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航
楼主: anson908

[经济论道] 2025年武汉产业经济城建新闻综合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mingrong 发表于 2025-10-10 16:10
2025重点城市群体人均每月消费额排行榜

男人赚钱一般是女人两倍,花钱却只有女人一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mz88065157 发表于 2025-10-10 14:30
搞产业见效慢,风险大,政   绩也少,哪有刷固投爽,暴力拉升,Ld有面子,拆迁户得实惠,炒房客资产节节 ...

就这样东湖高新还一年一换人,东湖高新全国排名也随之下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acug601603 发表于 2025-10-10 22:02
男人赚钱一般是女人两倍,花钱却只有女人一半

一般女人要日常开销持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mz88065157 发表于 2025-10-10 14:30
搞产业见效慢,风险大,政   绩也少,哪有刷固投爽,暴力拉升,Ld有面子,拆迁户得实惠,炒房客资产节节 ...

大道理是你说的这样
但目前中国就是这个疯狂的大环境
别的城市都疯狂借债甚至于谁的债务多谁有本事
武汉不跟上节奏也不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中秋大数据显示 湖北人口流入量是流出量的6.8倍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07:24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天纵、通讯员王政)10月9日,中国移动湖北公司发布《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大数据报告》。大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湖北共流入省外移动用户3399.41万人次,较2024年同比增长约20%,而同期出省用户约为496.38万人次,人口流入量是流出量的6.8倍,展现了湖北强劲的旅游吸引力。

《报告》显示,假期内共有3399.41万省外移动用户来访湖北,主要来自广东、河南、湖南等地。广州、上海、深圳、重庆、长沙、杭州、北京、东莞、西安、郑州等地是来访湖北人数最多的城市。其中,广州共有近30万移动用户来湖北游玩探亲。

据统计,武汉东湖风景区、宜昌滨江公园、荆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区、襄阳古城、武汉磨山旅游景区、随州千年银杏谷、孝感大悟红叶景区等人气最高。其中,武汉东湖风景区成为游客的首选目的地,前7天累计接待移动用户48.27万人次。此外,宜昌三峡大坝旅游区、红安烈士陵园、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英山县烈士陵园、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景区等红色旅游景点也颇受游客青睐。

湖北商圈同样撩人——荆门中天街、宜昌解放路步行街、潜江万达广场、襄阳北街、武汉江汉路等地游客如织。其中,江汉路步行街作为武汉“城市名片”,10月3日迎来游客38.68万人次,相较节前增长达24.27%。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连续两年跃升 武汉数字经济实力跻身全国前十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18:38 来源: 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张倩倩、通讯员王华芬)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数字城市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武汉在数字经济百强市榜单中位列全国第9,较上年再提升一个位次,实现连续两年稳步进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本次评估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经济发展活力及数据价值化四大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对重点产业数实融合深度、数据开发利用程度、创新主体培育等细分指标的考察权重。面对全国范围内40个城市位次上升、31个城市位次下滑的激烈竞争格局,武汉的持续进位彰显了其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亮眼排名的背后,是武汉数字经济近年来实现的突破性发展。“十四五”期间,该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保持年均超10%的高速增长,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20年的8.7%攀升至2024年的14.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武汉市数字经济规模已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50%,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稳居中部城市首位,正加速向全国数据要素枢纽城市、数字经济一线城市和超大城市数字治理“武汉样板”的目标加速迈进。

自2024年2月组建以来,武汉市数据局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武汉已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数据流通利用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和全国首批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城市,“出版图书数据协同与融合创新应用”等多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典型示范案例,为武汉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端芯片先进封装量产线本月开工明年通线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10-10 08:19



10月9日,国庆长假后上班首日,2025年四季度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举行。长江日报记者现场获悉,四季度,我市计划开工项目174个、总投资1239.6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03个,占总投资73.6%,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力以赴推进项目投资攻坚,推动项目能开快开、应开尽开、应统尽统,为奋力实现“全年红”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支柱产业项目总投资占比超五成

