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12 07:2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前:
9月20日
采访地:亚东县海拔2900米
从日喀则市到亚东县城,足足花了5个小时。一路上的心情,随着山的起伏、水的曲折而变化,时而兴奋,时而感慨,时而心生敬意。
亚东县是个美丽宁静的边陲小城。记者看到了神圣的多庆湖、神秘的神女峰,以及曾经的中国海拔最高的乡镇帕里,更看到了去年9月18日地震之后百废待兴的亚东。亚东河的水流还是那么湍急,河畔蜿蜒的公路上,仍有一些塌方处正在修补整固中。新建的藏居,与倒塌的房屋和援救的帐篷,形成了鲜明对比,藏居外墙上新绘的藏式花纹精美、浓艳,向外传递着一个强烈的信号:这里正在从地震的伤痛中走出。
上海援藏干部、亚东县委书记纪晓鹏,身着鲜红色的冲锋衣,在亚东菌类培植示范基地沸腾的工地中特别醒目。他告诉记者,这是上海援藏项目之一,也是配合亚东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基地占地143亩,一期建设有一个示范大棚和18座生产棚,设想引进一家农业高科技企业经营管理,对亚东本地的特色野生菌种进行人工培育。据上海援藏干部、亚东县建设局局长赵岳毅介绍,亚东所有工作目前都围绕灾后重建开展,上海援藏项目也是如此。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上亚东乡生活已经得到恢复,生产如何尽快跟上?经过深入调研,亚东县委县政府决定就在上亚东乡重建地的旁边建设菌类培植示范基地,方便农户恢复生产。基地全部建成后将有近70座生产棚,能够提供150多个就业岗位,而且像羊肚菌、松茸、亚东木耳等高附加值菌类实现人工培养后,可以提供给农户自行生产。
看着这个初具规模的菌类培植示范基地,上海援藏干部、亚东县委副书记戴建强回忆说,去年9月18日晚上8时多地震,他正在拉萨办事,得知消息后连夜火速往回赶,抵达县城时已是第二天早上5时多。刚下车,他就带领消防队员到上亚东乡岗固村查看受灾情况。当时就是从现在这个菌类培植示范基地方位出发,徒步走上4000多米的山口,一路上下雨、塌方,穿的雨衣根本不顶用,套鞋走一段就要倒水,走了4个多小时才进到村里。当地村干部看到上海援藏干部来了,激动地拉着他每家每户去看。后来返回亚东县城时,已是下午5时,这位人高马大的汉子吃了碗泡面,倒头睡在了当时还属于危房的宿舍中。
回到县城,记者碰到了亚东县副县长格桑德吉,他拉着记者去看了由上海援藏资金建设的河滨路步行街,这条在亚东河畔的道路,昔日杂乱无章、寸步难行,如今成了亚东县城最漂亮的街道。沿街由老百姓自己建造的房屋,如今成了抢手的商铺。格桑德吉不住地说,上海干部的思路就是不一样,工作精神更不一般。
亚东是对口支援西藏五县中海拔最低的地方,不知情的人以为这里“日子好过”,殊不知,这只是县城的海拔高度,而每个上海援藏干部都要在一个村里挂职,偏僻小村庄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短时间内的“上上下下”,似乎特别容易让人早生华发。满头白发的上海援藏干部、亚东县委办主任王土华说,他挂职的吉汝乡古汝村海拔达到4700米,一度为找不到增收项目而苦恼。后来,他发现与古汝村相邻一个县的岗巴羊肉,因质细嫩、味道鲜美和无膻味而受欢迎,立即在古汝村成立岗巴羊养殖合作社,由援藏资金扶持建基础设施和购买种羊,还请农科专家进行养殖技术辅导。预计今年11月份就能出栏300多头,届时估计能卖个好价钱,每头1200元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