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科大论坛,2025低空经济,网络安全超前部署!
念瑶讲体育
2025-09-17 23:00
江苏
导读
•
AI导读带你速览精华
"2025年低空经济网络安全论坛"提前布局天空时代:当无人机送外卖、空中出租车成为日常,如何确保上万架智能飞行器的安全?中国正用北斗系统编织"天罗地网",院士团队为万亿级新赛道装上"安全锁"——既要飞得高,更要飞得稳。
内容由AI智能生成
有用
最近,一个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军山校区举办的论坛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它的名字听起来有些特别——“2025年低空经济网络安全论坛”。
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现在明明是2024年,怎么会开一个“2025年”的会呢?
这并不是笔误,也不是时间穿越了,恰恰相反,这个名字本身就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即将到来的“天空时代”,我们的顶尖专家们已经开始了超前部署。
这就像是为一栋即将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提前设计和安装最顶级的安防系统,确保它未来既能高耸入云,又能稳如泰山。
这个论坛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未来生活的大问题:当天空中飞满了各种飞行器时,我们如何保证它们的安全?
要理解这场论坛的重要性,我们得先弄明白一个新词儿,“低空经济”。
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但它所描绘的未来生活场景,其实离我们很近。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我们头顶上,通常是离地一千米以下的这片天空,来搞经济活动。
想象一下,以后你在手机上点一份外卖,送来的可能不是外卖小哥,而是一架小型无人机,精准地降落在你家阳台的指定位置。
周末想和家人去郊区的农家乐,不用再担心高速堵车,直接用手机叫一辆“空中出租车”,也就是那种可以垂直起降的电动飞行器,十几分钟就能把你从城市中心送到风景秀丽的目的地。
还有,农田里的洒药施肥、高压电线的巡查检修、突发山火的紧急救援、城市景区的空中观光,这些都可以由各种智能飞行器来完成。
这已经不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而是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的产业蓝图。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预测,到明年,也就是2025年,我们国家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就能达到1.5万亿元,再过十年,到2035年,这个数字更是有望突破3.5万亿元。
这是一个全新的、巨大的经济增长点,谁能抓住机遇,谁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湖北省这次就展现出了十足的决心和魄力。
他们不仅高规格地举办了这次论坛,还实实在在地拿出了行动方案和真金白银。
按照规划,到2027年,湖北要打造出一个产值超过千亿的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并且专门设立了规模高达80亿元的产业基金来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
这表明,发展低空经济已经从一个概念,正式进入了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操阶段。
然而,当成千上万的飞行器开始在我们的城市上空穿梭时,一个看不见但却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浮出水面,那就是网络安全。
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些无人机、飞行器,本质上都是一个个在天上飞的、高度智能化的“飞行电脑”。
既然是电脑,它就有可能被黑客攻击,被病毒感染。
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后果不堪设hetra。
举个例子,如果黑客侵入了外卖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他不仅可以把你的午餐劫走,甚至可以操控无人机去撞击建筑物。
如果有人恶意干扰“空中出租车”的导航信号,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空中交通事故。
更可怕的是,如果犯罪分子控制了一大批无人机,就可能用于非法侦察、偷运违禁品,甚至发起恐怖袭击。
所以,低空经济越是繁荣,对网络安全的要求就越高。
天上的路要修,天上的“交通规则”和“警察”也必须同步到位。
这次在华科大举办的论坛,正是为了给这个新兴产业装上一个坚固的“安全锁”。
与会的专家们,都是国内最顶尖的大脑,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描绘了这张“天网”该如何编织。
比如,中国科学院的姚建铨院士,他带来的主题是关于光学和太赫兹技术。
这些技术听起来很深奥,但作用却很直观。
姚院士解释说,一个智能飞行器要想飞得安全,首先得有非常灵敏的“眼睛”和反应迅速的“大脑”。
光学技术,比如激光雷达,就是给飞行器装上了超高精度的“眼睛”,能让它清晰地感知到周围哪怕是很微小的障碍物。
而人工智能技术,就是它的“大脑”,能够瞬间分析“眼睛”看到的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比如“前方有高楼,需要绕行”或者“下方有行人,必须悬停”。
这两者结合,就构成了飞行器自身的安全基础,让它变成一个能看清、会思考的智能体。
而另一位重量级专家,中国工程院的刘经南院士,则从一个更宏观的层面,阐述了如何构建整个低空空域的“时空底座”。
这个“底座”的核心,就是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刘院士指出,天上的飞行器多了,就必须有一个统一、精准、可靠的管理系统,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
北斗系统扮演的就是这个“空中交通总指挥”的角色。
首先,它能为每一架飞行器提供厘米级的高精度定位,让管理者在地面上能清楚地知道每一架飞机在天上的确切位置。
其次,它提供了一个极其精准和统一的时间标准,确保所有的飞行器都在同一个“节奏”上运行,避免因时间误差导致的冲突。
最关键的是,北斗系统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系统,它的数据和通信链路是安全可控的,不会受制于人。
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空中交通管理,用的是我们自己研发的、最先进的指挥系统,这不仅是技术上的自信,更是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
所以,通过两位院士的讲解我们就能明白,确保低空经济的安全,是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既需要让每一架飞行器本身变得更“聪明”、更“警觉”,也需要建立一个覆盖整个空域的、强大可靠的“天罗地网”来进行统一的监控和调度。
这次论坛的意义,就在于它把研究“飞行器大脑”的专家、研究“空中交管系统”的专家,以及产业界、政府部门的代表们都聚集到了一起,共同为这个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国家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的一种成熟心态:我们追求的不仅是发展的速度,更看重发展的质量和安全。
在低空经济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赛道上,我们不仅要飞得更高、更快,更要确保每一步都飞得稳、飞得好。
举报/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