交易。有关负责人透露,预计明年年底,一期约10万平方米、1500多套房将完工并配售,价格将由政府统一定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07:21:36 |
建筑质量环境物业堪比商品房小区 河间路保障房基地迎来首批居民( 2011年10月11日 )
  底层架空,人车分离,绿化面积近40%,由一级资质的物业公司管理……历时3年,位于河间路宁武路的就近安置保障房基地一期“水月坊”正式交房,昨天迎来了首批业主——杨浦区各动迁地块的居民。“小房型,大社区;老邻居,新生活”的蓝图成为现实。

  保障房也要建成精品房。几年来,杨浦区根据这一理念,对河间路基地精雕细琢,做到了“占地不多环境美,面积不大功能全”。小区总共近800套住房,建了两层地下车库,机动车全部走地下,中心绿地抬高,老人和小孩活动特别安全。住宅楼底层架空,增加了居民活动空间,小区配套齐全。

  尽管每套住房的面积只有50-80平方米,但所有房间和厨卫全明。水月坊还大量运用节能环保技术,墙体是保温隔热的,景观灯是太阳能的。在建设过程中,基地被评为“全国质量安全示范工地”,目前已申报上海市建筑“白玉兰奖”。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6:13:36 |
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金山区启动沪郊最大单位公租房项目( 2011年10月12日 )
  10月12日上午10时45分许,上海又一大型公租房建设项目——“梦想家园”单位租赁房社区在金山区金山卫镇奠基。

  “梦想家园”项目由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金山卫镇政府投资,规划用地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12亿元,是目前上海郊区将建的单个面积最大的单位租赁房社区。建成后5000套房源将主要由落户当地的企业租赁,并向住房困难职工、新就业人员、来沪务工者和引进人才等提供居住用房。

  据悉,该项目将分二期进行建设,每期各15万平方米,计划2—3年全部竣工,其中一期预计明年10月完成结构封顶,2013年上半年可投入使用,租期分30年和50年两种,目前已有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嘉宝莉涂料有限公司、关西树脂(上海)有限公司等56家企业向金山卫镇提出了规模订租。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2 17:34:25 |
本帖最后由 HGYG 于 2011-10-12 17:39 编辑

新华社:浦东,排头兵的新使命( 2011年10月12日 )
  11日上午,上海首个“双限双定”的限价房项目在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正式开工。在特定区域建设、面向特定条件对象配售,并限定销售价格、限定交易转让,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保障房建设中的一个全新探索。浦东,成为这一探索的试验田。预计项目全部建成后,7700多套住宅将解决上万名青年人才的居住难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6:56:34 |
至9月底本市完成保障房约24万套 年底前全面检查工程质量( 2011年10月26日 )
  今年年底,本市将对保障性住房开展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全面检查。10月26日上午,从市人大常委会代表书面意见督办活动中获悉,截至9月底本市已完成保障住房约24万套(户),全年任务完成率过90%。

  据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刘海生汇报,截至9月底,本市完成的24万套(户)保障性住房中,经济适用房约5.7万套,动迁安置房约13.1万套,公共租赁房约2.6万户,廉租住房约0.8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约1.8万户。

  依据代表书面意见,本市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在保障性住房供应方面——

  ■今年,本市再次放宽廉租住房准入标准,扩大受益面,目前准入标准放宽到人均月收入1600元、人均财产5万元;调整实物配租政策,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多渠道筹集廉租保障资金和适用房源;探索建立住房和收入状况核查新机制,保障公共资源公开、公平、公正地使用。

  ■经济适用房分两批次全面推开申请供应,上半年全市中心城区和部分郊区共13个区开展第一批次申请供应,下半年全市所有17个区县分期开展第二批次供应。截至9月底,今年首批受理的居民家庭约2.8万户通过二级审核、公示,进入摇号选房阶段。第二批已有8600户居民家庭办理申请受理,进入审核阶段。

  ■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试点项目已经启动房源装修、租金测算、合同制订、供应安排、经租和物业管理,争取年底供应入住。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35:13 |
一项工程竟要几十项评比 委员建议要让企业腾手提高工程质量( 2011年10月27日 )
  一项工程从开工到竣工乃至移交给建设方,要经历大大小小、各级各层各协会的几十项次的评比。“这些评优让企业疲于应付,分散了很有限的管理和施工技术资源。”在10月26日举行的市政协常委“城市运行安全和生产安全”专题议政会上,市政协常委黄鸣提出,需要削减名目繁多的施工企业检查评比,让企业腾手来做好应做的工作。

  委员们建议,组建有分管市级领导、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参加的清理工作小组,清理并明确规范评比达标表彰事项;制定项目考核等级参数,减少重复评选。凡可用行业规范、施工技术标准、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标准,或可通过日常考核、第三方检测检验数据、第三方监理认定的参数,能达到工程项目竣工标准的,不应再设立评比达标项目。如各种参数能达到上一等级标准的,可减少逐级申报、环环考核,以避免项目管理人员投入过多精力;减少、甚至一律取消分部位、分专业的各类奖项。

  在此基础上,委员们还建议从源头上改变招标制度、增加技术指标的比重,加强对监理公司的监管,建立日常报告制度,加强地区性小工地的监管,消除监管盲点等,从而加快建筑市场管理建章立制的步伐。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7 12:36:37 |
经适房成本价拟适时公布 人大代表建议不应再“保持沉默”  ( 2011年10月27日 )
  作为住房供应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市经适房供应已全面启动。记者10月26日从市人大代表书面意见“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专题督办会上获悉,本市正抓紧研究,将适时公布本市经适房成本价格。

  截至9月底,本市已完成保障住房约24万套(户),其中经济适用房约5.7万套、动迁安置房约13.1万套、公共租赁房约2.6万户、廉租住房约0.8万户、城市棚户区改造约1.8万户,全年任务完成率超过90%。

  “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产出的保障性住房的成本价究竟是多少,民众强烈期盼知情。”今年两会期间,裴蓁提交书面意见《关于公开经济适用房成本价格的建议》。

  裴蓁认为,随着动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的相继推出,本市保障性住房的成本价究竟是多少,不应再“保持沉默”,“经适房成本价格关系民生和公共财政,作为公共财政投入、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产品,理应接受公众监督。”

  市房管局局长刘海生现场督办中作出明确答复,对于经适房成本价格的公开,将“尽早形成相关方案,适时公布”。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延照、蔡达峰参加督办会。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7-22 05:20 , Processed in 0.04983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