今天的投资质量,就是明天的产业水平。

位于东湖高新区光谷一路的先进封装综合实验平台二期及产业化基地项目,计划10月开工,明年10月通线试运行,建设国内高端芯片先进封装量产线,将中试平台创新成果直接导入量产,构建以实验室为引领,贯穿先进封装“基础研究—概念验证—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全链条的创新闭环。

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与人工智能芯片、光芯片、化合物半导体、硅光等创新载体联动,在未来10年内推动超50家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创业团队落户光谷。

扩大先进制造业有效投资,既对当前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又引领未来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后劲。

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天源集团科创产业园项目占地约41.5亩,总投资10亿元,建设环保装备智造基地。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称,该项目计划12月开工,明年12月竣工,将吸引科技型企业和人才入驻,促进环保、数字、能源等产业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完善产业链,助力经开区产城融合。

位于东湖高新区的光至科技全球总部及先进光源研发生产基地项目,拟建成总部研发生产基地,建成后将进一步整合光纤激光器、固体激光器两大核心领域的产业资源,打造成为国内先进、具有影响力的智能设备制造示范园区。

据统计,此次计划开工先进制造业项目中,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大健康与生物技术等支柱产业项目总投资209.4亿元、占比54.8%,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活力。

超八成民生改善项目“投资于人”

“投资于物”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174个项目中,基础设施项目52个、投资180.5亿元,占总投资14.6%;民生改善项目19个,投资147.0亿元,占总投资11.8%。

其中,临空港开发区国家陆港枢纽(走马岭)片区地下管网改造工程,实现地块内部雨污分流;长江新区江湾中心片区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总长度约27.6公里的污水管网;江汉区对12个街道的老旧小区进行基础设施及消防设施改造。

“加快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让城市变得更宜居、韧性、智慧。”市发展改革委重大项目处相关负责人称,围绕地下管网改造、一流城市电网建设、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提标等重点领域,此次计划开工项目31个、总投资92亿元,分别占基础设施领域项目个数和投资比重达60%、51%。

此次计划开工的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建设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350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项目选址蔡甸区蔡甸经济开发区常福大道以北、318国道以南区域,预计2028年3月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

“该项目的建设将推进船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武汉船舶产业发展,有效支撑区域船舶制造战略实施。”蔡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民生领域,四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25.4亿元,占民生改善项目比重达85.3%,更多项目“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工业投资连续20个月两位数增长

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不断提升投资效率效益效能。

推进会上,通报了我市前8个月投资情况。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5%。

“项目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光电子信息、高端芯片、生物医药等新质生产力产业投资比重明显加大。”市统计局发布的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市工业投资增速13.2%,连续20个月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带动强劲,消费端增长催生供给端投资,新能源整车企业投资增速达89.5%。

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在“AI+”算力国产化替代浪潮下,长存系芯片、光迅科技光模块产品需求火热,带动电气制造、电子信息行业增长12.5%、16.7%。前8个月,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5.7%。

四季度是全年经济工作决战决胜的冲刺期,也是推动“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节点。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围绕转型发展,注重投资于人,精准谋划一批战略性、支撑性、引领性的优质产业项目,策划储备一批教育、医疗、文化、养老、托幼,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类项目,并积极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及省规划布局,增强发展后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18栋楼聚集近千家数字经济企业,武汉这条“走廊”月均新增企业50家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10-10 08:23



驱车沿徐东大街向长江二桥方向行驶,一座座高楼直插云霄,刷新着城市天际线。

在徐东大街与临江大道两侧,阿里巴巴、国投城投等一批龙头企业纷纷落子,沿街的18栋楼宇中已集聚1900余家企业,其中数字经济相关企业接近1000家。这片约5.6平方公里的区域,正在武汉的产业版图上勾勒出一条宽阔的产业“走廊”。



