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9-12 21:4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ushiqi 于 2016-9-12 21:42 编辑
政策跟着资本走,资本跟着时势走。
朝鲜战争时势把我们推到了苏联那方,因此资本向亲苏方或者说整个国家资本全是依靠苏联高起来,因此所有政策全部向苏联看齐,所谓全盘苏化,武汉趁这波发展起了自己的现代工业体系(张之洞那个是近代工业而且日本占领后就基本没了),建设成了苏式城市。然而中苏决裂后,国家资本被苏联吸干,留下一堆外强中干的国有重工业苦苦挣扎。好不容易撑到了尼克松来握手言和,资本开始向西方倾斜,到了改革开放几乎就是赤裸裸的宣告全盘西化,资本积累几乎全部靠海外引进和官方走私。。。不管怎么说,所谓西化,最重要一点就是全球贸易,全球贸易又建立在英国的海洋经济基础,因此在这个时势下,资本向沿海靠拢,因为中国干的是代工产业,大笔大笔的原材料购入和大笔大笔的产品出口,大进大出的经济运转模式导致了沿海必须也必然吸收最多的资本,政策也自然而然朝沿海倾斜,政策的实行不就是靠财政支撑?说句无情的,那个时候中央凭什么把有限的资源继续给那些“老牌”内陆城市?
因此武汉的落寞期的造成,与其说是“人祸”,不如说是“天灾”
至于你说的那些德国,法国,瑞士的例子,很大的原因是人家的本地产业市场主要就在欧洲大陆,而国际产业基本全分散在了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里,不能一概而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