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9-2317:14北京人民网
沪汉双碳合作迈出实质步伐 23个重点项目落地武昌
9月23日,“沙湖碳心・沪链未来”2025年武汉市双碳产业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行。共有23个双碳领域重点项目完成签约,预计将带动相关领域投资超过67亿元,标志着沪汉双碳产业合作正从战略共识走向项目实体的新阶段。
现场签约项目全面覆盖了碳技术、碳金融、碳实业及基金合作等多个关键方向,展现出资本、技术、场景应用三轮驱动的鲜明特征。在绿色金融方面,本次签约的股权投资基金和绿色船舶产业基金等项目,集中体现了金融资本与双碳产业的深度融合。这与武昌区近年来构建的碳金融体系一脉相承,目前,其构建的“武碳通”平台已实现融资353亿元,而依托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中碳登),累计清算额已超过900亿元,武昌已成为全国碳金融要素集聚的核心区域,为双碳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资本支撑。
在低碳技术领域,签约的“双碳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汽车碳足迹开发平台及氨能应用等项目,直指关键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这些项目的进驻,将与武昌区已形成的产业生态产生协同效应。以碳汇大厦为核心,94家涉碳企业构建了“上下楼即上下游”的独特产业氛围,而由相关部门推动组建的绿色低碳产业联盟,正持续推动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
低碳产业及场景运营类项目则致力于将绿色理念融入城市肌理。区域总部设立、充电网络建设以及能源托管光伏项目等签约内容,有效拓展了低碳实践的应用边界,这与武昌区着力打造“环沙湖双碳经济带”的战略布局相契合。通过“以商招商”模式推进跨区域合作项目,从碳汇大厦的“一栋楼产业链”到覆盖沙湖周边的产业集群,武昌正构建“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场景落地”的全生态体系,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民生场景。
“我们决定将中国总部迁至武昌,正是基于武昌的产业集聚效应和生态协同优势。”现场签约的誉照新能源公司董事长黄昱衡表示,“作为一家零碳服务商,‘中碳登’形成的产业集聚效应对我们极具吸引力。总部迁至武昌后,我们的业务能实现与碳结算系统的高效联动,从最前期的碳盘查,到降碳行为指导,再到最终碳目标的核定,可以打通全链条服务。这种前沿服务与末端结算在同一生态圈内的无缝衔接,将极大提升我们的服务效能。”
据介绍,近年来武昌区深耕双碳核心领域。在碳金融领域,武昌区依托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武碳通”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不仅实现入库储备项目384个、气候投融资信贷规模353亿元的突破,还引进招行长江绿色支行、农行中碳绿色支行等4家绿色金融专营机构,落地碳指数、碳回购、碳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绿变钱、钱促绿” 的转化机制持续完善。在碳技术领域,武昌区以全国首个碳专业特色楼宇碳汇大厦为载体,集聚94家涉碳企业和机构形成“楼宇产业链”,更联合中碳登组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产业联盟,吸纳 86家成员单位共享技术资源,在低碳技术应用与场景创新上形成示范。在碳产业合作领域,武昌区围绕环沙湖双碳经济带,吸引460余家涉碳企业集聚、总营收突破100亿元,同时聚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高铁、绿色智能建造等特色产业,推动湖北船舶大厦、武汉船舶大厦挂牌,依托长江船舶供应链平台吸纳1017家企业入链,促进国铁城投中心签约24家高铁产业上下游企业,构建起 “龙头引领、集群发展” 的产业合作格局。
此次签约项目既是对武昌现有产业基础的“强链补链”,更是对双碳产业生态的 “扩容升级”,为区域双碳事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随着这批项目的落地,武昌区将进一步巩固碳金融核心枢纽地位、提升低碳技术转化效能、扩大产业协同辐射范围,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张蕊涵 况昕昀 邓浩 孙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