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8-9-13 08: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雄安:未来之城(下)
原创: 王伟 中国经济报告 8月21日
——解读《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
【《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一出炉即引起万众瞩目,这张规划“未来之城”的宏伟蓝图,描绘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前景,凸显着“雄安模式”的精髓】
□王伟
亮点四:城市就是公园
未来雄安,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70%,将镶嵌在蓝绿交织的生态空间之中。放眼全球,目前没有一个大城市能达到未来雄安新区70%的蓝绿空间占比。大型郊野生态公园、大型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让居民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街道100%林荫化。新区规划森林覆盖率达40%。起步区规划绿化覆盖率将达到50%。华北水乡将绽放城绿交融的“中国画卷”。
白洋淀将推动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构筑防洪堤坝,保持其原有历史风貌和“华北之肾”的功能。环绕白洋淀、起步区和整个新区,将建设环状林带;主要河流和干道两侧,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城市组团间和重要生态涵养区,建设9片大型森林斑块。
亮点五:以人为本
《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新区承载力、集聚力和吸引力,打造宜居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新城。未来,在雄安新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都能解决,便利店、卫生服务站、小型健身场所、幼儿园等步行5分钟就能达到。这就意味着,居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之外没有额外的沉重负担,不会将大量时间虚耗在路上。
雄安新区还规划了“城市-组团-社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构建社区、邻里、街坊三级生活圈。在建设之初,公共服务设施就是高质量、高水平的,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等资源。
除此之外,还将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和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完善多层次住房供给政策和市场调控体制,严控房地产开发,建立严禁投机的长效机制。
亮点六:交通便利
雄安新区的交通可谓“快慢结合”。“快”是指乘坐高铁半小时内可抵达北京、天津,20分钟直达北京新机场;“慢”是指“公交+自行车+步行”将成为城内主流出行模式。
《纲要》提出,加快建立连接雄安新区与京津及周边其他城市、北京新机场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新区将成为八方交汇的通衢之地,对外交通便捷高效,与京津冀乃至全国、全球都有通畅的交通通道。依托“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开车1小时可到北京、天津,90分钟到石家庄。
雄安推广“站城一体”开发模式,交通枢纽与城市功能一体化开发,在公共交通廊道、轨道站点周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起步区绿色交通出行比例将达90%。起步区路网密度可达到每平方公里10-15公里,构建快速公交专用通道,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80%。
亮点七:智慧新城
《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全球领先的数字城市。雄安新区是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的城市,两种城市将开展互动,打造数字孪生城市和智能城市。
雄安新区将成为一座“聪明城市”,城市管理将具有智能化特征。利用“数字孪生城市”系统,将来一些决策付诸实施前,可先在虚拟城市模拟运行,根据模拟结果付诸实施或者修正,发挥辅助决策作用。
按照规划纲要,新区感知设施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同步建设,构建城市物联网统一开放平台。利用云计算等技术,管理者可利用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对城市全局实时分析,实现公共资源管理智能化。例如,当你驾车行驶在路上,而附近并没有什么车时,你会发现红绿灯不会按部就班地亮出红灯。通过监测数据,这个智能化的红绿灯会自动为你放行。
未来在雄安,你不必为网速发愁。高速宽带标准千兆入户,万兆入企。雄安会构建一个天地一体的庞大高速网,更高效地采集数据,以实现各种智能应用和城市的智能管理。
亮点八:绿色低碳
《纲要》提出,按照绿色、智能、创新要求,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使用先进环保节能材料和技术工艺标准进行城市建设,营造优质绿色市政环境。例如,利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等设施,新区可实现中小降雨100%自然积存、净化。降雨收集起来经过处理用于城市绿化,既能防止城市内涝、雨水二次污染,也能节约用水。
新区将实现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全覆盖,节能将达到75%以上,空气质量标准要求更高。太阳能板自身能够发电的地方都会被利用起来发电,会用上很多新材料,会有很多智能技术、设备、调控,根据人的不同需求来精准匹配。
新区还将建设海绵城市和多级网络衔接的市政综合管廊系统,解决“马路拉链”问题。确定用水总量和效率红线,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推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
亮点九:留住乡愁
这样一个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类更健康的建筑,不会都像传统城市那样,泾渭分明地分为住宅楼或写字楼。各个城市组团也不会按使用性质来划分,让居住和工作完全分离。
一个新的城市要立得住,关键要传承好文脉,注重对历史文物和历史风貌的保护。《纲要》明确提出,保护历史文化,形成体现历史传承、文明包容、时代创新的新区风貌。在新区规划建设中,坚持古树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持原址不动,有机嵌入公园、绿地,使城市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融合、相得益彰。雄安新区将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古城、传统村镇,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居民记得住乡愁。
亮点十:安全雄安
安全是万事之基,是一座城市最核心的基础。安全问题一失万无。《纲要》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安全雄安。
多位专家表示,雄安新区规划充分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安全因素,灾害和安全问题的监测预警、决策指挥、应急救灾等系统标准高,将成为中国安全城市的典范。例如,在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水安全、抗震能力、能源供应安全等方面作出周密部署。起步区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为50年一遇。新区将构建完整的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全面提升监测预警、预防救援、应急处置、危机管理等综合防范能力,确保千年大计万无一失。
雄安的一个使命是打造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让生活在其中的人获得更多可感知的幸福,更是它的追求目标。这些场景有的是新区建设之后很快就能实现的,有些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也有些没有想到的,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也可能会提前实现。雄安是一座属于未来的城市,从零起步的它,有无限可能。
(作者为北京建筑大学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