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7-19 13:45: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么
我看了一些文章
湾里庙是一座有着432年历史的庙宇。正名为“苍岩圣母庙”,原址在今中华北大街与兴凯路交叉口的西北角,是由大名府胡氏化缘创建的。
明朝万历18年(1590年),胡氏一家人到井陉苍岩山,朝拜苍岩圣母。并从苍岩山请了一尊“苍岩圣母石像”欲运回大名府供奉。途经七里湾时,实在运不动了。胡家人认为“苍岩圣母”不肯去大名,于是在此创建了这座苍岩圣母庙。全家人住在庙中,朝夕烧香。经过发展,成为了石家庄一带著名的庙宇。当时这座庙坐东朝西,是为了面朝苍岩山方向。
在1941年石家庄沦陷时,日伪**在开辟新市区过程中,强行把湾里庙拆毁。胡氏一家被迫在新开路北侧建了一处民宅安身。
说来也非常蹊跷,拆庙的日军军官暴病而亡。石家庄人民,便借此发泄对侵略者的仇恨,呼吁恢复古庙。在社会的压力下,日伪**被迫出资,在新凯路北侧胡家住宅东侧,重建了一座规模较小的“苍岩山圣母庙”。重建的这座庙。坐北朝南。只有山门三间和主殿三间。院内保存了该庙的五六通不同时代的碑碣。
新中国成立后,改成了工厂,山门拆除,大殿成了文化用品厂的一个车间。到1990年左右,该庙的主殿仍保存完好。只可惜,后来在埃卡包装集团盖大楼的时候,这座古庙被拆毁。
石家庄的庙会有两种,一种是定期举行的,再一种是不定期的谢雨戏。除农历正月初八庙会是半天外,所有的庙会会期都是四天,而且全都是以第三天为正日子。例如“石家庄四月庙”是从农历四月初六到四月初九,而以四月初八为正日子,所以一般都说是“四月初八庙”。“石家庄二月庙”是从农历二月十七到二月二十,而以十九为正日子,所以一般都说是“二月十九庙”。现将石家庄的几种庙会介绍如下∶
“正月初八庙”据说是为阎王过生日。当时新开街的西头有一个七里湾(现在石家庄地区行署前门附近),在那里有个阎王殿,农历正月初八这天为阎王过生日。附近二三十个村子的善男信女,手捧香纸、打着缨幡,非常虔诚地到阎王殿来烧香。小伙子们则敲锣打鼓前来进香。当时比较富庶的休门和栗村等村庄的人们还敲着特制的大鼓(直径二米多,由二十多人拉着走)前来进香。这个庙会时间较短,只有半天,所以没有大商贩来参加,只有一些小商贩临时摆摊售货,下午就没有人了。
“石家庄四月庙”是农历四月初六到四月初九。也在七里湾,又叫“七里湾庙”,仍是为十大阎罗进香。阎王殿对面有一座戏楼,庙会期间要演四天戏,有时是河北梆子,有时是京剧。大多演唱关公戏(如《古城会》等)、杨家将戏(如《李陵碑》、《四郎探母》、《穆桂英大破天门阵>》>和岳飞戏(如《十二道金牌》、《岳母刺字》)。都是些农民喜闻乐见的剧目。人们看起来兴致勃勃,台下人山人海,盛况空前。许多妇女儿童也搬着长凳站在后边看。同时,阎王殿里也是熙熙攘攘,一些老人前来磕头;烧香,虔诚地祷告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促成了民族街的商业繁荣。这背后,还离不开一个有力的助推力量——湾里庙庙会。
资料记录,“湾里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90年,本是“苍岩圣母庙”。据说,此处距石邑古城七里,故有“七里湾庙”之称,简称“湾里庙”。久之,殿宇规模扩大,成了十里八乡闻名的庙宇。每年农历四月和正月初八的庙会吸引了八方香客。商贩闻风而至,湾里庙庙前成了约定俗成的露天物资交易市场。
1953年5月中旬,石家庄第一届物资交易会在湾里庙隆重开幕,来自12座城市的500多商户应邀参会。石家庄市人民**还邀请梅兰芳、周信芳、奚啸伯等梨园名家登台献艺。1958年6-7月间,周信芳、梅兰芳先后来石家庄演出,仅周信芳一人就连演八天。一时间,万人空巷,大家争睹名家风采,成了石家庄历史上的文化盛事。
因湾里庙靠近民族街,两地相辅相成,构成了成片的商业区。1978年改革开放后,石家庄市人民**改“民族街”为“民族路”。湾里庙和民族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