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BB-buff 于 2011-7-2 23:32 编辑
斑马湖片区
目标定位——生态休闲度假社区ELD(Ecological Living District),面积10.3平方公里,约6万人。 空间布局包括,“环湖浮岛、沿岸三区”。环湖浮岛:围绕三个湖泊设置了8个各具特色的休闲度假风情浮岛小镇。沿岸三区:沿滨江岸线设置了以养生康乐为主题的养生、康乐、乐活三个生态生活区。
月亮岛片区
目标定位——新都市主义国际生活社区CLD(Central Living District)。面积8.9平方公里,约13万人。 空间布局包括,“一心、两轴,两带,四区”。一心:为HOPSCA综合中心。两轴:为潇湘大道发展轴、商贸办公轴。两带:为两条绿化休闲带。四区:为HOPSCA片区综合中心区、滨水综合服务区和两片居住社区。其中,HOPSCA综合中心区集聚了酒店+写字楼+公园+大型综合购物中心+商贸博览+国际公寓组成的城市综合体。滨水综合服务区依托湖湘文化魅力和月亮岛“美猴王国”项目,布局酒店旅业、文化娱乐、旅游服务中心。
大泽湖片区
目标定位——商务旅游文化区TBD(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面积7.29平方公里,约6万人。
拟打造成为望城的新城市中心、大河西先导区的副中心、旅游文化中心,成为引领长沙北翼新城发展的引擎。在湘江边打造湘江文化广场。绕大泽湖公园,建设商务、办公、星级酒店等,并设置了游艇会、“活力岛”综合商业文化娱乐公园、APM购物中心、水上街市等相应的服务设施,通过小火车和游船观光各区,尽显“银水金滩”的独特魅力。建集湖、河、林于一体的公园,面积1.5平方公里。为国际化人群和高端商务人士服务的生活社区。
总用地规模34.85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0.59平方公里,水域面积4.2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35万人。长沙市望城区滨水新城核心区的大泽湖片区城市设计、斑马湖片区城市设计、月亮岛片区城市设计的目标定位和空间布局已经公示。这里60%以上的地块临水形成“水城格局”,打造“省会长沙新城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两型社会的试验区、城乡一体的样板区”。 潇湘晨报记者 颜宇东 实习生 许梦盈 长沙报道
布局 滨水新城北至沩水河南至二环路
望城区委区政府先后组织编制了滨水新城概念规划,以及水系保护利用、给排水、电力、绿地等专项规划。位于湘江西岸的滨水新城核心区,拥有长达19公里的湘江岸线。望城区滨水新城管理委员会牵头,于2010年8月进行了国际招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最终在方案评选中脱颖而出,承担设计工作,并于2011年2月开始进行规划编制。这个规划范围北至沩水河,西至金星大道、雷锋大道,东至湘江西岸,南至二环路。 这样一个3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形成“两轴贯通、四区串联,中心放射、四脉碧透”的功能结构。“两轴”即水系轴和潇湘大道综合轴。“四区”即以斑马湖东湖休闲公园、枞树港湘江国际游艇会、张家湖生态度假公园为依托布局的生态休闲度假社区;以马桥河原生态湿地公园、黄金河道、奥特莱斯购物公园为依托布局的时尚创意生活社区;以大泽湖旅游文化公园为依托布局的商务旅游文化区;以月亮岛文化主题公园、谷山森林公园为依托布局的新都市主义国际生活社区。另外,“中心放射、四脉碧透”,即沿大泽湖周边区域建设商务旅游文化区,以此为中心布局放射状的轴线,联系其他区域。
水系 60%以上地块临水形成“水城格局”
规划水域面积4.2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12.1%,略多于现状水域面积,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新区良好的水环境特色。借鉴国外水城建设经验,60%以上的地块临水,创造了各具风情特色的滨水住区。构筑水街、游艇会、文博馆等水主题项目,描绘“沿江绿道、沿河画廊、沿湖乐园”的水景特色。借鉴新加坡的经验,规划水上游览线,设置水上观光巴士、小型游艇、画舫船、水上的士、游乐船、游艇码头等,打造新城建设亮点。
绿化 “区域绿道”串联起分散绿地
构建水绕绿环的多层次、立体化、网络式生态结构,形成八大公园、六类绿地,绿地面积10.61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30%,远远超过国家规范“8%—15%”的标准。
引导从“区域绿地”走向“区域绿道”生态格局的转型,使得分散的绿地通过区域绿道构成网络生态格局。谷山、乌山、麻潭山、观音山等分散的绿地通过区域绿道构成网络生态格局。
交通 建自行车、水上游览等慢性交通
利用丰富的滨水资源,建设自行车、步行、水上游览等慢性交通体系。形成“三纵十一横”的主干路网格局,大泽湖中心区构建环形放射状路网,规划轨道交通4号线沿银杉路、环湖路、金星北路、雷锋大道设置。
引进BRT(即快速公交系统)、地铁等快速公交,其中潇湘大道交通道对接长沙市交通道,拟建设成为湖南省首条BRT快速公交线路。轨道交通4号线及4A(支)线在此次规划中明确了走向。
经济 工业走廊+水岸经济
谋划滨水新城“工业走廊+水岸经济”“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落实望城“建设新城”和“强工兴园”战略,推进望城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进程。
长达19公里的湘江岸线,沿江控制40米至100米的绿化景观带;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开敞空间岸线比例控制为3:4:3,打造一条“蓝色生活”与“金色产业”交织的水岸。
参照“光明城市”的理念,采取高强度、低密度的空间设计。例如大泽湖片区,面积1.5平方公里的湖区控制为城市生态公园,环湖则布置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群,其中400米的星城塔构成长沙的新地标;借鉴纽约等世界级城市小街坊、密路网的空间格局,塑造标志性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区风貌。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