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10-24 07: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塞语的孙悟空回上海了 塞尔维亚儿童剧院搬演上海木偶剧团木偶剧 2012-10-23
上海国际艺术界“非遗”田山歌登上舞台2012-10-23
说一下其它的话题,第十四届上海国际艺术节,青浦区非遗活动项目之一的,田歌音乐剧《角里人家》昨晚亮相了朱家角影剧院,全剧通过歌唱、舞蹈、杂技、武术等多种形式,全面的展示了朱家角地区的民族风采和农耕文化,这也是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青浦田山歌首次登上艺术舞台。
“摇啊摇,今朝摇到外婆桥。”
带着泥土的芳香和这优美的旋律,观众仿佛置身广阔田野之中,《角里人家》全剧总长85分钟,以上世纪50年代,婚姻法颁布为时代背景,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波澜曲折,最后忠诚眷属的爱情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在总共200多位演员中,仅有几为主角是专业演员,其余大部分演员都是来自本镇的居民“农民”。
音乐剧《角里人家》作曲 候小声:“把上海民歌的很多元素用进去,特别是田山歌,再加上非遗的民俗、民风这些。”
群众演员:“我们有好多农民(参与)身边的人唱身边的事,唱身边的歌,好像我们昨天干的事情,发扬了我们朱家角农耕文化的特色。”
田山歌是上海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角里人家》通过对原生态评歌的再创作,使其以音乐剧的形式搬上舞台,对于传承发扬青浦田山歌,以及当地的民俗、民风具有积极作用。
《孔雀》未开屏一票已难求 杨丽萍:为艺术节加演 我行( 2012年10月23日 )

《孔雀》未开屏一票已难求
加演场,一个星期售完。第二场加演,不得不在观众强烈要求下再开。艺术节开幕近一周,从主要演出剧场东方艺术中心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参演本届艺术节的杨丽萍最新作品《孔雀》,屡现“一票难求”效应,主办方东艺与杨丽萍公司紧急商洽,10月22日敲定加演下午场,并于10月23日上午开售。杨丽萍得到加演商情后,果断表示:“为艺术节再加跳一个下午场,没问题,我行!”
有“孔雀公主”之称的杨丽萍已经在舞台上表演了40年,她的孔雀舞已是几代中国人心中的经典,更何况,此次全国巡演,被定位为她舞台表演的“谢幕”之作。东方艺术中心在接下艺术节推荐剧目《孔雀》后,于8月上旬开票,结果原定3场演出门票在9月中旬告罄。“11月3日晚的加演场于上周开出后,7天不到又被抢购一空。各方观众前来询问、要求购买的呼声依然高涨,大家都表示了对一睹杨丽萍最后的舞台‘孔雀’形象的迫切心情。”东艺总经理林宏鸣说,因为档期原因,可以加场的时间只有3日的下午场了。加演似乎早就在杨丽萍预料之中。东艺连线她后,她斩钉截铁表示,再跳一个下午场,没问题。“杨丽萍只提出一个要求——原定14时的下午演出档能否为她晚半个小时开场。因为她多年来保持了起床作息较晚的习惯,晚一些开场,能让她把状态调整得更好一些,也呈现给观众更好的表现。我们完全配合她的这个要求。”
从10月31日至11月3日的连续5场演出中,杨丽萍化身的那只美丽孔雀将五度“开屏”,这将使4000多名观众可以在上海分享她在舞台上绽放的绚烂光彩。而对一名年逾五旬的舞蹈家来说,每场2个多小时的倾力付出,对精力、体力都是很大的挑战。艺术节中心艺术总监刘文国在观摩《孔雀》首演后曾极力邀约杨丽萍前来艺术节献演,他说,相比于杨丽萍之前来沪的其他演出,《孔雀》是最能体现她舞蹈艺术精髓的代表作,她在中国舞蹈界也早已被视为“孔雀”女神。“《孔雀》的制作体现出一种国际水准,即用国际一流的音乐、舞美、化妆、灯光等手段,把中国民族艺术最美、最具内涵的东西表现到淋漓尽致。艺术节就需要这样一流的原创作品。杨丽萍自己也非常自信,在敲定上海3场演出之后,她曾向我说过一句——‘恐怕会加场’。杨丽萍的目标,是要让中国的孔雀,最终像俄罗斯的‘天鹅’一样飞向世界。”
此前,杨丽萍在北京、天津等地的巡演,也都有加场。据悉,11月3日杨丽萍将在电视台与大学生观众直面交流;东艺也将为杨丽萍与观众见面、签售安排专项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