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9-1-17 19:47: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zht7293 发表于 2019-1-17 15:49
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690年武则天登基,705年退位。在位15年期间没有避名讳?
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去找了资料,复制过来,你看看吧
嗯……好像武则天这个叫法是由于武后在则天门登基为帝,所以人们称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她过世后,又称她则天大圣皇后。
[避母皇尊号]
中宗神龙元年(705年),避母皇“则天大圣皇帝”尊号,改洛阳则天门为应天门。
下面是一些武周到唐中宗时候的避讳举例,可见,避讳有各种各样的,我们都不晓得的……比如,武则天把唐兴县改为武宁县……后来中宗复辟后,又改回了唐兴县……
武周——
[避前朝国号]
天授二年(691年),改唐兴县(治今福建浦城县)为武宁县,属建州。
长寿二年(693年),改唐昌县(治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为周昌县,属彭州。改唐隆县(治今四川崇州市东南江源镇)为武隆县,属蜀州。改唐兴县(治今四川蓬溪县南)为武丰县,属遂州。改唐兴县(治今湖南宁远县)为武盛县,属道州。改高唐县(治今山东高唐县)为崇武县(按:高唐县虽含“唐”字,但并非李唐新置)。
[避帝母封号]
则天帝时,避其母“太真夫人”封号,改长安怀贞坊为怀贤坊,改长安贞安坊为修德坊。
唐代(中宗复国后)——
[避前朝国号、国姓]
神龙元年(705年),将周昌县(治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恢复原名唐昌县。将武宁县(治今山西文水县东南)恢复原名文水县。将武乡县(治今山西武乡县东)恢复原名乡县,寻又改为武乡县。将武昌县(治今安徽六安市)恢复原名霍山县。将武隆县(治今四川崇州市东南江源镇)恢复原名唐隆县,属蜀州。将武丰县(治今四川蓬溪县南)恢复原名唐兴县。将武盛县(治今湖南宁远县)恢复原名唐兴县。将武宁县(治今福建浦城县)恢复原名唐兴县。改武隆县(一作武崇县,治今浙江临安市西昌化镇)为唐山县,属杭州。改武兴县(治今河北安新县安州镇东南)为唐兴县,属莫州。将武泰县(治今河南荥阳市)恢复原名荥阳县。改武兴县(治今河南宝丰县)为中兴县。改武寿县(治今安徽含山县)为含山县。将武盛县(治今浙江桐庐县西分水镇)恢复原名分水县。
唐隆元年(710年),改武延县(治今山西原平市东南唐林冈)为唐林县,属代州。
景云元年(710年),改武宁县(治今江西武宁县西石渡乡)为豫宁县。改武隆县(治今河北永清县)为会昌县。
景云二年(711年),改武原县(一作武源县,治今浙江德清县北)为临溪县。改武荣州(治南安县,今福建南安市东丰州镇)为泉州。
开元二年(714年),废武安州(治思勤县,今广西昭平县东北)。
开元七年(719年),改武圣县(治今山东莘县西南朝城)为朝城县。
[避母皇尊号]
中宗神龙元年(705年),避母皇“则天大圣皇帝”尊号,改洛阳则天门为应天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