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查看: 1287|回复: 0

东莞大道鸿福路口旗峰路口不设立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1 09: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治堵思路】

  会上,市城乡规划局汇报了市中心区 “治堵”的思路。在重点节点拥堵改善上,以“分流疏导、提升效能”作为改善市中心区关键交通拥堵节点的基本思路。

  目前,东莞大道是连接广深高速和市中心区最为快捷的通道。“治堵”思路认为,东莞大道要向生活型城市主干道回归,强化对沿线的服务功能。为此,规划部门建议启动科技路、莞太路、四环路交通功能的提升,增加中心区其它南北向道路和东西向道路。

  进出市中心的主干道太少,被认为是中心区拥堵的另一原因。规划部门提出,增加中心区交通疏导、对外联系的南北向通道与东西向通道。尽快启动东城东路连续流通道、松山湖第二通道的可行性研究和工程设计。

  其中,东城东路可考虑南接环城路、北连大王洲桥,是疏导中心区交通,替代东莞大道、东城中路的南北向分流通道;松山湖第二通道西连四环路、东接松山湖沁园路,是鸿福路之外的、联系中心区的第二条东西向通道,将分流疏导中心区的东西向交通,并有助于改善松山湖大道和环城路、东部快速路、莞深高速节点的交通现状。

  此外,完善中心区内部的次支路网体系,理顺微循环系统,提升内部路网整体交通集散能力,被认为是解决具体堵点的有效办法。规划部门提出,近期要抓紧启动对元美路、元美东路、簪花路、金树路、怡丰路微循环圈的研究和工程设计,以缓解轨道R2线东莞大道、鸿福路交叉口枢纽站建设期间的交通拥堵。

  东莞大道旗峰路口和鸿福路口处于东莞新城市中心地带。据统计,两个交叉口日均车流量为9万多辆,已成为中心区上下班高峰期最为明显的拥堵地带。

  针对旗峰路口,规划部门拿出了平面优化和下穿隧道两套方案。其中平面优化方案的优点是,对轨道交通无影响,实施容易,改造后通行能力将有所提升,缺点是经过测算,2015年仍有出现拥堵的可能。下穿隧道方案的优点是,效果显著,但增加对上下游路口及路网的交通压力,对轨道交通建设及营运造成影响。

  鸿福路口共有三种交通改善方案,一是通过以增加车道为主的平面优化方案,二是东莞大道短下穿鸿福路,三是东莞大道长下穿鸿福路方案。

  据悉,两路口的方案已经过长时间的论证,架设立交的方案没有出现在此次讨论中。最终方案将上报市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研究决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8-18 09:13 , Processed in 0.027554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