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6-30 19: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燕赵都市报记者从保定市文物局获悉,选址东湖片区的保定市博物馆新馆展陈大纲已基本成型。部分“国宝级”文物在新馆建成后将有望回归保定进行展出。与此同时,与之一体的关汉卿大剧院正在建设中,位于其西北侧的保定市图书馆新馆也已经完成了概念设计。在未来,新博物馆、关汉卿大剧院和新图书馆将共同打造保定的“东湖文化中心”。
近日,燕赵都市报记者从保定市文物局了解到,位于东三环与七一路交叉口处的保定市博物馆新馆展陈大纲已基本成型,现正处于研究、修改阶段。该局文物项目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未来的保定市博物馆新馆将与关汉卿大剧院建为一体,规划的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地上三层共设有11个展厅,其中将设置7个常设展厅,4个临时展厅。
燕赵都市报记者了解到,临时展厅将分布在新馆一层,二、三层将为常设展厅和开放式展厅。展厅数量和展厅面积都将远远超过现博物馆。除此之外,新馆南段还将布置能容纳200余人的报告厅,北段则将布置贵宾厅、专题展厅、咖啡座等功能。
保定市文物局文物项目管理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保定市博物馆新馆展陈大纲已经进行了三次修改和论证。在目前该局做出的展陈大纲中,“古代保定”“近代保定”“石刻壁画”“定窑定瓷”“精品厅”等都初步定为常设展厅。其展览形式将以实物、图片等为主。
据了解,在“定窑、定瓷”展厅中,将展出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瓷工艺、制作流程及部分瓷器实物。除此之外,新馆内还将设置“科技互动”展厅,成人及儿童都可以在厅内互动,感受科学和文化的魅力。而在“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内,将重点展示适宜在博物馆展厅内展示的非遗项目,如苇编画等省级、国家级非遗项目。
该工作人员还提到,保定作为文物大市,曾出土过包括长信宫灯等多件“国宝级”文物,目前这些文物多藏于国家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等地。现有的保定市博物馆建成于1999年,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并不具备展出有价值文物的能力。但在博物馆新馆建成后,该局将视实际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力争让部分有代表性的保定文物在馆内对市民亮相。
6月30日10时许,燕赵都市报记者在关汉卿大剧院施工现场看到,剧院建设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据悉,2016年年底,关汉卿大剧院将完成项目室外广场、幕墙、室内大剧院精装修等部分的施工。
燕赵都市报记者从关汉卿大剧院项目建设指挥部获悉,关汉卿大剧院由中国著名建筑大师崔恺设计,剧院(含影城)主体将建造成地上4层、地下3层的综合性建筑,预计建成后的主要功能将包括大剧院、多功能厅和影城等。作为集观演、会议、展览、休闲、娱乐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文化建筑,关汉卿大剧院在建成后将成为保定市东部文化中心的地标性建筑。
作为保定市目前主要的话剧戏剧演出场所,保定市直隶大剧院相关负责人向燕赵都市报记者介绍,目前,该剧院设有700余个座位,每年会举办150多场演出。在进行一些热门演出时常会出现座位紧张的情况。
燕赵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关汉卿大剧院设计的座位数量为1403个,是直隶大剧院的近两倍,此外,还设有一个300余座的多功能厅。建成后将有望缓解热门演出“一票难求”的局面。
保定市图书馆新馆选址位于关汉卿大剧院和保定市博物馆新馆的西北侧,将与其一同构成未来大保定的“东湖文化中心”。
燕赵都市报记者近日从保定市文广新局获悉,该馆的建设已经提上了日程,预计建设项目年内启动。燕赵都市报记者从新馆概念设计图中看到,该馆以“湖边的书本”为设计灵感,东侧为档案馆,西侧为图书馆,整体设计非常新颖,楼体外观为书本型。
保定市图书馆馆长马俊介绍,保定市图书馆新馆的规划面积为3.5万平方米,约为现保定市图书馆的4.5倍。另外,新馆的阅览室将设有2800个座位,不仅能满足一般市民的阅读需要,也已经达到了大型图书馆的标准。
此外,记者从保定市图书馆获悉,目前位于朝阳北大街的保定市图书馆于1999年投入使用,馆内藏书近80万册(不含杂志),其中还包括13万册珍贵古籍。而在新馆建成后,预计存书为300万册(不含杂志),馆藏的古籍也将全部搬至新馆中。
记者从保定市文广新局了解到,新图书馆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免费向保定市市民开放。 |
|