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示意图


“今年以来,这里平均每月新增50家企业,已形成武昌区最核心、最具活力的数创街区。”武汉滨江数创走廊管委会工作专班负责人贺耀辉介绍。

阿里落子激活18栋楼宇

武汉数创大厦29层,一位年轻工程师手握类似游戏手柄的物件,轻轻转动手臂,眼前的人形机器人机械臂“神同步”地划出一道弧线。在风景宜人的“江景训练场”内,多台形态各异的人形机器人正在学习端茶倒水、搬运重物等岗前技能。



荆楚人形机器人在风景宜人的“江景训练场”内训练


上月底,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荆楚人形机器人”)正式入驻武汉数创大厦。距大厦步行仅五分钟的一个新建1000平方米生产工厂即将投入使用。

“这相当于楼上研发,楼下生产。”荆楚人形机器人总经理赵兴炜介绍,公司成立虽仅半年,但发展迅速,目前已研发出面向教育、工业、家政和文旅等场景的四款人形机器人,签约订单金额已达数百万元。



在荆楚人形机器人公司,工程师手握类似游戏手柄的操作设备,和人形机器人实现“神同步”


在今年全省“新春第一会”上,荆楚人形机器人一经亮相,首义科创投集团便率先抛出“橄榄枝”。这家企业在股权投资的牵引作用下落户武昌区。

“选择武昌,是因为这里智力资源密集、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人形机器人文旅导览应用场景。而选择入驻武汉数创大厦,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对面的‘邻居’。” 赵兴炜介绍,人形机器人通常由大脑、小脑和本体三部分构成。过去,机器人仅实现“小脑”发达,如同“提线木偶”,依赖预设程序行动。近年来,大模型技术不断升级,才让机器人开始真正读懂环境,实现自主决策交互,打开了广泛的应用空间。

培育一颗智慧的“大脑”,正是仅一街之隔的阿里所擅长的领域。

前不久,经武昌区牵线,荆楚人形机器人公司与阿里云签署合作协议,将基于其大模型,进行细分应用场景的二次开发。

“正如人类的骨骼,一台人形机器人需要数百个零部件,具备较强的‘生态属性’。”赵兴炜说,就像公司选择落户武昌滨江一样,未来也将带动减速器、关节模组等上下游企业在此集聚。

武汉数创大厦前身为君临国际写字楼,三年前,因业态混杂面临亏损。2022年,武昌区以阿里巴巴华中总部项目落地为契机,将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新赛道,沿徐东大街、临江大道两侧5.6平方公里规划布局打造滨江数创走廊。

通过新建、改造、租赁、整合等多种方式,匠心城徐家棚、汇通新长江中心等18栋楼宇、157万平方米产业空间被有效盘活。



武汉数创大厦是武昌区首栋税收过亿元的数字经济专业楼宇


“我们采取‘一楼一特色’策略,依托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聚焦软件服务、人工智能、跨境电商、数据要素等细分领域,精准引进上下游伙伴。”贺耀辉介绍,随着阿里巴巴华中总部的入驻,淘天、阿里云、飞猪等业务也迅速聚集。

武汉数创大厦也引进了浪潮云、保伦股份、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等优质企业,成为武昌区首栋税收过亿元的数字经济专业楼宇。

资源要素集聚吸引1900家企业入驻

去年,因公司需要开发一款智能手表软件,在深圳创业的湖北人回到武汉成立分公司。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集聚,让他决定在此开发更为高端、专注于户外场景的智能手表品牌。



在深圳创业的吴祥华回到武汉,在武昌滨江开发更为高端、专注于户外场景的智能手表品牌


“我到武昌滨江各个写字楼都考察过,开阔的江景视野符合我们品牌的调性。”今年3月,吴祥华将公司迁入位于京东Mall旁的宸胜国际中心。三条地铁线交会的区位优势,以及周边完善的生活配套,让他迅速组建起50余人的研发运营团队。

“过去,我们靠价格优势竞争海外市场,而在武昌滨江诞生的新品牌,将凭借技术创新与国际一二线品牌直面竞争。”吴祥华说,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让他找到了在深圳南山的感觉。

目前,武汉滨江数创走廊已入驻企业超1900家,其中数字经济相关企业近1000家,营收约520亿元,较三年前增长32%。“今年上半年,新入驻数字经济企业近300家,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00%。”武昌区相关负责人说,“相当于每月新增50家企业”。

采访中,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武汉滨江数创走廊不仅是一条串联产业要素的创新长廊,更是宜居宜业的生活空间。数字经济产业生态、“零号员工”的贴身服务、有吸引力的生活配套和较低的通勤成本,都是他们选择这里的重要原因。

“滨江数创走廊沿线18栋楼宇结成楼宇联盟,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会根据意向企业特点,相互推荐其入驻最适合的楼宇。”贺耀辉介绍,此外楼宇还配备了招商共享空间,为企业过渡期提供免费工位。



武汉滨江数创走廊沿线高楼耸立,直插云霄


目前,武汉滨江数创走廊沿徐东大街、临江大道两侧5.6平方公里范围内形成T轴。以武汉数创大厦、阿里中心、数创云谷、四美塘AI新质街区“三楼一园”为代表的滨江数创走廊一期已集聚成势。以国铁城投中心、武汉船舶大厦等楼宇为代表的滨江数创走廊二期建设正加快推进中。

武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滨江数创走廊已形成“政策+空间+资源+资本”的全要素产业服务体系。在资源方面,开放武昌智算中心、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为企业提供算力、上云及应用落地支持。在资金方面,通过首义科创投股权投资、“拨转股”专项资金等方式,为企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注入资本活水。未来,武昌区将进一步整合科教、空间、场景等核心要素资源,以创新楼宇提质增效为抓手,持续强化对高端人才、领军企业及创投基金的集聚力与吸引力,加快建设数字经济集聚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ttyy1122 发表于 2025-10-10 23:36
国庆中秋大数据显示 湖北人口流入量是流出量的6.8倍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0日07:24 来源: 湖北日报

今年国庆来汉外国人同比增长5倍有余

来源:长江日报 发布日期:2025-10-10 08:15



据武汉边检站9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武汉机场口岸共核验4万余名出入境人员,日均超5000人次,口岸总流量较去年同期增长35.70%。



2025年国庆期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口岸大厅内边检民警正在为旅客办理出入境手续


据悉,今年假期从武汉口岸出入境的客流中内地居民达2.9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9.61%;港澳台居民达4000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3.47%;外国人达6600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5.23%。今年武汉口岸假期单日客流最高峰出现在10月8日,达6000余人次。国庆期间武汉口岸共计查验出入境交通运输工具240余架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7.89%。

据统计,今年国庆武汉机场口岸出入境人群中大陆居民占比达74.27%,比去年同期增长27.52%,他们出国奔赴的目的地前三位分别是新加坡、日本、泰国。

8日上午10时,从香港飞抵武汉的芬兰籍旅客安东尼先生走进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口岸大厅,仅用8分钟就办好入境手续。他是第一次来中国,他说武汉口岸的办理入境非常方便,让他很惊喜。本次他将在国内游览10天,从武汉出发去中国多个城市体验不同风光后再从武汉出境。

随着中国对外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与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持续叠加,武汉口岸外国人入境数据增长迅猛。10月1日至8日从武汉口岸来汉的外国人达3300人次,同比增长63.21%,其中近2000人享受入境免签政策,较去年同期劲增5倍有余。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国庆期间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口岸航线相较去年更加丰富。东南亚方向新增武汉至金边直飞航线,韩国、新加坡等国际航班不断加密,欧洲方向今年9月华中地区唯一一条直飞俄罗斯航线也在武汉开通。

为保障口岸通关顺畅,武汉边检站实施24小时口岸流量动态监测,实时研判流量波动,实行“潮汐式”用警、“互补式”援勤,动态调整警力配置,有效缩短旅客候检时间。针对外国旅客显著增加的新变化,该站成立“多语种服务队”,将外国人审核、卡片填写、信息采集等流程前置,最大限度缩减通关等候时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高楼迷

GMT+8, 2025-10-11 04:29 , Processed in 0.041872 second(s), 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